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 范文中心

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1/17

浅谈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确实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捷。网络让我们真正搭乘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使我们可以更快速的掌握信息,跨越时空的把握全球动态,新闻、时事、邮件、聊天、游戏、会议,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甚至也成为了一部分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生活。网络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从网络的信息传播中获益,在这个先掌握有用信息,就领先别人一步的时代,没有掌握网络传播的技能,就已经宣布这个这个人的失败。但就像一枚硬币拥有两面一样,网络传播在给我们无限的方便的同时,也正在给一些人悄悄的灌下了慢性毒药。这种侵害在网络法规制度、道德还不成熟的我国影响尤为巨大,而对上网人数比例大,接触网络时间相对时间长,而心智又不太成熟、血气方刚、甚至可以说有些“愤青”思想的大学生身上,这些负面影响就更为明显。

我们看到网络的优势,同时又不能忽视网络传播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只有真正看清这些问题,通过法律、道德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是网络的全部正面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才能使广大大学生更好的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优势,获取有价值信息,取得信息时代的先机。

网络给大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广泛的。使用GOOGLE 搜索引擎,以“网络传播 大学生”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第一页的头几项分别为:利用网络传播虚假广告骗钱财一大学生被拘役;浙江一大学生创办色情网站被判刑四年并罚款两万;大学生网上贩黄一审被判1年母亲当庭落泪;成都一大学生网上传播“黄毒” 被抓时不知违法。可见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范围广泛并且种类多样的。

分析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最普遍的形式是:不良思想的传入。众所周知,互联网的信条是:“所连接的计算机网络不受任何的限制,所有的信息存取应该是自由的,网络不受任何权力机关的管制。”概括一些为两个字:自由。这是表明了在高度自由的网络上,传播信息是相对简单,而真实性大打折扣的。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网络完善管理,立法没有到位,而网络自律的发展可以说已没有与网络发展同步,加之我国传统媒体相对工具化的传播模式,一些不良信息侵占了这块新兴的信息传播地。正是在这种“自由”的信条指引下,互联网中充斥了良莠不齐的信息。国外的学者称互联网为“信息垃圾箱”。这表明一些不可能出现在电视,广播等限制严格的媒体中的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冲斥在网络这块“自由地”。使大学生可以容易的通过使用电脑和网络获取这些信息,而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在大二的时候,我曾就网络、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影响进行过调查活动。那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很好的印证一些问题。调查于2004年11月17日到2004年12月8日展开,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三校本科学生进行了不记名的调查问卷及部分口头交流询问。调查第12题“是否有意或无意浏览过不健康的材料或网页”中,只有17%的人从来没有在网络上接触过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的垃圾信息,其他83%无论是有意或无意都不同程度的接触了这些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其中有31.5%是主动去接受、搜集这些信息,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已经遭到了较严重的影响。在不良思想中,色情信息是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中国人传统的内敛、保守性格,使大学生从传统媒体与教育中很难获得关于性方面的知识,而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应该说是有这方面知识的需求的,。而目前最普遍的了解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上传播的这种色情信息,是通过一种非正常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往往这里面会存在严重的传播偏向和信息走形。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性教育正常途径不多,大学生渴求知识,却缺乏引导。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种羞于性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缺乏自制能力。

大学生处于性生理已经基本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在传统思想和缺乏正规教育的背景下,产生较明显的性压抑和性焦虑问题。相反,大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可以较轻易的获得这些信息,但是往往

