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 范文中心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03/09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填空题

1、全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18年7月通过了第一部苏维埃宪法,即《埃共和国宪法 》。

2、苏联《》把苏联的建设成就以新宪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

3、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于1934年12月1日遇刺身亡,揭开了30年代后期苏联的清洗运动。

4、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导火线是

5、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代表 罗莎·卢森堡 是领导十一月革命的一位女革命家。

6、以1918年11月20日在布达佩斯成立了匈牙利共产党。

7、英国议会于1931年12月通过《》,使英国各自治领在主权上获得了独立。

8、英国与自治领的帝国经济会议于1932年在

9、日本军部中的两大法西斯组织分别是“”和“。

10、被日本废黜的朝鲜末代国王于1919年1月22日突然死亡,相传是被日本殖民者毒死,成为朝鲜“三·一”人民起义的导火线。

11、在巴黎和会上,英国首相和会上的“三巨头”。

12、《五国海军协定》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十年内不得建造超过万吨的主力舰;五国主力舰吨位的限额为美、英各 52.5 万吨,日本 31.5 万吨,法、意各 17.5 万吨,即 5 : 5 : 3 :

万吨,日本6 万吨。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备德国和奥地利修改《凡尔塞和约》,由克斯洛伐克 三国组成政治军事同盟,称为“小协约国”。

14、希特勒策动了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于1934年7月刺杀了奥地利总理。

15、苏联为建立东方战线保护自身安全,于1940年6月强制占领了罗马尼亚的和科维那 两地,人口约 400万 人,面积达 5.1万 平方公里。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

17、盟军于在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成功开辟。

18、德国法西斯文化的三位先驱人物分别是、。

19、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

第二部分 列举题

1、列举列宁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三篇著作。

《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2、列举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原则的三种形式。

租借制,租让制,委托商业制。

3、列举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三个特点。

1

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4、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奥匈帝国瓦解的废墟上新建立的国家。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1929年改名南斯拉夫),罗马 尼亚,波兰。

5、列举华盛顿会议的与会国。

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

6、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参与德国方面作战的国家。

匈牙利,保加利亚。

7、列举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参与对德国方面作战的国家。

英国,法国,俄国,美国,中国,塞尔维亚,希腊,波兰。

8、列举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三种观点。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1939年的德波战争。

9、列举国际联盟的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

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

10、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战场。

欧洲战场,北非战场,太平洋战场。

11、列举英美苏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次会议的时间与首脑名称。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举行的德黑兰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由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举行的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由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为新任首相艾德礼)举行的波 茨坦会议。

第三部分 名词解释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政府在1918至1920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时期,为动员国家一切资源满足战争需要而实行的一项非常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掌握全部工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对大小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开展义务劳动制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巩固苏俄的生存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严重后果,使苏俄面临严峻的形势,故于1921年春改行新经济政策。

2、《五国海军协定》

又称为《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美、英、日、法和意五国代表于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为解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所签订的条约。条约规定了签约国在十年内不得建造超过3.5万吨的主力舰,美、英、日、法和意五国的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 : 5 : 3 : 1.75 : 1.75。《五国海军协定》限制了英国和日本的海军力量,使美国取得了同海上霸主英国相等的海军实力。这是世界现代史上第一个国际裁军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但协定并没有对辅助舰作任何限制,更没有对主力舰的质量作出规定,因此不可能真正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实际上是海军军备竞赛在更高水平上进行的新起点。

3、甘地

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领袖,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1868年出身在一个土邦大臣家。英国留学毕业2

后在南非工作,期间曾经领导长达七年的南非印度人反对南非统治者的斗争。1915年回国后,成为国大党领袖。一战后英国违背让印度自治的诺言,促使甘地由一个合作主义者转变为一个不合作主义者,决定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实现印度的独立和平等。他一方面以“不合作”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另一方面又以“非暴力”限制工农群众。在运动中采取抵制洋布,反对食盐专卖,要求废除种姓制度,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等措施。1948年甘地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刺死。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唤起了民众,使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发展成为广大群众参加的伟大运动。

