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 - 范文中心

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

07/19

第27卷第2期

2008年6月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NaturalScience)VoL27No.2June.,2008文章编号:1008—830X(2008)02—0144—07

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

王萍亚t,赵华t,陈皑1,夏松养2

(1.浙江省海洋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舟山316021;2.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摘要:赤潮毒素对水产品的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描述等方面对水产品中赤潮毒素的残留做了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还处于较低水平,但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有效应对贸易技术壁垒。

7关键词:水产品;赤潮毒素;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识码:A

RiskAssessmentofAlgalBloomPoisoningResidues

inAquaticProducts

WANG

(ZhoushanTestCenterforPing-ya,ZHAOHua,CHENAi,etalSupervisioninQualityandTechnicalZhejiangprovince,Zhoushan316021,China)

Abstract:AlgalBloompoisoninghasthesignificantimpactonaquaticproducts.Thepapermadetherisk

areaassessmentonAlgalBloompoisoningresiduesinaquaticproductsfromtheofharmrecognition,harmde—

scription,exposureassessmentandriskdescription.TheresultsshowedthatAlgalBloompoisoningofourcoun—tryWasinlowlevelandscientificStandardsshouldbeestablishedtoGuaranteeaquaticproductssafeandtoeffectivelydealwithtechnicalbarrierstotrade.

Keywords:aquaticproducts;AlgalBloompoisoning;riskassessment

Bloom,HAB)屡屡发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有害藻分泌的

有毒活性物质有几十种,为了系统地了解这些毒素,不少学者对它们进行了分类。CPSoamesMraci根据AIgal近年来,国内外有害赤潮(Harmful毒素对人中毒症状和藻源将其分为六大类,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性贝毒(diarrheticshelmshpoisoning,DSP)、神经性贝毒(neurotoxie

毒(areaesicsheliftshshellfishshellfishpoisoning,PSP)、腹泻poisoning,NSP)、记忆缺失性贝poisoning,ASP)、西加鱼毒(CiguateraFishPoisoning,CFP)、蓝一绿藻贝毒。

世界许多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制定了某些赤潮毒素(如贝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的PSP、DSP、ASP、NSP)的限量标准,为水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依据。但有些赤潮毒素尚无检测标准和限量规定,给水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等部门先后颁布过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行业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但我国目前仍未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且采用的检测方法一小鼠生物测定法也缺乏精收稿日期:2008-04--08

作者简介:王萍亚(106“),女,浙江岱山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品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E-maihZxhuaxueshi@163.conl

第2期王萍亚等: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145度。随着赤潮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社会,特别是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水产品进口大户有可能会增加对更多赤潮毒素的检测和更严格的限量要求,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设置贸易技术壁垒。为了了解国内水产品中赤潮毒素的残留情况及其对人群的影响,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本文对赤潮毒素给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1危害识剐

1.1麻痹性贝毒

麻痹性贝毒(esp)是最早发现的一类贝毒,是到目前为止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赤潮毒素,成为全球水产养殖业和海洋食品进出口部门重点检测的对象。最早的关于PSP中毒事件的报道是1927年美国洛杉矶的PSP集体中毒事件【1】o其后,PSP在很多国家和地区被陆续检测和报道出来,包括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而且鉴于它的危害性,许多国家制订了贝类中的PSP限量标准。

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烷基氢化嘌呤化合物,目前已分离出20多种毒素,包括石房蛤毒素(sTx)及其衍生物,其中STX占PSP的85%以上。人类目前一般研究PSP主要是以STX为研究对象,其毒性最强,STX的毒性是眼镜蛇毒性的80倍,0.15mg即可使人毙命。PSP毒素呈碱性,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和乙醇,不溶于大部分非极性有机溶剂,一般较稳定。PSP是有效的膜神经毒素,能造成神经细胞电压敏感性钠离子通道(vssc)高亲和力障碍。PSP通常与细胞膜离子结合,引起细胞膜内外正常离子的流动失衡,造成膜电位反常,使人出现晕眩、休克等神经中毒症状。

PSP可以沿食物网进行传递、积累和代谢,结果不仅使直接营滤食生活的贝类、草食性鱼类等含毒,而且使许多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染毒。人们发现有毒藻被双壳类如贻贝、蛤、牡蜗等滤食后,在胃、肠道内经消化吸收,其所蓄积的毒素成分可借由食物链传递至更高级的鱼、甲壳类(虾、蟹),甚至是哺乳类的体中翻。近年来的野外及实验室研究还发现PSP可沿着浮游动物(桡足类、枝角类)转移至鱼苗中,从而对鱼类的繁殖环节产生负面作用。仔细看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似乎都可见PSP毒素存在的影子。1.2腹泻性贝毒

