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货币银行学思考题1 - 范文中心

20**年货币银行学思考题1

08/25

·《货币银行学》习题

第一章

1、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2、 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3、 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5、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国是如何划分货币层次的?

6、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8、什么是纸币本位制?其有何特点?应如何正确理解目前我国的“一国三币”制度?

9、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什么发展趋势?货币将来会消亡吗?

10、名词解释:双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本位币,辅币,货币制度,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 格雷欣法则, 双本位制, 货币

11、设某一时点我国流通中现金为10000亿元,居民活期储蓄存款20000亿元,居民定期储蓄存款40000

亿元,农村存款8000亿元,企业活期存款9000亿元,企业定期存款7000亿元,机关团体部队存

款6000亿元,其他存款4000亿元。试计算M1层次的货币供应量。

12、假定中国人民银行某年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为:(亿元)

(1)各项存款120645

企业存款42684

其中:企业活期存款32356

企业定期存款5682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4646

机关团体存款575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3243

农村存款2349

其他存款6610

(2)金融债券33

(3)流通中的现金13894

(4)对国际金融机构负债391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M0 、M1、M2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各是多少?

第二章

1、名词解释:信用,银行信用,高利贷信用

2、高利贷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的信用形式,为什么在现代信用形式繁多而且发达的今天,还存在高

利贷信用呢?

第三章

1、什么是利息?利率的种类有哪些?

2、结合实际,谈一下我国利率体制改革的取向。

第四章

1、名词解释: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金融债券,

回购协议(债券回购),金融衍生工具,股票(A 股、B 股、H 股、N 股、S 股),债券

做市商制度 证券交易所 场外交易市场 投资基金

2、什么是货币市场?它包括哪些子市场?其主要功能有哪些?。

3、什么是金融工具?试述金融工具的特性及其种类。

4、什么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其特点是什么?

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与普通定期存单有哪些区别?

6、什么是金融市场?它由哪些因素构成?

7、试述金融市场的类别以及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

8、什么是资本市场?它包括哪些子市场?

9、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有什么区别?

10、远期交易与金融期货的区别

11、股票与债券的区别

第五章

1、试述我国与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框架。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

专业银行 1、储蓄银行 5、农业银行

2、开发银行 6、进出口银行

3、投资银行

4、抵押银行

2、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依法监管

2、适度竞争

3、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

4、内部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管相结合

5、社会经济效益

第六章

1、什么是商业银行?简述商业银行性质与职能。它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何在?

2、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是哪家?

3、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由哪几部分构成?

4、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分为哪几类?现金资产是收益率最低的资产,那么,现金资产占总资产比

例越少越好吗?为什么?

5、商业银行是怎样创造派生存款的?影响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中间业务?什么是表外业务?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不同表述吗?请简要分析之。

7、简述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

8、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

9、如果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有人将10000元现金存入一家商业银行,在没有任何“漏

损”的假设下,说明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

10、已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试计算存款扩张倍数。

11、若存款总额为1000亿元,原存款准备金率为20%,现改为10%,若不考虑其它因素,问:流通中

的货币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12、原始存款1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9%,试计算整个银行体系的派生存款。

第七章

1、什么是中央银行?简述其性质和职能。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3、简述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

4、简述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第八章

1、名词解释:货币需求,流动性偏好,流动性陷阱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如何分析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

第九章

1、名词解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2、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对货币供给量有什么重要影响?

3、什么是货币乘数?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第十章

1、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2、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3、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相应对策。

第十一章

什么是通货紧缩?简述通货紧缩的类型。

第十二章

1、 名词解释: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政策,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货币政策的时滞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

措施。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订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

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

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自身所吸收存款的一个最低限度的

准备金。

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常以书面通告,指示,或口头通知,甚至与金融机构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向商业银行通报经济形势,劝

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一种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

工具,是一种劝谕式监管手段。指监管机构向金融机构解释说明相关政策意图,提出指导性意见,或者

根据监管信息向金融机构提示风险。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

的重要因素

2、 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1. 可测性:指标能够准确预测并能迅速获得统计数据。 2. 可控性:指标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接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按政策设定的方向和力度变化。 3. 相关性:是指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3、 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含义。

(1)稳定物价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充分就业一般是指消除一国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即由于工人们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而造成的失业。它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失业率降为零,只要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就可以说该经济社会达到了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通常用GNP 或GDP 的年增长率或人均年增长率来衡量。

(4)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或支出保持基本平衡。

4、 简述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如优惠利率,保证金利率,行业信用管制等的间接信用控制;如贷款量的最高限额和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额的直接信用管制手段.

5、 简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或机制。

6、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几个?中央银行在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能否同时达到

这些最终目标?为什么?

