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2 - 范文中心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2

06/26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悟生命本真的纯朴,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2. 理解“散文之神在于情”,有感而发,才能“才思涌动”。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引领学生感悟周国平文章里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

【教学步骤和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师):前面我们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 长沙》和《跨越百年的美丽》,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一个什么共同点?

(生):表现生命雄壮的、伟大的一面。

2.(师):生命像一条河,会经过悬崖峭壁,会经过山险关隘,也会穿过青草花丛,会有激流澎湃,也会有涓涓细流和深沉寂静。生命有其雄壮伟大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温和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从另一个层面来解读生命。

(二)课文分析

1.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是什么?

2.你认为“年轻女孩的来信”中,哪些语言最能引起心灵的“温暖的感动”?为什么? 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圈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1) “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文章的读法,不是从重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生):我觉得读文章如果能够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也不刻意把它当成散文去读,而是以一个生命静静倾听另一个生命的方式去读,那就到达了一种读书的境界,我希望我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师):很好,境界是慢慢提高的,写信的这个读者带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去读周国平的文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境界。我们读文章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境界。

(2):“我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这句话显示了周国平的真诚,他的感动让我想起了“高山流水”,觉得“理解”这个词实在含有太重的分量。

(师):是的,理解万岁,但是理解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高山流水的故事里,伯牙是琴师子期是打柴人,但是伯牙没有看不起子期,而是充满期待地给他弹《高山》和《流水》;子期自己也没有觉得打柴人不如琴师,他很安静很从容地用心灵聆听琴声。他们的相知建立在他们平等的人格平等的心灵基础之上。

3.关于平等,这篇文章里还有怎样的谈论?

(生):“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着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的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

(师):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平等观点呢?

(生):这句话提醒了我们最单纯的一个事实:人来到世界上的时候,带来的都只是一个生命,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都是后来附加在生命上的,它们越来越浓重,所以遮盖住了生命的本质,也就是“平等”。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是相等的。

(生):“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连,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句话更加深刻,它批判了我们许多丑陋的或者悲剧的社会现实:以貌取人、只看衣裳不看人、势利、见钱眼开、为高头衔为丰厚的财产疲于奔命,或者不择手段等等。这些人的生命是萎缩了的、隐匿了的,他们只以名字相见,以与名字相连的头衔、身份、财产相见,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师):说得很好!只有超越了生命外在的附加的这些东西,看得到生命本质的单纯和平等,才能尊重生命,才能更丰富和美丽的演绎生命,感受周国平所说的“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感动。”

4.可是,那些遥远的被我们承认是平等的生命和我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平等的生命呢?

(生):“想一想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有时我甚至觉得,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我相信,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

(师):是的,对生命,应该珍惜、体悟。关于人和人之间“遇见”的缘分,有很多人用文学的、影视的、佛学的、歌唱的方式表达过,谁能想起其中的几个吗?

(生):俗语“十年修得同船渡”;席慕蓉《一朵开花的树》“如何才能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孙燕姿《遇见》„„

(师):遇见是如此珍贵的一种缘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遇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姿态来珍惜这遇见?

(生):“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 (师):你读的很有感情。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们对遇见的生命,应该以自己单纯朴素的生命本真状态去对待。

5.(师):很好,说的很到位。还有哪句话是你们有体会有触动的吗?

(生):“很想让她知道我的感谢,但愿她读到这篇文章。”

(生):一种很浓厚的感谢之情。这里有珍惜,有平等的对待,有默契的理解,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非常好,这句话之所以作为全文的结尾,它其实包含了整篇文章的思考和情感,这句话简单朴素,但却蕴含丰富。

(三)联系生活

课文读完了,老师想起两个小故事,讲给你们听。

1.“30元买父亲一天”的故事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男孩要用节省下来的30元钱“买”父亲的一天,好让父亲陪她上公园。据了解,这个男孩的父亲为了改善家境,多挣点钱,连双休日也不休息。一个周六,孩子缠着父亲到小区的花园玩,父亲说:“太累了,没时间玩。”孩子睁着眼睛问:“你一天挣多少钱?”“30元。”父亲不耐烦地回答。一个月后又一个周六的早上,男孩走到正要离家的父亲面前说:“爸爸,我买你一天,行吗?”“什么?”父亲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见儿子从衣袋里掏出几张纸币塞到父亲手里:“我攒够30元钱了,今天你就陪我吧!”父亲的眼眶湿润了。原来,他没有上交一个月的学校伙食费,每天中午只到外边买两个馒头充饥,这样剩下了40元钱。30元买父亲的一天,另外10元用来买公园门票和请父亲吃一份盒饭„„ (吃饱喝好代替不了亲情,亲人需要理解,需要关爱,需要进行朋友式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钞票用完了可以再赚,童年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次、人生只有一次,珍惜吧!)

2.张吕萍的故事

张吕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的创办者,曾经是一名成功的商人,1996年,开始收养流浪狗,现在她创办的北京人与动物环保科普中心是国内

规模最大管理模式最为健全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600多只小动物面前,张吕萍总是自称妈妈,她能够叫出中心每一只小动物的名字,中心里的每只动物去世后,有浴巾包裹,一抔黄土,一个档案。

2001年11月,世界著名环保人士珍妮·古道尔致信张吕萍:“今后凡是我到过的地方,都会告诉人们中国有一个私人动物庇护所,人类朋友在这里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四)写作表达训练

1.以“生命的名字叫_____”为题,写一篇练笔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宽容”“淡泊”“诚信”等)

2.阅读周国平的其他散文,摘录要点或关键语句,并结合自身体会分别作一下点评。


相关内容

  • 小狗包弟~我的公开课教案决定稿
    <小狗包弟>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 2.品味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 ...
  • 语文教案-[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及反思cc
    课堂上,我们搀扶着走过 --<紫藤萝瀑布>教后 暮色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 ...
  • 沪教版思品七上2-1[生命来之不易]教案1
    第二课 珍惜生命 健康成长 第一框 生命来之不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生病的诞生是一场奇迹,每个人都是第一名,但同时又是艰辛的.生命既属于个人,也属于家庭,属于社会.任何人都要珍爱家庭,回馈社会. 2.过程与方法:通 ...
  • 法制安全教案
    法制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相识一些基本的法制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2.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交流与训练,让学生相识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学会如何在生活及第行自我保护. 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 ...
  • 四年级认星争优主题班会教案
    "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主题班会教案 -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1.使学生懂得雷锋同志的故事,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受新时期的身边的雷锋故事,学做雷锋一样的美德少年. 2.通过主题班会活 ...
  • 爱之链讲课教案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板书课题)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根据回答板书三个人物名字) 2.故事中乔依和老妇人,老妇人和女店主本来是素不相识的,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帮助 ...
  • 教案詹天佑
    1. 谈话导入: 这堂课老师要恭恭敬敬地写一个人名,请大家认真看.(板书:詹天佑)课件:请大家看这张图象.(出示詹天佑的头像)文字介绍 看图,师述:詹天佑,一个让中国人永远不能忘怀的名字!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一生不懈的努力,为我国的铁 ...
  • 香菱学诗公开课教案
    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课堂实录 杭州市建兰中学 (课前师生进行关于<红楼梦>的心理测试游戏) 一.序曲:课堂导入. 师:<红楼梦>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l ...
  • 3短文两篇蝉.贝壳教案
    3<短文两篇>教案 [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 1.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