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作业 - 范文中心

药用植物作业

06/07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

课程论文

题 目:麻黄的药理作用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学 院: 林学院 专业班级: 园艺 学生姓名: 陈浩

学 号: 20090201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麻黄的药理作用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浩 2009020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

摘要:麻黄是传统的中药材,其根能止汗,枝叶可以镇咳、止咳、化痰、发汗,对平喘、利尿、肺气肿具有独特的疗效。从中提取的麻黄素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由于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和破坏,致使麻黄资源枯竭。栽培麻黄有极强的再生特性, 不同苗龄麻黄刈割后均能正常萌发再生,主要为根茎部不定芽区,其次为未破坏腋芽形成植株,移栽麻黄以第三年开始采收,隔年采收最好,留茬高度在根茎上部6cm 左右。 关键词:麻黄药理作用栽培

引言:麻黄为汉药或称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古时别名龙沙、卑相。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与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采用部位为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为小灌木,常呈草本状,茎高20~40厘米。分枝较少,木质茎短小,匍匐状;小枝圆,对生或轮生,节间长2。5~6厘米,直径约2公厘。

1 麻黄的植物形态

1. 1 草麻黄

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莆匐;草质茎直立,小枝对生草麻黄或轮生,节明显,节间长2--6厘米,直径1--2毫米。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2合生,裂片2,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常向外反卷。雌雄异株,雄球花3--5聚成复穗状,顶生;雌球花阔卵形,常单生枝顶,成熟时呈红色浆果状。种子常两枚,卵形。花期5--6月份,种子成熟期7--8月份。生于干山坡、平原荒地、河床、干草原、河滩附近及固定沙丘,常成片丛生。分布于华北及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西北部、陕西省、新疆自治区等地。 1.2中麻黄

小灌木,高40--80厘米。木质茎直立或斜上生长,基部多分枝;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常被白粉,节间长3--6厘米,直径2--3毫米,鳞叶下部约1/3合生,裂片3 (稀2) ,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数个簇生于节上;雌球花3个轮生或2个对生于节上,种子通常3粒(稀2)。花期5--6月份,种子成熟期7--8月份。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的干旱荒地、沙漠、戈壁、干旱山坡或草地上。分布于华北、西北及辽宁省、山东省等地。 1.3 木贼麻黄

小灌木,高70--100厘米,木质茎直立或斜上生长,上部多分枝;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分枝多,节间长1。5--3厘米,直径1--1。5毫米,常被白粉。鳞叶下部约2/3合生,裂片2,钝角形,不反卷。雄花序多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雌球花成对或单生于节上,种子通常1粒(稀2粒)。花期6--7月份,种子成熟期8--9月份。生于干旱荒地、多砂石的山地、干旱的山脊、山顶多石处。分布于华北及陕西省西部、甘肃省、新疆自治区等地。

2 麻黄的药理作用

2.1 主要成分

麻黄中含有生物碱1%~2%,其生物碱中40%~90%为麻黄碱(l-Ephedrine ),其次为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 )及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l-N-Methylephedrine )、d-N-甲基伪麻黄碱(d-N-Pseudo methylephedrine)、l-去甲基麻黄碱(l-Norephedrine )、d-去甲基伪麻黄碱(d-Demethyl-pseudoephedrine )、麻黄次碱(Ephedine ).此外,还含有苄基甲胺

(Benzyl-methylamine )、2,3,5,6-四甲基吡嗪(2,3,5,6-Tetramethylpyrazine )等;又含6%的儿茶鞣质和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有l-α-松油醇(l-α-Terpineol )、β-萜品烯醇(β-Terpineol )、萜品烯醇-4(Terpineol-4)、月桂烯(Myrcene )、2,3,5,6-四甲基吡嗪等30余种成分;亦含有黄酮类成分,如白飞燕草甙元(Leucodelphinidin )、麦黄酮(Tricin )、芹黄素(Apigenin )、山萘酚(Kaempfer- ol )等;尚含有机酸类,如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 )、肉桂酸(Cinnamylic acid )、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2.2 药理作用

