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说课稿 - 范文中心

愚公移山说课稿

01/22

《愚公移山》说课稿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

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

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

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

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

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

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

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

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

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

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

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

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 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

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

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

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

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

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

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

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6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

力的训练。下面具体谈谈问题的展开。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1。3段,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教

学流程是先将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男生找不利条件的语句,女生找有利条件的语句,并以

读代答,进一步作口头翻译,教师适当点拨,并择要板书,可用多媒体逐一显示(板书内容详

见最后的板书设计)。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和智叟就移山这件事都提出

疑问会混为一谈,认为都是移山的不利条件。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读出

两个疑问句不同的语气以及他们的话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确:愚公之妻的话

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智叟的话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说的,带有责难、

讥笑和轻蔑的语气。他们的话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愚公之妻的话引起大家对运

土石地点的讨论,促使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智叟的话引起愚公的反驳,并在反驳中阐明了人

力无穷尽的观点。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这才显得自然合理。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主要

是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衬托和对比的写作特色。教学形式可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

识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

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

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 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

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

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方式是采用比较的方式,教师把结尾改为:“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

挖啊挖啊,终于把两座山挖掉了。”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对比,让学生比较优劣,充分发表

意见。通过比较,明确课文的结尾好,好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运用生动,山神“惧”,上帝

“感”,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惧”、“感”、“负”三字,表现出愚公移山的壮举有不可抗

拒的力量。二是富有神话色彩,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和

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四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并正确评价愚公精神,这是学

生感悟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突破难点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愚

公移山是一时感情冲动吗?现在提这种精神过时吗?”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要给予

鼓励,当然最终要明确:愚公精神并未过时。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战胜自然,并决定将这个

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绕山丽行或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

滞不前的观点。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那是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的。愚

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现在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 (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

让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达到实质性的飞跃。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使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勾

连,形成活泼热烈的辩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拓展视野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感

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现实意义,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出课外,

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学生交流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观点整理成文,写一篇小作文,题为《小议愚公精神》或

《也谈愚公精神》。

【板书设计】

—一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 叩石垦壤,箕秘一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 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 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 ———智叟静止的观点 ——一愚公发展的观点 ——一对比衬托————一 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篇二:《愚公移山》

优秀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x x x x中学 x x x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

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

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

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

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

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

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

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

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

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

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

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这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读准字音,使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

巧,提高朗读水平。

3、学生质疑

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4、教师明确重点语句的翻译。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增加重点字词的积累充分发挥教师在

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传统教学模式闪光。

5.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

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

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

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

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两个问题,如下:

1.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2.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

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两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

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

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

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

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准确体会愚公精神。找到文本与现实的切入点,让

学生切实体会到愚公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希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恒心和锲而不舍的愚公

精神。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习本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每位学生写一段

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创编故事片段,写作能力训练。 此版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五版块:推荐

课外阅读书籍.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学生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心得体会。1要用好远程资源,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要用高效课堂、创新课堂的理念来充实自己,授课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

的内在潜能,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生动。 2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

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我们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

图和学生实际创设实效、多彩的语文课堂,达到成功的教学效果。 2013年4月篇三:愚公移山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愚公移山》,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

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可读性强,易于学生背诵、记忆;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

的文言词汇;教育性强,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

不止,最终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本篇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了解用法及意义,提高自

学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应该使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技能的同

时,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本节说课中,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

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

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

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基本学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感悟寓言所传达的愚公精神。

难点在于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作为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篇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

言句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阅读和欣赏古文的能力。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引

导、探究发现、和问答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同时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我会配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有人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具体的

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秉承新课标提出的“自主

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交流,让学生学有

所得,得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创编故事片段,写作能力训练。 此版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五版块:推荐

课外阅读书籍.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学生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心得体会。1要用好远程资源,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要用高效课堂、创新课堂的理念来充实自己,授课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

的内在潜能,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生动。 2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

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我们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

图和学生实际创设实效、多彩的语文课堂,达到成功的教学效果。 2013年4月篇三:愚公移山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愚公移山》,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

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它具有以下几个

特点: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可读性强,易于学生背诵、记忆;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

的文言词汇;教育性强,寓意深刻。文章通过讲述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

不止,最终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本篇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了解用法及意义,提高自

学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应该使学生在获取基本知识技能的同

时,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本节说课中,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

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全面

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

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学生的基本学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把握文章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感悟寓言所传达的愚公精神。

难点在于掌握文言文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

作为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十篇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

言句式,具备了基本的独立阅读和欣赏古文的能力。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引

导、探究发现、和问答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同时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我会配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有人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具体的

