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源分布.走向和对策 - 范文中心

中国的能源分布.走向和对策

05/25

题目:中国能源分布、走向和对策

姓名:钟健诚 学号:2011052194

中国的能源分布、走向和对策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能源对于各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资源使 用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尽管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随着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以及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和开发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能源消耗 资源分布 能源发展战略 碳排放 能源政策走向

Summary:In the 21th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energy is vit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With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resource,it also came out the problem such as the shortness of resourse of the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 Our country is a developing country,with the rapid access of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the amount of resource become more clear. Although China is humongous,but these problems make a bad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ow to use the energy more efficient become the priority.

Key words:energy consumption resource distribution carbon emission Energy development strategy energy policy

前言:关于能源

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图1 全球能源消耗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百度文库

由图1可看出,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能源消耗量急剧上升,这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是直接关联的。同时,由于相关技术的发展,能源开采量得以急剧上升,与能源消耗量急剧上升是紧密联系的。

能源是当前社会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与当前传统能源的储藏量不断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寻求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有效的路径。新能源的概念比较模糊,一般是指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等)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以及氢能等等。但由于各类新能源的开采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目前开发程度并不大,世界各国还主要依赖于几大传统能源。由于几大传统能源的大量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所以各类新能源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表1 全球能源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远景能源网

由以上表1可得,从石油来看,在中东的含量最为丰富,占比为65.2%,超过其它地区的总和,这正是许多中东国家凭借石油来大力发展国家经济的根本原因,如沙特和以色列等国。就天然气来说,其大部分储量都在中东和前苏联地区,亦超过了其它地区的总和。可见,全球能源的区位分布是极不平衡的。

一、我国的能源现状 1.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 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11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中国目前的能源需求量与国内的能源开采量不成比例,所以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多种重要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能源。这些能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若然长期依赖进口,则会埋下隐患,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也造成了较大的浪费。我国在加大能源开发力度的同时,也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倡节能。

表2 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表(2012年底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表2可得,在几大能源当中,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部地区,而石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天然气则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水能则主要分布西南地区,可见我国能源分布从地域来看是较为不平衡的,这也制约了我国能源的集中开采和利用,为我国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中国的各大能源使用情况

图2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远景能源网

由国2可以看出,我国几大主要能源为煤炭,石油,天然和水电,这几大能源了我国消费结构的90%。当中煤炭占比最大,为44.80%,这与我国富煤、以火力发电为主等原因直接相关。几大能源占比接近90%,从侧面也说明我国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还是十分低的。然而,传统能源所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亦促进了清洁能源的发展。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清结能源,如太阳能,核能等,由于其能源开采和使用等技术的落后,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清洁能源的占比也不会太大。 1.煤炭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形成原因多样, 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 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 也是资源小国, 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2011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 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 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 %;2011年我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 占世界总储量的13.9% 。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11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 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 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 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 以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 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 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 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 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 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 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 造成众多能源中, 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尽管目前我国在发展众多清洁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等,但其开发难度大,且技术含量较高,所以目前在能源领域中仍没有占到较大的比重。相于对以上几个新能源,用煤的成本是最低的,能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性。由于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仍需要大量依赖进口,这也推高

了这两种能源的使用成本,所以就几大能源来说,以煤炭为主是合适的。

2.石油

图3 中国每年的石油量及原油产量 单位:亿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3可以看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这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直接相关的。然而,在同一时期内原油产量的增长却显得较为缓慢,反映了我国能源供应紧缺和原油产量不足,以及石油大量依赖进口的问题。石油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能源,若长期依赖于进口,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我国石油资源的现状:

(1)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 到2011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35.8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2.7%。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可见,我国可采石油资源量相对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迅速上升,而国内石油产出量增长

缓慢,导致我国近半石油依赖于进口,能源形势异常严峻。 (2)我国石油资源存在条件差。

陆上有35.8%的资源分布在较恶劣的环境中,56%埋深在2000―3500米之间,西部石油资源埋深多大于3500米。资源量中非常规石油所占比例较大,占陆上资源量的16.4%,占海上的33.3%。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中,低渗或特低渗油、重油、稠油和埋深大于3500米的占50%以上。而待探明的可采资源量中大都是难动用的资源。资源赋存特点决定了我国石油资源增储难度大,勘探成本会进一步提高。

