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 范文中心

文化生态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06/26

文化生态学对建筑设计的启示

Inspiration of the Cultural Ecology to Architecture Design

文/董竞瑶

  Dong Jingyao

作者简介

董竞瑶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硕士研究生

ABSTRACT

建筑文化生态学是人类学的分支文化生态学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关于建筑形态如何应对文化这一超越通常所探讨的自然环境的学科。本文采用类推的方法,尝试从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所定义的文化生态学源头推演出其在建筑领域的主要表现特征——多样性、适应性、朴素性,并对其进行阐述。

Architecture as cultural ecology is the application of cultural ecology, a branch of anthropology in the architectural field, which focuses on how the architectural forms respond to cul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ogy, this essay attempts to explore its major manifestation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from the origin of cultural ecology raised by the anthropologist, J.H. Steward.

KEY WORDS

文化生态学;斯图尔德;建筑文化生态学 ;特征

Cultural Ecology;J.H.Steward;Architecture as cultural ecology;Characteristics

1.文化生态学回溯

1955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斯图尔德(J. H. Steward)在其理论著作《文化变迁论》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的概念。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在探讨人类学问题时有两个目标:一是在以生物为中心的世界中解释作为纯生物的人之有机功能和遗传变化;二是确定文化如何受到所适应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生态学不仅要研究生物本体的东西,还要关注文化作为一个生态圈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这才是全面地看待问题的方式。

文化模式这一变量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阿尔多·罗西(A. Rossi)在其建筑类型学中所描述的一系列存在于集体记忆之中的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共同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模式在建筑学领域的表达。

化模式可以看作是为了方便研究文化而创造的类型学概念。

文化模式强调对事物的表达,也就是说,某种建筑形式并不是文化模式本身,而是文化模式作用下的

首先有必要辨析文化与文化模式两者之间的差异。

文化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一个抽象的态度,是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借用卢克·拉斯特(L. Lassiter)在人类学中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套共享和协调的意义系统,它是由人们通过阐释经验和产

结果、衍生物,或者说副产品。在建筑学的范畴研究文化模式的意义在于寻找某种文化模式作用于建筑的深层涵义,进而寻找更好的处理建筑与场所环境对话的方式。然而,文化模式不同于其他意义系统,在地理上没有清晰的边界,而是呈现相互交叠、相互竞争的态势,从而呈现多样性、适应性和朴素性等特征。

从词源学角度讲,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表示住宅的希腊词语Oikos发展演化而来的。所以不难得出,生态学最初就是从关注建筑学问题而来的。那么,似乎可以从文化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中找到在建筑学上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特征。

生行动而习得并付诸实践的知识所知晓并熟悉的。” 其本质上的形成动因来自于特定环境中的质朴劳动。因为生存活动和经济行为要求劳动行为。农民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了种植庄稼,农民们平整土地、除草、松土;为了灌溉,农民们修建水渠;为了收获庄稼,农民们播种、施肥、收割;为了有个庇护所,

2.1 在演进中具有多样性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图尔德认为环境异性和文化异性影响文化模式的多样性。路威( R. H. Lowie)则进一步指出,从原始棚屋到聚落的出现,表明了自然因素的支配作用渐渐让位于观念和习俗的力量。莱瑟巴罗也指出,在历史的发展中存在一个从受环境异性影响大到受文化异性影响大的过程,并提取一系列文化生态学模型:农场与别墅、修道院、学院和社区,作为佐证。可以看出,文化模式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地理学实体,其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环境决定论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决定于周围其他文化模式。

斯图尔德认为,在物质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知识与信仰,即文化模式。文化模式之集合的“文化圈”,如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圈层一样,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圈层联系着的进化系统。那么,在建筑学领域中则可以认为,文化生态学是表示从无所不在的文化视角探索建筑怎样与场所环境发生关系的学科。正如戴维·莱瑟巴罗(D. Leatherbarrow)对其总结的那样:“生态=建筑+自然,建筑+地景,文化+环境。”