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秉承新课标提出的“自主

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交流,让学生学有

所得,得

之有法,培养他们阅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部分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这首歌曲学生都十分熟悉,容

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歌曲的旋律铿锵有力,听起来十分有气势,能

起到渲染课堂气氛,振奋学生的精神的作用。然后在音乐背景中引入本课的导语,导语是这

样设计的:这首歌曲大家一定都十分熟悉,它述说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

了后人对愚公的敬仰。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愚公到底是怎么把山移走的?完整的故事本身

到底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首先通过多媒体屏幕向学生呈现这样几个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走两座大山?愚公移山

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愚公要把山移到何种程度?故事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

要这样写?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大声的朗读课文,按照自己的理解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要

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注意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

处理,字词的含义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一些重点词语的用法意义、重

点语句的翻译,便于学生的记忆和积累。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此版块共设置了两个问题:

1.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2.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朗读课文,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讨论,最后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两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

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

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

聪明,不明智,做事不能量力而行,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放性,

要给学生表达自我意愿的空间,但也要倡导积极乐观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模式。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准确体会愚公精神。找到文本与现实的

切 入点,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习本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九年级的学

生,概括出文章的寓意不难,应该要求概括性语言的准确和简练。后一问属于开放性话题,

教师要注意主流的倡导,力求让同学们明白,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将是任何时

代都需要的!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 强化巩固 为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在本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

道作业:本文是经典的寓言故事,很有特色,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总之,对于本节课,我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

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和方法为主线。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篇四:愚公移山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大新寨学区初级中学 杜玲 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愚公移山》。我所使用的课

件是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的课件并经过自己整理。使用此课件的预期目标与效果是:通过多

媒体,把文本知识图文并茂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通过重点词句的翻译,

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通过质疑和辩论环节的设置,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拓展延伸,

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总之通过此课件的使用,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策略,提

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与效果。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

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

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

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

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

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

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五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

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

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 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

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

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

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这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读准字音,使学生 爱上朗读,掌握朗读技

巧,提高朗读水平。

3、学生质疑

把课文中不会翻译的字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4、教师明确重点语句的翻译。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增加重点字词的积累充分发挥教师在

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传统教学模式闪光。

5.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

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

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

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 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口语表

达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0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两个问题,如下:

1.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壮举,谈谈你的看法。

2.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对于这几道题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自由思考,后小

组讨论,最后大组(班级)交流,形成较统一的认识。 这两题的设计意图及处理方式分别是: 第一题: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的衬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的作用。可采用

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估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愚公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肯定和

发扬;估计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愚公移山的做法不聪明,不明智,如果搬迁自己的住所,还

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不是更好吗?针对以上两种不同看法,在评价时注意评价的开

放性,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准确体会愚公精神。找到文本与现实的切入点,让

学生切实体会到愚公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希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恒心和锲而不舍的愚公

精神。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学习本文最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每位学生写一段

话,说说学了本文后的感受,但必须紧扣本文的寓意来。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创编故事片段,写作能力训练。 此版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五版块:推荐

课外阅读书籍.

此环节设置一道题目,供学生课外练习,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消化.拓展学生的知识

面。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心得体会。1要用好远程资源,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要用高效课堂、创新课堂的理念来充实自己,授课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

的内在潜能,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让语文课堂变得精彩、生动。 2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 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我们每位

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学生实际创设实效、多彩的语文课堂,达到成功的教学效

果。 2011年11月9日篇五:愚公移山说课稿 说课稿〃中学语文]

课 题:

姓 名:李

单 位:河南省太康县常营一中 秋 红 《愚公移山》说课稿 愚公移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愚公移山》。下面我从说教学主 导思想及思路、教材与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说课。。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学主导思想及思路 从新目标看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齐抓并举的 境界,从而实现培养发展型人才的教育追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 做好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思路便是以人文性与 工具性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抓好基础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完 成本课教学任务为最低目标。

二、教材与学情

1、教材分析:《愚公移山》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 课文,该单元是一个古诗文单元,所选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思想 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 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 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能力的目的。《愚公移山》选自《列 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 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基础 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 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 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的理解。

2、学生分析:

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并大 致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但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 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虽难度不大。但仍须教师给予方法 技巧上的点拨指导才能成功。

3、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本课需一课时

4、结合本课和学情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 难点。

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 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运用全面的、 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 毅力。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 和勇气。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 “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

