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范文中心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03/04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探思中溯源 在实践中悟法作文教学中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要么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没词硬憋、干瘪空洞,要么在作文中充塞着高调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成人化的表达、脸谱化的人物,充塞着没有个性、缺失了生命感的、似曾相识的文字。这些困惑,引发了我们对作文本源问题的探思。 一、为什么作文——为了需要而作文很多人认为,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考试、为了参赛、为了成名成家等,这本没有错,但是如果我们长期只局限在这些作文的外在目的进行教学,那么,作文则由承载人的情与思的工具,变成了求功逐名的工具,学生作文中“假”、“大”、“空”、“抄”、“套”现象屡见不鲜。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考试、为了获奖、为了“作文而作文”的心态,使得孩子们自然真实的情与思畸形地发展为取悦于他人的“他”的东西,而不是“我”的东西,作文个性化的泯灭,生命色彩的丧失,是人们套上“作文”的枷锁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产物。深究作文的本体性目的,回归到最自然最本初的写作状态,究竟为什么而作文呢——为了需要而作文。例如,一个3年级的小男孩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晚上你能陪我睡觉吗?”妈妈说:“不行,明天我要开会,要写个发言材料,你自己睡吧。”孩子听了妈妈的话,有点丧气,回到自己房间,一会儿给妈妈拿来一张纸,上边写着这样一段话:“校长您好,我是XX的儿子XXX,我给您提个意见,我认为您不应该让我妈妈在下班以后还要加班,晚上不能陪着儿子共享天伦之乐,希望您接受我的意见,XXX。”在这段话的上边还有一句话,“请XX务必转交校长。” 这就是孩子有感而发的一段文字,这就是最原始的写作心理,这就是最自然最本初的写作状态,为需要而作文,就像巴金所说的:“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事情要倾诉。” 只有当我们深刻认识到,作文本就是来源于生活,就是为人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交流,更好地表达服务的,作文才能除去神秘的面纱走入学生的生活,学生才能结束被奴役的历史。二、作文是什么——作文就是生活《现代汉语词典》的对“作文”一词的解释是: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叶圣陶对于作文有句名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就是用口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于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1、2年级为写话、3、4年级为习作,还有这样的描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基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基于对作文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小学阶段的作文观应放到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作为人的个体的“我”的需求,视作文训练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确立“习作零概念”的理念,让作文回归生活本位,在自然本初的状态下实现作文教学本色的回归——作文就是生活。同时,学生的作文应该为了倾诉情感、交流思想的需要而写,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表达,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消除“大话、空话、格式化”,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最重要一点,写出“我的话”,写出“我”的个性,“我”的独特、“我”的光彩,这是自身生活,情感需求而引发的我要说、我想写的表达欲望。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是对作家的培训,是一种习作,一种练笔,在整个习作过程中,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中介手段,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过的、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把作文教学回归给生活,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中安营扎寨,要让学生感觉

到——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是生活,作文是我的眼,写我所看到的,作文是我的脑,写我所想到的,作文是我的手,写我所做到的,作文是我的心,写我所悟到的。三、作文写什么——立意新颖,源自真实的生活写作文自然要讲“立意”,这不是说,让那些虚幻的和任意拔高的思想和观点充斥在作文中,那样学生就会把首先在脑子里储存好的落入俗套的、毫无生气的东西写下来,这些东西,很多时候,是我们成人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强加给他们的。因此,保存住孩子自然的天性、新鲜的感觉、活泼的思想尤为可贵。每个学生都想写出新颖的作文,使人一看就耳目一新。怎样才能做到呢?有的学生就费尽心思去找那些与众不同的题材,甚至认为离奇古怪就是新。但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怪事让大家去发现呢?平常的人、平常的心、平常的事,平常的生活,怎么写才能不平常呢?