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 范文中心

6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07/28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徐海燕

一、培训要点: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反思自己的教学。要做好整理,为展示成果做好准备。

主要围绕以下问题研讨:

1、明确本学段课标要求,并思考如何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达到相关要求;

2、每个单元中如何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3、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以案例的形式加以整理;

4、在本册教学中有什么困惑,请以问题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培训内容

1、明确本学段课标要求,并思考如何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达到相关要求;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人并不是惟一的生命形式,也不是惟一具有情感的生灵。千姿百态的动物是人类最亲密的生存伙伴,有了他们,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趣盎然。本单元选编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它们是郑振铎的散文《猫》、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诗人牛汉的代表作《华南虎》、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动物小品《马》和蒲松龄的神奇故事《狼》。这些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存轨迹。

本单元在选文时既照顾到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又考虑到了体裁的多样性(小说、散文、诗歌、科学小品)。而且从文章的题材上也力求丰富多彩。古今中外描写动物的文章非常多,其中不乏名家名篇,

但这些文章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题材:

一、西方的纯粹的动物小品,它们从科学的猜度比较客观地描述动物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七年级上册选编的法布尔的《绿色蝈蝈》、本单元选编的布封的《马》等;

二、反映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文章,它们一般不会脱离环境,单纯地描摹一种动物,项是将这种动物放在人类社会中去体察它的处境和遭遇。郑振铎的《猫》等;

三、借物喻人的文章,它们往往把人类对某种现象的批判、对某种精神的崇敬寄托到某种动物身上,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折射人生的思考,比如,牛汉的《华南虎》、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等。本单元力求囊括这三种题材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教学这个单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珍视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在这个拥挤的地球村里,每一个生命都应该享有同等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权利。尤其是作为自然界的强者──人,更应该懂得尊重其他的生命形式,即便是一只蚂蚁或一尾金鱼,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是每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美德。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可以利用相关文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比如《斑羚飞渡》中斑羚群面临绝境所表现出的无助,正可以让人类反思自己对生命的践踏。我们还可以联系七年级上册中一些与生命意识有关的文章,如《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启发学生从自然中感悟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靠人类的智慧可以改造自然、征

服自然。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人类到了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了:是替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从这个角度解读本单元的文章,可以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更深入的思考。如《华南虎》,如果我们先不谈它的象征意义,而就诗句本身来看,那“两道铁栅栏”、那“被人捆绑着/活活地铰掉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的趾爪、那“水泥墙壁上”“血淋淋的沟壑”,不就是人与动物紧张关系的写照吗?又如布封的《马》,通过对两种生存状态下马的特点的比照,再一次将人与动物的矛盾关系摆到我们面前:人对马的“教育”是拯救了马还是迫害了马?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引导他们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生命是相通的,在动物身上也可以曲折地反映出人类的理想和追求。作者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的憧憬寄托在动物行为的描写之中,或者说,作者善于从动物身上找到人类高尚品质或卑劣的品性的参照物,以动物为镜子,反观人类的言行。比如,《华南虎》中那只老虎在绝境中表现的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反抗精神,既是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也是对具有华南虎一样不羁灵魂的人的颂扬;《斑羚飞渡》中对斑羚群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成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这种品质的汇歌;《马》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歌颂马的高贵、剽悍、豪迈和旷野,为我们勾勒了这种动物的精神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动物所承载的精神品质。 知识和能力方面

1.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

本单元的课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这些文章的作者善于将个人的情感融注到对动物的描写之中,使动物身上闪烁着人性化的光芒,其中部分语句和语段文辞优美、含义深刻,如果教学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精彩的段落、句子背诵下来,《马》的第三、四段。

2.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本单元课文的风格不同,体裁多样,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比如,对于《猫》《华南虎》这种以情感取胜的散文、诗歌,我们应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思想走向;对于《狼》这样简易的文言文,应强调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而对于《马》这种有一定说明性的文章,则应该引导学生把握马的品格特征。一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适合朗读,尤其是《华南虎》和《马》,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诵读教学的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对本单元课文中许多值得争议和思考的观点,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马》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的含义;《狼》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给人的启示;《斑羚飞渡》中人类充当的不光彩的角色”;《华南虎》中华南虎形象的象征意义;等等。

2、每个单元中如何处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的定位和作用

精读课文,就是需要在教师指导下针对学习目标,深入地把握课文关

键的语言文字、内容情感或文章脉络、表达方法的课文;而略读课文,就是初知课文大意,运用读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阅读的课文。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定位,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是教材编写者经过深入研究后,根据课文的特点、单元主题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规律而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计的,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有一些十分有经验的老师,甚至可以不用教材也能教好语文,但是,是否每一位老师都有这种很高的课程建设能力去重组教材呢?假如每一位老师都随意更改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那么,你又如何保证教学的基本效果呢?