三、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 谐完美的统一。对于本文,我主要采用诵读法,通过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分析方法。学法上,我以“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为准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有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和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 : 多媒体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 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 系实际,总结升华。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 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欣赏动画,激情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则小动画,你能说出它的主要内容 吗?(找同学复述动画内容).这节课,我们将详细了解这个故 事,你将会有更多的收获的,(板书课题) (网上下载的flash动画,既有声音又有画面,既能吸引学生 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过渡:课前已经让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课文朗读。) 环节二 作者与作品及体裁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 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 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 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环节三 检查预习:(展示听读要求)

1、学生听读课文,听朗读录音。展示易错字万仞( )汝( )

魁( )父 荷( )担 箕( )畚( ) 孀( )妻 始 龀( ) 智叟( )曾( )不若 亡( )以应

陇( )断 穷匮( ) ,

2、检查课文朗读,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其余学生点评。(从读音、 停顿、语气方面评价)

3师评价:(过渡: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根据注释译读 课文,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译读中的困惑。) 环节四 译读课文 理解文意

1、 译读课文,同桌交流,解决困惑,理解文意。

2、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请同学逐句翻译,并解释重点字词,其 他学生点评纠正。

3、 译文: 一厝( )

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仞。原来在冀州的南面, 河阳的北面。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快九十岁了,面对大山住 着。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入绕远。(便)召集全家人 商议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险峻的大山,(使道路)直接 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行吗?”他的妻子提出疑问 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那样的小山都平不了,还能把太行、 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扔到渤海的 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邻居京城氏的寡妇 有个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换季(一年 时间),才往返一趟。河曲这个地方的智叟嘲笑并制止他说:“你 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样大的年纪和衰弱的体力,尚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 能把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 固,简直顽固得不开窍,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即使我死了,还有 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 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无穷无尽的。但是这山不会增高了,何愁挖 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可回答了。 山神听到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会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禀报这 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 子背走这两座山,一座放到朔方的东面,一座放到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岸,就没有山岭阻隔了。 环节五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出示探究题目:

初步探究:1、谁主张移山?谁支持移山?谁反对移山? 移什么山?移山原因?移山目

标?移山困难?移山结果?

2、学生展开讨论,

3、展示讨论结果,师适时纠正补充, 愚公主张移山。妻子、家人、邻居、遗孀孤子支持移山。智叟反对移山。 移太行王屋二山,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

移山困难:1、山体高大;2年老体衰,人力匮乏;3工具简陋;4路途遥远。一移山结

果:惊山神,感天帝。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无陇断焉。 深层探究:、

一、1、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

2、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3、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4、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5、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二学生展开讨论,

三展示讨论结果,师适时纠正补充,

1、(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

埋下伏笔。2、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3、其妻献疑、关心。智叟反对、嘲笑。4智叟的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

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智叟不智。 愚公的愚在于他决定毕力平险,挖山不止。这是用发展的问题,目光长远。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愚公的形象。5、不矛盾。“杂然相许”表现愚公提议移山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移山的关心,并提出移山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反对移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研读课文、合作交流中解决教学重点。1、“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明确的学习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相关内容

  • 愚公应该移山
    愚公应该移山 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方认为愚公应该移山.萧伯纳曾经说过:"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恰恰是由后一种人创造的.愚公移山这个由来已久的寓言故事恰恰告诉我们这个真 ...
  • 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今天,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待愚 ...
  • 愚公移山测试题
    <愚公移山>测试题 一.释词. 1.方七百里( )2.高万仞( )3.年且九十( )4.惩山北.... 之塞( )( )5.出入之迂也( )6.聚室而谋( )7.毕力平.... 险( )8.指通豫南( )9.杂然相许( )( ) ...
  • 愚公应该搬家
    愚公应该搬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今天这个辩题,愚公,很显然就是指神话故事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而我们今天讨论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就是要对愚公这一行为以及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一些探讨.而我方认为,愚公应该搬家. 第一,从理论上看,愚公移山并 ...
  • 文言文字词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 1. 方七百里 . 2.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3.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 4. 聚室而谋曰 . 5. 吾与汝毕力平险 ..... 6.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7. 杂然相许 ... 8.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
  • 孙绍振:多元解读和一元层层深入--文本分析的基本理论问题
    孙绍振 196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于"反右"时期坚持为"右派"辩护之旧帐,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华侨大学中文系.20世纪90年代先后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文系 ...
  •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 ...
  • 神话人物的新潮语录
    嫦娥奔月 嫦娥耐不住人间寂寞,独自独用仙丹,飞向月宫.后羿痴痴地目送情人渐渐远去,无奈地唱道:"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随后弱弱地加一句:"亲爱的,不要忘了这里还有一个傻傻的我在等你!&quo ...
  • 古代文言文常用词汇
    古代文言文常用词汇 古代文言文常用词汇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