对于小学生作文而言,真实的、具有个性的材料自然就是新颖的好材料,因为这个“真”字里面包含着事物的独到之处,这也就是每个学生的个性所在。写真实怎么可能千篇一律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即使是大家都经历同一件事情,充当的角色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点点滴滴的喜、怒、 哀、乐,再用语言文字记录下生命活动的轨迹,可以不限题材,不拘形式,不论大事小事,趣闻轶事,偶有一得,偶见一物,信手写来,意到笔随,言尽笔止,不求全面深刻,但求自然真实。三、作文怎么写——练好作文的内功与外功写作文时,需要调动一个孩子所有的知识和记忆,整理好自己的思路,选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是个慢功夫,长功夫。正如鲁迅先生说:“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是写文章有什么法门,学了以后,马上文章就能写好,那肯定是骗子。” 怎样能够写好作文?陆游教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基于对作文的审视和定位,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悟到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那就是——练好作文的内功与外功。这里,我们说内功与外功,就是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一、作文的内功内功与外功是相对的,就像练武功一样,练武之人要内外兼修。在作文教学中,什么是外功?课堂上老师讲的写作文的技巧、方法,这是外功,就像练武之人的招数,但是没有“内功”,招数再好看,作文也没有生命感。内功是什么?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要有文化积淀,要有爱,要有生命的活力。 1、深厚的文化积淀美国杰出散文大师爱默生说:“读别人的书,是为了让自己有话说。” 无论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还是对一个学生的作文而言,阅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是需要积淀和酝酿的,没有深沉积淀的一方厚土,情感和思想面对自由倾吐宣泄时就容易苍白无力。因此,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升阅读品味对于他们的一生都有积极作用。我们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学生读和教师读相结合。我们按年级段制定读书目录,给学生推荐人文内涵丰富的优秀读本,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夏洛的网》、《小王子》、《驿马》、《草房子》、《新语文读本》等;我们还依托百家讲坛,引导高年级学生定时收看,阅读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如《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金戈铁马辛弃疾》、《蒙曼说唐》等。学生读的书,教师也要读,我们定期召开读书会,师生畅所欲言,谈感受、谈收获、谈精彩章节,大家的知识面日渐开阔,底蕴日渐厚重,。教师和学生一起读着、说着、新着、乐着,长期坚持下来,蓦然回首,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已经有了独特的魅力,这是学生素养和老师素养的双赢。第二是自由阅读与定向阅读相结合。如易中天所说,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情,读书是在“谋心”。自由阅读就是不带功利色彩地读自己喜欢的书,喜欢什么,就读什么,但是不读来自日韩的某些低俗的动漫作品。我们在班级设有读书管理员,一方面管理班级图书,一方面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好登记,及时发现好书,即使推广,让孩子在少年时静享读书的快乐。定向阅读是依托教材的单元文化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大阅读课《走近安徒生》,依托教

材是人教版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自由阅读的基础是学生平时读到的各国童话。这节课我们将安徒生的主要作品分为三类让学生阅读:1、在幻想的世界中遨游,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如:《小意达的花》等。2、表现人性的宽容和善良。如:《美人鱼》等。3、对黑暗现实和贵族们丑恶嘴脸的鞭挞。如:《皇帝的新装》等。为了能让学生对安徒生的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利用网络,将“丰富的人生”、“人们眼中的安徒生”等几个板块贯穿其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的人生和情感世界,使他们爱上安徒生、爱上他的作品并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阅读中,我们着力引导学生感受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还注意指导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读书快乐又有趣,读时集中注意力,理解联想并回忆,多次重复效果奇”,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积累知识量和词汇量,丰厚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2、心中有爱一些家庭唯分是图,学校唯考是图,导致很多孩子视听单一;一些商家唯利是图,电视、电影、图书偏重感官刺激,舆论导向令学生视听混乱,浮躁漠然,不懂得爱,不懂得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余秋雨在全球华人作文大赛中评价一个获奖学生的作品时说“有巧思,但感觉不到其中的温度。” 我们的班级论坛经常组织讨论,从点滴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如:安徽某校和德国某校联谊时去马场玩,中国孩子发现马太温驯,走得慢,就拿起马鞭抽打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招呼落后的德国同学,但是,他们却看到德国同学都已经下了马,站在一边,眼里噙着泪水,有的竟失声痛哭起来。