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感悟 - 范文中心

练习太极拳感悟

03/10

  1、关于“随曲就伸”      太极拳论上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社会上,绝大多数练太极拳者往往错误的解读了这句话,把功夫下在上肢,追求上肢的随曲就伸,你来我往,这是很片面的。我认为太极拳论中“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是要求练拳者在腰腿上要下大功夫。练拳或推手时,手臂基本不动,在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的状态下保持上肢�劲不丢即可。下肢动作应该因敌而动、随曲就伸(练时无人当有人,用时有人当无人)。走化对方劲力,用腰腿动作,这样更容易达到我顺人背的目的。打个比喻来说,水中放一个硬壳轻质大球,人很难把作用力作用在球上,其原因何在?因为球壳是硬的,水是软的,上边硬,下边软,人作用在球上的力,如果不是沿重力方向并通过球心,是作用不到球体上的。我由此体会出练拳时腰腿要“随曲就伸”的道理。这大概也是拳论上说的“腿占七分手占三分”吧。   走化对手劲力时,上身不动,用腰腿走化,对手感觉不出力点变化,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拿起来了,这和温水煮青蛙的道理是一样的,让对手在舒服中不知不觉就背了,这大概也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练习方法吧。      2、练太极拳应建立怎样的人体模式?      我们练太极拳要建立怎样的人体模式呢?我认为应建立一个“球体”模型。练拳时把自己修炼成是一个外表很光滑、很硬的大球,球的直径是人的身高,这个球被放在一个和球面吻合的很光滑的小坑内,这样“球体”模型就建成了。这个表面光滑的球体位于光滑的小坑内,确保了他是时时中定的。这个球体本身不会动,它只能因受力而动,人往球体施加作用力时自然会出现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杳而左已去,仰之则弥高而下已去,俯之则弥深而上已去的形势。这是对方完全是用他自己的力在打自己,这大概就是借力打人的道理吧。我觉得这个球体模型把“以静制动”“触之则旋”“因敌变化示神奇”“借力打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等很多太极拳的理论都能表述明白。“�、捋、挤、按,采、捌、肘、靠”太极八法,只不过是球体向不同方向的旋转而产生的各个方向的作用力。   我们必须明白人体这个球体模式是修炼出来的,功夫上身必须要经历一个从心知到身知的艰苦过程。太极拳爱好者如果“心知”了上述球体模型的道理将减少很多练拳的盲目性。   愿我这个小小的心得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示。      3、为什么说懒扎衣是武式太极拳的母式?      (1)武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懒扎衣,这一式为什么用“懒”字呢?我认为这要求练拳时要体会刚睡醒后懒洋洋穿衣服时的舒适得力的放松状态,并把这种状态融汇到整个练拳的过程中。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有句名言“松肩脱臂懒束腰,神情意力似粘糕”说的也是这个状态。以这种状态练拳,才容易步人拳学正轨。   (2)懒扎衣为什么说是武式太极拳的母式?我认为懒扎衣式从人体结构方面建立了一个武式太极拳特有的人体运动模式,这一式中包含了“�、捋、挤、按,进、退、顾、盼、定”。从外形上,这一式又能分化出武式太极拳的各主要拳式,例如,在懒扎衣式中前手随腰转向下向外引化,拿起对方,后手随下肢和腰的动作前推,就演变成了搂膝拗步。再如,前手随腰转向上向外引化,后手随下肢和腰的动作前推,就变成了武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又如,后手向上向外引化,前手随下肢和腰的动作前推,就演变成了青龙出水式等。其实练拳只不过是在练习几个角度、几个方向的引化和发力而已。无论对手从哪个角度进攻,我以静待动,因敌变化,化发同时,则无不得心应手。这是我练武式太极拳懒扎衣的体会。      4、关于“太极”状态。      《太极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那么“太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我认为太极就是“动静之机”的状态。“动静之机”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在太极图上的“S”形中太极曲线的状态。它处于既是“阴”又是“阳”,既不是“阴”又不是“阳”的状态,他处于是与非之间。用我们生活中的事例比喻,你用手去拿一个杯子,当手拿到杯子,要拿起来还没拿起来时,把这个状态定住,这个状态就是太极状态。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都是在追求这个状态。站桩时,要求两臂如抱一个很轻很薄的纸球,既不能用力去抱,一用力球就会瘪了;又不能不用力,不用力球就会跑了,就是要找这种似抱非抱的状态。再如,臀部的似坐非坐,裆部的似尿非尿,面部的似笑非笑等的非紧非松的欲动状态,都是在追求“太极”状态。   《拳论》上说“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这也是“太极”状态的描述。练拳要把这种状态练出来,功夫还能不上层次吗!


相关内容

  • 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赵幼斌)
    论太极拳"十八在诀"的技术内涵 赵幼斌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 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 ...
  • 王宗岳[太极拳论]感悟
    △何为无极?"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 何为太极?"有动有静,动静欲分未分,有阴有阳,阴阳混沌未判". △"彼不动,我不动","静之则合",& ...
  •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比较研究
    摘要: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在中国可谓渊远流长.二者都注重人体自身内气炼养,来调整人体阴阳,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本文试从运动特点和养生原理这两个方面对太极拳与气功八段锦进行比较研究. ...
  • 跆拳道起源简介
    起源于朝鲜北半岛, 早期是由韩国古代三国之一新罗的跆根.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跆拳道源于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的跆拳.其根源甚至可以追寻到古代的徒手搏击,另外,韩国民间秘 ...
  • 白玉蟾祖师[丹法参同十九诀]
    通常认为,南宗内丹功法的特点,在于"先命后性",也就是先通过精气的修炼,获得身体健康,形神两旺,然后炼神还虚,以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感悟永恒之道,达到与永恒之道的合一. 自从南宗初祖张伯端着<悟真篇>,阐发内 ...
  •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说明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 ...
  •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杨氏太极拳练法要领 一. 杨氏太极拳的基本规则 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 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 ...
  • 桃红中医聚友会之--4月25日易筋经功法养生课程简介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健身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具有攻防技击.艺术展现和养生保健功能. 武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种种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淹没,除去本身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 ...
  • 刘建春[清溪河畔春意浓]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溪河畔春意浓 刘建春 ①一月下旬,还是严冬季节,暖暖的阳光便从厚重的天穹里哗啦啦地泼洒在綦江城,也温婉地倾泻在了一湾澄澈如镜的清溪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清溪河改写了杜甫的诗句,不到二月,早春便俨然落户了清溪河 ...
  •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1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武术课程为体育教育(师范)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武术及其在体育健身中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其学习武术的需要与兴趣: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