腹泻性贝类毒素是海洋中藻类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由甲藻产生的属于鳍藻属和原甲藻属嗍,其化学结构是聚醚或大环内酯化合物口】,包括酸性成分:软海绵酸(OkadaleAcidOA)及其天然衍生物一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I—IIIDTXI一Ⅲ1;中性成分:聚醚内酯一蛤毒素(PectenotoxinsPTX¥);其它成分:硫酸盐化合物即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及其衍生物45一OH扇贝毒素。目前研究人员利用现代化学分离和分析技术从受有毒赤潮生物污染的贝类体内和有毒赤潮生物细胞中已分离出23种DSP成分确定了其中2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

据报道,DSP的分布没有PSP的广泛,主要分布在欧洲和日本,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长江口、福建沿海、珠江口、香港和台湾等海域。PSP中毒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黄疸、急性萎缩性肝坏死。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斗∥100g、200斗∥100g;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肛g,100go这提示去除贝类中肠腺等内脏部分可以大大降低DSP的毒性。1.3神经性贝毒

神经性贝毒主要是由短裸甲藻等藻类分泌而来,所以又称为短裸甲藻毒素。目前从短裸甲藻细胞提取液中分离出13种NSP毒素成分。其中1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已确定。NSP均不含氮,具有高度脂溶性。当人食用受短裸甲藻污染的贝类后30min到3h便会引发NSP中毒现象。

动物研究表明吸入短裸甲藻毒素气溶胶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症状,其中吸人的毒素80%在肺中消除掉,而20%会在肺中维持至少七天,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呼吸和神经伤害。这种急性的毒性会导致亚慢性和慢性的后果。有研究表明,人类暴露在含有短裸甲藻毒素的空气中(36.57±17.51ng/m,ofair),如在海滨行走等,会发生呼吸失调、粘液膜和皮肤炎症嘲。其原因在于短裸甲藻外壳易破裂.释放出胞内毒素从而进入水中。风浪造成的气雾使毒素在空气中短距离的漂散。因而。在风浪较大区域,则存在着在空气中传播毒素的问题。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卷

许多鱼类对NSP敏感,已知不同成分的短裸甲藻毒素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在3~30斗g/L,将食蚊鱼置于含有BrI'X的水中,仅几分钟就会出现颤抖“扭曲”失去平衡及鳃呼吸活动不正常等中毒症状[61。1971年美国佛罗理达州沿海发生的短裸甲藻赤潮引起了大量的鱼类死亡。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毒藻类在通过鳃组织时,细胞破裂释放BTX,从而引起了鱼类的死亡[7】。但NSP并不在鱼、虾或蟹中富集,当这些海产品活着时食用安全,病弱的或死亡的则不宜食用。

1.4记忆缺失性贝毒

1987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发生的一系列水产品食物中毒事件是最初关于记忆缺损性中毒(ASP)的报道。随后QUILLIAM等人从当地居民食用的养殖贝类体内分离出了一种被称为软骨藻酸(DomoicAcid,DA)的活性物质,并确认它为引起中毒的化学物厨g】。1996年,墨西哥Baia地区成百上千只海鸟因食用体内富集高浓度DA的螃蟹、风尾鱼、沙丁鱼中毒死亡网。199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沿海发生400多头海狮中毒死亡事件存活的海狮中有神经功能失调症状,从海狮的体液中检测出了高浓度DAEIq。由DA引起的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同时有昏眩、昏迷等类似神经性中毒症状,一段时间内丧失部分记忆是此类中毒的典型特征,因此这类毒素被称为记忆缺失性贝类毒素[11】。

软骨藻酸是一种溶于水具有强烈神经毒性、与红藻酸(2一梭基—3一异丙稀基脯氨酸)相关的兴奋性非蛋白氨基酸类物质㈣。DA对热稳定髂点为223—224℃。易溶于水(8mg/mL)、稀酸和碱溶液中,微溶于甲醇(0.6mg/L)和乙醇,不溶于石油醚和苯;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为242nm。其化学结构与红藻氨酸(kainicacid,kainate,KA)和谷氨酸(Glu)相似。近年来从某些藻类中相继分离出与DA结构类似的同族化合物异软骨藻酸A、B、C、D、E、F以及降软骨藻酸,这些化合物的毒性都比DA弱。水中的贝类和鱼类对DA有较强的耐受力,它们可以富集藻类产生的DA,再经食物链的传递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人类食用被DA污染的海产品后即可引起中毒。

