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 - 范文中心

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

12/25

大二年级学生特点研究

内容摘要:大二学生处于大二其实还是处于“责任延缓期”中,因此还可以比较理想化地学习、学术化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与思想体系,而不必像大三、大四学生那样急功近利。大二同学是大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二也是大学的重要阶段,本论文对大二同学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字:大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转变

一、大二学生政治信仰发生转变

到了大二,社会活动增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太多所致。这个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偏激,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极易对政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中,大二是转折年龄,大二、大三、大四与大一存在显著差异。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生政治信仰大二为最低的原因。刘玉新研究指出:大一压力均值最低,大二最高;大二的压力总值显著高于大

一、大三,宋兴川的研究指出:社会发展满意度对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进入大二后学生面临的种种生活压力增加,对社会发展满意度低,所以大二是政治、民族和国家主义信仰转折的原因,相对于大一学生,大二和大四学生不容易产生政治信仰、民主主义和国家主义信仰。

二、大二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处于全盛时期

从总体来看,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整个大学的全盛时期,学生的专业方向逐渐清晰,学生在课外补充相关知识以丰富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葛明贵、余益兵认为中年级是大学生学习品质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既具备了学习的心理条件又有较充分的学习心理准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处于全盛时期,学习技能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赵毅等从大学生年级的差异分析了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差异,认为一年级大学生学习愿望强烈但学习动机不足、学习的生理条件具备但心理条件不足、学习的自觉性较好但情绪波动大;二年级大学生目标和学习态度出现了差异、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处于全盛时期、独立学习能力日益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不断发展

在大学生学习动力发展趋势的研究上,陈云普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一个动态过程,伸缩性较大,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不稳定性,总体上由高到低再向高的曲线变动。大学生刚入校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积极性较高。大一下学期至大二上学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整体学习动力下降,学习成绩下滑的时期,也是他们之间包括学习在内的综合竞争上升和下降的变动频繁的时期,极易产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到大二结束,同学之间在集体中的定位初步形成。此后,一部分学生垄断了各种激励,一部分学生则经常受到如教师的批评,或补考,或处分等各类处罚,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学生明显增加

在大学生学习动机年级构成方面,刘淳松等认为在求知进取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低于

二、三年级学生;在物质追求动机上,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低于三年级学生;在个人成就动机上,一年级学生个人动机水平显著低于三年级;在小群体取向动机上,一年级学生小群体动机水平高于三年级学生;在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动机上,年级差异不显著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大二学生在经过了大一学年的适应与探索后,专业要求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也逐渐明朗,大部分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与文献拓展专业知识,进入了专业学习的全盛时期;同时,学生对于自身的专业素质、性格特质、发展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能会重新确立人生理想和目标。但是,大二的学生对大学的新鲜感已过,离就业又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加上较多的学生活动,使得他们学习动力下降,容易形成学习倦怠,此时学生之间的专业水平差距逐渐拉开;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大学的考试,他们通过前辈或自己探索找到了应付考试的方法。由于考试对他们来说变得相对轻松,很多学生会在大二学期忽视自身学习能

力和现状,他们为尽快完成学业而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可能导致学生学得多而不精,使得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因此在这一个阶段,既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课后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告诉他们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以便对相关学生进行提高学习动力的引导。除此之外,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的建议和引导,教给学生最主要的理念就是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发展方向,合理选择课程,不要为了应付考试和提前完成学业而盲目选课。

三、人际关系负责复杂

大学的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在同学关系方面,赵颖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是,在容纳他人水平上,一、二、三年级显著低于四年级;在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受水平上,二、四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一、三年级。二、四年级在对他人容纳自我的感受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大学二年级正是体会大学生活的大好时期,已适应离家后的独立生活,与同学经过一年的磨合也形成了自己的团体,没有就业和考研的压力,部分人还找到了异性朋友,此期间也有一些闲暇时间参与学生社团等团体性活动,此时个体觉得与他人关系融洽,觉得自己更容易被他人接纳