德国孩子无法理解,不能接受中国孩子的做法。所有的德国学生拒绝进午餐,以此表达对打马事件的遗憾。我们讨论的题目是:如果没有这些德国孩子,我们的学生经历了骑马的体验之后,他会写出什么样的作文来呢?是打马飞奔的快乐,还是悲悯马的痛楚和批评同学们的漠然呢?讨论之后,我们进行了正面的引导: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墨家讲兼爱,基督讲博爱,是有共同点的,共同点就是对他人疾苦的感同身受,生命胜过一切。我们引导学生爱鲜活的生命,爱独特的生命,爱整体的生命,在把这种爱由人扩展到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3、鲜活的生命感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作文真正的开端是感受,有了真实的、真切的感受,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这种表达的欲望最初可能只是限于口头表达,但是,教师可以把学生这种口头表达的欲望引导转变为笔头表达。叶圣陶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学生有了感受,我们怎样将感受触发出来,写成充满童真童趣的作文呢?具体做法是: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再现生活场景,我们不是将素材简单的照搬,而是经过合理的加工和剪裁,把相关素材重新组合呈献给学生。这样的设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例如《吃瓜》一课:我们先让学生体会“天热盼瓜”的渴望,再感受“看瓜说瓜”的迫切,最终尝到“分瓜品瓜”的快乐。老师说:“吃得快的有奖,吃得干净的有奖,还有特别想吃得倒我这儿来拿。”孩子们蜂拥而上,高高兴兴地拿到了西瓜。在“赞瓜写瓜”的环节,老师又用当堂的录像重现了学生吃瓜的环节,从表面上看,录像是“再现生活”,学生是在“观察生活”,但这种观察是在学生尽情尽兴的吃瓜、品瓜的真切体验之后,孩子们在看录像中的自己和小伙伴时,依然沉浸在刚才吃瓜、品瓜的美好体验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比我们直接给孩子们一个题目《吃瓜》,让孩子们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显然要好得多。因为没有火热的体验,只是凭借冷冰冰的记忆来写作文,学生的情感没有被激发出来,“触发的功夫”做得不够,没有“感之于外,受之于内”的真实感受,孩子们只能“一看题目就摇头,摊开稿纸咬笔头,苦思冥想皱眉头,一个小时开不了头”。二、作文的外功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他们感到“没内容、很麻烦、少方法、开头难、结尾难”,在这些学生眼里,他们无事可写,无情可发,不善表达,我们通过三方面的实践,提高学生写

作文的外功。 1、撷取素材的功力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我们着力提高学生从原汁原味的生活里撷取习作素材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理性认知水平不如感性认知水平完善,他们很喜欢沉醉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切,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动物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真实的朋友,一片或绿或黄的树叶对他们而言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花鸟虫鱼、瓜果蔬菜、风云雨雪、趟水、打雪仗、玩冰雹,面对这一切,他们总能轻易地亲近。只是他们的确还稚嫩,不知道自己喜爱的这一切足以点亮写作的笔。我们引导学生树立“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的理念,让他们明白:作文就是玩,玩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身边的事,身边的事就是作文,作文就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作文。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我的眼,写我所看到的,作文是我的耳,写我所听到的,作文是我的手,写我所做到的,作文是我的心,写我所感悟到的。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集,并给自己的成长集定一个有自己个性的名字,引导他们从生活中,选取点点滴滴的喜、怒、 哀、乐,再用语言文字记录下生命活动的轨迹,可以不限题材,不拘形式,不论大事小事,趣闻轶事,偶有一得,偶见一物,信手写来,意到笔随,言尽笔止,不求全面深刻,但求自然真实。于是,我们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竟和我们成人的大不相同。下雪了,孩子写道:好大的雪啊,房顶上像涂了一层厚厚的奶油,一辆辆汽车成了雪白的大面包,挂满了雪的树像是好吃的大雪糕,真想咬上一口,尝尝鲜„„ 班里的小事成了有趣的素材:“有一天,我感冒了,擤鼻涕声音大了些,班里的张某开玩笑:‘哎,我觉得咱们班你能耐最大。’我开始还挺高兴,以为他夸呢,结果等我反应过来才明白,原来是说我鼻涕多呢。” 这样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真实,这是一种没有雕琢的朴素的美。生活有多广阔,作文就有多广阔,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针对小学生的作文而言,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材料就是新颖的好材料,因为这个“真”字里面包含着事物的独到之处,这也就是每个学生的个性所在。 2、想象的功力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显著的特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新课程标准把加强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高年级的想象作文,我们在整体把握上遵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原则进行教学,同时还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训练的目的性,将这种训练和本学期整个习作教学的目标一致起来。