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 范文中心

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01/18

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山东省沂源县历山中学 任允宏

【热点点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会议指出,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具有重要意义。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需求。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我国教育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国

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2.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城市中同样存在着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体,在这种情形下,国家决定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有利于“人人都有书读”在全国城乡范围内的

广泛实现。

3.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由教育的重要性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事业。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优先发展教育的表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把经济建设提高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需求。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逐步缩小国民之间的能力差距,从而将社会贫富差距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因而也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稳定、和谐的实现,让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接受教育,从而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促进教育

公平的重要举措。

5.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

为本办教育的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

共享”的执政理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6.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真刻苦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跟踪练习】

1.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

权。这是因为学习对青少年来说( )

①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②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③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④学习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一举措表明( )

①国家高度重视义务教育 ②国家为义务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③教育乱收费

现象将得到根除 ④今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学时将不花一分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3.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这

里的保障主要是指(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物质保障 D.制度保障

4. 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

生来说( )

①权利和义务是关联的,要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 ②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③受教育是宪法和法律具体要求的,必须履行 ④受教育是宪法和法律提

倡和鼓励的,要积极去做

A. ①②⒋ B. ②③ C.③④ D.①③

5. 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体现了国家和时代对义

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和基础是( )

A.教育 人才 B.科技 教育 C.科技 人才 D.经济 先进文化

6.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座里程碑。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山东省淄博市某中学决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激励学生珍惜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请

你协助完成下列问题:

(1)感悟政策:学校要举办“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宣讲活动,请你参

与说明国家实施这一举措的原因和意义。

(2)总结介绍:班级要召开主题班会,请你作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典型发言,请简

要写出发言提纲。

(3)畅所欲言:少年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请你为本次活动作总结,指

出青少年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4. D 5. B

6.(1)原因:结合知识链接1、2、3、4;意义:结合知识链接5。

(2)①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的原因: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一个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受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

要求。

②公民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3)青少年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坚持使自己接受到规定年限的教育;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自己;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认真刻苦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考思想品德题型专题辅导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张桂学

专题一:单项选择题

【题型分析】

选择题是中考最基本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卷对选择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考查识记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和浅显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考查归纳、演艺、推理、探究、创新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由于该题型所占份数较多,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

因素,因此,提高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和得分率,十分重要。

【解法指导】

解答思想品德单项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首先,要明确题意。选择题的题干都以材料的形式出现,这一段材料主要讲什么意思,必须听懂、弄懂。同时,要明确材料后面的要求,规定我们解决哪些问题。从常见的试题来看,主要用“表明”、“说明”、“启示”、“体现”、“原因”等五种规定性词语来限定答题的思路。其次,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的知识范围。三审题肢,遵循以干求肢的原则。大家在审题肢时要注意确定四种不同的题肢: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要求的题肢。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第三,确定哪些是干扰性词语,即与要求不符。解答单项选择题,通常运用排除法、对照法。先用排除法,排除掉最不符合题意的或明显错误的题肢。如果剩余的题肢无法用排除法,就运用比较法,就是将题肢与题干进行比较对照。题肢中涉及全面与片面,则选全面;涉及本质与现象,则选本质;涉及直接与间接,则

选直接说明题干的题肢。

【典例分析】

下表为某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 )

①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 ②城乡居民收入没有差距 ③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

降低④应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解答表格题要求既从横向上看,又从纵向上看。本题从横向上看,城乡居民收入存在明显差距,可见②错误,采用排除法排除掉;从纵向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逐渐提高,可见③不正确,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专题二:简答题

【题型分析】

简答题是中考固定题型,其生命力经久不衰,且常考常新。这种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发展水平、文字表达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的简答题突出了对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能力要求明显提高。纵观以往中考题可知简答题主要有填表类、说明类、时事

类、概括类、表格类、漫画类、评析类等几种题型。

【解法指导】

解答简答题一般按“四步法”进行。第一步,仔细审题。先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关键信息,分清材料层次,概括出材料的中心;然后再审读设问,弄清试题要求。通过审题,准确把握试题的含义,明确考查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的内涵和设问要求,找准材料中相关的知识点。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做到既要观点全面,又要层次分明。第四步,对照检查。答完题后,还要注意查漏补缺。解答简答题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切忌拖泥带水、啰啰嗦嗦。第二,紧扣主题,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可长篇大论。第三,要点齐全,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第四,注意回归教材,紧扣课本知识作答,

不应随便发挥,力求使用科学用语。

【典例分析】

材料一: 2008年11月10日,湖北省潜江市人民法院对天门城管打人致死案作出判决,分别判定城管孙代榜、熊巍、鄢志明、胡落红等人有期徒刑6年、5年和3年,至此,震惊全国的“城管打死人案”落下帷幕。此案中,魏文华因用手机拍摄孙代榜等

