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 范文中心

中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01/10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

一、 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3、经纬度位置:4°N—53°N;73°E—135°E,东西跨经度60多度(跨5个时区,相差4个

小时),南北跨纬度近50度。

4、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光热条件好。

二、 辽阔的疆域:

1、领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尔高原;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2、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第3位。。

1、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及太平洋。海岸线长1.8万千米。 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三、 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2万多千米

2、陆上邻国:14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3、隔海相望的国家:日、韩、菲、马、文、印尼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 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 地图:P6

(2) 简称和行政中心:P8

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

一、 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2010年达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二、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

善。(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三、 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沿海河湖、平原、 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三、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一、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92%,少数民族占8%。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壮族人口最多,1600万。

3、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湾与福建为高山族,福

建省有畲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三、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 ——火把节 白族——三月三歌会 藏族——晒佛节 傣族——泼水节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汉族——赛龙舟 朝鲜族——跳跳板 苗族侗族——芦笙节 回族——开斋节 高山族——丰收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一、 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中国地形图:P23

(1) 对气候:使暖湿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 对河流: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 对交通: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 对经济: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 对水能: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

二、 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1) 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 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6的表格2.1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5

(1) 三列东西向的山脉

(2) 三列东北—西南向的山脉

(3) 西北—东南向的山脉

(4) 南北向的山脉

(5)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中华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三、 地形复杂多样

1、地形特点:复杂多样,五种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地形比例图)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主要地形区特征:

(1) 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大江大河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2)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丰富的

油气资源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和聚宝盆;

四川盆地——紫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

(1) 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成因:纬度位置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成因:纬度位置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图:P32

(2)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与干湿地区

空间上分布即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内陆递减。成因:受夏季风影响。

时间上分布即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大。(由南往北降水的月数渐少,总量渐少,但集中在7、8月;降水年际变化渐大)

我国的干湿地区图:P36

2、季风气候显著

(1) 什么是季风: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2) 夏季风影响降水和时空分布

(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为界线

(4) 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

热力差异大。

3、大陆性特征强烈: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二、 特殊天气

1、寒潮:概念、侵入路径和影响范围(青藏高原海南省、台湾、云贵高原等不易受影响) 危害:农作物受冻等。

2、梅雨与伏旱:6月中旬—7月中旬与7月中旬---8月中旬;江淮地区。

3、台风:夏秋季节

4、沙尘暴:在干燥的春季多发生。

三、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洪涝:夏秋季节

2、干旱: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一、 外流区为主

1、流域与水系、外流河与内流河、外流区与内流区的概念。

2、内外流区的划分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冈底斯山

3、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见表格

4、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流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 滚滚长江

1、长江的源流概况

(1)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东海);

(2)长度(6300千米)、入海水量、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3)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湖口);

(4)主要支流及湖泊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 水能最集中的河段: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至宜宾段三峡段;原因:落差大,降水丰

富。

(2) 长江三峡: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

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黄金水道

(1) 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 运输价值: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

泛。

(3) 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的洪涝灾害: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江防大堤。

三、 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1) 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碦拉山)、流经省区和主要地形区、注入海洋(渤海);

(2) 长度、流域面积;

(3) 上、中、下游的划分

(4) 主要支流

2、黄河的水能开发

(1) 水能集中上、中游

(2) 主要水电站: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地上河”的成因与危害及治理

(1) 成因: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冲刷作用大 中游地区植被差下游地区是平原,水流平缓,泥沙沉积。

(2)危害:在于下游的决口改道。

(3)治理:根本在于加强上中游地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植树造林;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下游:加固江防大堤;修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

1、概念:

2、主要类型: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1)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中情:不及世界的1/3。

二、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占世界22%的人口。(1.3亿公顷)

三、 地区分布不均

1、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

3、草地分布在内蒙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4、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青藏高原

1、耕地存在的问题: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

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造林护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划区轮牧,防灾。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 地区分布悬殊——东多西少,南丰北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1、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年际变化大。

3、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地区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

2、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

3、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4、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5、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8

第一节 秦岭——淮河线

一、 秦岭与淮河

1、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

2、走向与流向:东西向

1、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四、 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 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

