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远离精神疾病 - 范文中心

关爱老年人,远离精神疾病

09/04

关爱老年人,远离精神疾病

健康是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处于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

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为老年期痴呆和抑郁症。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北京市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抑郁症患病率为4.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到了晚年,性格变得怪异、说话颠三倒四、唠唠叨叨、记忆力减退、对子女漠不关心、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无端恐惧焦虑。同时,皮肤出现明显的萎缩、老年斑横生、视力模糊、听力锐减、手脚震颤,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冯永平指出,这是典型的老年期精神疾病的症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患者数量还在逐年增加。

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存的压力日渐增大,子女们无暇更多地去关注老年人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也无暇去细心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如何,对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病更是所知甚少,对自己年迈的父母已经长时间患上老年期精神疾病而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及时地去诊治,对于老年人出现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人们往往归结于“年龄大了”、“糊涂了”、“老小孩”等,正因此,“导致老年人在出现了老年期精神疾病,却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给老人们造成了晚年巨大的痛苦,使其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国学者最近研究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都与心理上的压抑感有关。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压抑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老年人而言,老化情绪是形成心理压抑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化情绪是老年人对各种事物变化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神经反应,这种反应因人而异,表现复杂多变,严重干扰和损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防病能力,影响神经、免疫、内分泌及其他各系统的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和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当代老年医学研究证实,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

1、衰弱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 “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恐惧心理。当然,不同心理状态的老年人,对待衰老和疾病的态度迥然不同。

2、精神创伤。有调查表明,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此外,文化程度、过度疲劳、营养缺乏、经济欠佳、孤独空虚、死亡

临近等引起的老化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简单来说,老年人中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绪性疲劳,失眠,头痛,心悸等,病程可达数十年,症状可有间歇,病情容易反复。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时间多在5~7小时之间,并常常有睡眠浅、早醒、多梦的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神经衰弱最主要的表现。

2、抑郁症: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老年人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日常生活没有快乐,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甚至持续产生死亡念头。老年人患上抑郁症是十分危险的,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因此,老年人患上抑郁症之后要尽快寻求相关治疗,疏导不良情绪、消除或缓解抑郁症状。另外,家属要注意关心和保护患者,多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治疗。

3、焦虑症: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他们身体本无疾病,或仅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做各种化验检查,遍尝各种偏秘祖传方;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甚至觉得离了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种种表现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是其临床特点。

4、疑病症:疑病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是断定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过度关注,以及过分自恋等。疑病症的发生,与老年人的以往经历也有一定关系,比如目睹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行为等等。当然,疑病症也可能是抑郁症的先兆,或确实潜伏着某种躯体疾病,需要加以注意排除。

5、老年痴呆症: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存在智力障碍,其中1/2可发生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和多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比如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推理判断思维减退等。老年痴呆的病因虽然未完全明确,但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脑血管病等,对导致或诱发痴呆形成及病情加重都有影响,因此要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还要注意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痴呆常伴有情感、行为和精神障碍,应采取相应心理护理措施,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增强记忆、认识功能、语言及运动训练等康复治疗。

我们应当继续发扬我国道德的优良传统,将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搞得更好,使人人都愉快地度过晚年。据研究,一般老年人在65岁左右精神状态处于低潮,这一段心理卫生如何,社会适应如何,举足轻重。如果这一段顺利度过了,可以焕发“第二个青春”;如果这一段

矛盾加重,易造成更易衰老,一厥不振。

老年朋友应当怎样讲究心理卫生:

(一)要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过度紧张有害于身心健康,但无所事是,百无聊赖,没有适度紧张也有害于身心健康。怎样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1、必须树立生活目标,不断增强求新动机,心情愉快,满怀信心地去生活。

2、生活起居节律化,对自己决不姑息迁就。古语云:“起居无节,半百而衰”。老年人都应引以为戒。

3、要做工作,而且要做自己乐意做又有数量质量要求的工作,在工作中和晚年的劳动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愉快的、紧张的活动中可以延缓衰老,益寿延年。正如孔子所说:“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尽力坚持自我服务性劳动。尤其是儿孙满堂的老人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俗语云:“有儿四十即先老,无儿八十正当年”。这很值得有的老年人玩味。

5、坚持体育锻炼。严格的体育锻炼制度不仅增进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二)加强自我调节,创造愉快心境.