是不健康的。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大学生同居、婚前性行为、一夜情、甚至强奸等均和色情垃圾信息的传播与“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暴力信息的传播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他杀、非致死性攻击成为导致大学生早死、伤残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暴力事件伤害的不仅仅是其个人,并给家庭、朋友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0年世界平均每天有565个青少年因暴力死亡。近年来屡屡出现的校园枪击、伤害事件均是由与网络上的暴力信息或暴力电子游戏的刺激而引发的。由此可见,暴力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暴力信息带来的是感官的刺激,是一种“享受”。但是在这种所谓的“视觉享受”后面,大学生的心理或多或少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潜意识中,大学生已经对暴力产生了泰然处之的感觉,这将影响他们将来的行为。在处理一些事件时,会喜欢采取暴力手段,轻视某种暴力手段的后果。而反动的政治言论也是不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不光是大学生,人类的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压制去做的事情,就越能产生其好奇心理,越想去探究。我国的传统媒体格式化的传播形式,早已被当代大学生群体批得体无完肤,而大学生希望看到一些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是反动的、错误的。他们希望了解一些所谓的“真相”,希望获取一些“超前意识”,希望看“九评”。但是这正是互联网极度自由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说大学生有时在网络上亵渎了政治、八卦了政治,这是对稳定统一不利的,而且反动言论的传播的危害要远远大于色情和暴力信息传播的。这威胁到了上层建筑的稳定,在宏观上造成伤害,并且他为国家将来的建设经营灌输了另一种声音,不由地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可怕的词汇“和平演变”。我想,“YTHT”的关站正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略带色情信息的贴图板和SEX 版都不足以触动上级的神经,而几片有关中宣部的评论让中国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BBS 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

除去不良思想的传播影响之外,还是有其他一些负面影响的。由于计算机属于智能性较高的产品,具备一些人性化及互动化的功能,有时可以起到与人交流沟通的作用。这种功能是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全新生活,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所带来的负面性。由于计算机此方面功能的强大,会使得一些较内向或依赖性较强的人过分与电脑“亲近”,产生性格、甚至人格的变化、扭曲。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封闭而又开放的空间。

所谓封闭是网络的禁锢性和独立性,它将使用者独立于人群之外,使用者被置于一个新的交流空间。虽然计算机为其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是这种交流并没有深厚的情感基础,缺乏真实的表情语言,交流的方式显得冷冰冰。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隔离,信息的海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人的性格也会逐渐变得冷漠、自闭、难以沟通,产生心理上的问题,这与真实社会的开放性是背道而驰的。

所谓开放是网络带给使用者一个无限延伸的虚拟世界,打破了时空概念。这种开放有时候混淆了现实与虚幻的世界。让人在虚虚实实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无法辨清方向。与完美的虚幻世界相比,网络使用者往往会产生较多的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产生厌世的想法,甚至要去“改变”现实世界,造成了一些荒唐而可怕的后果。

这个封闭而又开放的空间不仅给我们带来方便,它也成为了一些人的乌托邦,造成了许多心理问题,并真实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变得冷漠、孤傲、盲从、焦虑、烦恼、颓废,现实

世界让他们厌烦。据报道,许多因沉迷网络而产生自闭的人,有部分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已经成为自杀高发区,17.5—28.2/每10万人,在这其中,我们不能忽视这种新生且非常猖狂的自杀诱因,而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自杀和他杀问题已经逐渐被社会所关注,网络传播的不利影响在这里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甚至网络上开始宣传某些所谓的“深灰色人生”,某些网站讲解如何杀人、如何制造炸药,有些网络号召集体自杀。

可以说,网络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大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大学生最为精英阶层,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社会的心理健康依赖于组成部分人的心理健康,从而保证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这期间人(特别是影响力强的阶层,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影响这社会的伦理道德。网络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把人置于“屏风之后”,“掩面交流”方式暴露了更多的心理道德问题和引起了更多的心理道德变化。病毒、密码偷窃、非法交易,已经使人们丧失了安全感。往往造成这些网络犯罪的,需要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相对不成熟的心理,这是大学生群体的突出特点。网络为其提供了一个培养邪恶心理的温床,在缺乏约束的世界里,心理被逐渐扭曲。诚信原则很难从网络中找到,诚实和信用作为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已经成为网络的稀有物品。信息失真、信誉危机、个人隐私的缺乏保护与泄露、抄袭和严重侵犯知识产权,在缺乏管理的虚拟社会中爆发。而这种诚信的缺失大致可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为数据信息的传播复制提供便利,造成版权保护的困难,另一方面网络立法缓慢,没有更适合网络环境的国家限制规定,或者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浩瀚的信息网络海洋中,诚信缺失严重。

