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政治 - 范文中心

孔子与政治

11/19

穿越历史的风尘,我们看到一位哲人从泰山脚下缓缓向我们走来。他如一只生在乱世的麒麟,虽不被当权者理解,他的学说他的思想却如藤蔓般深深植入了华夏儿女的心中。二千五百年来,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不断被后人完善,不断被搬上最高统治者的案台。自西汉后,他的思想一直被推为正统,被用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他的“仁”“礼”的学说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渐染着中华民族的整个价值体系。直到今天,儒家仍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以它博大精

深的内涵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形象。

从西汉的“褒成宣尼公”一直到康熙时的“万世师表”,孔子在历代帝王不同角度的称赞声中地位不断抬升。他对历代帝王的影响也可以从他不断变动的封号中领会。对历代政治的影响巨大,也是

毋庸置疑的。

而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俨然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捍卫中国文化主权的重要精神武器,成为中国

政治的一道重要防线。

由此观之,无论在现在还是古代,孔子

对政治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心中怀着家国天下,手持着礼仪节操,他包容了天下,尽管天下并不容得下他,这就是孔子。但是他也被称为“丧家犬”,也被秦的暴君痛斥,也在新文化运动中

被批判得最体无完肤。

现在有一些人把我们几千年的独裁专制、奴性顺从与思想僵化都一股脑地归

咎在孔子身上。

孔子作为当时中国一位最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道德启蒙者,他一生都想帮助统治者治理国家,但到死都没能如愿。生前只好与一帮粉丝东奔西走,弟

子们写写记录他走遍中国的博客,他偶尔发发微博体的论语。就和如今的百家讲坛上讲学的诸多学者一样,阐发自己的各种观点,就如如今微博盛行的年代一样,信息每个0.01秒都要更新,时不时有雷人的话蹦出,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群起而攻之,对谁造成怎样的影响却是因人而异,而孔子学说在当时发展成为一大显学,显然说明孔子的思想符合

了当时的历史潮流。

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周王室的没落,诸侯渐强,维持了快要八百年的周王朝的稳定眼看就要打破,孔子大概是看到了周王朝存在如此长久的合理性,要竭力维护“礼”维护“君臣父子”的纲理。他在这一点上很执着,想凭一人之力把人类社会向后退后半个世纪,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在当时贵族群体庞大的情况下,孔子是不可能去和半个人类作对的,就如阿基米德没有办法撬起整个地球一

样。

孔子像是一个发现了宝藏的孩子,兴匆

匆跑去告诉家长而家长只当他是开玩笑,哭笑不得的孩子没有力气把珍宝搬回家,没有能力说服家长个他去搬回宝藏,于是家长依旧辛苦,无法得到宝藏摆脱贫困。而此后孩子也就不再抱有希

望了。

这里说的宝藏是孔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仁”“义”“礼”“智”“信”。而在当时的社会,没有统治者愿意追随孔子的脚步而去寻找所谓的理想国的宝藏。战乱一直在延续,秦的短暂也只说明单凭法

家权术来维护国家统治是不够的。

所以,秦以后的帝王走上了寻找当时孔

子的寻宝之路。

汉武帝可谓是在寻宝途中有重大突破的

第一人。

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董仲舒的改造之下儒

学成为了捍卫君主专制的重要精神武器,不论是法家思想,还是黄老之学,酷刑和无为都已经无法适应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而此时孔子就像是汉武帝的一根救命稻草,汉武帝当然要紧紧拽住。“尊王攘夷”“天人感应”是当时叫的最响的口号,虽说其中不排除愚民的嫌疑,但儒家自此是被供奉在了中国政治舞台

上的最高峰了。

太学成为中央地方的必设机构,甚至一度成为地方官员获得升迁的重要机遇。

各地怀揣着儒家经典来到中央考公务员,成为皇帝的智囊团,为提升综合国力献计献策。于是乎出现了学术界一片

繁华似锦的景象。

我们看到,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在汉武帝的手中不断强化。然而,是不是皇帝是不是就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呢?孔子的思想是不是就对君主个人毫

无约束力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天人感应”就是最好的束缚,君王如果不实施仁政就会使国家遭受危难,就会使百姓埋怨。百姓就可以祈祷上天惩罚君主。因此,作为君主的你打再大的胜仗,都不得不顾忌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如果太嚣张,

对不起,小心遭天谴!

众所周知,孔子是一个主张知错就改的人,并且强调“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武帝在晚年,对儿子就说了,我的这一生啊,晚年是犯了不小的错误,虽然说,我这一生征战无数,胜仗无数,击退了匈奴,但是,国库也因此空虚下来,你要千万谨记我的教训,千万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了。一定要和平外交,与其

他民族共处。

在这时,他对孔子的思想算是又有了一定新的认识了,可是人到垂暮之年,想要有所作为已经是晚了,只能指望后继

之人能够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也就是孔

子所说的“不贰过”。

孔子的思想发展到后代便有些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也有

一些畸变。

但到了北宋的时候,儒学重新被朱熹提出,当然也是掺杂了其他原料的思想。但“仁”的本质还在,三纲五常等日常行为规范也还在,等级制度也在,孔子主张的礼,也在维护君主统治的过程中又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段时期,我们会想到陆九渊、王夫之、阳明先生

等等,儒学看似辉煌。

然而,对我来说,我更能够把它当成是一段儒学开始严重畸变的日子。放开三纲五常的观念不谈,我们来谈谈孔子最

初机动的思想。

譬如说,孔子被围困,被迫答应守城的人不前往陈国(不知道是不是,再去确认一下)。然而刚被放行,他转身就奔陈国去。弟子问他说“这样不是不守诚信的

行为么?”然而孔子却说了,城下之盟,管他做什么?由此观之,孔子对思想这

一块还是主张机动灵活的。

然而,对于之后的那些统治者来说,人为把思想僵化,不知变通,显然不是孔子的本意的。像明朝,实施八股取士,

就是思想僵化的例证。


相关内容

  •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一.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学说为宗旨而形成的学派时称谓."儒者"即专指孔子及其门弟子."儒学"即专指孔子思想及其门弟子发展的学说.孔于 ...
  • [论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它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观.立志观.教育方法论等,从而使当代思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第一章孔子的伦理学说第一节
    第一节 孔子的伦理道德观 一.孔子的品格及其学说的重大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邹)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享年73岁.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委吏&quo ...
  • 中华文化的勃兴
    知识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
  •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 ▲考点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知识梳理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民主政治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古希腊文明发展以海洋为依托.(地理位置) 2.城邦制度:(政治基础) ①公元前8-前6世纪 ②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③ ...
  • 论语教学设计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
  • 孔子的入世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的入世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 一般来说,个人的理想能和社会潮流同步,能和谐的融入其中时,这是一个人最幸福的事.但在很多时候,二者是不合拍的,这时,作为个人,就会陷入一种痛苦之中.而由此,也派生出个人与社会的种种不同关系,从而达到个人心理上 ...
  • 一句话孔子_就有道而正焉_开有为
    化象 一句话孔子---"就有道而正焉" ◎开有为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题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