西方国家主要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同一时间实行同一种货币政策无法同时达到这些政策目标,因为这四大目标中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较明显的如:

(1)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

(2)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经济增长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往往也较高。

(3)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常常发生矛盾。

7、 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1、存款准备金制度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中央银行的 “三大法宝”。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二、它们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机制分别: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到存款之后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具体说来,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自然就会增加,而用于放贷的资金相应减少,实际上就减少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实际上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2、再贴现率。当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实际上就是向中央银行申请的一种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支付的利息比率就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同样可以控制商业银行能够用于放贷的资金量,由此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产生增减变化,最终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3、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性行为。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则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三、它们的优点分别是:

1、再贴现政策:

(1)是能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央行借款的成本来达到调整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再贴现率上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会提高对企业的放款利率以平衡收支,从而社会对借款的需求减少,达到了收缩信贷规模的目的。

(2)是能产生一种" 告示效应" ,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可以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与它的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宣传效果。

2、存款准备金:

(1)是有较强的告示效应,这点同于再贴现政策

(2)是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威力很大,这种调整有强制性

(3)是准备金调整对货币供应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准备金率的微小调整会使货币供应量产生很大变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3、公开市场:

(1)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左右整个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政策具有" 主动权" ,即政策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他个体的行为,央行是" 主动出击" 而非" 被动等待" 。

(3)公开市场政策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其他两项政策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中央银行卖出和买进证券的动作可大可小。

(4)公开市场业务有一种连续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据金融市场的信息不断调整其业务,万一发生经济形势改变,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以适应经济情形的变化,这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优越的。

四、它们的缺点分别是:

1、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的局限表现在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来贴现的银行,对其他银行只是间接地发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另外,再贴现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比较小,缺乏弹性,若央行经常调整再贴现率,会使市场利率经常波动而使企业和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2、存款准备金:

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正因为该政策工具有较强的通知效应和影响效果,所以其有强大的冲击力。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数场合下使用,它只能作为调节信用的武器库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经常使用的武器。

3、公开市场:

(1)是对经济金融的环境要求高。公开市场业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个高度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其中完善包括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

(2)是证券操作的直接影响标的是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还只是起间接的作用。

8、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

发打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问过程 (1)货币政策时滞的构成 ①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问,它又分为两个阶段:a.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距,称为认识时滞;b. 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问,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判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 ②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 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主要取决于客观的经济与金融条件。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a.操作时滞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间目标发生作用的时距:b.市场时滞是指从中问目标发生反应到其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 (2)时滞对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一般说来,时滞短,则政策见效快,也便于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但相对来说,时滞长短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时滞是否稳定可预测。如果时滞不稳定,难以预测,那么,即使货币政策措施是正确的,出台的时机也合适,但货币政策可能会在错误的时点上生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如果不稳定,难以预测,则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可能被削弱,而且货币 政策可能会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根源。这是因为,社会总需求从流虽上看,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支出总量,它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难于预测的波动不定的量,那么,即使中央银行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调节货币供应量,也难以使总需求和GDP 达到预期的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当一项政策措施出台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立即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而且很少有时滞。而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具有抵消性作用的对策,货币当局的政策可能归于无效。不过,实际情况是,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有个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仍会部分有效。 4.其他经济政治因索的影响 (1)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要保持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在这段时问内,如果经济出现某此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 (2)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压力。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阶层、集团、部门或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此主体会作出强烈反应,形成压力,迫使货币政策调整。

9、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

10、简述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

1、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2、传统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1984年以前) 3、1984-1997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相关内容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
  •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4.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
  •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浅析
    学校代码:10036 例矽}芗秀(节贸易声学 硕士学位论文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浅析 培养单位:金融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 研究方向:货币经济学 作者:朱雯杰 指导教师:罗熹教授论文日期:二.一一年五月 TheFed,sQuantitat ...
  • 政府补助会计处理
    考情分析 2016年本章教材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本章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在以前年度的考试中经常出现,一般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综合题中也经常涉及政府补助的业务,一般涉及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及其摊销. 知识点一:政府补助的概念(★ ...
  • 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
    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挑战: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车道,各方面发展热情高涨,货币政策需要更好地把握增长与通胀之间的平衡:金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银行从计划色彩浓重.主要监管指标不达标 ...
  •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目前我国的利率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与此相关联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倍受关注,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汇率机制改革中,需要深入研究利率与汇率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利率的市场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以及汇率机制改革对利率政策影响,兼顾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和 ...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确认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确认 2009-12-22 13:52 于志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决了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人换出资产成本确定和损益确认问题.其核心的变化是判 ...
  •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及题目说明 (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 1.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 [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进行调整,在论述过程中,可以介绍过去我国对货币政策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 ...
  • 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看紧缩流动性
    蔚耍:本文从譬鳕菠动性舶角度分析7近年来摄高若定准备盒率的动机与效应,通过分析影琦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褥出近期法定准|金率I关的主要a标是鼍合公开市场操作I具回笼基础货币.收缩金麓体系过蔫漉动性曲结论.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金率:超颧存款准 ...
  •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知识与能力] 了解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美国政府 " 自由放任 " 政策的关系 :认识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和深刻影响:认识自由市场经济的解体和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