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

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

第二节 工业

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我国工业的发展

三、 影响工业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水源等。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

一、 高技术产业的分布:

1、三大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2、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技术产业密集区; 交通运输业

一、 重要作用: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和纽带作用。

1、四横:1)滨洲——滨绥线;2)京包——包兰线;3)陇海——兰新线;4)沪杭——浙赣

——湘黔线——贵昆线;

2、五纵: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

3、主要铁路枢纽:北京、上海、徐州、郑州、株洲、兰州、包头、哈尔滨、九龙、广州等。

五、海洋运输:

(1) 有利条件;

(2)运输航线分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沿海航线以夏门为中心,分北方沿海航线(大连和上海为中心)和南方沿海航线(广州和香港为中心);远洋航线以沿海港口为据点。

六、内河运输: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和京杭运河为航道。

七、管道运输:西气东输工程

八、航空运输:四大航空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

第一节 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一、 位置和地位: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我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科研、教育中心。历史和文化名城。

二、 地形:山地为主

三、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 科教文化:

1、大学和图书馆和博物馆多。

2、金、元、明、清朝和现在的都城。

3、世界人类遗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

五、 城市建设和人口:多环路、地铁、等;特大城市(1400多万人)

六、 环境问题:

1、主要方面:一是自然环境问题:浮尘、扬沙、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二是人文环境问

题:人口急增,交通拥护,空气污染等。

2、解决途径:治理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城市道路改扩建等。

第七节 东方明珠——上海市

一、 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交通:1、我国大陆南北沿海线的中点。2、地形几乎是平原。

3、便利的水陆交通(长江和海洋)

二、 功能齐全的大都市:1、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2、我国科技、教育、商业、金融、贸

易、中心之一。3、我国最大的海港和世界著名海港。

三、 浦东新区的开发:

第一节 祖国宝岛——台湾省

一、 位置组成与居民。

1、位置:约22°N—26°N,119°E—124°E。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

临东海,南临南海。

2、组成:主体台湾岛,周围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3、居民:人口2240万,汉族为主,福建籍为主,少数民族有高山族(居东部沿海和山区)。

二、 地形与河流:

1、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台湾山脉以中央山脉为骨干,东北—西南向

平行分布。平原分布在西部。

2、河流: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

三、 自然资源:气候上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中南

部。 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矿产、水能和水产丰富。

四、 经济特点:1、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水稻、甘蔗、柑橘等)2、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

主。3、交通运输业发达(桃园机场是最大的机场,高雄和基隆是大港口)。

4、旅游业发达。5、经济类型:进口—加工—出口型,即大部分原材料和能源要进口,大

量产品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五、 主要城市:省府——台北市(最大的城市);高雄是—最大的港口——夏门

基隆—港口—福州 台南—赤嵌楼

第十一节 岭南热土-----广东省

一、经济特征

1、珠三角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利于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和管

理经验等.(2)地形较为平坦.(3)是著名的侨乡.(4)国家政策.

2、主要产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经济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居全国首位.

4、主要城市和特区:广州、深圳、珠海、汕头

二、珠江:西、北、东三江汇合成,华南最大水系,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第二大三角洲。

第十二节 繁华都会——香港特别行政区

一、 位置与组成: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包括新界、九龙、和香港岛等。

二、 地形:多低山丘陵,平原少,填海造陆面积大。

三、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四、 经济特征:

1、国际经济贸易中心(1)远东和西太平洋的国际贸易中心,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加工

业、金融业、房产业、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2)著名的自由港。(3)世界金融中心

之一。

2、产业升级:由制造业到房产业金融业旅游业。

3、经济发展与祖国大陆的紧密联系:(1)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丰富;(2)香港是自由

贸易港和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两者可以优势互补。

五、 交通运输发达:亚太交通中心,有京九线和广深线和内地相连。

六、 旅游、信息、教育: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购物天堂,会展中心,国际信息中心,香

港大学等。

第十三节 海上花园——澳门特别行政区

一、 位置与组成:珠江口西侧,与珠海相连,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二、 面积与人口:25.4平方千米,43.4万人。