1、做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尽力培养积极情绪,尽力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不无道理。

2、遇有矛盾挫折,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

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要想到“利与身孰重?”要做到“转念冰解”。

3、加强自我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自我积极暗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朝气勃勃,有利于健康;自我消极暗示可以使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情绪低落,精神萎糜,有害于身心健康。比如说:“我老了,记亿不好了”,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就会记忆越来越不好;“我老了,腿脚不灵了!”“我老了,头脑不清了!”“我老了,性生活不行了!”“我老了,身体虚弱了!”等等,这些都会象紧箍咒一样把自已束缚得死死的,以致心境不佳,精神不爽,包袱沉重,危害健康。

(三)家庭和美,宽心相容

老夫老妻更要相亲相爱,全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密无间,团结和睦。

(四)重建新的人际关系

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有处说.切不可囹圄斗室,深居简出。常言说,同龄相嬉,乐而忘老.

(五)趣味盎然

可以养花、养鱼,可以书写、绘画,也可以定时收听广播,还可以从事点有趣的体力劳动。这样可以填满生活时间,陶冶性情,调节神经系统,延缓衰老。

(六)“处病不惊”

老年人有病同样要“既来之、则安之”,不可胡思乱想,防止自我消极暗示。除非必须住院治疗的病,一般不宜住院,应尽量在家治

疗和调养。这样老人可以感到欣慰、安全,并饱尝天伦之乐,有利于疾病康复。

(七)、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老年是许多危机和应激因素集中于一起的时期。老年人和青年人相互比较,会在短时期内丧失更多功能东西。如退休引起的原社会角色的丧失、收入减少、离开热爱的工作和熟悉的朋友、晚年丧偶、同龄亲友相继死亡、体弱多病等,都会给老人带来许多心情不安的各种应激因素。在这些因素的威胁下,会破坏老人的幸福晚年。因此,政府、社会、单位、邻里、家庭及亲友等,都应对老人给予关心、安慰、同情和支持,为老人建立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网,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舆论,满足老人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断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人开辟娱乐场所,在报刊、电视、电台的节目中增添老人所喜爱的内容,指导老人过好晚年生活。

此外,还应加强老人的社会保险和法律保护,为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享受天伦之乐,欢度晚年提供社会保证。

综上所述:老年朋友的心理问题,不光自己要有科学的认识,同时全社会也要更多的关心他们,为老年朋友提供多样的心理咨询与帮助,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出现“第二春”


相关内容

  • 留守儿童相关制度
    双胜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 ...
  • 社会实践部
    机 工 程 学 院 社会实践部 策 划 书 机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部 电 2013-2014年下学期 雷锋月志愿活动 一.活动背景: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尊年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社会经济突飞发展,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却有越 ...
  • 学校禁毒宣传资料
    睦化中学禁毒宣传资料 毒品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吞噬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直接毁灭我们的美好生活.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时至今日,毒品这场来势凶猛的世纪之患正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在接下来的广播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对此做些介绍: ...
  •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1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结构的转变,大批的农民走出土地与乡村向城市中流动.伴随这一现象而生的,就是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之外,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远离了家园在大城市里打拼生活 ...
  • 中考政治知识点全面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中考复习全面整理(七年级下册) 本册所属部分:心理道德,法律常识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1.自尊的含义.表现.作用. ①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②自尊的 ...
  • 八年级下册政治1-4课提纲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 广泛的权利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劳动者.建设者.爱国 ...
  • 七下校本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一框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知识梳理 1.自我尊重 2.举止的文雅 3.(1)紧紧连在一起(2)真正的自尊 4.(1)知耻(2)知耻 5.表面上荣耀.光彩(2)名利:内在动力 基础演练 一. ...
  • 宣传标语--计生(JS)
    宣传标语 一.新<决定>宣传 1.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2.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 ...
  • 大道之行也学案含答案
    24.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礼记>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 ...
  • 留守儿童工作措施
    留 守 儿 童 工 作 措 施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我校总结去年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一些做法,本年度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采取新举措,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