(3)目前我国陆上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

东部产量逐年递减,近10年来已累积减产1000万吨以上,今后减产幅度将会更大,“稳定东部”变得越来越困难。“发展西部”已10年有余,但西部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未能形成产区的战略接替。虽然海上原油产量及所占比重逐渐加大,但份额仍较低。近年来,我国新建的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老油田挖潜成为原油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油稳产难度加大。

3.天然气

图4 2004—2012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长情况图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化石燃料, 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 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时代。目前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约为24%。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2》, 2012年全世界天然气产量为30656亿立方米, 消费量为30187亿立方米。预计,全球天然气产业在未来仍将持续发展。

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 我国的天然气普及率还比较低, 我国天然气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天然气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长期在10%左右徘徊。 有专家认为,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育过程和国外其它发达国家的天然气市场发展过程一样, 也将经过启动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2004年月12月30日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正式商业运作, 标志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发育阶段由启动期向发展期迈进, 预计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30年。在此期间, 我国的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快, 逐步形成全国天然气统一骨干管网;国内各大气田的天然气产能建设和产量将迅速增长,进口天然气渠道将不断拓宽,非常规天然气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供气格局。

4.水电

图5 2000-2012年我国水电装机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49年之前,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微乎其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水电设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当时的情况就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20世纪80年代,我国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水电设备制造业雏型。在上述情况下,我国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强大的市场需求吸引国际一流制造商,在采购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出了以三峡为代表的大型水电机组攻关计划。先后建立起多个高水头水力试验台,系统进行水轮机试验研究,同时建立了l000吨级、3000吨级推力轴承试验台,开展了6000吨级推力轴承的试验计算研究,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在振兴民族制造业中,我国充分发挥了国家重大工程对水电科技创新和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的带动作用,特别是依托三峡工程的建设,创立了“中国特色水电设备国产化的模式”,指导着我国水电设备制造业顺利发展,走出了一条装备国产化的成功道路。截至2012 年底,我国水电装机24890 万千瓦(含抽水蓄能2031 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 21.7%,水电发电量 864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9.3%,占全国发电量的17.4%,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点。

5.风能、太阳能、核电等

清洁能源,是指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核电、太阳能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至今,主要有洁净煤技术、风能、核能、太阳能、氢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潮汐能等。

(1)风能方面,由于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根据全国900多个陆地气象站10m高度资料初步估算,全国陆地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就有253GW,如此大的清洁能源资源,既能满足能源需求,又能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既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又能减少环境污染增业,改善生存环境。至2012年年底,我国国内的风能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5GW。可以说,风电在国内实现了大规模装机,已经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量,风电的总装机量将会不断上升。 (2)在核电方面,根据官方此前的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建成40GW核电装

机容量,预计占总电力容量的4%,不过,这个目标显然已经过时。我国总电力装机容量至今已经达到800GW,将肯定提前达到原规划中2020年建成装机容量800GW的目标。与此同时,我国核电建设正在迎来一个发展的高潮,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1GW,在建核电容量则达到25.4GW,已成为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装机容量很快将突破2020年的设定目标。

由于早前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我国对现有的核电站均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以确保其能抵御特殊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对在建和准备开建的核电站项目重新进行审批,建立更严格的核电站安全审批标准,以确保我国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核电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因噎废吃,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核电,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图5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上图,I区域,亦即青藏高原一带,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厚的地区,这与该地区海拔相对较高,大气较为稀且晴天较多的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3)在太阳能方面,我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中国光明工程”计划。到2012年年底,已利用光伏发电技术解决4600万边远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随着当前世界光电技术及其应用材料的飞速发展,太阳能发电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这为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提供了可能。太阳能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

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东等地,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

三、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图6 1990-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耗情况 单位:十亿元 千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图6可以看出,我国的GDP和能源消耗量是同步增长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大量消耗。在大量使用各类能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1.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十分不均衡, 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 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