我想,不良思想的传播(色情、暴力、反动)、信息孤岛、性格孤僻、冷漠化、厌世(甚至自杀)、难以区别现实与虚幻、心理扭曲、诚信缺失、版权问题是网络传播带来的直接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可逃避或者视而不见。

以上阐述了网络传播的负面内容或影响给大学生造成的一些障碍。现在却又出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些原本网络的优势给大学生的影响都是这面的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不能否认网络快捷性、开放性带来信息传播的新革命,也彻底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为我们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但是也正是这种便捷性、文献等信息的易获得性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多集中于学术方面。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是消极的,网络载体便捷、准确、革命性的信息检索与存储方式,使大学生可以轻易的获得相关资料,而各大期刊网、数据库内也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做学术,参考权威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网络将这种过程简单化,使资源随手可得,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我们必须看到这种便捷背后的破坏力。大学生论文的抄袭、剽窃现象愈发的严重,从学期论文到毕业设计,很多论文都是在ctrl+c 和ctrl+v的帮助下完成的,网络资源的丰富下也是剽窃变得更隐蔽、更高级,从“天下文章一大抄”转向了“天下文章一大拼”,这是多么悲哀的“进步”。除去这种严重的学术欺诈行为,近年来大学生的学生创新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很多论文确实没有“抄袭”,但是“继承”的太多,自我的思想在学习别人文章的同时丧失了,便捷的网络,确实帮助了我们更好的进行学业。但是大学生不成熟的心智,和人类所谓的仅有的一点点理性,在一些物质、金钱或是个人发展的诱惑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所以说网络传播的直接负面影响不仅来源于那些本质上就存在问题的信息,网络本书固有的优势有时也被大学生错误的利用了。

另外网络信息传播还造成了一些边缘、间接的负面影响,我们也是应该注意的,这些影响多集中于人类身体健康方面。

网络的终端是计算机,长时间使用网络就意味着长时间使用计算机,而这会大学生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再提去年我进行的相关调查,全部被调查者的宿舍中至少有一台电脑。70.5%的被调查者宿舍中拥有4台电脑。这为电脑产生足够的负外部性,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首先一个网络传播的负面间接影响:视力问题。据最新报道,专家指出最合适的屏幕尺寸是17寸,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仅有55%的人在使用17寸屏幕。从调查看出,仅有47.5% 的人使用辐射率低的液晶屏幕,更有高达86%的人没有使用电脑护目装置。从保护视力知识普及程度上看,调查显示,29.5%的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知识,36% 的人对此表示无所谓的态度。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方式来看,68.5%的被调查者每天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时间在三小时以上,周末每天85.5%的被调查者使用时间在三小时以上。而专家建议连续使用电脑的最长时间应为一小时左右,然后要进行十分钟左右的休息,而100%的被调查者超越了一小时。并且44. 5%的人自我感觉视力下降。

视力问题是由于长时间使用计算机上网造成的,对网络的迷恋和长时间利用网络传播信息间接造成了这种问题,我们不能回避。长时间使用网络不仅浪费时间,造成视力问题,而且会造成另一种更为严重的身体影响:辐射。如上文,调查显示68.5%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三小时以上,周末每天85.5%的被调查者使用时间在三小时以上,63.5%的被调查者会偶尔或长时间的打开自己的电脑,(即使人不在的时候),这就为监视器产生辐射,提供了物质基础。2002年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电脑产品质量抽查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电磁辐射超标。荧光屏射线直射人的头部,长期超长时间使用无异于慢性自杀。这种辐射式造成儿童类白血病的原因之一。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的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血液循环、免疫生殖和新陈代谢。甚至诱发癌症。

