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 范文中心

专题十一 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02/27

专题十一 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从人类文明纵向演进的过程看:由采集狩猎时代到农业社会的渐进,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由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的飞跃,其总体趋势特征包括 ( )

①文明由低级向高级,从小范围向大范围扩展

②文明中心或主流文明呈空间转移的变化特征

③文明发展在时间上呈周期缩短的加速性特征

④在主流文明的时代模式下文明呈多样性特征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人类社会早期从依赖自然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变化最有力的证据是 ( )

A 、史书中的大量记载和历史传说

B 、劳动工具、谷物颗粒及家畜遗骸等考古发现

C 、文明社会某些部落所保留的生活习惯

D 、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而推断其生活方式

3、《白虎通·号篇》:“古之人皆食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根据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原始农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人民众多” B、“天之时” C、“地之利” D、“制耒耜”

4、“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 ( )

A 、自然环境的差异 B、生活方式的不同 C、耕作技术的区别 D、文化背景的悬殊

5、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研究者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 )

A 、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C 、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6、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7、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 、男耕女织,完全可以做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 、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 、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8、《孙子兵法》高度概括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它结合冷兵器时代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战术原则和思想。孙子认为“兵者, 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反

映他的 ( )

A 、慎战思想 B、唯物思想 C 、避实就虚 D 、知己知彼

9、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

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

后安全返回地面。将“神六”成功送入太空用的火箭是长征2

号F 火箭,现在的火箭与中国早期的“火箭”虽然相去甚远,

但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的最早记

录应该翻阅 ( )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10、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

A 、航海家探险家的贡献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 D、交通事业的发展

1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

A 、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 、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12、荷兰是水手和商人之国,热衷于寻找从欧洲通往亚洲的航道。威廉·巴伦支曾在1549年、1595年和1596年3次试航。头两次航行,他都被冰块所阻被迫折返。在第3次航行中,他发现了斯匹次卑尔根岛,附近的大海后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即巴伦支海——引者注)。 上述材料描述的探险家的探险类型属于 ( )

A、区域探险 B、全球探险 C、宇宙探险 D、极地探险

1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第100年,牛顿出生,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是指 ( )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后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14、“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戴维·兰得斯《国富国强》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说明 (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1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所雇佣劳动力的来源比欧洲其他国家更加充足,这主要是由于 ( )

A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进

C 、国外移民不断涌入 D、人口增殖速度加快

1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 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因为蒸汽动力的使用而导致的直接结果有()

①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②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

③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 ④刺激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

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8、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一个消极影响是,西方一些国家为自己的私欲而把整个人类拖进世界大战的灾难中去。这些西方国家引发世界大战的根本目的是 ( )

A 、开拓市场、获取原料 B、抢夺土地、扩大影响

C 、以强欺弱、显示实力 D、增强国力、争夺霸权

19、由供需矛盾而导致的经济危机现象最早发生在 ( )

A 、资本主义手工生产后 B、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后

C 、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后 D、福利制度普遍推广后

20、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右图所示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 、农业时代

B 、工业时代

C 、信息时代

D 、蒸汽时代

22、1917年3月,英国海军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

型巡洋舰“暴怒”号的前主炮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

装了69.5米长的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改装后的“暴怒”号,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最后没有成功。1918年5月,“百眼巨人”号的改装工程完工。该舰标准排水量为14450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飞机20架。这就是后来成了海战主力的世界上第一艘()

A、巡洋舰 B、驱逐舰 C、潜艇 D、航空母舰

23、“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

A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B、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C 、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24、1999年12月,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中,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最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这个世纪人物应是 ( )

A 、Isasc Newton B、C .R .Darwin C、T .A .Edison D、A1bert

Einstein

25、第三次革命浪潮的出现,导致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转向信息时代,导致这一转向的关键是人类开始 ( )

A 、采用蒸汽驱动机器生产 B、采用电能驱动机器生产

C 、采用核能驱动机器生产 D、采用智能化的机器生产

26、工业革命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农耕文明,工业革命爆发后,历经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开始享受美满的工业文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这一科技成果的应用已遍及各个领域,到2006年,这一科技成果就已陪伴人类

( )

A 、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100周年

27、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20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 )

A 、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C 、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D 、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28、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 )

A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 、互联网替代了其它信息传媒 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9、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牛津大学坚持“大学功能不在职业教育,而在培养人格”的信念;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述事实说明现在大学更注重 ( ) ①追求真理 ②让学生进入人生更高的精神境界 ③办学理念 ④自己的声望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右图为2006年2月中国公布的探月标志,从文明空间的拓展角度看,这反映

中国也在从事 ( )

A 、内陆探险 B、全球探险 C、宇宙探险 D、极地探险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

31、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汉画像砖·牛耕 汉画像砖·纺织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2分)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4分)

(3)以清朝为例,说明统治者“稳定小农”的措施及其影响。(4分)

(4)中国古代的自耕农为什么会经常分化?(2分)为何历代封建政权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耕农“经常分化”现象?(2分)

32、当代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与资本主义》中说道:“这一胜利为欧洲人打开了通向世界七大洋的大门和通道。从此,世界的整个海洋都为白人效劳。”

问题:(12分)

(1)布罗代尔所说的“胜利”是指什么历史事件?(1分)

(2)以英国为例,说明“这一胜利”对17——19世纪的英国带来的影响。(7分)

(3)你是如何理解布罗代尔所说的“世界的整个海洋都为白人效劳”的?(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它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每个学徒都应该得到两套整齐的衣服;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分别安排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界产业革命》 材料二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决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项卫生检查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吓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医生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仍然大声疾呼:‘一般说来,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

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英国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