4、凯末尔

土耳其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土耳其共和国的首任总统。1881年出生于一商人家庭,后来毕业于伊斯坦布尔陆军大学,历任土耳其的高级军官。1919年开始领导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1920年4月召开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中,凯末尔被推选成为大国民议会主席和国民军总司令,领导与协约国的战争,最终于1923年7月与协约国订立了《洛桑条约》,维护了土耳其的独立和主权。同年10月宣布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为总统,直至1938年病逝。凯末尔在任内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土耳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1919年3月1日,朝鲜人民在日本野蛮统治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举行的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被日本废黜的朝鲜末代国王李熙于1919年1月22日暴亡,相传为日本人毒死,成为起义的导火线。3月1日,汉城学生与群众在塔洞公园举行集会,宣读了由孙秉熙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书》。会后举行了达30万人的游行示威,并很快发展成为武装起义。三个月内,起义烈火燃遍朝鲜,直至年底才被日本帝国主义残酷镇压下去。朝鲜“三·一”人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标志着朝鲜进入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期。

6、苏俄新经济政策

苏俄在1921年春开始实行的用以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货币的关系,允许农产品、手工业和小工业产品自由流转,允许私人商业合法经营,允许小私人企业合法存在,在工商业中广泛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国家资本主义原则等。其实质和目的就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的关系来建立工农经济的结合,巩固工农联盟,在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然后按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国民经济来消灭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失败后,对苏俄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探索,使苏俄克服了严重的经济与政治危机,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7、道威斯计划

鲁尔危机爆发后,协约国提出的德国赔款计划。1924年6—8月,经过英、法、意、比四国代表在伦敦会议研究后,通过了美国银行家道威斯提出的德国赔款计划。计划规定德国每年缴付的赔款由1924年的十亿马克逐步增加到1928年的二十五亿马克,以日用消费品的税收、铁路收入和工业企业利润等财政收入为赔款来源,并且可获得八亿马克的外国贷款以稳定货币,财政需受美、英的监督。这个计划使美国取代法国控制了德国经济,确定了美元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同时既使德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为跻身政治大国奠定基础,又因德国政府把赔偿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从经济上促进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

8、杨格计划

协约国提出的用以代替道威斯计划的德国赔款计划。道威斯计划实施不久,德国借口经济困难要求修改计划,减轻赔款负担,重新确定赔款数额和年限。1930年1月,海牙会议批准了由美国银行家杨格提出的德国赔款计划。计划规定了德国赔款总数和每年付款数,每年付款数额比道威斯计划规定的正常年份的付款数额少,并决定取消对德国财政经济的监督。1932年洛桑会议决定停止索取德国赔款,杨格计划结束。杨 3

格计划减轻了德国赔款的负担,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德国经济的进一步控制。

9、罗斯福新政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摆脱经济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改良主义政策和措施。从1933—1934年为新政的第一阶段,采取整顿金融信贷业、提高农产品价格、实施大规模社会救济政策、计划调节农业与工业生产等措施,达到复兴的目的。从1935—1939年为第二阶段,依靠财政手段来调节经济,并努力以法律形式使改革制度化。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改变历届政府对经济生活自由放任的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力图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罗斯福新政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并奠定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10、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2至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的开罗举行的会议。会议商讨了对日本作战的计划,于12月1日发表了《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在太平洋上夺取或占领的一切岛屿,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决定在战后使朝鲜自由独立,坚持要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次会议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为中国人民以后收回台湾等领土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11、波茨坦会议

又称柏林会议,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的会议。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问题,签订了《波茨坦协定》。协定规定了设立美、英、苏、中和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战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美、英、苏、法四国共同占领德国,还有德国的赔款以及边界等问题。会议过程中,美、英、中三国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苏联于8月8日正式加入该公告并承诺三个月后对日本作战。波茨坦会议是在欧洲战争结束和德国投降后不久召开的,巩固了对德国的胜利,加速了对日本战争的结束。

第四部分 简答题

1、简述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⑴可能性:①1915至1916年间,列宁通过在瑞士举行的两次国际主义者会议上与“中派”斗争,加强了

各国左派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团结,为建立新国际奠定了组织基础。

②列宁通过《四月提纲》、《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等一系列著作批判了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国际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各国左派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纷纷摆脱社会民主党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为建立新国 际奠定了政党基础。

⑵必要性:①一战后,帝国主义妄图扼杀苏俄,世界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团结在新的国际的旗帜下,为反对