2危害描述

2.1麻痹性贝毒

麻痹性贝类毒素很少量时就对人类产生高度毒性,是低分子毒物中毒性较强的一种。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与河豚毒素相似,主要表现为摄取有毒贝类后15min到2.3h,人出现唇,手,足和面部的麻痹,接着出现行走困难,呕吐和昏迷,严重者常在2~12h之内死亡。死亡率一般为5%~18%,对人体的中毒量为600~5000MU(鼠单位)(1MU相当于O.18ugSTX),致死量为3000~30000MU。lmg岩蛤毒素即可使人中度中毒,岩蛤毒素对人的最小经El致死剂量为1.4 ̄4.0mg/ks体重,对小鼠的经口LD卯为0.263mg/kg体重,腹腔注射的LD卯为10mg/kg体重,大约是经口饲喂量的1/10,岩蛤毒素不会因洗涤而被冲走,热对之也不起作用,而且没有已知的解毒药。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100g贝类可食部分的PsP限量为80¨gSTXeq/100go

由于麻痹性贝毒对鱼类的毒性很高,鱼类对这种毒素极为敏感,因此,毒素不会在鱼体内大量残留,中毒死亡鱼体肌肉内的残留毒素含量很低。而贝类对麻痹性贝毒具有极强的抵抗性,因此这种毒素就在贝类体内储存积累,人类或动物食用这些有毒贝类后,毒素会迅速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潜伏期仅数分钟或数小时。

PSP中毒患者与急性毒性实验中均可出现这种明显的PSP症状。近年来,随着PSP检测方法的不断完善、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PSP的HPI.C—.FD方法的建立㈣,人们已可以从中毒者的体液和组织中检测到PSP,极大地推进了PSP在哺乳动物体内代谢的研究[1,t-15]。研究发现,亚致死剂量一次性染毒后,PSP在猫体内肝、肾、心、脾等多种组织,甚至在脑内也可检出;大鼠一次静脉染毒STX,24h的清除率只有58%,12d后仍可以从尿中检测到STXt垌,提示PSP可能存在累积性。但由于毒素获取非常困难等原因,迄今为止,有关PSP在哺乳动物中的积累性及慢性毒性行为的研究很少。

2.2腹泻性贝毒DSP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毒素,其症状的轻重与摄人毒素量的多少呈

第2期王萍亚等: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147正比。DSP对人类的最小中毒量为12~18MU(1MU相当于3.2pLgDTXl和4斗gOAl,DSP的毒性半致死量(LD50)为192斗g/I(g。YASUMOTOtl7】等报道DTXI对人类的最小中毒剂量为32¨g。FernandezandCeITI—beIIa报道1MU大约相当于3.2IxgDTXl和4p。gOA,这意味着DTXI和OA对人类的最小中毒剂量分别为38斗g、4斗g和48Ixg。2001年日本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2MU足以导致人类中毒。关于DSP其它两组化学成分PTX¥和YTX8对人体的毒性研究还不够深入,仅证实了PTXs有较轻的腹泻作用YTXs不会引起人类腹泻,但研究人员对PTXs和YTXs在污染的贝类中含量多少时能引起人类中毒还不能确定。DSP是否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促成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O~20(OA)¨g/100g。其中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制定DSP的限量标准为20斗#100g,EU、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软海绵酸Oh)的限量标准为16¨g/100go

2.3神经性贝毒

短裸甲藻在细胞裂解、死亡时会释放出一组效力较大的神经毒素,大多为短裸甲藻毒素。高浓度的短裸甲藻毒素很容易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相反牡蛎、蛤类和贻贝则对该毒素不敏感,外表上它们完全呈现健康状态。然而当该贝类在短裸甲藻赤潮水域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便在体内富集了短裸甲藻毒素。人类一旦食用这些染毒贝类便会引起以麻痹为主要特征的食物中毒,或在赤潮区吸人含有有毒藻类的气雾,也会引起气喘、咳嗽、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故称其为神经性贝类毒素。赤潮消失后.毒素会慢慢地从贝类体内净化出去。NSP的药理研究显示,短裸甲藻毒素在相当负的膜电位时可选择性地开放钠通道,并且抑制钠离子使之失活而使细胞膜去极化。