大二是学生交流的频繁时期,同时也是矛盾频发的时期。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同学之间已经对彼此的性格和生活习惯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没有必要再为了给他人留一个好的印象而努力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再加上一个学期的相处使得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新学期的开始容易引发这种矛盾。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陈运普就得出类似结论。他提出大一的新鲜感已过,就业似乎还很遥远,大学生活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期,但生性好动的青年怎能甘于寂寞,追求感官剌激的他们,很容易“无事生非”。因而此时,不论是生活在同一宿舍的学生还是学习在一个班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处在一个矛盾的多发期。随着相互之间相识并逐步熟悉,日常生活中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各自的缺点和某些习惯性动作,尽管自己没意识到,但对其他学生来讲,由于是第一次遇到就感到很难容忍。所以大学生迎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独自处理他们情感交流与矛盾碰撞的磨合期

在师生关系方面,王佳权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显示,大二学生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上低于大一、大三学生。大二的学生由于己经基本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又还未面临升学、就业的压力,故在师生关系的冲突性维度上的得分就不像大一、大三学生那么高;在支持性维度上,大二学生的得分较高原因是大二是大学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程学习)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专业课程较多,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也多,由于这一阶段开设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程,老师也格外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专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在课程和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心血,花费更大的气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注

综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大二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大学阶段最为复杂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频繁,同时也产生较多矛盾;同时忙于应付完大一的适应生活后,学生自身的感情问题、心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部分同学在学生组织中如鱼得水,交友广泛,而另一部同学却出于各种因素而与他人交流很少;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找到了异性朋友,而自己却始终孑然一身,这些情况很容易引起人际矛盾。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注重把握学生的人际交流情况和由此而引起的情感及心理问题,但是又要避免过于直接的询问和关心,使得学生认为私人空间遭到侵犯或者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所以辅导员可以定期向班长和各宿舍长了解班级同学的人际交往情况,以自主解决矛盾和冲突为原则。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询问其生活状况,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自己,优化师生关系。班主任还可向任课老师了解其对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向学生了解他们对任课老师的印象,以便了解师生关系,及时帮助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

四、社会实践存在一定问题

大学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和社会接触,适应社会的生存模式。大二的学生在适应了大学生活之后,学业压力还不大,他们积极寻找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想通过这种方式丰富课余生活并且提升自身能力。大二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上褪去了大一的盲目,在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变得更加成熟。大学的社会实践包括哪些内容?江耀峰在《对华中科技大学 600 名本科生的调查分析》中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划分为: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和见习、公益劳动、社会考察、社会宣传活动、科技服务、三下乡服务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李辛将学生社会实践分为 6类:(1)教学辅助类;(2)勤工助学及有偿类;(3)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类;(4)科研能力培养类;(5)国防、军训类;(6)社会经验类。其中,第 1、4、5 类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学生动机多源自完成教育教学内容的需求;第 2、6 类实践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济回报,学生会考虑外界的物质奖励因素;而第 3 类实践,学生们关注更多的是自我社会价值的体现

对于这些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现有的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感兴趣的,但是又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在对社会实践认同度的调查研究中,彭兰得出,社会实践活动已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四个年级相比,大四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占比例是最高的,其次是大一学生,比例最低的是大三学生,其次是大二学生。为什么大二、大三的学生对社会认可程度低,她分析的原因是,大一、大二学生经过了一两年的社会实践,觉得有些社会实践活动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多大的收获,于是渐渐地失去了对实践的热情

对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中,江耀峰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重视、支持和宣传。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目前社会实践内容不够丰富。37.7%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缺乏老师的指导;十五分之一多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缺乏足够的时间。19.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缺乏场地。同时,彭兰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提出意见:大学生不被社会接纳;社会实践只有少数人参加;社会实践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认为社会实践是搞形式,走过场

总之,以上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基地建设、时间安排、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等方面均存在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以致用、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大二阶段又有足够的时间与热情参与社会实践。因此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努力争取地方支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向长期化、阵地化、项目化和层次化方向发展。江耀峰针对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提出了 7 点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发挥课堂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作用;改进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制度;坚持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原则;进一步将高校“两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建议如下:(1)努力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化形式,利用周末或其他课余时间,选择学校附近的社区作为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有连续性的社会实践活动;(2)各院系应建立专门的社会实践信息交流平台如专门的网站或博客,以供学生交流社会实践信息,分享经验;(3)对于院系组织的较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建立评估体系,确保活动的质量;(4)对于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实践活动,不应该在经费方面平均化,应该在活动前由院系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意义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5)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个人总结,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重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主动寻求自我完善与发展;(6)在学术调查活动中,鼓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帮助进行指导,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还可以建立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

