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知识梳理 - 范文中心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知识梳理

08/10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大纲梳理

第一章 毛泽东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

第一节 巨人的诞生

1.承继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 2.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 3.渊博的学识 4.卓越的军事才干

5.出众的组织与领导才能 6.坚强的意志力 第二节 超凡型权威 1.旷世巨人 2.实践贡献 3.理论权威

第三节 非常的作用

1.对毛泽东权威领导的评价

(1)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政治条件

(2)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的成就

2.一定的政治体系需要政治权威 3.个性魅力型权威可能具有双重效应

4.个性魅力型权威需向法理性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第二章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

第一节 历史抉择 1.国际背景

(1)国际形势与格局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2)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 (3)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 2.国内背景

(1)中国和世界的巨大差距 (2)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3.个人背景(三上三下) 第二节 发展理论

1.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目标(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1)要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

(2)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 (3)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 3.发展战略(三步走)

(1)80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2)90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基本达到小康 (3)21世纪中叶,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战略重点: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 4.发展动力(改革;对外开放;科技发展) 5.发展形势(非均衡→均衡)

6.发展环境

(1)国内环境:政局稳定

(2)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爆发;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 7.发展机遇 8.协调发展

(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3)发展经济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的关系 第三节 鲜明风格 1.战略眼光

2.务实风格(强调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注重实效;走自己的路;简朴、质朴的文风) 3.辩证思维 4.开放意识 5.与时偕行 6.人民至上

第四节 千秋伟业

1.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在理论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转折

3.使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各项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取得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4.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业具有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当代中国产权制度改革

第一节 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1.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2.国有企业:(1)利改税(2)企业承包制改革(3)现代企业制度 3.非公有制经济:由无到有,从小到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问题: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值增值,发挥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第四节 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1.资本形态层面的改革 2.产权观念层面的改革 3.企业组织层面的改革

第四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的演变 第二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1.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 2.应对低碳经济挑战要求

3.应对当前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

消费拉动

第五章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民主理念 第二节 民主制度

1.就国体而言,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就政体而言,确立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议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就政党制度而言,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就民族关系而言,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节 民主途径

1.民主途径是指实现民主政治的方法 2.毛泽东提出的“民主的方法”

(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2)高度民主高度集中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 (3)“团结—批评—团结”的党内斗争公式

(4)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的“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 (5)科学文化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在全局和部分关系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7)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上实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8)误区:崇尚“大民主”,轻视法制的倾向 3.改革开放以来对民主途径的新探索 (1)加强制度与法制建设

(2)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3)发展基层民主 第四节 民主道路

1.民主建设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可能一蹴而就。

2.步骤:(1)大力发展经济(2)完善各种法律制度(3)培育公民社会与民主习惯(4)大力推进民主政治

第六章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单一制国家结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及主要内容 1.从党政不分到党政职能分开 2.政府机构改革

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完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

1.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的

2.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符合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

内在逻辑

3.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各方面改革都要配套的系统工程

4.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实践上有一个逐步成熟、深化的过程

第七章 当代中国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 文化安全与文化软实力 1.文化安全及其特征

(1)文化安全的内涵: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保证民族文化性质得以延续、民族文化功能得以发挥、民族文化发展不受外部或内部的威胁、侵害与颠覆,确保国家在思想观念领域内享有较高与一致的合法性认同

(2)文化安全的基本特征:是非物理性的无形防御体系;所面临的对象是隐蔽的;需要长期,时刻维护 2.文化软实力

第二节 我国文化软实力及文化安全现状 1.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1)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机遇: A、全球化拓展了中国文化资源与市场 B、科技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2)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优势 (3)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不足 A、文化体制障碍 B、文化人才匮乏

C、文化产品基础薄弱 D、文化传播能力弱

2.中国文化安全现状 (1)意识形态安全现状

A、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挑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遭到质疑 C、核心价值体系缺失 (2)文化资源安全现状 A、文化人才匮乏

B、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传承创新能力不强 C、文化市场安全现状 D、文化产业安全现状

3.中国文化安全产生的原因

(1)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主义 A、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文化利益的诉求与争夺 B、全球化增加了维护文化安全的难度 C、全球化对文化安全提供了机遇

(2)文化安全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密切相关 A、保守内向、与世无争的文化品性

B、政治文化一枝独秀、制约了文化的多样性 C、宗教始终处于王权之下

第三节 切实维护文化安全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繁荣发展文化产业

4.提高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力

第八章 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培育

第一节 核心价值观及其战略地位

1.核心价值观的意旨:是指文化内核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优秀价值体系 2.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地位

第二节 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原则 1.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2.立足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吸收吸收人类文明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优秀价值成分 4.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5.要高度凝练,易识、易记、易于传播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元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3.西方启蒙思潮中的合理价值

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富、民主、公正、和谐、自由) 第四节 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1.符合大众化的要求 A、抓住事物的根本

B、适应民众的思想情感与语言习惯 2.采取综合措施

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第一节 文化精神之意旨

1.文化精神的界定

2.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是中性的学术术语,民族精神则是褒义的政治术语)

3.从文化精神研究文化问题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 1.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的客观条件 (1)地理环境 (2)经济基础 (3)社会结构