农民们开始动手自己建房子。这些劳动都是生存最基本的要求,日积月累形成经验、习惯和生活方式,转化为文化:共享耕作技术并教授予后代;总结四季变化规律,编制24节气来指导耕作;根据经验确定食物的最优储存方式和环境条件……与此同时,也通过收集材料和亲自建造,开发出完整的建造方案。人们通过劳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而创造文化。文化以世代相传的形式延续,反过来又通过劳动来影响人们改造自然的生存活动和经济行为,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所以说,文化是对劳动的高度升华与概括;而劳动在自然

举例来说,同样的自然环境不一定会催生相同的文化,而同一地理环境下的文化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从古至今虽一脉相承,但并非静止不前。汉唐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差异显而易见。邻国日本在唐朝时期与中国的广泛文化交流,将

2.建筑文化生态学的基本特征

斯图尔德认为,文化模式是同生存活动和经济行为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特征集群,是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相似的,建筑文化生态学研究也可以

和文化之间起转化作用。

文化模式则是对文化的整合和升华,符合某段时间某个范畴内整体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图。所以,文

唐风建筑带到日本并保留至今。甚至有日本学者扬言研究唐代建筑要到日本去。这其中包含两个过程:其

182

学术争鸣134 | 2015 | 05

一,日本传统建筑风格并非其环境决定,而是受到唐朝建筑,即其他文化模式的影响;其二,自唐以来,作为较为闭塞的岛国日本与其他文化交流甚少,因而原有建筑形式变化不大,形式趋于稳定。而位于亚欧大陆拥有开放文化系统的中国,频繁的交流促使中国建筑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受到文化冲击之时,改朝换代之际。所以,相比其他因素,文化模式对建筑形式的决定作用不容忽视。

并且在殖民主义性格面前重新展现这种文化复兴;同时,为了参与现代文明,必须接受科学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理性:事实上,每个文化都不能抵御或全盘吸收现代文明的冲击。在冲击下表现出现代而又回归源泉是一种适应性的表现,这是一种通过综合固有文化模式和外来文化模式之间的矛盾来完成适应的过程。另外,建筑文化生态学拒绝浪漫的历史主义。利用象征、符号的方式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漩涡。直接复制或者模仿集体记忆片段,将其嫁接在新的建筑语境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朴素性的追求不是以牺牲舒适为代价的,走向另一极端的降低标准并不是文化的导向。在满足室内外环境舒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节制才是文化模式对于审美的态度。

3.结语

建筑文化生态学处理的问题核心在于在文化生态圈下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合理配置好建筑和环境的关系。而在国内,往往只注重技术上的生态,而忽视文化上的生态的行为屡见不鲜。故在此时深刻理解建筑文化生态学的内涵对指导我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本文中对于多样性、适应性和朴素性的归纳总结只是针对文化模式这一基本研究对象而言的,至于在实践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则不尽相同,可做无限的探讨。期待更多的建筑

由于文化模式没有预先设定,因为文化是由人们的一种劳动——阐释经验和产生行为——获得的,所以是任意主观的。不同的生存活动和经济行为决定了劳动形式的差异,因而文化模式在不同群体中呈现出多样性。丰富多样的文化模式构成了“文化圈”系统,用一种综合的、复杂的方式作用于建筑。

试图哗众取宠的方式是一种没有生机、没有活力、不可持续的行为,它只能让人在生活中“看到”共鸣而不能感受到共鸣,所以这不是一种适应。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文化符号常常被商业主义和浮夸价值取向所诱拐,没有做到真正的文化生态。

2.3 在适应过程中具有朴素性

2.2 在竞争中具有适应性

斯图尔德认为文化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变化归因于技术和生产安排的改变所要求的新的适应性。由于“文化圈”中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文化圈同其他生态圈一样,也存在竞争。有竞争就有适应:哪种文化模式更能够适应生存需求和经济行为,哪种文化模式就能够在世代传承中被选择和继承;相反,过时的文化模式则将成为历史。在技术和生产安排改变的进程中,正是这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断推进文化模式朝着更适应于人的生存活动和经济行为的方向发展。