人与村民冲突的场面而被孙代榜等人活活打死。

材料二:2008年11月20,第五届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好司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为保护乘客财产安全与歹徒英勇搏斗的河南省新乡市运输公司驾驶员谢启民、奋不顾身抢救交通事故人员和财产的焦作市云台山旅游车队司机闫云楠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司

机”称号。

⑴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请你结合材料谈一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卷中所占比重较大,它侧重考查理解能力,是考查学生基

本能力的重要题型。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背景材料,然后回归教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是两则一正一反的材料,材料中人们的行为不同,则导致了结果的不同。然后结合材料,联系自身实际,运用相关课本知识谈出自己的实际做

法即可。

参考答案:

⑴材料一说明非正义的行为会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会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材料二说明正义的行为,会得到政府、社

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要做到:①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②按照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非正义的事坚决不做;③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合法

权利;④在日常生活中,见到非正义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受害者给予援助。

专题三:辨析题

【题型分析】

辨析题又称为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在中考中较为常见,它侧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识记能力、理解运用能力。初中学生往往缺乏辩证思维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思维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绝对化倾向,比如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认识,要么认为绝对正确,要么认为绝对错误。这种题型则能有效地考查全面、辩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这种题型灵活多变,迷惑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辨析题大致可以分为是非判断类、因果关系类、条件关系类、并列关系类、转折关系类、辨析行为

类等几种类别。

【解法指导】

解答辨析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辨别正误。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面对辨析题,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行为正确与否,做出准确判断。第二步,分析说明。这是解题的重点所在。如果通过辨别,认为观点或行为正确,就要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正确的原因,如果认为观点或行为错误,就要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纠正错误。分析说明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全面透彻,有理有据。第三步,总结评价。在辨是非、明对错、析事理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得出总结评价,亮明自己的观点,或指明正确观点的意义,

或揭露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功效。

【典例分析】

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在广西隆重举行。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总量增长40.8倍,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向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农业大省;工业已

经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汽车机械、钢铁锰业、有色金属、电力、建材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2007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955.65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195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7位,排名西部

前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

对此有人认为,确保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利就能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

解析:这是一道条件关系类辨析题。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仔细分辨问题之间是否存在条件和结果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否充分或者必要,也就是说要分析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本题的条件不全,将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着条件之一“确保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作为唯一条件,显然是片面的。只要补全其他条件,就能使条件和结果的

关系成立。

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确保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能够调动少数民族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

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繁荣和发展还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也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当然更离不开少数民族自身

的艰苦奋斗。

专题四:分析说明题

【题型分析】

材料分析题是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重要题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兼容性强,具有一定难度,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题型。材料分析题,要求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性,考查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凸现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明理践行,实现和谐发展。材料分析题的设问往往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或社会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同学们就试题给予的观点、材料、情景等现象,根据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材料分析题问题的设计有大有小,综合性强,答案要求多样和多元,学生做起来有一定难度,得分率不是很高,所以应该予以特别重视。此题型主要以文字材料类、图表类、漫画类、图文结合类为主。

【解法指导】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稍有难度,若能掌握解题技巧,难题也能迎刃而解。首先,把材料认真的读一遍,联系所学知识,勾画出一些重点关键词、关键句。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关键句,联系题目的设问,回归教材组织答案。在回答问题时,书本知识与材料内容都要有所运用,一般来说,先答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用给出的材料加以说明。有的时候,题目的答案就在给出的材料中,只要把语言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了。此外,还要多问自己几个“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做”,这样可以把题目答地更全面,确保万无一失。

【典例分析】

新闻一 新华网讯:回望30年不难发现,河南省越来越坚定地践行“两个毫不动摇”,在一届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探索前进,从而实现了河南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质量显著提高、贡献明显增大”的辉煌现在,成功走出了一条国有民营“双轮驱动”,公有非公“两翼齐

飞”,具有河南特色的强省之路。

新闻二 河南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河南省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迅速,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061.95亿元,增长25.8%;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5%。从企业效益看,全省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2.52亿元,增长49.7%;实现利润743.14亿元,增长59.4%,利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1.1%。

根据上述两则河南省的经济新闻,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新闻一中河南省坚定践行的“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什么?

⑵新闻二中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数据反映了什么?