2.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质 1.以人为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 2.崇德重义(德性追求;伦理精神;礼教传统) 3.持中贵和(普遍和谐;中庸之道) 4.实践理性(经世传统;科学精神)

第四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1.对社会稳定的作用(以民为本;以民生为重点;注重社会公平;德法并重;革古鼎新;和合文化建设)

2.对民主政治的作用(民本思想;法治传统;独立人格精神;监察与考试制度)

3.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威权传统;企业文化;道德精神;重视教育) 4.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5.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第十章 中国社会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建设的初步探索 1.社会建设的思想

(1)规划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2)确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3)创立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坚持统筹兼顾的方针 2.社会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的发展 1.社会建设的新思想

(1)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社会建设的新理念 A、强调现代化建设不能单打一

B、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C、努力保障人民福利

(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社会建设的新认识 A、阐发改革反展稳定的辩证关系

B、提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理念(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 C、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新世纪以来社会建设的新思想

A、实现了社会建设从理念到治国方略的转变 B、注重改善民生 C、加强社会管理

2.社会建设的新成就

(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3)城镇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

第三节 中国社会建设前景展望 1.社会建设的有利条件

(1)社会建设拥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建设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根本方法 (3)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已具雏形

(4)具备支持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 2.社会建设的展望

(1)牢固确立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的发展理念

(2)加快推进民生建设,构建基于公民权利而不是基于城乡户籍、基于职业身份的社会政策体系

(3)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公共服务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民生建设

第一节 民生及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1.民生的含义

2.民生问题的性质与特点 (1)民生问题的基本属性 (2)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 3.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1.教育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2.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

3.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4.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5.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第三节 当前我国民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不公平现象仍存在 2.公共就业服务不完善,就业形势严峻 3.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呈扩大态势 4.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养老问题压力巨大 5.医疗费用偏高,服务水平难以满足民众需求 第四节 深入推进民生建设 1.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2.加强就业扶持,促进充分就业

3.优化分配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福利建设 5.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6.加强住房市场宏观调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1.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动因(生态危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的思想渊源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2)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思想 (3)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形成过程 (1)“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 (2)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确立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们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可持续发展

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5.走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其他建设之中

第十三章 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交理念

第一节 国际环境及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1.国际环境的基本概念

2.维系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对中国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分析 1.地理因素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2.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现实问题 (1)东南沿海方向的台湾问题

(2)东北亚方向的朝鲜半岛问题和日本问题 (3)南海岛屿争端

(4)中印边界和战略冲突

第三节 中国发展中的大国关系分析 1.中美关系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A、相互敌对时期(1949~1972)

B、从缓和到加强交往时期(1972.2~1989.6)C、曲折中前进时期(1989~2002) (2)美国重返亚洲后的中美关系 A、美国重返亚洲的原因 B、美国如何重发亚洲

C、美国重返亚洲后对中国的影响 2.中俄关系

(1)中俄关系的发展历史 A、欺压掠夺关系 B、结盟关系

C、对抗、冲突关系 D、缓和关系

E、建设性伙伴关系 F、战略性伙伴关系

(2)中俄关系的现状

A、双方国内政治和经济改革的互动与影响 B、中俄特殊的地缘政治关系 C、中俄军事及合作关系 (3)中俄关系的新时期 3.中印关系

(1)中印关系的现状

(2)中印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外交理念 1.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

(1)中国在处理对外关系中都始终遵循独立自主的原则

(2)始终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毛泽东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依托 (4)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持世界社会主义革命 2.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

(1)坚持独立自主,奉行不结盟原则 (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反对霸权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4)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

(5)国家利益观——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根本核心

3.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和谐社会 5.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外交理念:亲、诚、惠、容


相关内容

  • 可见与不可见--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媒介与女性
    可见与不可见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媒介-9女性 ■ 刘利群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媒介与女性关系进行深入观察,透过一些可见的议题和现象,以 及不可见的社会深层机制与缘由,对当代纷繁复杂的中国媒介与女性景观进行学术层面的系统梳理. ...
  • 创建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创建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一个新的概括.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特别是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与演进,系统梳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
  • 思维的乐趣--装饰教学中的思维引导
    袭 锹1 i 研充 思维 的乐趣 装饰教学 中的思维 引导 口徐 摘 鉴 要: 在艺术院校装饰 专业 中, 综合 材料是较具 实验性 的一 门课程 , 学 生不仅在 专业技能和材料应 用上需要提 高, 更要在 思维 模式和价值观念上进行 深 ...
  •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2008年5月 第45卷第3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May 2008 Vol 145No 13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 ...
  •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作者:郭俊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9年04期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显著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外贸体制和外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以求 ...
  • 八年级思品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思品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知识梳理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①提供了丰足的衣食,舒适的住行.②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③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科学技术 ...
  • 浅议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浅议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意义 摘 要:生命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和热爱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死亡 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 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辞海>中这样界定幸福:"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在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幸福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N自我实现. ...
  •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梳理
    课 程 考 核 课 程 考 核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修课计划 课 程 考 核 课 程 考 核 课程总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大学接近三年,在工商管理系读了两年,再加上转系之前,在岳麓书院读了一年,学的知识虽多,却没有好好总结过.今借此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