NSP对人的毒性较低,对人的中毒剂量为400—500MU,目前世界上尚未有NSP致人死亡的报道。我国尚未有因短裸甲藻毒素而造成人类中毒或鱼类死亡的事例报道,但这种毒素的毒源藻类在我国沿海有分布。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对新鲜的、冷冻的或罐装制品的牡蛎、蛤类和贻贝的NSP最大允许限量为80/LLg/100g贝肉,即:20MUll00g。

2.4记忆缺失性贝毒

软骨藻酸的半致死量LD,。为120斗g,l【g,软骨藻酸(DA)的致毒机理可以从它的结构与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及其类似物相似特征进行解释,但是它与受体的亲和力更强。DA产生记忆损伤的机理基本查明,但其它症状如:恶心、呕吐、肠炎、痉挛等目前机理还不清楚[-习。

迄今为止,人类的DA中毒报道仅有1987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DA中毒事件,患者在摄人DA数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出血性胃炎和食欲减退等中毒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在出现胃肠道症状后数小时至3d内出现严重的头痛、共济失调、头晕眼花、视觉障碍和记忆丧失、意识混乱、方向感丧失、失语、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不自主咀嚼、苦笑面容、肌阵挛、惊厥和昏迷等,并伴有永久性后遗症如记忆丧失和外周多发性神经病(peripherMpolyneuropathy)。记忆缺失多发生在男性和年长者㈣。四例死亡患者的神经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大脑的海马和杏仁核的神经元损伤严重【20】。

用从导致中毒的贝类中提取的DA进行体外实验,结果发现对培养的人神经元的毒性强于DA纯品刚。DA作为驱蛔虫药的服用剂量是20mg/人。1987年导致加拿大人类中毒爆发事件中被测贝类中的DA含量为31.128mg/g,推算有症状病人DA的摄人量是60~290mg/A。对贝体内DA的食用安全性研究发现,贝组织中DA量达到40mg/kg时可引起食用者中毒,150mCkg时有致死危险。人类通过膳食可耐受的最大限量为20meekg,因此美国FDA将DA列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种主要海洋生物毒素之一,加拿大首先制定了DA的安全限量标准为20肛以贝肉,欧洲、日本也相继将该种毒素列为贝类常规检测项目阎。3暴露评估

3.1暴露途径

人体贝类毒素的暴露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摄食被贝类毒素污染的水产品,主要是贝类,而鱼、虾和蟹由于对贝毒比较敏感,活着时食用安全,病弱的或死亡的则不宜食用;另一种就是吸人散发在空气中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卷

的毒素,特别是赤潮期间海表1贝类毒素的最小中毒剂量、ADI值和限量规定

边的空气中,会造成呼吸道Tab.1Thesmallesttoxicdose,ADIvalue

的症状,如咳嗽、气短、哮喘andlimitsregulationofshellfishpoisoning

等。

3.2暴露人群情况名称最小中毒剂量,¨gADIf直1./pLg(kg.d)一1限量规定/肛g(100g贝肉卜

儿童、病患者及老年人

较容易因进食含有毒素的贝

类而中毒,记忆缺失多发生

在男性和年长者。

3.3水产品中贝类毒素的安全性评价

食品安全性评价指标一般以人体每日容许摄人量(acceptabledailyintake简称ADI)来评价当前安全性状况。ADI系指人类终生每日摄人该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相当人体每公斤体重的毫克数表示。这一剂量主要根据试验结果所得最大无作用剂量和安全系数换算而来。

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是评定一种外来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的主要依据。在制订容许量标准过程中,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时一般采用该物质各项毒性指标MNL中的最具危险者。不仅根据一般慢性毒性动物试验结果,还必须全面考虑该化学物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效应,并了解它在机体内的蓄积作用、代谢过程、与其他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以及形成的有害降解产物等。本文采用人的最小中毒剂量来代替最大无作用剂量(MNL)。

在根据毒理试验中的最大无作用剂量换算人的ADI时,为安全起见将最大无作用剂量降低若干倍,此降低的倍数即为“安全系数”。在食品中一般定为100。可以理解为种间差异和个体差异各为10倍,10xlO=100。此100倍安全系数只是概略估计,并非十分精确,可以适当伸缩。

3.4我国各地贝类毒素暴露水平

根据文献报道嘲,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期间,对广州市售双壳经济贝类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W)污染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抽样调查。在所调查的7种贝类中,有2种染有PSP,毒素含量在安全食用范围内,毒力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春冬两季含量相对较高;7种贝类中有6种共计36个样品染有DSP,有10个样品毒素含量超出安全食用标准,春冬两季染毒率较高。