2.2.1 麻黄碱的作用

a.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麻黄碱有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症状.对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麻黄碱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麻黄碱在外周兴奋α1-肾上腺受体,也激动中枢α1-受体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皮下注射麻黄碱 50~100mg/kg 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哌唑嗪和α-甲基-对位酪氨酸能拮抗麻黄碱的这一作用,而舒必利、普萘洛尔和利血平都不减弱麻黄碱对鼠自发活动的增强作用,提示麻黄碱是作用于α1-受体,而不是作用于 DA 受体.麻黄碱能提高中枢性痛觉阈值,产生镇痛作用.

b.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麻黄碱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抵消了它直接加速心率的作用;如果迷走神经反射被阻断则心率将加快.麻黄碱对于心脏有强大的兴奋作用,但反复应用,或一次应用很大剂量,易于产生抑制;也可能扰乱心律,但较肾上腺素弱得多;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麻黄碱与洋地黄同用时,则易引起心律紊乱.麻黄碱静脉注射对硬膜外阻滞所致心率减慢,搏出量、心输出量、心指数下降均有明显对抗作用.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给犬小剂量(0。01~0。2mg/kg)静注,其血压上升可维持10~15分钟.大剂量(6~10mg/kg)静注,由于抑制心脏而引起血压下降.麻黄碱静注0。1~3。0mg/kg,猫肺动脉平均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血管阻力均显著增加,且有效量依赖关系.麻黄碱的收缩作用比较温和而持久,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因此用于鼻黏膜肿胀,收缩作用既长,且无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能使冠状血管扩张,增加冠脉流量,与垂体后叶素合用于升压时,能克服大量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及心脏抑制.麻黄碱的升压作用缓慢持久,可维持数小时,收缩压的升高较舒张压为显著,舒张压一般不降低.

麻黄碱对血管的作用是直接和间接作用的混合.麻黄碱的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相似,能直接与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结合,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亦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动物实验表明:麻黄碱的作用能被可卡因所减弱,亦能被酚妥拉明阻断.

c. 对平滑肌的作用: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特别是在支气管痉挛时作用更为显著.实验表明:麻黄碱能有效地对抗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痉挛.其作用强度不如肾上腺素,但作用较持久,且口服有效.故常用于哮喘.麻黄碱能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蠕动,延缓胃肠道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麻黄碱对动物子宫一般表现为张力及振幅增加,此种兴奋作用可被麦角胺阻断,被可卡因所增强.然而对人的子宫一般表现为抑制,曾用于缓解月经痛.麻黄碱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的张力增加.麻黄碱使排尿次数减少,足够量甚至产生尿潴留,用于儿童遗尿症有效.对夜间遗尿或膀胱括约肌无力小便失禁的病人,麻黄碱亦可以消除其症状.麻黄碱能引起并增强小鼠输精管的自发性收缩,酚妥拉明可明显对抗麻黄碱的作用,而利血平对此则无明显影响.

d. 其他:麻黄碱对骨骼肌有抗疲劳作用,能促进被箭毒所抑制的神经肌肉间的传导,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还可引起高血糖,但其作用较弱而不恒定.麻黄碱及麻黄总生物碱对正常及发热猫均不表现发汗作用,在一般情况下,麻黄碱对人不能诱发出汗,但当人处在高温环境中,此时用麻黄碱 50~60mg 1。5~2小时后,汗液分泌比未用麻黄碱者更快更多,而皮下注射麻黄碱的局部皮肤,并不引起特殊的汗分泌,因此,麻黄碱的这种作用,可能是中枢性的,而且麻黄碱有增加代谢率的作用.对六个正常成人注射硫酸麻黄碱50mg 后,代谢率较注射前增加14。2%;麻黄水浸膏及乙醇浸膏作用于致敏豚鼠肺切片,可抑制游离过敏原的量.