我国现行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按照单元编排课文。单元课文中,一般都安排了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我认为,在教材中编排略读课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时不足的需要。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课时,比起课程改革之前略有减少,每学期语文课时大约为120节。因此,每册安排略读课文,可以减少课时,适应现在语文课程设计的课时偏少的状态。

其次,增加阅读量。由于课时偏少,如果减少课文,当然可以完成课文教学的任务, 如果每册教材减少课文,则阅读量将进一步减少,学生的阅读面就更窄,无法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所需的基本阅读量。因此,略读课文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必要举措。

再次,学以致用、阅读指导。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对积累语言、理解

文章、体会情感、掌握表达的方法等进行了学习。这些语文知识与能力需要巩固、迁移、运用,需要略读课文来承载。如果直接进入课外阅读,对于快速阅读、浏览等大量阅读必备的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运用就无法进行指导,从而可能导致影响阅读的效率。

因此,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有独特的定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不可或缺,那种认为只要精读课文的观点,是不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新课程安排略读课文,并提出了对这类课文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有人认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精读课文当做略读课文教,把略读课文当做精读课文教,并没有死框框。”课文当然是例子,但是这个例子承担着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这个例子起着积累、指导、示范的作用,如果这个例子没学好,就无法借助这个例子去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了。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就草率地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处理教材。

假如把精读课文改成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设定的知识点、训练点没有学习到位,那不是浪费了教学资源吗?又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假如把略读课文当成精读课文,增加学习的负担,又如何能够在有限

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保证学生能够承受这些学习重担?我们现在常说合适才是最好的,不同的文章由于编者的意图按一定的主题组合到了一起,就是力图按照学习的规律:学习—积累—应用来帮助学生亲历学习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中选择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文做为学习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例子。因此,恰恰是那些精美的、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文知识能力训练点的、最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文,才是最好的例子。这些例子学好了,用好了,才能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这就是精读课文的作用。而略读课文则是另一种巩固、拓展、运用、延伸的例子。

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与生活环境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也提倡教师“用教材教”,就是鼓励教师要有自主开发、建设课程资源的意识,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教材的编辑,在教材中体现了编辑的思想、国家的意志、课程标准的理念,因此,编辑的意图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教学中,影响着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因此,可以认为,编辑也是教学的主体。

编辑意图不是直接对教学产生作用的,而是通过教材对教学产生作用的,教材的体系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不管是识字写字,还是阅读能力、口语写作,都根据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因此,教师要做的,首先是读懂教材,吃透教材,特别是整册教材和整套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最快捷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一些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需要,适当地调整教材、添加或删减教材。

我们不提倡教教材,把教材神圣化而一成不变;但提倡用教材教,灵活处

理教材,主要还是从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去体会教材,认同教材,引起教师、学生和课文作者(教材编者)的情感共鸣,才能用好教材。而对于教材的调整、重组,则要量力而行,谨慎从事。

总之,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不必一味迷信教材,但必须尊重教材,才能用好教材。在教材和学生之间,关注自我对教学的认同和完善,是教师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思想的教师,才是有希望的教师,但是,前提是:你的思想应当是深思熟虑的、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的,这样,你的教学就会获得生命与灵魂。

3、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以案例的形式加以整理

个人观点:

七年级初中刚开始,学生将接触文言文,所以应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总体目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如实词的古今变化、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主要的句式等),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各篇课文又要根据要求突出一、两个重点,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相关内容

  • 上天梯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上天梯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们的备课检查只注重数量方面,而忽视了它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合作性,使备课成了机械的教案抄写,费时低效,劳民伤财,对上好课基本 ...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培训内容和要求 一.备课的步骤(种类)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 ...
  •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集锦)
    高一英语教学计划 01 一. 全面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初中学段属于义务教育,而高中学段则不然,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帮助高中学生了解这些差异,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与生活,是 ...
  •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学校教学常规要求 为了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优化教学秩序,创设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学常规要求: 一.备课常规要求 (一) 备课 1.备教材 (1)要 ...
  •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1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全面提高育人素质 相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管理,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因此,学校的管理制度都压迫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有 ...
  •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33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为使我校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鼓励全体教师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创建统一. ...
  • 七年级下备课组计划及教学进度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 备课组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写作水平较低,且学习习惯不佳.所以夯实基础是本学期工作的第一个重点. 二.教材处理. 1.精讲"教读课",指导" ...
  • 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在教育这块沃土耕耘的十几个春秋中,姚xx同志始终把能够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科研工作水平,为了积极带领我校教师向科研型转化,进而提升全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她积极主持.指导和参与了" ...
  •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 ...
  • 20**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九年级中招备考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013年6月的中考越来越近了,学生们的初三生活以越来越紧张了,为了帮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好英语,进而在中考英语考试中取得各自理想的成绩,我们九年级英语教研组的全体老师认真研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