帝国主义的联盟而斗争。

②1919年2月3日,瑞士伯尔尼会议决定恢复第二国际,并通过了支持国际联盟和反对无产阶 级专政的决议。为了同它进行斗争,世界无产阶级必须建立新的革命的国际。

2、简评印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⑴积极方面:①吸引了各阶层群众的广泛参加,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

③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1947年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4

⑵消极方面:①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对英国殖民者使用暴力,束缚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②在反帝斗争中不适当地让步、妥协,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③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想通过群众性的不合作运动去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

积极性和力图把群众性的斗争限制在非暴力范围内的消极性。

④极力维护印度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

3、简评苏联的东方战线。

评价:①目的是出于苏联的自身安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行动。

②虽然向西推移两三百公里,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在抵御德国入侵方面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 ③利用欧战爆发的机会,采取最后通牒、武力威胁等手段,把西邻小国并入自己的领土或强割它们 的领土,严重伤害了它们的民族感情,暴露了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为后来苏联的解体 埋下祸根。

④大大损害了苏联自身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4、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迅速沦亡的原因。

原因:①法国政府长期追随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大战爆发后仍然企图祸水东引,结果坐失良机。

②长期推行绥靖政策造成自己的战略地位被削弱,瓦解了自己的欧洲同盟体系。

③在面临德国直接的军事威胁时,仍然视国内革命力量为仇敌,不肯动员人民抗击侵略者。

④在和平主义和失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民众和士兵普遍厌战畏战。

⑤法国政府无视科技发展给作战带来的新变化,迷恋阵地防御,满足于坦克用作步兵支援武器,以 致军队装备差和战略战术陈旧。

⑥在战争过程中指挥失当,未能利用敌人的破绽及时变更军事计划。

⑦法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不支持政府从事的反法西斯战争,引起党员和人民的思想混乱。 ⑧在民族危亡之际,法国政府推行卖国政策,根本不关心国防,统治者互相勾心斗角。

5、简评英法的绥靖政策。

评价:①是20世纪30年代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及激烈争夺世界霸权中处于防守一方保全自己的政策。

②其主要内容包括丢卒保车与祸水东引两个方面,即牺牲小国利益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牺牲苏联 以求西欧无战事。

③其战略目标是避战求和、稳定现状,绝非真正维护和平的政策。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两国经济实力都遭到严重削弱,加上战后国内和平主义思潮蔓延,以及两 国长期对弱小民族国家的蔑视和对苏联本能的仇恨是促使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源。

⑤绥靖政策最终并没有达到保住和平的目的,反而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6、简析浪漫主义对德国法西斯的影响。

影响:①德国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自视德意志民族应雄居世界各民族之首。

②德国浪漫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强调杰出人物的“内省”力量,也就是尼采“超人”的思想,并由 此引申出种族优劣论,宣扬雅利安人是高贵种族。

③德国浪漫主义极端仇视犹太人,认为犹太人是劣等民族,主张排犹、屠犹。

④德国浪漫主义宣扬“权力至上”,提倡极权国家。

⑤德国浪漫主义歌颂战争和暴力,主张在战争中造就群众的主人,也就是造就“超人”。

⑥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相互结合,成为德国法西斯主义者“生活哲学”的基础。 ⑦“权力至上”论与歌颂战争和暴力成为德国法西斯主义者“生存哲学”的基础。

7、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灭亡的原因。

5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败无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很尖锐。