生的交流互动平台。

五、对学校与专业有一定归属感和认同感

经过了大一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之后,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会有一个新的认识,也许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专业认同进一步加深,或者结合自己特质、发展要求和兴趣之后对学校和专业的归属与认同感降低。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该注意这一阶段学生这份方面的情感变化,进行及时引导和帮助。

国内对于学校、专业归属感等问题分阶段的研究不多,大部分都是从宏观上阐述加强学生学校与专业认同感的现状、意义和方法。郝佳在对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研究中分成学校认可、自我角色认可、责任感、校园同伴关系认可、个人地位认可和安全感 6 个维度,结果显示说明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在不同的年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学校认可、个人地位认可和安全感上,大一、大四的学生要高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而在自我角色认可、责任感和校园同伴关系认可三个维度上,大一、大二学生的得分要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自我角色认可和责任感两个维度上,大一新生的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二,再次是大四,最后是大三。在校园同伴关系认可上,大二水平最高,其次是大一,而大学三年级水平最低

秦攀博在研究中指出,大学生专业认同在年级和专业类型上存在交互作用。对于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大学生,专业认同在专业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对于二年级的大学生,专业认同总分及其因子在专业类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大二年级学生,专业类型在专业认同及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不具有显著差异。很多研究表明,大二是个特殊的年级阶段。对于大学生生活已经适应,在学习上已经走入正轨,对本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都在增加,同时认识到专业也不代表今后的职业,学习途径有很多。情感上已经失去新鲜感,能够辩证而全面的看待专业的优劣。行为上都是很认真,因为就业形势严峻,不敢掉以轻心荒废学业。适切感上很多学生已经接受了本专业,觉得学哪个专业都一样,自己都能学好

在大二阶段,转专业、双辅修等已经确定,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已经无法更改,因此学生会踏下心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无法学到己感兴趣或者所谓的热门专业而自暴自弃。因此对于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不仅仅针对新生,在大二这个过渡阶段同样重要。班主任应该在这个时候鼓励学生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可召开相关学习交流会,更深层次的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方式。同时,班主任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对专业的了解与认识,制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就业相结合,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

六、自我接纳情况和因对方式处于半成熟状态

大二学生使用的主要应付方式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其应付方式处于成熟与不成熟型之间,总体倾向采取积极应付的行为方式,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大二学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能够主动面对困境,善于学习,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和帮助。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他们易冲动,较情绪化,当面临现实困境感觉无力解决时,会用幻想来逃避现实,用想象的美好掩盖不满意的现实。大二学生的应付方式在求助因子和幻想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女生求助因子和幻想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本身发展特点有关。女生擅长应用语言且表达流畅,喜欢倾诉,在面对问题时乐意并善于从周围环境中寻找外部支持力量。由于女生情感细腻、深刻、易情绪化,偏重形象思维方式,在应对事件时有时会借助于自我内心世界的想象来逃避现实压力。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因子上虽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生,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受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影响,男生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表现出独立、勇敢、坚强的个性特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能够理性处理问题。但是,当感觉无力解决或应对时,男生也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用合理化方式来缓解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研究结果显示大二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直接影响着其采取的应付方式。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因子均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说明自我接纳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成熟的应付方式,自我接纳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采取消极、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因此,关注大二学生自我接纳水平应成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具体行动:¹开设健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课程,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接纳水平,减少消极自我评价;º采取团体辅导形式,组织各种性质的大学生成长团体;»组织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学业之外找到实现自我的领域。同时朋辈间的交流和支持能够让学生得到帮助;¼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活动,积累经验,丰富的体验能够促进个体的精神独立性,发展健全人格。当学生在接纳现实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切合实际的理想自我时,他才能建立合理的理想和抱负,采取成熟积极的应付方式去面对挫折,解决困难,发展和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刘国华.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与分析[J].中国健

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3): 297-298.

[2]李虹.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4. 30-33.

[3]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0效度与信度的研究[J].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10): 164-168.

[4]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0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中国

行为医学科学, 1999, 8(1): 19-22.