文化模式对建筑朴素性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古希腊文化中,宅(oikos)的基础是道德(ethos);同样的,与宅 (Oikos)对应的英文词住宅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批判的地域主义试图在全球文化的冲击下重拾逐渐消逝的传统和地方特色,建筑文化生态学的观点则更强调将各种文化上升为文化模式的层面来研究,客观地看待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哲学家保罗·里柯(P. Ricoeur)在《普世文明与民族文化》中讲到了文化模式应对冲击的方式。他认为应当扎根历史,锻造一种民族精神,

联想到当今世界的资源现状和日益膨胀的人口规模,这种朴素的适应在建筑上还表现为不包含超量的东西,太大、太多就是不道德,一切皆要适可而止。(Villa)从其拉丁词根Otium的角度来解读的话,也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的诉求。所以从词源角度来引申文化模式也要求自律的朴素性。

柯布西耶说:“现代时代,人类的日常住居模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应体现个人的自由与尊严,通过自我克制唤起崇高的道德感。”斯图尔德认为文化模式是同生存活动和经济行为最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特征集群。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图尔德认为只有致力于解决关于人作为生物人和人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存需求的文化才能凝聚成世代传承的文化模式。因此,从定义上讲文化模式要求维系其朴素性。

实践能够根植于文化,表达对现代与传统、本土与技术、劳动与合作的尊重与呈现。

参考文献:

[1] 戴维·莱瑟巴罗于2014年6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理论前沿课上的讲座。

[2] J.H.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和方法[J].玉文华译. 民族译丛,1988(06):1-7.

[3] 卢克·拉斯特.人类学的邀请[M].王媛,徐默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4,56-61.

[4] 参考 刘敏中.文化模式论[J]. 学习与探索,1989(Z1):11-20.

[5] 勒·柯布西耶著. 明日之城市[M]. 李浩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常青.建筑人类学发凡[J].建筑学报, 1992(5):39-43

183


相关内容

  • 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2010年9月 总第198期第9期学术交流AcadeIIlicExchangeSept,2010serialNo.198No.9 "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 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钱同舟 (河南工 ...
  • _精明增长_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第30卷 第1期 2010年1月 热 带 地 理 TROPICAL GEOGRAPHY V ol.30,No.1 Jan. ,2010 "精明增长"及其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启示 蔡小波1,2 (1.中山大学 地理科学与规 ...
  • 从传统中蜕变_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从传统中蜕变--日本现代园林的转型启示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radition--Tak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 ...
  •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社会发展方式变革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社会发展方式变革 作者:罗光敏 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5期 摘 要: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的全新选择,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基本准则,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强调人 ...
  • 台湾的农业产业化及对祖国大陆的启示
    作者:张骥靳利华 <台湾研究> 2001年07期 新世纪,祖国大陆面临即将加入WTO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又恰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到目前为止,祖国大陆农业发展仍处于传统农业时期,而农业产业化正好适应了祖国大陆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
  • 药用植物园研究与规划综述
    绿地规划与园林设计 LandscapePlanningandDesing 药用植物园研究与规划综述 ReviewoftheresearchandPlanningofMedicinalBotanicalGardens 摘要:本文从药用植物园的 ...
  • 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语言 2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3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4 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5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6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 ...
  • 浅议互联网思维对南航的启示
    浅议互联网思维对南航的启示 文|张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这样一家企业,在其成 ...
  • 浅析宋朝"治黎"政策及其启示
    浅析宋朝"治黎"政策及其启示 摘要:黎族在海南岛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对黎族的统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本文总结了我国古代两宋王朝"治黎"政策的基本措施,并对其作出相关评价和分析,这些总 ...
  • 四合院的文化精神
    四合院的文化精神 在中国院落式民居中北京四合院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尽管一组四合院民居包含着若干房舍和院子, 但用一个"院"字即可概括一切,它成了整个建筑群的总名词, 是一个独立的建筑名词称谓.诸如"张家大院&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