(修正案)》的原因。(3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展的影响„„新兴工业,诸如 等这些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明显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很大程度上改变旧的工业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新的生产方法。

——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问题:

(1)1870年到1900年间,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为什么会空前密切?(2分)

(2)科学新发展最重要的表现有哪些?(3分)

(3)横线上可以填什么工业部门?(任举3例)(3分)

(4)早已建立的工业得以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请试举两例并予以说明?(4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对近现代科学成果作了统计分析,用定量化的指标确定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科学兴隆期,并描述了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按照汤浅光朝的定义,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据超过同时期全世界取得的得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一个国家保持其处于科学活动中心地位的时间,汤浅光朝称之为科学兴隆期。他的统计结果是:

问题:

(1)分析材料,从统计表中直接可得到的信息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8世纪中叶丧失科学活动中心和美国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原因。(8分)

(3)从以上内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30分)

36、文明转型有多种类别,从纵向的文明历程看,人类经历了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迈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尤其是其中的新工具和新技术)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阅读材料,以“生产力与文明转型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注意;

1、 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

2、 结合中外史实,注重材料分析

3、 注重史论结合,力求文字通顺

材料: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尤其是铁器的普及,使小农农耕生产组织方式成为可能,极大增强了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更多的土地被开发,更多的孩子得以养育,当时的血缘部族组织也因此而崩溃。

„„

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转型,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都伴随着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都伴随着国家民族关系的巨大调整。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气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又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其主要特征是:以毁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约束政治权力;民主法治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

„„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直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华民族才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工业化运动。

„„

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载《中国科技画报》2004年第3期

文明的交融与冲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D 2、B 3、A 4、A 5、C 6、B 7、A 8、A 9、C 10、C

11、A 12、B 13、B 14、C 15、B 16、D 17、D 18、A 19、B 20、C

21、B 22、D 23、A 24、D 25、D 26、C 27、B 28、C 29、A 30、C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

31、(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

(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提供各种徭役,保障国家公共工程建设的完成;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4分)

(3)康熙禁止圈占土地,采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推动农业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4分)

(4)封建国家征收重赋、摊派徭役,封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以及自然灾害等。(2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为保证赋税和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加强对农民的剥削。(2分)

32、(1)新航路开辟。(1分)

(2)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使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掌握政权,英国从此走上了世界工商业强国和殖民霸国的道路。(3分)

对殖民地的占有,为英国扩大了经济市场;殖民地贸易以及奴隶贸易都为英国带来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后,英国号称“世界工厂”,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一步加强,成了一个剥削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的国家,形成庞大的“日不落帝国”。(4分)

(3)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拓展了空间,落后的亚非拉等地区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提供条件;(2分)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世界格局,西欧列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加强了对亚非拉国家侵略掠夺,使亚非拉许多地区政治失去独立、经济落后,再次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2分)

33、(1)卫生状况差;传染病流行;居住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学徒和童工受教育机会少;失业情况严重。(5分)

(2)工业革命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劳资矛盾加剧,事业情况严重等;工人阶级不断斗争;政府为缓和社会矛盾采取相应措施。(3分)

(3)英国政府出台各项法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工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并未得到实际保障,其他社会问题也未得到有效解决。(2分)

34、(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都是凭借科学而取得的,而且,后来的生产技术越来越离不开科学。

(2)表现:如对电力的研究与开发、机器的发明与创造、化学工业的突破等。

(3)部门:汽车制造或石油工业、电力部门等。

(4)举例说明:如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均可采用新的技术和采用新的动力。

35、(1)①近代科学中心是不断转移的,由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 ②科学兴隆期平均值约80年左右。(2分)

(2)英: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大量输出,对新科技(设备更新)资金投入不足;殖

民地广阔,资本输出赚钱容易,对科技的创新动力不足;

美:大规模发展经济,促进科技进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8分)

(3)科技发展需要政府重视。科技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科技发展需要经济发展的促进。(2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30分)

36、(1)主题要求:能够拟出与主题相符合的副标题;文章紧扣主题。

(2)观点:观点鲜明突出。

(3)材料与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

(4)论述:论据与论证充分。

(5)文字:文字流畅通顺。


相关内容

  •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情况汇报
    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情况汇报 按照自治区.地区认真开展好第十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要求,**县以"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
  • 尊重文化多样性郑圆圆
    尊重文化多样性 郑园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三届大会20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这是国际社会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的重大成果.它意味着文化多样性 ...
  •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影评写作的角度
    [影评方法]如何写影评 影评写作的角度 一.思想评论: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秋收起义>一片多数文章都认为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义历史,成功地刻画了毛泽东的形象,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 ...
  •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文正中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闭卷考试,共50分钟,50分) 座号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2.下列选项,不符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这一主题的是 ( ) A.金字塔的 ...
  • 中班家园共育方案20**
    邓南中心幼儿园家园联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家园共育,其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强调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幼儿园既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家长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同时也要向家长宣传幼儿 ...
  • 高中生物学科三级培训讲稿试题及答案_3
    高中生物学科三级培训讲稿.试题及答案 模块二 学科知识与技能(三) 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生物组 高展 一.选择题 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有 A.组织取材的部位 B.培养基种类 C.pH.温度.光照 D.以上都是 2.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 ...
  • 重构中国人的世界想象
    只有常识才能为他人所共享 高超群:最近在书市看到由你主编.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的三期<大观>丛刊,从编辑理念上看,我觉得似乎是当年<大国>丛刊的继续.不过讨论更为深刻,内容更为饱满.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你们似乎是 ...
  • [高中语文]病句专题汇编(二)
    病句汇编(四) ("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只有深入排查安全风险,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并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才能杜绝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