孔凡洲等田财2002.2005年我国黄渤海海域采集的贝类样品进行了麻痹性贝毒毒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连海域的虾夷扇贝含有麻痹性贝毒,有毒样品均出现在5月和6月,部分虾夷扇贝样品的毒素含量已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达到了449MU/100g。我国北方海域有麻痹性贝毒存在。

对舟山海域进行的贝毒调查发现[25,有些贝类中含有不同程度的麻痹性贝毒(PSP),但未超安全值。2002年,对舟山海域的11种贝类22份海产品样品(泥螺、青蛤、缢蛏、花蛤、文蛤等)进行PSP检测。结果仅3个样品被检出含有很低量的麻痹性贝毒素,检出率为14%。

2003年3月至2004年5月,通过对浙江海域采集的贝类的检测发现闭: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为3.7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1.7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从连续2年对浙江近岸海域海产贝类样品麻痹性贝毒素监测结果可知,在瓣鳃类的软体动物中未发现贝毒素,在腹足类的西格织纹螺、棒锥螺中发现存在贝毒素。在所检出的有毒贝类中均为野生,未在养殖品种中发现有毒贝类。4风险描述

近年来,有毒赤潮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大,它们产生的毒素在造成鱼类和贝类大量死亡的同时,也通过染毒水产品引起对人类的毒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目前还未有关于赤潮毒素的国家卫生标准,现有的农业部标准和商检标准多借鉴国际社会特别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国的相关规定。但即使符合这些规定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一天内摄人符合安全标准的贝肉产品200g(在沿海城市和渔业城

第2期王萍亚等: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149市完全是有可能的),按照现有安全标准限量折算,相当于摄入PSP、DSP量为160斗g,NSP的量为160斗g,ASP的量为4000}xg,虽然NSP、ASP还在安全范围内,但PSP、DSP的量已经超过或大大超过了现有研究获得的PSP、DSP的最小中毒剂量,所以说,现有的关于赤潮毒素的标准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相比较而言,墨西哥、菲律宾等国的PSP标准(分别为30斗g、40嵋)和葡萄牙、英国等国的DSP标准(为16¨g)更保险一点。根据调查结果和多年监测数据发现,我国除部分地区及部分年份测得的贝类毒素含量较高外,大部分均处于现有安全标准以下。而且在上述分析中发现,目前的安全标准其实并不是绝对安全,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论证,制订出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标准,降低水产品中贝类毒素残留给人们带来的风险。。

5风险管理

为保护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赤潮生物毒素造成的危害,应针对我国现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5.1加强水产品管理。制订水产品国家卫生标准

赤潮毒素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含有毒素的水产品引起的。因此,首先要从水产品的质量人手,加强水产品管理。在我国,虽然无公害标准和商检标准中规定了赤潮毒素PSP、DSP的限量,但事关国内市场消费的国家卫生标准中还未见相关规定,造成了巨大的漏洞,这是当前水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5.2加强重点海区有害赤潮和赤潮毒素的监测工作

有毒赤潮和赤潮毒素的早期发现、提前预防是避免和减少赤潮毒素造成人体危害的重要环节。应在我国沿岸有毒赤潮多发区和重点海水养殖区设立关键性监测站,连续、定期进行水体和水产品取样分析,特别在有毒赤潮多发季节,更要进行密切监控。要设立赤潮毒素警戒线,一旦超过警戒线,禁止有关海域水产品的商业性捕捞和娱乐性采挖。

5.3进一步开展赤潮毒素方法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

目前普遍采用的赤潮毒素测定法是小鼠生物测定法。虽然该方法较为简单、快捷、成本低,但其灵敏度不高、专属性不强、无法区分赤潮毒素的种类和成分。因此,要研究更为准确、精密的检测方法。同时,为了降低检测成本和开展深入研究,要研究出科学经济的赤潮毒素提取和合成方法。赤潮毒素引起中毒的病例虽然不少,但目前对某些毒素的中毒机制还不清楚,还没有专门的、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段。因此,在积极开展中毒机制研究的同时,要完善治疗方案。

5.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的卫生意识

要加强有毒赤潮和赤潮毒素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养殖者、渔民和消费者的意识。对于喜食水产品的人们来说,要注意有关部门发布的有关赤潮信息。在赤潮期间,最好不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蚶、蛎、贝、蛤、蟹、螺类水产品,或者在食用前先放在清水中放养浸泡一两天,并将其内脏除净。出现中毒表现后,应立即为中毒者用手法或药物催吐。中毒症状严重者应及时携带食剩的贝类到医院就诊,并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防疫站报告。

参考文献:

[1]SOAMESMRACIC—Shellfishpoisoning[J].Chem

【2】OIKAWAH,FUJITAT,SATOMIinAus41995,62(2):22-28.ofparalyticM,eta1.Accumulationshellfishpoisoningtoxirmintheedibleshorecrab

Telmessusaeufidens[J].Toxieon,2002。40:1593—1599.