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能源分布的不均衡,不但提高了能源的开采成本,还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 , 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 和7.1% 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我国目前能源消费总量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水平很低。2011年我国人均消费能源161吨标准油, 虽然增加很快,但约为美国的1/5,差距很大。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3可以看出,我国多种资源居世界的位次均比较靠后,特别是石油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只居世界位次的16,这与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上升的情况相比是十分不利的。虽然我国拥有颇为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我国人类基数较大,所以占世界人均量比重均在70%以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资源短缺的问题。

(3)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世界相比, 我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 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 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 埋藏深, 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 远离负荷中心, 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 经济性较差, 缺乏竞争力。

(1)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低、能源消耗高

我国能源技术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我国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化不是很大。近年来许多热电厂把发电过程中的余热用于冬季居民取暖,但能耗依然高,热能利用率只有71.25%。我国的能耗强度( 即单位初级能源消耗所创造的GDP)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经计算,如果不考虑汇率、能源结构、气候条件等不可比因素, 我国能耗强度为0.36美元/千克标准煤, 而日本高达5.28 美元/千克标准煤,印度也达0.72 美元/千克标准煤。我国工业锅炉的能源效率仅为西方发达国家的80%,钢铁、冶金行业的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倍,鼓风机和水泵的效率仅为国际水平的85%, 国产电动机在产生相同动力的情况下,其电力消耗量比国际水平高5%一10%。煤是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如果按现在的能源利用技术与效率,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年。

(2)可再生能源研发利用不充分

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技术、规模、水平和发展速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大部分技术处于研发或示范阶段,核心技术落后,形成可再生能源成本高、市场小的恶性循。国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201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约为3.6亿吨标准煤, 仅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0% 左右, 远远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3)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消费产业结构的特点是工业部门所占比重偏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1年, 我国工业部门消耗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1.6% ,商业和民用消费能源的比重为12.3%,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消费的能源比重较小, 分别为7.7% 和3.1%。我国的这种能耗比例关系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工业生产中的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能源管理水平低,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高能耗的工业部门。

(1)能源供需缺口继续加大

改革开放至20 世纪90 年代初, 我国的能源供、需数量基本平衡, 能源生产量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 二者并未出现大的矛盾。但自1992 年开始,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能源供应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凸显, 能源生产总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出现缺口, 并逐渐加大。随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能源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能源缺口会更加突出。

(2)石油对外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我国石油蕴藏量相对有限, 目前探明的储量仅够用32年。自2001年以来, 我国石油生产量略有上升(见图2) , 但消费量除2007年、2009年略有下降外, 都是快速增长。石油消费逐年递增的同时, 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呈现加速度增长。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力却较小。面对国际市场油价波动频繁的状况, 我国可能因此受制于人。无论哪一条进口渠道出问题, 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四)关于中国的碳排放问题

(1)纵向对比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环境保护、能源消耗、水土流失、大气变暖等问题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到环保话题不能不说到碳排放问题。据统计,从1992年到2012年的20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为275%,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占世界的比重为34%。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还在不断上升,以我国粗排放的经济形式,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如碳排放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因素。

图7 我国1998—2012年碳排放量情况图 单位:百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远景能源网

(2)横向对比

表4 我国CO2排放量与和各个国家的对比

数据来源:百度文库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保持了持续的下降趋势,其下降的速率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水平。那么这种快速下降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能否据此推测我国的能源强度在未来还会继续保持快速下降的趋势?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主要是由能源强度的变化所引起的,能源强度的变化对碳排放度变化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而消费结构对其的影响不大,日后,随着能源强度的变化,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会面临更多外来的压力。

图8 我国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吨/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80年至2012年间,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起主导作用;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反而起抑制作用,这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在向碳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从1995年到2012年的变化也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抑制作用,同样说明1995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向碳密集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能源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管理水平提高以及技术进步的结果,今后提高能效仍然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一次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起主导

作用的产业结构及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却在向碳密集型发展,这一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形势相当严峻,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强度,发展新兴产业,这些措施都能降低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针对目前能源状况的对策