此外,网络信息传播的间接影响不限于此,如个人卫生,调查显示只有28%的人使用完计算机网络后会经常或必须洗手清洁。由于计算机使用者不定,键盘、鼠标暴露于外界。其上会附着很多的致病因素,被调查者中使用计算机后,大部分人没有洗手的习惯,这为一些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提供了便利的途径。调查中还发现,使用网络而对睡眠毫无影响仅有2%,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电脑已经比较严重的影响睡眠状况。长时期的不规律睡眠和缺乏睡眠会导致睡眠障碍。即指因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个体因素,使睡眠的质、量、时序发生紊乱,产生失眠、病理性觉醒、睡眠过度、睡眠相关性障碍。62%的被调查者因使用网络而疲劳、精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21%的被调查者手指、手腕疼痛;46%的被调查者腰酸背

痛; 58.5%的被调查者头晕、头痛。这说明网络造成了部分使用者精神状态的低下;而手指、手腕疼痛有可能手、腕、臂功能损伤的表现,出现肌腱炎,或伤及腱鞘或肌肉组织,重则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腰酸背痛是腰部或脊椎劳累的结果,长时间有可能造成颈椎、脊椎的问题;头晕、头痛的症状引起因素较多,辐射、饮食不规律、压迫神经、使用网络久坐后突然站立、室内空气质量差都可能引起头晕、头痛症状。另外被调查者自我列举出一些负面影响如:体育运动大量减少,体质变差;人变得懒惰;对皮肤有伤害等。

也许有人要提出疑问,网络信息传播是否真的造成了范围这么广泛、种类如此繁多的借鉴负面影响,是否给网络带来莫须有的罪名。其实这些负面影响的直接造成者为计算机,而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最大初衷之一为,使用网络,网络成为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最大理由,丰富多彩的网络内容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大学生使用电脑离不开网络。即使你宣称自己用电脑仅是学习,但一定在学习的过程中参阅过网络资料,即使宣称仅用电脑看电影等娱乐产品,但是众多的娱乐产品来源与网络。加之大学校园宽松的网络政策与上网福利(北京大学学生上网费用一月仅为5元,远远低于市价),可以说,大学生所使用计算机是与网络绑定的,而计算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少是因为网络的原因,作为网络的终端载体给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

响,网络传播难辞其咎。另外,看到更多的问题,才是全面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这些间接的影响是相对好解决的,而且是可以解决的,但当只有我们认识清除它们的缘由时,才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和网络传播本身关系不大,就不在此赘述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传播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众多直接、间接的影响,在此我思茅没有否定网络的意思。我的主旨在于想要更好的利用网络,就必须先看清其劣势,加以改正才能更好的使用网络,所谓爱之深,责之切。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原因,来源于大学生的特点。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智商高,但是感情控制能力差,社会经验少,情商低。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易冲动,感情用事、容易被利用的特点。一旦大学生在思想上被网络的负面影响控制,其智商上的优势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破坏,如网络犯罪。血气方刚,年轻气盛,才高八斗这些因素集合在一起,造成了更大的破坏性。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说这些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也难辞其咎。首先,我国的传统媒体传播是被垄断的,并且有着很强的政治性。有些时候让敏感、好奇的大学生难以接受这种传播方式,开放的网络给了大学生一个更好的了解世界的窗口,还是那个原因,越压制的东西人们就越想得到,平常在主观已经厌倦的传统媒体上看不到的东西突然在网络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就必然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同与好感。但是网络上传播的东西鱼龙混杂,大学生主观已经接受了网络,加之判断能力不强,就给错误的信息以可乘之机。有时候过于严格的控制媒体,难免造成传播的主观与片面性从而失去一些忠实的信息接受者,可怕的是这些祖国未来的精英阶层在放弃传统媒体之后,崇拜了一个开放但又危险的网络世界。其次,我国网络立法的脚步始终没有跟上网络的发展,虽然国家正在努力促进这方面的进展,但总是出现问题之后再出台一些补救措施,可网络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缓慢的立法何时才能跟上脚步?再者,即使拥有了一定的法律规定,但是这些法规还略显幼稚,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事情也是存在的,网络的无地域限制性给追查、惩罚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最后,我国现在社会的道德建设确实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的社会素质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人发展、培养、成长上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环境,即使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在一个不利的社会大环境中,误入歧途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了解产生的原因,就要对症下药。在大学生自身方面要注意情商方面的培养,在使用网络时,提高警惕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努力杜绝不良信息,并积极参与到健康网络环境的建设中,将技术用于积极的方面。大学生要培养在逆境中奋起、在纷繁错杂的网络世界中分辨是非的能力。学校方面要进行相关方面的教育与指导,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只有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大学生头脑中形成“防火墙”,才能彻底的杜绝不良思想的侵蚀,而面对网络带来的便捷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应加强学术道德的教育,强调学术道德是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素质。面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特点展开又针对性的专门教育也是学校必不可少的任务,如正规、健康的性教育,就对根治网络色情有着极大的作用。在从国家角度来讲,尽快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使网络传播能够在法律的规范下健康发展,而在有法可依的条件完成后,有法必依就显得十分必要,不能让网络的无地域性破坏法律的作用。就传统媒体的角度而言,可以在绝对拥护意识形态的先决条件下,放宽现有的传播尺度,重新树立大学生对传统媒体的认同感。履行好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任务,而不是给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以可乘之机。在媒体努力和依法治国两者的协同促进下,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给不仅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组成成员一个健康、良好的道德体系,才是根治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最好良药。拥有极高的道德觉悟的大学生是不可能被网络不良信息所侵害的,而面对网络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道德的指引下,也会像良性方面转化,道德水平高、和谐的社会环境最终会影响网络环境,将网络环境净化,在真实与虚拟社会中形成和谐的过渡,成长在这两种社会中的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群体可以最大限度的免疫网络的负面影响的。至于上文提到的网络传播的间接影响,多数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或医学方法解决,在此不再过多论述。