⑶河南省非公有制工业增长迅速,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8.5%。以小见大,这是否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请结合新闻材料简要谈谈你

的看法。

解析:这类试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属于基本类型,其综合性比较强,能力要求比较高。解答第一问,需要充分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二问,从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数据可知,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意义。故第二问可围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来组织答案。第三问应该联系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当今的

发展状况来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

⑴“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

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⑵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⑶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是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因此,河南省越来越坚定地践行“两个毫不动摇”,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是促进河南省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专题五:活动探究

【题型分析】

近年来,活动探究题作为一种新的题型,成为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种题型创新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其设计别出心裁,既贴近教材,又结合学生实际,重在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考改革的精神,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活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反映了中考思想品命题的科学化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活动探究题主要分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应用写作类、活动探究综

合类等。

【典例分析】

总的说来,解答活动探究题的一般步骤有:第一步:走进材料的情境。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的具体情景,根据题目规定的具体身份,进行相应的回答。第二步:全面搜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情景材料(包括文字、漫画、图表等)蕴含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揭示出主要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出与题目要求相切合的基本观点。第三步: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对信息归纳运用。考生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设问指向对考查内容涉及到的相应信息整理和归纳。但活动探究题不同于一般的回答题,它往往要求答案既要符合教材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综合实践性。因此,设计的答案应蕴含着

相应的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包括活动形式、操作步骤等)。

【典例分析】

2008年12月2日至3日,“中国国际生态建设市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城市与新农村生态建设──规划战略及项目实践”,以“城乡生态建设”和“水治理”。来自辽宁、浙江、江苏、广西、上海、山西等省2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市长及政府官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与与会专家、学者就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解

决方面的议题进行了直接对话交流。

⑴国情搜索: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⑵政策点击: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样的国

策和贯彻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⑶思维拓展: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

主要内容。

⑷明理践行:运用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并说明我们中学生在

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分析:目前中考试题中的活动与探究题,大多数不是单纯的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或者应用写作类,而是这些类型的综合。活动探究的综合,增大试题的灵活性,意在考查综合能力。本题是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和设计活动方案类三者的综合。回答第一问要围绕我国的资源、环境国情来分析;第二问,应注意设问包括国策、战略、方略等方面,不能只回答一个方面;第三问是纯粹的“活动形式”,选取常用的形式回答即可;第四问,只要结合自身实际谈出自己的做法即可。

参考答案:

(1)依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2)实施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

(3)方式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如举办主题班会、办黑板报、搞图片展览等。内容可包含学校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人好事及浪费资源、破坏学校花草树木的照片,对学校目前在环境、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的重视、对取得成绩的总结、对存在问题的解

决办法等。

(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做法: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

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社会上的一草一木等。


相关内容

  • 世界妇女运动的里程碑
    作者:朱幼棣刘思扬刘刚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5年03期 1995年9月,金秋的北京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经过10个工作日,在这里胜利落下帷幕.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和与会者,汇聚在 ...
  • 茅以升曾"炸"钱塘江大桥 建成89天为何要炸毁?
    茅以升曾"炸"钱塘江大桥 建成89天为何要炸毁? 2011年08月23日 08:01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康志保 字号:T|T 1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登上杭州六和塔后极目眺望,会看到一座雄伟的现代化两层铁路.公路大 ...
  • 形势与政策20**年-20**年(2)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课程2015-2016第二学期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0302110001 (2)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3)学分/学时:2学分/8学时 (4)适 ...
  • 绍兴名人论文
    鉴湖越台名士乡 --列数绍兴名士,传承"胆剑精神" 摘要 胆剑精神是绍兴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胆剑精神从绍兴走向全国,变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培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 ...
  • 庆元旦 ● 迎新春联欢会
    滑动手机屏幕,问候从指尖轻轻启程: 和着轻快的曲乐,迎接新年里第一声钟响, 这是雪飘的北方,这是热闹的京城, 这是青春洋溢的校园,这是自信的商鲲. 你好,2017, 你好,亲爱的商鲲学子们以及 一路陪伴商鲲走过十年路程的所有人! 荣耀商鲲· ...
  •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2013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作业 课题名称: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学生姓名:徐金涛 批次:201009 指导教师:潘加军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3 年 1 月 浅析计划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 ...
  • 项目时间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表及模板1
    时间管理在太原鸿业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 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ime Management in The ⅩⅩ Project 专 业 项目管理 准考证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魏雪丽 2014年10月10日 天津理工 ...
  • 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浅析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摘要: 20世纪初期, 中国社会处于教育转型的关键时刻, 这时期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科举.改学制以及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和教育结构的整体规划等, 这些措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教育制度终于 ...
  • 韩媒高度评价神舟十一号发射:中国航天史新的里程碑
    2016-10-18 20:02:46 吴昊昊 周奕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点火.中国网牛博 摄影 中国网新闻10月18日讯 (记者吴昊昊实习记者周奕)据韩联社报道,北京时间1 ...
  • 中共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之后,开始并正在经历着两个新的转变:一是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