二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三是要注意协调学生的竞争和合作。例如在想象作文《金字塔探险记》第一个板块“做好探险准备,激起探险欲望”中,我们的做法是:教师激趣导入:在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当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为什么?教师引导:同学们对探险家都很佩服,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大概都一直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探险的梦,今天,我们一起去圆这个梦,进行假象探险,到遥远的埃及去。探险不是无计划的冒险,我们首先要对想去的地方做一个大略的了解,所以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关于埃及金字塔的资料,那里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用一、两句话说说。学生有的认为非常神秘、非常美丽,有的认为非常危险、非常炎热,有的认为埃及文化有着无可比拟的辉煌„„ 教师再导:大家对埃及的了解还是真不少,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给你们制作的课件,大家对那里的了解会更加真切。(播放资料片)教师小结:埃及有着风光旖旎的尼罗河,有着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广漠,有着神秘莫测的金字塔,有着数不尽的灿烂文化,美丽的埃及等着我们呢„„ 成功的想象作文,一定要开始于欲望的有效唤醒和刺激,激活学生的想象,这是关键。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冒险、探险、历险无疑是其生命成长历程中的一种本能的精神诉求。课堂上

虚拟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强烈冒险欲望的满足提供了机遇,想象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的作文充满了意想不到的精彩。 3、表达的功力语文课本选入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蕴含着语言美、自然美、人性美的光辉,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受到熏陶和训练,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徜徉其中,放飞心灵与文本对话,将作文教学向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开放,通过读写结合来实现语言的积累,提高表达的功力。第一、摘记点评激起个性之思思想的同化会迫使人最终走向个性之思的泯灭,我们尝试着从阅读一篇文章入手,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平等的交流,对其感兴趣处进行摘记并让其进行大胆点评。结果发现,同时在读《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文章,未实验班大同小异的归结为“战士们英勇顽强,应向战士们学习,从现在好好读书。”而实验班的孩子却是百家争鸣:“《飞夺泸定桥》一课,以前我总以为没有抓住重点,没写清楚,现在终于明白了,写一篇文章,不一定每一个细节都要写成重点,而要详略得当。” 尽管在初步的尝试中,学生的文笔还很稚嫩生涩,但让我们欣慰的是,他们思考能力开始复苏,个性正在被唤醒。我们不怕他们思想的不完善,只怕盲目应付,一段时间后,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兴趣的高涨。第二、鉴赏新创得以文为我用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家喻户晓的名言,说明阅读必然是个性化的。学生自由与文本对话,将文本打开来读,使每个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在鉴赏品味中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积淀,最终达到文为我所用。如在教学毛泽东与陆游两首《卜算子?咏梅》时,我们让学生对两首词进行比较,在反复吟咏诵读中,对两首词鉴赏品评,继而再去品读其它的咏梅诗词,以及毛泽东和陆游的其它诗词。当学生站在一个肥沃的土壤中再来鉴赏玩味时,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得到了浸润和舒展:“我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沉重心情,梅花那种神圣不可侵犯的花瓣被狂风和泥巴玷污了,还遭到了妒嫉,但是正直的人精神是长存的,就像梅花香如故。” 学生在点评过后,创造了自我的诗篇: “寒风刺胸膛,百花皆凋零。已是花谢草枯时,却有一花绽。 没有百花香,却有松竹魂。待到寒冬无颜色,惟有她艳。” 此时,在学生眼中,“词中的语言、情感和自然景物的美形成了我们班里最美的一幕。”(引用一个学生的点评语)因此,当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平等的对话时,文章不再枯燥,习作不再艰难,一切在清新自然中里流出生命的色彩。第三、单元文化成就灵性飞扬我们按照每个单元不同的文化主题,让学生感受到,在每篇文章背后,也存在一些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鸟的天堂》、《索溪峪的“野”》等一组文章中,不光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还更深一步地感悟到人们对返璞归真的崇尚和渴望。在整个单元中,我们和学生一起置身于对自然、对纯朴、对和谐的探讨中。于是,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农家乐》、《致冬爷爷》、《什么是返璞归真》等习作中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道出了心中的畅快;有的学生写出了个性化的冬天:“人们在冬爷爷撒下的雪花中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童年,找到了自然、奔放的自己,冬爷爷给我们带来的返璞归真荡涤着我们的胸怀。