麻黄碱的作用属于混合型,大部分是由于同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而产生的直接作用,小部分由于促进介质释放的间接因素.麻黄碱反复应用时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作用迅速减弱,最后可完全无效,经数小时后可以恢复,在快速耐受形成的机制中也有直接与间接两种因素,有人用离体家兔主动脉条进行实验,认为麻黄碱除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外,对主动脉平滑肌尚可能有其他作用受体;也有人提出去氧麻黄碱的急速耐受性与中枢调节有关,但破坏中脑外侧网状核后则无影响.

2.2.2 伪麻黄碱的作用

a. 利尿作用: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用水、盐水及尿素后,更进一步增加尿量排出,但对麻醉狗则尿量反而减少,对轻症实验性肾小管肾炎之犬仍然产生利尿反应,严重者则无利尿作用.一次静脉注射后,作用可持续30~60分钟.其利尿原理被认为是由于肾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肾血流量增加.因在利尿的同时,肾体积也增大.

b. 对平滑肌的作用:伪麻黄碱的极稀溶液与麻黄碱一样,能兴奋交感神经而使支气管扩张;浓溶液因能麻痹肌肉,也能使气管肌松弛;而中等浓度则使支气管收缩.

c. 其他:伪麻黄碱有轻微的兴奋血管作用;在升压作用、收缩鼻黏膜血管等的作用方面,麻黄碱最强,人工合成的消旋麻黄碱(Ephetonin )次之,伪麻黄碱最弱.毒性也以麻黄碱最强(100%),消旋麻黄碱次之(78%),伪麻黄碱最弱(56。5%).

2.2.3麻黄次碱的作用 麻黄次碱能降低血压,增加离体豚鼠子宫的收缩及离体兔肠的蠕动,麻黄根浸膏静脉注射于猫及家兔亦有降压作用.

2.2.4 麻黄挥发油的作用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被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所拮抗.麻黄挥发油对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奈瑟双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明它对流感病毒有强大的抑制作用,给感染 A 型、PR8 型流感病毒的小白鼠皮下注射有治疗作用。麻黄挥发油乳剂对肌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麻黄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对正常小白鼠体温均有降温作用,但麻黄挥发油作用不如松油醇明显.麻黄挥发油乳剂灌胃、肌注、腹腔注射对正常及发热猫均不表现发汗作用,对发热病人也无发汗作用.麻杏石甘汤在鸡胚实验中对陕中 61-1 株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麻黄的功能,石膏、甘草、杏仁对麻黄的抗病毒作用并不表现协同。麻杏石甘汤中的麻黄、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麻黄的作用较强。

3. 人工栽培

麻黄(Ephedra sinicaStapf)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灌木或小灌木,全草入药,是工业提取麻黄素的原料植物。近年来,由于天然麻黄不合理采收和放牧,致使资源日渐减少,人工种植势在必行。麻黄采收是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麻黄的产量、含素量的影响很大,而且对采收后的麻黄再生性有很大影响。麻黄主产于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

自治区;中麻黄主产于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陕西省、内蒙古、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草麻黄产量大,中麻黄次之,商品上两种常混用;木贼麻黄产量小,多自产自销。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地设在麻黄基地内进行,供试麻黄为人工栽培的1-8龄草麻黄(Ephedra sinica) 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或移栽苗。

3.1.2 栽培麻黄的再生性

一是观察不同年限麻黄刈割后的再生性;二是观察不同时期刈割后的麻黄再生产量等。

3.1.3 采收起始年限试验

相同立地类型区,选择2龄实生苗移栽1-5年后,取生长势相同的麻黄各20株采收测产进行选择对比。采收间隔年限试验选择长F 相同,移栽3年已采收的麻黄地块以20株为一组进行连年采收,隔年采收,隔两年采收进行筛选对比,两次重复。 3.1.4 留茬高度与麻黄生产量的关系

麻黄留茬高度与再生产量对比试验选用(2、3) 龄苗,采后留茬高度设(1)根茎下部1cm(简称-1cm) ,(2)根茎部(简称0cm) ,(3)根茎上部2cm( 简称2cm),(4)根茎下上部4cm(简称4cm),(5)根茎上部6cm(简称6cm),(6)根茎上部10cm(简称10cm)6个处理,小区面积15m ,三次重复。 3.1.5 田间管理及调查内容

