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外文言文__训练整理 - 范文中心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__训练整理

04/19

[课外文言文]

(五)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

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

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 ) .(2)弗食鸡则已耳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 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

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 ) .

(2)遂悉偿所负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 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

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 ) .(2)竟不食其膳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九)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 ) .(2)人云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三十)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主人怪问衡 ( )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八)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费。” .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注释] 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人莫知之 ( ) .(2)去而顾之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含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十)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 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而欲徙于越 ( ) .(2)游与不用之国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 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注释]①主者:管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徐文贞归里 ( ) .(2)遍召亲故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

3、“公亟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的用意是

4、从文中可知,徐文贞是个 和 的人。

【参考答案】

1、结束,完

2、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参考答案】

1、(1)善于(2)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参考答案】

1、(1)担任 (2)欠

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参考答案】

1、(1)指望、希望(2)吃

2、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3、勤学苦读,获取功名

4、例:家庭(母亲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

【参考答案】

1.(1)巡游(2)说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

【参考答案】

1.(1)对„„感到奇怪(2)得到

2. (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3.D

4.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 勤学苦读

【参考答案】

1、(1)代“骏马”(2)看,回头看

2、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参考答案】

1、(1)迁移,搬家(2)前往,行走

2、有人对他说:“你(去越国)必然会贫穷的。”

3、越人的生活习性是跣行披发4、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参考答案】

1、(1)回,回家(2)老友

2、一个人拿了酒席上的金杯藏在帽子里,徐文贞正好看到。

3、不让别人发现是他拿了金杯(私下里把金杯送给他)

4、重情谊

待人宽厚


相关内容

  • 愚公移山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 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 的理想和 ...
  •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目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目标(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三中学  叶桂娴) 1.  掌握200个左右词语(1-5单元)的形.音.义,并能按一定的要求(指定话题.修辞.关联词)联词成句. 2.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练出一手好的硬笔字,提高书写速度. 3. ...
  •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拼搏,七年级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完成了进入中学生涯的第一次语文答卷.面对学生的语文成绩,几多欢喜,几多忧虑.现将本次语文试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七年级语文 ...
  • 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德兴市海口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海口中学 周 华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评:德兴市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科期末考试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新课程标准的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仿写.课外文段.课外文言文.综合实践_答案
    1.仿写.病句.句子排序的训练题 一.仿写 1.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2. 你不是园丁, 却培育出了绚丽的花朵. 你不是灯塔, 却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你不是春雨, 却滋润了初生的幼苗. 你不是演 ...
  •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初中升高中的衔接教育 刚刚结束完中考的学生如今又该为新学期的到来忙碌了.初中升高中不仅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方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如何做好初中升高中的衔接工作,成为 ...
  • 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学奕>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识文言文不同于现代白话文的语言现象,领悟其言简意赅的表达特点及蕴涵的深刻哲理,感悟我国古代的历史文明.首先,以情感 ...
  • 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备课
    六年级语文全册备课 一. 本册教材与课标 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 ...
  • 初三学习计划书
    初三学习计划书 经过初中两年的学习以及大大小小的考试,我们渐渐从一个个无忧无虑的儿童成长成为懂得了压力和自律的少年,同时也在时光的洪流中收获了不少与年龄相称的反省. 初中两年来,最大的改变无疑是在初二的下半学期.从这时,我们渐渐接受了会考带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