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学设计 - 范文中心

论语教学设计

11/26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的历史,与古人晤对一堂,孔子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你的想象中,或许他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物,对他敬而远之,也可能觉得他是封建礼教的源头,对他加以批判。今天我们学习孔子的《论语》,看看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简介《论语》及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思想核心是“仁”。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记录有关孔子言行的著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三、检查预习情况(由学生上黑板)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箪d ān 自省x ǐng 裘qi ú佚y ì 晏y àn 盍h é 2、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

(1)有一言(一句话)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 (2)其恕乎(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 (3)己所不欲(要)勿施(加)于人 (4)一箪(盛饭的器具)食 (5)人不堪(忍受)其忧 (6)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

(7)盍(何不)各言尔志 (8)愿车马裘(皮衣)与朋友共 (9)敝(用破旧)之而无憾

(10)愿无伐(夸)善,无施(表白)劳

(1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安;使„„信;使„„怀) (12)友直(正直)友谅(诚实)友多闻(见闻)

(13)友便辟(谄媚奉承)友善柔(阳奉阴违)友便佞(花言巧语) (14)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以„„为乐) 四、师范读全文,生注意朗读节奏和字音,然后集体朗读全文

五、师生共同学习前四则(建议:可综合讲,也可一则一则分析、讨论、讲解) (一)指名朗读前四则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翻译成现代文,回答后,师重点强调“乎”、“其”、“焉”的用法及有意义。

乎:终身行之者乎(语气助词,表疑问,相当于“吗”) 其恕乎(语气助词,表肯定,相当于“吧”) 其:其身正,不令而行(代词:代统治者) 焉:见贤思齐焉(语气助词) (三)从孔子的思想上理解这四则

(1)孔子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反对残暴的统治,强调“仁者爱人”,如果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推己及人”即达到了孔子所谓的“爱人”,即“仁”的境界。

(2)孔子认为统治者施行政治、管理国家和人民,归根到底要靠道德教化,对统治者而言,个人的修养非常重要。

(3)这是孔子赞许弟子颜回的话,同时反映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4)古人对修身养性十分重视,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 六、学生质疑

七、教师小结(1)字词 (2)译文 (3)思想 八、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1、后三则文字梳理。

书面作业:1、注音:论语、侍侯、礼乐、瓢饮

2、解释加点字:勿施于人、虽令不从、自省、愿无伐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后三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孔子的伦理、哲学、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复习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由学生上黑板) 1、加点字解释:箪食、人不堪其忧、其恕乎、陋巷

2、句子翻译:1. “贤哉,回也!”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师生共同学习后三则 三、集体朗读课文。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师就重点文言实词的解释提问学生。 愿:愿意 侍:陪伴、侍候 裘:皮衣 敝:用破

憾:后悔 安、信、怀:使动用法 使„安;使„信;使„怀 便辟:谄媚春承 善柔:阳奉阴违 便佞:花言巧语 佚:放荡 晏:同“宴”、安逸

(三)分学习小组由学生讨论后三则的翻译。 (四)从孔子的思想理解这三则内容。

(1)三人闲语志向。孔子的志向与两个弟子不同,跳出了个人理想的范畴,以博大的胸怀,着眼于不同的人群,反映了他“仁者爱人”的思想和胸怀。 (2)谈交友之道,孔子对朋友很重视。

(3)人都是追求快乐的,但快乐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和有害之分。

(五)联系学生交友的实际,教师引导学生对孔子关于“益友”、“损友”的观点进行讨论。 一方面,朋友之间要讲信用,彼此信任,另一方面,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个人的行为修养有很大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为朋友的品性不同,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学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他们会在道德、修养和学识方面给予我们正面的影响。而谄媚、阴险、花言巧语的朋友,则从各方面误导我们。一个人结交了益友会终身受益,反之,则可能误入歧途。 四、总结全文

(1)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

(2)《论语》的语言质朴,精练,流畅。

成语和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五、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庖丁解牛》书面作业:练习一、二、三、(见书72页)巩固作业: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论语》七则

孔子

一、仁者爱人(政) 二、道德教化(道) 三、安贫乐道 四、修身养性 五、仁者爱人 六、交友之道 七、追求快乐


相关内容

  • [论语]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 要:<论语>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影响颇大,本文从"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欲罢不能"的乐业情操."不令而行"的从业言行."有教无类"的职业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
  • 论语五十句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条 求学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 ...
  •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论语]中关于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教案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 ...
  • 论语十二章教案2(七年级语文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 ...
  • 试谈[论语]中对孔子评价所映射的孔子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 ...
  •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论语>所记载的则是孔子师生课余的对话,这些对话的现实性.针对性更明显,所以能直接反映孔子的思想和品德.在此后的学术传统中,<论 ...
  • 论语校本课程
    教 材 说 明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 含义深刻 ...
  • 女四书之[女论语]
    何谓<女论语> <女论语>又名<宋若昭女论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教育课本.据<旧唐书.女学士尚宫宋氏传>载,唐代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人宋若莘仿<论语>作<女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