[5]丛中,高文凤,王龙会.自我接纳与大学生社交回避和苦恼的相

关性初探[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9, 8(2): 119-121.

[6]黄高贵,李娟,杨文华,等.师范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接纳和

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3):

255-256.

[7]黄高贵,吴燕.考试焦虑与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5): 301-302.

[8]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175-177.

[9]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1): 42-44.

[10]刘东台.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

六、小结

综合上文提到的几个方面,大二阶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过渡性。大二上学期,学生在大一时期的新鲜感与不适感基本过去,系统而深入的专业学习才刚刚开始;大二下学期是向大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专业学习、更加成熟的社会实践转变的时期,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对自我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并且对专业认识有了阶段性的提高,专业方向开始形成。所以,学生工作者要从学习、社会实践、人际关系、专业归属感等方面把握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情感、心理和行为变化,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与今后发展方向上做出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葛明贵,余益兵.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J].安

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33 卷(5).

[2]赵毅,曹克广,陈宪吉.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心理特点的

探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9).

[3]陈运普.大学生学习动力变动趋势研究[J].三峡大学学 报(人文学科版),2007(7).

[4]刘淳松,张益民,张红.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年级及 学科差异[J].中国临床康复,第 9 卷(20).

[5]赵颖.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与成因分析[J].哈尔 滨学院报,2008(5).

[6]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及其关系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7]江耀峰.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及实践态度影响因素研究 [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8]李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机的初步调查研究.教育艺 术[J].2007(6).

[9]彭兰.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倾向的调查与分析[J].高 教论坛,2005(10).

[10]郝佳.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 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8(5). [11]秦攀博.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 [12]李黄珍大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3]王渭玲,汪勇. 276名医科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 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2): 118-119.

[14]高一虹.大学生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的性别差异[J].妇女研 究论丛, 2001, 39(2): 9-16.

[15]樊富珉等.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青年研究, 2000

(6): 40-45.

[16]高云鹏.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杀态度的调查研 究[J].河西学院学报, 2007, 23(6): 102-106.

[17]李黎.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与挫折应对的相关研究[J].绍兴 文理学院学报, 2003, 23(9): 112-114.


相关内容

  • 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10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学习理念.网络运用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表现优于一般同学,但其中也有部 ...
  • 大学生自律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自律的实证研究 摘要:自律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是一个关于大学生自律的实证研究.本研究采取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进行信息搜集,运用多元统计方法SPSS 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了预测80人和正式调查137人的调查结果,经过信度效 ...
  • 关于XX学院建立书店的市场调查策划书
    关于XX 学院建立校内书店 市场调查策划书 2011年10月30日 关于XX 学院建立校内书店的市场调查策划书 一.调查背景 由于校内图书馆图书种类不够齐全,图书陈旧,新发行的图书不能及时补进,无法完全跟进时代步伐,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
  • 市场调查方案设计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班级: 内容:调查方案 调查问卷 调查分析报告 各组员心得体会 组员: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一. 调查背景 情侣是大学里的一道美妙的风景.纯洁,是人们定义给大学情侣的代名词.而爱情是大学情侣感情世界 ...
  • 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活快到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同学们除了学习,还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有让人充满了向往的学生会,年级会竞选面试,充满诱惑的讲座,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就是--大学生社团--一个听起来充满了同学们兴趣的 ...
  • 播音主持专业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教学虽然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也存在实践教学薄弱的"硬伤".很多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有余,实践严 ...
  • 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哪些期望
    你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满意与否? --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憧憬和向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副理想的蓝图,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但是现实往往和理想存在着差异.很多同学往往有着美好的期待,但是进入大 ...
  • 课桌上的"艺术"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课桌上的"艺术" --贵州大学南校区课桌文化调查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学 院: 农学院 专 业: 植物生产类 年 级: 12级 学 号: 1209010257 . 12090 ...
  • 五四活动策划案
    弘扬五四精神策划案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五四"精神,立志振兴中华,培养测绘学院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校的情感,争做知荣辱.树新风.文明有礼的大学生.测绘学院将于4月10日至5月15 ...
  •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论文
    石家庄学院毕业论文 一.引言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该如何操作?学校在大学生求学期间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了解社会,正确地看待和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