田间管理采用麻黄人工栽培常规管理方法。在无试验安排情况下,以10月中旬刈割测产,主要调查当年产量,再生部位再生产量等,其余按试验方案进行。麻黄生物碱测定采用>90版的总碱提取酸碱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含素量。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 栽培麻黄各苗龄产量及采收后翌年再生产量(单位:克/株)

3.2.1栽培麻黄的再生特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栽培麻黄有较强的再生性。不论是1龄实生苗还是多年生移植苗,均表现出较高的再生产量。考察栽培麻黄的再生方式,主要有二:一是根与茎枝的连接部-根茎部( 即从子叶着生部位至第一对真叶着生部位之间的部分) 有丰富的不定芽。不定芽可直接形成植株, 也可形成发达的根状茎 ,然后由根状茎萌生出根蘖苗 。栽培麻黄的不定芽萌发区(简称根茎部) 随苗龄的增加而加宽。二龄苗不定芽区仅2.5mm , 到二龄苗移栽六年后,萌发区增加到10cm (主要为刈割留下的茎茬形成)。麻黄根状茎有节,节间2-3cm ,每个节均有2-4对不定芽和若干不定根组成。根蘖苗在移栽后第四年大量萌蘖,第六年每株根蘖产量达80-106克。二是刈割时麻黄留存2-3节的茎枝未受损伤,节部腋芽发育形成新的植株茎枝。

麻黄在一年内,不同时期刈割均能再生萌发,一般5-7 月刈割后当年萌发成苗。8月份以后再生植株在第二年形成。 一年内刈割两次以后植株再生能力下降,刈割三次以上则多数植株衰弱死亡,不能萌生。因此,生产中要防止牲畜和鼠兔危害,避免多次采食。

3.2.2麻黄采收起始年限及间隔年限

移栽麻黄采收起始年限经5年累加产量综合分析(见表2、表3), 移栽麻黄以第四年采收生物产量最高(1015.1g/株) 第三年采收次之(931.1g/株) ,移栽后当年采收最差,(357.1g/株) 。但从经济产量和生物总碱的含量分析,则第三年采收最好,不仅经济产量高,而且生物碱含量高于第四年采收的麻黄。更远高于第二年以下采收的产量。该结论经试范验证,与试验结果相同。如鄂前旗二道川高亮家种植的40亩麻黄,部分在移栽第二年开始采收,亩产106.9Kg, 第三年220Kg ,累计306.9Kg/亩, 而第三年采收的麻黄一次产量506Kg ,比第二年采收多产55%。

表2不同采收起始年限对麻黄产量的影响

注:(1)

生物产量指麻黄地上部分单株产量

(2)经济产量指麻黄总生物碱含量丰富非木质化部分单株产量

采收间隔年限从试验结果(见表4) 中可知,以间隔一年采收最好, 不仅产量高,而且对生物碱含量影响较小。连年采收虽然总生物碱含量高,但产量仍为间隔一年年平均产量的77%,间隔两年采收的经济产量是间隔一年产量的83.7%,总生物碱含量也仅为间隔一年的76%。

3.2.3刈割留茬高度对翌年再生产量的影响

我们对移栽第三年麻黄进行刈割试验表明(见表4) 栽培麻黄留茬高度对翌年再生产量影响极显著,在根茎下部采割,麻黄全部死亡,在根茎部采割,翌年再生率38.3%,在根茎上部0-6cm 范围刈割,留茬高度与麻黄再生产量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0.98.回归方程Y=5.73+4.0x**。留茬在根茎上部10cm 左右的再生产量与6cm 的基本相同, 综合分析麻黄采收留茬高度以根茎以上6cm 左右为宜。

表4刈割留茬高度与翌年再生产量的关系

━━━━━━━━━━━━━━━━━━━━━━━━━━━━━━━━━━ 刈割 留茬高度与翌年再生率 留茬高度与小区(15 ) 再生产量(Kg)