三、 多样化的经济:1、经济支柱有博彩业、旅游业、工业、建筑业。2、有海上花园的称

四、 填海造陆:10.3----25.4平方千米。

第一节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

一、 地形与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雪峰连绵。高寒

二、 河流与湖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丰富);湖泊众多。

三、 能源丰富:太阳能(海拔高光照足,拉萨有“日光城”之称)、水能、地热能(羊八井)

四、 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

第二节 彩云南国——云南省

一、 自然环境:

1、地形:东为云贵高原,西为横断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复杂而高低悬殊。

2、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占全国一半以上,野生动物全国之冠。

二、 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自然保护区。

三、 旅游业:成为云南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资源:热带风光、喀斯特地形、民族风情、文化古迹(丽江古城)、

第二章 黄河万里行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

一、 地形:高原和盆地(柴达木盆地)

二、 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由于草场沙化)

三、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白唇鹿等;气候高寒

四、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和最大的内流湖。风景名胜区。

五、 农业区:湟水谷地。

第一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

一、 江汉平原:1、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2、自然条件:土质肥沃,河湖众多,历史悠

久。3、商品粮基地 、棉花产区、淡水鱼产区。

二、经济特征:1、中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1)条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基础雄厚,(2)

工业基地:武汉,宜昌,黄石、荆州。2、水陆交通发达:长江与汉江交汇,铁路有京广、京

九、焦柳、襄渝、汉丹线。交通便利,有“九省通衢”之称。

一、 武汉——省会、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滕王

阁)神农架——中部最大的原始林区。

二、

第三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 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1、地形上: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五种地形兼有——农业生产多样化。

2、气候上:复杂多样,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从南到北由暖变寒,从东到西由湿变干

——使北方和南方、沿海和内陆生态环境不同;农业生产多样化。

3、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1、 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人均少。

2、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二、区域差异:

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沿海与沿边、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1、沿海:良港多,海外联系便利,80年代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上海

浦东新区开发。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快。

2、沿边:与14个邻国接壤,资源丰富,开放陆疆口岸。

3、黄河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制造业基地,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亚欧大陆桥使黄河

流域对外联系加强。

4、长江流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三峡和

重庆为中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三、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建设成就:1、由农业国到工业国。2、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3、

经济增长速度最快,0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4位。4、大部分工农业产品居世界前列,其

中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铁、煤炭、水泥、电视机、居第一位。5、01年11月30日加

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一、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工业污染、自然灾害加剧,使我们不能在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

再回头治理环境污染。

2、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 20**年十堰市中考地理考试说明
    十堰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作者:李大明 文科综合考试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记住地球自转和 ...
  • 20XX年科学中考考试说明文字版
    2016年科学中考考试说明 吴志东(化学地理): 一:根据省考纲进行了考试说明修改,杭州市不能违背浙江省考试说明 二:教材做了修订,考试细则根据教材进行了修订. 考试细则修订原则:1. 加强对实验的考核2. 根据教材3. 命题以能力为主,知 ...
  • 中考会考地理专题突破(天气和气候)
    中考会考地理专题突破(天气和气候)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题2 分,共68 分) 1.下图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状况是 A .阴转小雨,西 ...
  • 20**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6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 长安汽车是最大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坚持科技创新,推进以"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技术,在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建 ...
  • 初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2010--2011学年中村初中绩效工资发放办法 暨目标考评奖励方案 一.指导思想教育教学目标 以<教育局2010年目标考评方案>及<教育局绩效工资实施意见>为指导,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
  • 20**年青岛市地理中考试题
    青岛市二○一五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题 友 友情提示: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共6页,35个选择题,共35分:第II卷6页,6个非选择题,共45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 ...
  •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全套北师大版)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形状: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 大小:①平均半径:6371千米②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③赤道周长4万千米 2.地球仪 1) 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
  • 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地理试卷
    2016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2016•兰州)家住兰州市的小王发现,太阳每天升至最高位置时,它大致位于兰州的方向是( ...
  • 初二地理期末工作总结
    初二期末工作总结 闫继梅 本学期,紧扣<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期初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012年会考,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1.制定了切实可行有效的工作计划及复习计划并圆满完成. 期初,全体地理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