[3】LEEJS,TANGENK,YASUMOTOT,eta1.DiarrhetieshellfishtoximinrloFwegia.nmussels[J].Nipponsuisangakkaishi,1988,

957.54(11):1953-1

【4]尹伊伟,王朝晖,江天久,等.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田.海洋环境科学.2004,23(2):78~80.

【5】KIRKPATRICK

piratoryB,LORAEF,LORRAINECB.EnvironmentalexposurestoFloridaredtides:Effectsonemergencyroomres-diagnosesadmissions.HarmfulAlgae,2006,5:526-533.

150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卷

【6J6尹伊伟,王朝晖,江天久,等.海洋赤潮毒素x,-j¥类的危害【J】.海洋环境科学,2000,19(4):63—64.

【7】华泽爱.赤潮灾害lMl.北京:海洋出版社,1994:67—73.

【8J8ERMAN

NMDAFW.MURRAYTF,Domoicacidneumtoxicifyinculturedcerebellarganuleneumnsismediatedpredominatelybyareactivated硒aconsequenceofexcita—toryreceptorsthataminoacidrelease【J】.JournalofNeurochemistry,1997,69:693—703.

【9】9虞秋波,高亚辉.拟菱形藻软骨藻酸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3.27(8):26—29.

[10】SCHOLINCA,GULLANDF.DOUCErlTE

diatomGJ,eta1.Mortalityofsealionsalongthecentralcalifarniacoastlinkedtoatoxicbloom[J].Nature,2000.403:80一84.

S,Glutamatereceptors

l15-1120.【ll】XID,RAMSDELLJroreport,1996,7:1andcalciumentrymechanismsfordomoicacidinhippocampalneurons【J】.Neu—

【12]BERMANFW.MURRAYTF.Domoicacidneurotoxici£yinculturedcerebellargranuleneuronsismediatedpredominatelyby

aNMDAreceptorsthat

693—703.reactivatedasaconsequenceofexcita-toryaminoacidrelease{J].JournalofVeurochemistry。1997,69:

【13】OSHIMAY.Post-columnderivatizationHPLCmethodsforparalyticshellfishpoisons[M]/PrlALEGRAEl"GM,eds.Mannualon

harmfulmarinemicroalgae.Paris:UNESO’sWorkshops.1995:81—94.

【14JSTAFORDRG,HINESHB.Urinaryeliminationofsaxitoxinafterintravenousinjection[J].Toxicon.1995.33(11):l501-1510.

D.MICHEAL【15】ANDRINOLO

paralyticF,LJAGOSN.eta1.Toxicefecta,phannacokineIicsandclearanceofsaxitoxin,acomponentofshellfishpoison(PSP),ineats[J].Toxicon,l999,37(3):“7-464.

R【16】STAFORDG,HINESHB.Urinaryeliminationofsaxitoxin'alterintravenousinjection[I].Toxicon.1995,33(11):1501一l510.

M.Chemistryofphycotoxins-structuralelucidationl

at【17】YASUMOTO,1jLGARASHI,T,SATAKEA,VANEGMONDHInDEKOEWJ.SAMSON.RP,eds.MycotoxinsandPhycotoxinsinPerspective

ontheTurnoftheMillennium.ProceedingsoftheXInternationalIUPACSymposiumMycotoxinsandPhycotoximpotJ].Wageningen:Ponsen&Looyen,2001:465—474.

a【18】ROGERSCG,BOYESBG.Evaluationofthegenotoxieityofdomoicacidin

Res,1989,226:191-195.hepatocytemediatedassaywithV79Chinesehamsterlungcells[J].Mutat

【19】PER!-TM,BEDARDLKOSATAKYT,eta1.Anoutbreakoftoxiceneephalopathycausedbyeatingmusselscontaminated

诵thdomoicacid[J].NewEngJMed,1990,322:1775一l778.

【20]TEITELBAUMJS,ZATORRERJ,CARPENTERS,eta1.Neurologicsequelaeofdomoicacidintoxicationdue

Engtotheinges—tionofcontaminatedmussels[J].NewJMed,1990,322:1781-1787.