留茬 ━━━━━━━━━━ ━━━━━━━━━━━━━━━━━━━ 高度 处理 再生 再生 Ⅰ Ⅱ Ⅲ x LSR显著性

(cm) 株数 株数 率 ━━━━━ (%) 0.05 0.01

━━━━━━━━━━━━━━━━━━━━━━━━━━━━━━━━━━ 6 322 322 100 28.08 28.60 31.20 39.39a A 10 313 313 100 28.50 27.11 29.34 28.32a A 4 317 317 100 20.33 20.80 21.26 20.80 b B 2 317 317 100 17.68 16.80 15.69 16.22 b C 0 309 126 38.3 4.09 4.22 3.86 4.06 d D -1 339 0 0 0 0 0 0 e E

━━━━━━━━━━━━━━━━━━━━━━━━━━━━━━━━━━

4总结

麻黄是传统的中药材,其根能止汗,枝叶可以镇咳、止咳、化痰、发汗,对平喘、利尿、肺气肿具有独特的疗效。从中提取的麻黄素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产品供不应求。由于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和破坏,致使麻黄资源枯竭。麻黄具有极强的再生性, 不论是当年实生苗还是多年生移植苗采收后均能再生萌发, 且在同一年度不同时期刈割均可萌发再生。 再生部位主要为根茎部不定芽萌发区,该部位不定芽周围水平生长,并萌发形成根蘖苗,其次为未破坏茎节处腋芽形成植株茎枝。移栽麻黄起始采收年限以第三年为好 ,隔年采收为宜。结合麻黄生长发育和生物碱积累规律分析以10月中旬以后采收为好,留茬高度在根茎部以上6cm 左右。


相关内容

  • 药用植物园研究与规划综述
    绿地规划与园林设计 LandscapePlanningandDesing 药用植物园研究与规划综述 ReviewoftheresearchandPlanningofMedicinalBotanicalGardens 摘要:本文从药用植物园的 ...
  • 贵州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园建设初探
    贵州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用植物园建设初探 作者:王传明 朱文仁 刘承贵 孙晓慧 刘明涛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2期 摘 要 为了建设好贵州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附属的药用植物园,进一步加强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
  •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案精华
    32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热爱科学的情感. 3.了解太空蔬菜的变化和作用,初步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 ...
  • 我国航天史上那些上天的药用植物宇航员
    人类的航天活动植物一直都未缺席(但你别想歪了,带植物并不是为了实现宇宙飞船里氧气和水的循环),从1946年开始,航天飞行就不断携带植物或种子上天. 你会发现,这些植物上了天,简直是在宇宙中不断释放自己的洪荒之力,更别说那些个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
  • 植物分类,藻类-裸子植物
    植物分类,藻类-裸子植物 一.植物分类的单位:有界.门.纲.目.科.属.种.如有需要,在各级之前可加"亚"字:种下等级有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只用于栽培种. 二.植物的命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有关规定给植物定出的统一 ...
  • 气象学论文
    浅析气象因子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 内容摘要:气象因子对中药产业尤其是中药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温度和水分三方面.合理开发,有助于中药材品质的提高,但是同时,气象灾害也会给中药生产带来严重后果.因此,研究气象因子对中药材品质 ...
  • 药用植物虫害防治信息化教学设计
    <用心管理药田> 信息化教学设计 提 纲 一.前言.....................................1 二.教材分析.................................1 三.教法学法设计. ...
  • 会议主要日程和议程
    会议主要日程和议程 上午下午晚上7月12日报到(西北宾馆迎宾楼一楼大厅)7月13日8:30-9:30 开幕式 9:30-10:00 代表合影 10:20-12:00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14:00-16:05 大会报告 (省政府礼堂)2 ...
  •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 中药 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
  • 植物调查报告(1)
    辽宁喀左地区植物配置应用调查报告 摘要 对喀左地区的绿地进行调查其选用的绿化植物种类.种植形式.观赏特性等. 关键词 喀左地区绿地,植物种类,种植形式,观赏特性 前言 本次调查报告是在辽宁省喀左县内展开的, 喀左县地处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