当我陷入沉思时,又有一两颗晶莹的水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那一刹那我感到——水,让人舒服的东西,生命起源于水,又归结于水,这难道不是返璞归真吗?”读着这样的话语不禁让我们为之一振。作文本就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情感和灵性的外化,古往今来,很多能够感人心的作品也多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我们的做法,让作文教学由难变易,提高了实效性。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习作兴趣空前高涨,个性化语言迅速增长,参与意识日渐增强,当他们细腻的情感和丰润的思想流淌于笔端时,我们作为教师苦苦追寻的东西也悄然而至。


相关内容

  •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给学生的是作文,而学生最难掌握和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指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和体验 ...
  • 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报告
    有关快乐作文的实践与探究报告 师寨镇二中娄玲.李彩红 内容摘要:"快乐作文"是储晋老师首创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它的核心观念在于降低 写作文的难度和要求,缓解学生紧张情绪,逐步打消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 ...
  •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写作课探索与实践
    摘要:英语在如今这样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一个人是否具备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会"学会学习"的一个标志.本文努力通过一些自身阅读写作课的教学实践,验证培养学生阅读兴 ...
  • 写作辅导内容
    写作辅导内容(一) 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老子>) ----积累的重要性 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 高中阶段三年规划,逐步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摘 要: 英语写作能力是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英语写作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是一个经过三年规划.逐步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 英语写作 整体规划 阶段性 写作技巧 掌握一种技能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 ...
  • 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判断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 语文 写作 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的具体表现,是判断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那么,如何提高 ...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让学生享受语文 看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生们普遍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而语文教师们也对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颇费心机,然而效果却不明显.笔者对此深感纳闷,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何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多姿.摇弋生辉 ...
  • 我的论文集
    浅谈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技巧 作者: 卢 静 摘要 初中生如何学好文言文?笔者认为学生可以从自此积累做起,根据理解的程度多读课文,有选择的背诵课文,加大课外阅读量,并能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及时复习,学习文言文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关键词 积 ...
  •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作文的教学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能够自主.自由地表达,成了我们老师要思考 的一个问题. 在我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只有 ...
  • 作文调查报告
    学生阅读观 表4单位:省庄教育办公室 现在大学生不会写文章,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不得不归罪于小学时期作文教学的 不得法.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学生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像数学一样简单的套用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