【2l】张一兵.李敏,刘

【22】RUEE,BRULAND宁,等.记忆丧失性贝毒索一软骨藻酸的HPLC方法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0,16(4):323—324.K.Domoicacidbindsironandcopper:apossibleroleforthetoxinproducedbythemarinediatomPseu—

do-nitzschia[J].MarineChemistry,2001,76:127-134.

【23I杨莉,杨维东.刘沽生,等.广州市售贝类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叽卫,{!研究.2006.35(4):435--438.

【24】孔儿洲.徐于钧,于仁成,等.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J】.中陶海洋大学学报,2007737(3):305—309.

【25l浙江沿海暨舟山渔场海域海洋环境评价【Z1.【26j胡颢琰,唐静亮,王益鸣,等.浙江近岸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6.25(1):63—65.

水产品中赤潮毒素残留的风险评价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王萍亚, 赵华, 陈皑, 夏松养王萍亚,赵华,陈皑(浙江省海洋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舟山,316021), 夏松养(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2008,27(2)3次

参考文献(26条)

1.虞秋波;高亚辉 拟菱形藻软骨藻酸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洋科学 2003(08)

2.BERMAN F W;MURRAY T F Domoicacidneurotoxicity in cultured cerebellar ganule neuronsis mediatedpredominately by NMDA reactivated as a consequence of excita-toryreceptors that a amino acid release

[外文期刊] 1997

3.华泽爱 赤潮灾害 1994

4.尹伊伟;王朝晖;江天久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危害[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0(04)

5.胡颢琰;唐静亮;王益鸣 浙江近岸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6(01)

6.浙江沿海暨舟山渔场海域海洋环境评价

7.孔儿洲;徐子钧;于仁成 黄渤海海域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检测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03)

8.杨莉;杨维东;刘洁生 广州市售贝类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期刊论文]-卫生研究 2006(04)

9.RUE E;BRULAND K Domoic acid binds iron and copper:a possible role for the toxin produced by themarine diatom Pseudo-nitzschia 2001

10.张一兵;李敏;刘宁 记忆丧失性贝毒索-软骨藻酸的HPLC方法检测[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00(04)

11.TEITELBAUM J S;ZATORRE R J;CARPENTER S Neurologic sequelae of domoic acid intoxication due to theingestion of contaminated mussels[外文期刊] 1990

12.PERL T M;BEDARD L;KOSATAKY T An outbreak of toxic encephalopathy caused by eating musselscontaminated with domoic acid 1990

13.ROGERS C G;BOYES B G Evaluation of the genotoxicity of domoie acid in a hepatocyte mediated assaywith V79 Chinese hamster lung cells[外文期刊] 1989

14.YASUMOTO,T;LGARASHI,T;SATAKE M Chemistry of phycotoxins-structural elucidationl 2001

15.STAFORD R G;HINES H B Urinary elimination of saxitoxin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1995(11)

16.KIRKPATRICK B;LORA E F;LORRAINE C B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to Florida red tides:Effects onemergency loom respiratory diagnoses admissions[外文期刊] 2006(5)

17.尹伊伟;王朝晖;江天久 海洋藻类毒素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4(02)

18.LEE J S;TANGEN K;YASUMOTO T Diarrhetie shellfish toxins in norwegian mussels 1988(11)

19.OIKAWA H;FUJITA T;SATOMI M Accumulation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rm in the edibleshore crab Telmessus acufidens 2002

20.SOAMES MRACI Cl Shellfish poisoning 1995(02)

21.ANDRINOLO D;MICHEA L F;LJAGOS N Toxic efects,phannacokinetics and clearance of saxitoxin,acomponent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in cats 1999(03)

22.STAFORD R G;HINES H B Urinary elimination of saxitoxin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1995(11)

23.OSHIMA Y Post-column derivatization HPLC methods for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 1995

24.BERMAN F W;MURRAY T F Domoicacidneurotoxicity in cultured 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sis mediatedpredominately by NMDA receptors that a reactivated as a consequence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release[外文期刊] 1997

25.XI D;RAMSDELL J S Glutamate receptors and calcium entry mechanisms for domoic acid in hippocampalneurons[外文期刊] 1996

26.SCHOLIN C A;GULLAND F;DOUCETIE G J Mortality of sea lions along the central califarnia coastlinked to a toxic diatom bloom[外文期刊] 2000(676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王金辉.秦玉涛.刘材材.孙亚伟.程祥圣.徐韧.WANG Jinhui.QIN Yutao.LIU Caicai.SUN Yawei.ChengXiangsheng.XU Ren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本底调查[期刊论文]-海洋湖沼通报2007(1)