(1)加快石油储备,搞好运行调节

这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应急保证。国内外对我国的石油储备非常关注,不少人在打听我们的进度。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石油储备规划,主要是"四个建立":逐步建立能够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安全、应对石油突发事件、稳定石油市场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逐步建立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合理分工,储备品种适应市场需要,石油生产、加工、销售、进口和储备密切衔接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石油储备法律制度;逐步建立稳定的石油储备资金来源保障体制。近期,要重点做好第

一、二期石油储备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加强项目组织协调,制定石油储备实物收储实施意见,开展企业储备研究。

(2)对外合作,互利共赢。

这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我国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外交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与合作。通过加强对外合作,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增加境外油气资源供应的能力,建立多元、稳定、可靠的能源供给保障,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在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中国能源威胁论",说什么中国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掠食者",中国无限制的能源资源"胃口"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等等。这是违背客观事实的,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3)节能是长期的能源发展战略,节能目标第一次成为经济约束性指标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第一次将发展目标分为预期性指标和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的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约束性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是我国宏观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在“十二五”中,明确了8个约束性指标。其中,到2012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这3个约束性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

2012年3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节能法修订起草组在北京成立,计划2011年3月提交人代会通过。2011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成为节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

● 加大节能监督管理力度;

●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 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

● 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 加强组织领导。

(4)调整税收、价格政策

201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并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等6个高耗能行业试行差别电价;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会同国家电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差别电价及自备电厂收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电[2011]159号),对差别电价政策作了进一步完善。

2012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

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其中,调整小汽车税目、税率的内容,对乘用车,根据气缸容量(排气量)大小设置3%~20%不等的税率,气缸容量越大,税率越高。

(5)调整相关产业政策

2010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10]40号),并公布了配套文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明确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提出了推进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同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部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6)加快能源统计、公报制度的建设等

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584号),决定建立和实施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区万元GDP能耗、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电力消费量指标。

目前,我国在能源统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如在稀土资源的开采方面,每年有大量的稀土被私自开采并被走私到国外,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国应加快能源统计的步伐,严厉打击私自开采重要资源的行为。

(7)采取重大节能行动

进入“十二五”以来,中央不断加大节能工作力度,从控制高耗能行业和各地区节能降耗两方面采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重大行动:

● 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包括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 ,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总节能量达到2.4亿吨标煤。

●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1008个)是指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8万吨标煤以

上,包括九个重点耗能行业: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以及造纸行业。总节能达到1亿吨标准煤。

参考文献:

[1]

[2] 王哲——— 我国当前的能源能源形势及对策[J].社会科学,2013年第一期. 李涛《我国各大能源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2012.

窦薛霖——— 全球能源排放与CO2排放量[J],百度文库,2012 年版。 潘道正———我国的能源危机[J].社会科学2013年第一期.

薛可平———清洁能源的远景规划[J].统计年鉴. [3][4][4]

21


相关内容

  •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 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 ...
  • 浅谈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与石油.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也是世界产煤大国.本文从中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应采取的必要对策. 关键词:煤炭资源:利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K 文 ...
  • 24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梳理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 ...
  • 新能源行业深度调研
    2014-2018年中国新能源行业深度调 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放缓,全国电力供需总体保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电源投资出现下降.1-6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405.2 ...
  •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_蔡强
    A 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 蔡强,任洪波,班银银,杨健,邱留良 (上海电力学院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上海市 200090) (联系电话:[1**********] ,E -mail :578224558@qq.com) 摘 要: 在国 ...
  •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阶段.特征与转型
    辽中南城市群发展阶段.特征与转型 作者:王晓玲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06期 [摘要]辽中南城市群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区域,处于城市群的稳定发展阶段,尚未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辽中南城市群具有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规模 ...
  • 山西省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山西省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 当前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焦点,同时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之一.通过分析山西新能源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到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 二.区域的特点: ...
  •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评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8卷第2期 CHINA POPULATION,RKSOURCI强ANDENVIRONMENTV01.18No.22008 中国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状况评价 齐晓娟 童玉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 ...
  •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农业经济展望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张新民 (黄淮学院 摘 河南驻马店463000) 要:中国低碳农业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一定成绩,但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尚有待重视.在气候变 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压力下,中国农业面临挑战和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