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对网络传播的不利影响提出批评,并不是一棒子打死它,完全否定网络,正因为预见到将来生活必将会与网络传播连接的更紧密,而现在在其发展不成熟时更大力度的研究它,发现网络传播的弊端,即使遏制不良现象,才能减少更大的损失。正是因为我们对网络传播的关注,对网络的爱才是我们批评它,希望网络传播在健康的道路上正确的成长,批评有时比表扬更是一种爱。那些对批评不屑一顾,甚至指责批评网络就是放弃网络,反问我们“你经常使用网络却为什么还不断骂它”的人,我只能说这是对网络的不负责任,是对网络的无知。

今天我们发现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然后去积极纠正它,改进它,而不是置之不理,不屑一顾,是比赞扬网络传播更重要的事情。网络的优势与便捷我们早已铭记在心,而帮助网络传播成长,纠正它在成长中的错误,才能使网络这伟大的第四媒体走的更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内容

  •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浅谈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引言 互联网(Internet),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工具,已在全世界迅速的发展起来.自从上世纪90年代登陆中国后,迅速成为科技革命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而当代大学生是一个走在时代潮流和思想 ...
  •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互联网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 ...
  •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总结 院系:冶金与能源学院 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 成员:郝龙飞 孙鹏辉 李双全 于欢 陈月虎 李东东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最为一种年轻的媒体,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与 ...
  •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系 部: 专 业: 社区051班 学生姓名: 杨吉强 (27)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 ...
  • 浅谈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社交的影响
    摘要:由于近年来,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微博的使用日益成为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普遍性的交流方式.笔者认为,由于微博便捷性.广泛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站在信息最前沿,渴望被理解.被关注.自我实现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成为一种集群式的微博用户.微博 ...
  •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德育天地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林琼斌 摘 要: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 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 ...
  • 试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其改进途径
    [摘要]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育工作,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受到了从社会环境到教育自身等因素制约.对此,要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
  • 论对大学生优良人格特质的培养
    作者:陈伟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年05期 一.关于人格特质的理性思考 所谓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所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品德.心理和行为的综合.人格特质是指人格在一定情 ...
  •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人民日报关于"十八大"报道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中文摘要 2012年11月8日到14日,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全面而翔实的报导,其报导方式相比于之前 ...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主体论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主体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说服教育者和说服教育对象在内的双主体.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说服教育 主体 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