②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十分落后。

③军事实力大大弱于德国,士兵战斗素质低,连普通枪炮也不敷所需。

④外交上长期敌视苏联,轻信英法的安全保证,而英法却实行绥靖政策,并未积极援助波兰。 ⑤军事指导思想陈旧,幻想以骑兵为主力实施反突击,坚持“战争初期”理论。

⑥不重视备战,把军队主力几乎平均配置在国境线上,结果便于德军成功实施分割合围。

第五部分 论述题

1、用具体史实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整体上来说,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但具体又分为两个阶段。从1939年9月的德波战争到1941年6月的苏德战争是第一阶段。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并不是为民主而战,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与德、意、日集团争夺势力范围,并且实际上是宣而不战,没有积极援助波兰,出现所谓“奇怪战争”或“静坐战争”的现象,因此,第一阶段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然而当时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一些国家正在进行民族解放战争,所以,第一阶段的性质也带有反法西斯战争的因素,但尚处于量变阶段。从1941年6月苏联参战以后,世界大战进入第二阶段,反法西斯战争的因素得到大大加强。从此,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互相配合,互相支援,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法国、英国、美国等也被迫参战,捍卫国家主权,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作出贡献,因此,反法西斯战争的因素由量变发生了质变,第二阶段的性质也随之演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严重冲击了帝国主义,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强国彻底失败,英、法两个帝国主义大国被大大削弱;第二,引起了战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中国、北朝鲜、越南和东欧各国人民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使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开辟了道路,据统计,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总人口由战前的14.5亿下降到1959年的1.6亿,促进了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世界民主化、非殖民化的进程;第四,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由美苏两极格局,到中国的复兴、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出现多元化的结构,冲击了国际强权政治;第五,推动了科学技术和军事思想的发展,雷达技术和核裂变技术在大战中得到突破,大战末期出现的V式飞弹成为现代导弹的雏形。

2、用具体史实论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外交政策的特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外交政策的一个特征是均势主义。英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并且占领了德国大片的海外殖民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但其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从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因此,英国的外交政策一方面要消灭德国在商业与海军方面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反对肢解德国以利于抗衡法国和制约苏俄,希望欧洲大陆保持势均力敌的局面。在巴黎和会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反对法国把莱茵河左岸同德国分割开来的要求;在1922年7月德国因经济混乱提出延期赔款后,英国不顾法国反对坚决表示同意;在洛迦诺会议上,英国操纵会议使各与会国代表缔结《洛迦诺公约》,解除了法国原来可以单独制裁、任意处置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这一系列的外交举措都反映了英国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阻止法国借机称霸欧洲大陆。然而,英国的均势主义政策把德国作为同法国抗衡的力量保存下来,并没有保证欧洲的和平,实际上是逐步为德国军国主义势力的重新登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铺平了道路。

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外交政策的另一个特征是绥靖主义。由于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政府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解决国内问题,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使国内民众普遍厌战、反战情绪强烈,因此英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不能不弥漫着和平主义的思潮,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由此引发了对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百般包庇日本;1935年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行动采取纵容政策;1936年对德意发动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武装干涉采取“不干涉政策”;1938年在慕尼黑会议上作主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这一系列的外交行为都是英国绥靖主义的体现,反映了其丢卒保车与祸水东引的目的。然而,这种弥漫和平主义思潮的外交政策并不是争取真正的和平,也没有阻止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反而助长了他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3、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性质主要是英、法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争夺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但一些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人民进行着民族解放斗争,使大战带上反法西斯的因素。1941年3月,罗斯福经国会通过后签署了《租借法案》,授权总统能够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奠定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建立的基础。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包括中共在内的各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发表声明,一致支持苏联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并号召全世界人民组织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最终建立提供了广泛的基础。同时,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美、英等国都宣布支援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纽芬兰阿根夏湾的军舰上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提出对德战争的目的和一系列进步、民主的原则,表达了重建和平的决心。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卷入了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加、澳、印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以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保证不与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及和约。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最终建立。

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最终建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以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协商,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在物质上互相支援,对加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7


相关内容

  • 20XX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2011年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专题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华史实--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 ...
  • 范例1-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于资料的一切内容,QQ:2480880097有最终解释权 一.哲学的理解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⑴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根本方法.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可以说人人皆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只有通过系统 ...
  • 高中历史教学案1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 2009-10-21 编辑: 小柔 [ 我来纠错 ] [ 我来说两句(1) ] [字号:大 中 小]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通史概要: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首先,教师引导 ...
  • 人教版初中历史_世界近代史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续) 世界近代史 [十六世纪-20世纪初] 1:资本主义的酝酿时期(15.16世纪) 背景:14世纪前后,在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城市国家 兴起,商业.手工工场发展,资产阶级产生. 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封 ...
  • 大学毛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 ...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
  •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教学设计与思考 ----主备人:薛其强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与处理 1.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地位:从内容上来看,属于 ...
  • 从传统中蜕变_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
  • 七年级世界地理复习(上)
    2013-5-27地图一般来说,反映大范围区域的地图,选用的比例 一般来说,反映大范围区域的地图, 大范围区域的地图 简略: 尺就小 图中的内容较简略 尺就小,图中的内容较简略:反映小范围区域的 地图,选用的比例尺就大 图中的内容较详细 详 ...
  • 地理结业复习提纲
    1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区域的类型:自然区域(热带.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工业区等).行政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