2. 陈雪 东海海域麻痹性贝毒毒性早期预测指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2009

3. 戎江瑞.张立军.俞安复.齐敏.Rong Jiang-rui.Zhang Li-jun.Yu An-fu.Qi Min 宁波市场鲜活水产品中无机物的含量及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

4. 王金辉.秦玉涛.刘材材.孙亚伟.程祥圣.徐韧 长江口赤潮多发区潜在有毒藻类和赤潮毒素的初步调查[会议论文]-2005

5. 冀秀玲.金桂文.程金平.王文华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赤潮毒素分析监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海洋科学进展2004,22(1)

6. 刘亚云.孙红斌.陈桂珠.LIU Ya-yun.SUN Hong-bin.CHEN Gui-zhu 红树林滩涂海水种植-养殖湿地锯缘青蟹重金属含量及评价[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2008,27(3)

7. 朱江峰.戴小杰.李延.ZHU Jiang-feng.DAI Xiao-jie.LI Yan 浙江沿海尖头斜齿鲨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5)

8. 李建宏 赤潮生物及赤潮毒素[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2000(4)

9. 吴旭干.刘富平.唐伯平.成永旭.王金辉.徐韧.杨筱珍.陈亚瞿.WU Xu-gan.LIU Fu-ping.TANG Bo-ping.CHENGYong-xu.WANG Jin-hui.XU Ren.YANG Xiao-zhen.CHEN Ya-qu 成体瘤背石磺不同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期刊论文]-海洋渔业2007,29(4)

10. 朱海.郑露.王爱辉.范放.郭爱珍.李金峰.杨晓夏.赵芳.ZHU Hai.ZHENG Lu.WANG Ai-hui.FAN Fang.GUO Ai-zhen.LI Jin-feng.YANG Xiao-xia.ZHAO Fang 西加毒素小鼠生物学检测法的建立[期刊论文]-动物医学进展2007,28(10)

引证文献(3条)

1.韦钦胜.孙丕喜.徐宗军.王宗兴.臧家业 贝类养殖环境安全评价及其监控体系技术研究的探讨[期刊论文]-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0(3)

2.顾佳萍.袁涛 赤潮毒素软骨藻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洋通报 2010(4)

3.钟旭倩.刘丹.梁海麟 北部湾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风险评估[期刊论文]-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0(2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jhyxyxb-zr200802007.aspx


相关内容

  • 生物制品原辅材料规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生物制品生产用原材料及辅料的质量控制规程 生物制品是采用生物技术制备而成的具有活性的 ...
  • 名词解释--食品监管人应该知道
    名词解释--食品监管人应该知道 2016-09-01FDA 名词解释--食品监管人应该知道 微生物类项目 一.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菌落总数超标 ...
  • 尔雅课程食品安全与日常饮期末食考试真题及答案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期末考试 题量:100 满分:100.0 一.单选题 1 媒体所说的"丙毒"属于()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 微生物 A.   B. 环境污染   C. 食品加工过程   ...
  • 新华每日电讯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有机食品就一定是健康食品吗? 方舟子 ①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人心惶惶之际,标榜"纯天然,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虽然价格要比常规食品昂贵得多,却似乎更让人放心,市场越来越大.按照国家标准,有 ...
  • 第二章 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第二章 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的历史观 二.食品相关的定义 食品的定义:指各种供给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54条) 食品链( ...
  •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
    蔬菜生产质量安全与管理措施 蔬菜菜产品安全--概念 广义:主要有3个方面,即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产安全. 狭义:强调的是质量安全,主要指生产出来的蔬菜产品及其在消费过程中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 ...
  • 海洋生物资源
    物资源,海洋生物物种约占地球生物物种总数的80%以上据统计,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300 000种,而且这些可能仅仅只占所有海洋生物种类的一小部分,海洋生物环境所具有的这种物种多样性构成了资源化学多样性的基础.海洋生物以它独特的生活方式-栖息 ...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就是一个重大的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道德.诚信及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关乎我们的生活的质量,生命的延续,人类的未来.在刚刚过去的五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q ...
  • 生物源农药材料--有机无公害
    新农业,生物农业 生物农药 讲述要点 I. II. III. IV. V. 定义及分类 生物农药的种类及其特点 生物农药发展动态及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的优缺点 生物农药发展前景 Ⅰ基本定义: 生物农药又称生物源农药,一般是指直接 生物农药又称 ...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 前言 1 当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是为了(). A .提高口感 B .灭菌 C .增加蛋白质含量 D .增加粘稠度 正确答案: C 2 每个国家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的问题或关注点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