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孔子的伦理学说第一节 - 范文中心

第一章孔子的伦理学说第一节

08/01

第一节 孔子的伦理道德观

一、孔子的品格及其学说的重大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邹)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享年73岁。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委吏”、

“乘田”等小吏,后任鲁国都宰、司空、大司寇,五十岁时,曾摄行政事三个月。在孔子去世

后的数百年,以及而后的几千年,孔子本人的声望之高及其遗教地位之隆,归之三个因素:

孔子思想对中国人及世界其他民族特具吸引力;第二,中国古代学问本身即极为宝贵;第三,

孔子本人的人品、学识使人倾慕。

孔子的品格可概托为三个方面:第一积极进取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宪

问》);第二,中庸的风格;第三,求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

政》),主张“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对于“怪、力、乱、神”,以不语作答。

美国的《世界名人辞典》和英国的《人民年鉴手册》(1985年出版)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这十位思想家是孔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培根、

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孔子》篇作者刘根报写道:“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中,

孔子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他不仅对以往的文化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而且又开创了文

化发展的新局面,成为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重要思想基础的哲人。

孔子的学说,涉及到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等为政治国立身处世的一切方面,

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包罗宏富的孔子思想……,确确实

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最重要最巨大的作用…中华

民族在世界上被称为“文明古国”,多与孔子的思想分不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

也多与孔子的思想相联系。中华民族宽厚宏廓的伟大气派和扶颠持危、见义勇为、杀身成仁

的道德风范,可以说很多是渊源于孔子思想的精华。毛泽东曾把孔子和孙中山直接联系起来,

明确指出:„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选

集》第2卷,第522页。)

孔子思想不只是对中国影响深远,而且越出国界,传播到东南亚、欧洲及世界其他国

家,对这些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甚至成为许多国家传统思想的一个

因素。

事实表明,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历史名

人之一。孔子思想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太史公说,《诗》中有“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

大道一样使人遵循”。我虽然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内心却十分向往。我读了孔子的书,可

以想像到他的为人。到鲁地去的时候,我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和礼器,儒生们都按时在

孔子旧居演习礼仪,我在那里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敬仰,留恋徘徊。天下的君子乃至贤人实在

太多,活着的时候都很荣耀显赫,一旦死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孔子只是个平民,可他的名声和学说却流传了十几代,学者们推崇他为宗师。从天子

到侯王,凡是中国讲论六经道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当作是判断和衡量大道的最高标准,

孔子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林语堂先生在其1938年出版的《孔子的智慧》一书中这样评价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

想是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以伦理为法,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为施政之基础,以

个人正心修身为政治修明之根柢。”

二、道德及其与上层建筑的其他因素

(一)对“道德”这一范畴的看法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

艺)。

道德这一范畴在孔子这里还是分别使用的。什么是“道”,就是道路,引伸为途径、规则、

规范、规律、道理等。

孔子关于“道”有以下几种含义 :

一、指道路和途径。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雍也》

这是说,人们在社会上生活,待人处事总要遵循一定途径。

二、规矩、规范。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里仁》

三、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季氏》

“道”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朝夕道,夕死可矣”《里仁》这个“道”指做人的最高准则。

四、指道理、学说。

“吾道以一贯之”《里仁》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公冶长》

这里的所说的“道”都是指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论语》中孔子关于“德”的见解

其一,指道德整体。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其二,道德意识、道德境界。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颜渊》

其三,指品德、精神风貌。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其四,指道德修养。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具备两方面条件:守道,修德,即要立志学习,遵守道

德规范,要有遵守规范的道德情操。

(二)道德同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

孔子主张道德决定论。即主张道德统帅作用。

第一,道德与政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目格”《为政》

孔子认为,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们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

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教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们不但有廉耻心,而且人

心归服。

为了推行他的德治学说孔子极力宣传他的道德感化主张: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认为,统治者的行为端正,别人的行为也就端正了,这就是他为政的内容。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颜渊》

孔子与季康子这番谈话,强调道德感化作用,认为治理国家不要靠杀戮,要用自己的

道德行为去感化人民,执政者作善事,百姓也就跟着作善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他又以禹为例,说明古代圣王严于律己,能行善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音叙,沟渠)。禹,吾无间然矣。” 《泰伯》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道德规范与思想主要有二:一是礼,二是仁。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

他认为,能够用礼让治理国家,便什么困难也没有了,否则,就不能正确对待礼仪了。

强调以礼治国。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路》

他认为,假如有王者治理天下,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一定能使所有的人都成为仁人。

这里讲“仁”的作用。

第二,道德与刑罚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说明道德治国应是第一位的,道德教化远比刑罚高明。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先使无讼乎?”《颜渊》

其意是审理诉讼,我同别人差不多。一定要使诉讼的事件完全消灭才好。他认为,断案

并不难,难的是使天下无案可断。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尧曰》

他认为不加教育便加杀戮叫虐,不加申诫便要成绩叫做暴。

第三,道德与知识教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为有余力,则以学文。”《学

而》

孔子教诲他的学生们说:在父母跟前孝顺父母,在外面要尊敬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

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之人。这样的躬行实践之后,有余力,再去学习文献。

他在评价他的学生时,也把道德标准放在首位。他对颜渊评价最高。

一说他不违仁:“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 二说他贤:“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三说他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他认为,假如一个人其才能比得上周公,只要他骄傲并且吝啬,别的方面也就不值一看了。

第四,道德与文艺。

孔子认为评价文学、艺术活动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善,道德标准;一个是美,艺术标准。

其中“善”是首要的。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是舜时的乐曲;“武”,是武王时的乐曲。“韶”歌颂舜以德治天下,所以孔子称其为“尽

善尽美”;“武”歌颂武王的武功,所以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也。

孔子曾评价《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他认为,诗经三百零五篇,概括地说就是思想不邪恶。或者说是符合道德标准。这也是儒家

的审美观。


相关内容

  • 先秦儒家政治思想新评
    一.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以后,"儒"又成了以孔子学说为宗旨而形成的学派时称谓."儒者"即专指孔子及其门弟子."儒学"即专指孔子思想及其门弟子发展的学说.孔于 ...
  • 略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
    1997年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略论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 马作武 (中山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 副教授 广州 510275)X 1摘 要2 儒家提倡的/礼治0./德治0./人治0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西汉 中期,随着儒家独尊地位的 ...
  •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 孔子(前551 - 前 479)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 ...
  •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15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
  • 论语"孝悌观"综述
    论语"孝悌观"综述 文传学院 09中文一班 090102048 刘丹 "天下归仁"是孔子一生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及其发展的前提.<论语> ...
  • 中华文化衰落之根源探讨
    中华文化有三派影响深远,三者是:儒,释,道.后两派讲究出进之道理,姑且不论,儒家讲入世,自孔子创立以来,历经千余年,始终在中国精英阶级(士大夫阶级)中占据精神统治地位,中国人也尊孔子为"文圣",儒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之 ...
  • 论语中的仁
    论语中的"仁" 孔子的‚仁‛中心思想,应从圣人.仁人.君子三者的等级秩序看,‚圣‛包含仁而成为比‚仁‛高的境界,不仅因为‚圣‛方才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修已以安百姓‛ ,而且,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 ...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及 ...
  •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1 6 25 浅谈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摘要]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探讨传统思想文化与现代思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