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 范文中心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

03/12

从《论语》一书中得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一本书,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初中小学课本中所学的道德浅显的、易懂的道理。它所影响的是整个中华名族的教育理念。

一、 关于教育的作用和对象

孔子认为教育对政治的作用非常大。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孔子还提出了“庶”、“富”、“教”的思想。《论语》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论语•子路》)

《论语》又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而“信”一定是由教育而来。

所以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做一个诚信的人!这也是孔子留给我们最作重要的品质。

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有共同的爱好才能聚集在一起,才能一起相互影响。

但他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他的本意可能是鼓励人们奋发学习,不要做困而不学的下民,但毕竟又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上者,甚至武断地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从而又使他的思想陷于自相矛盾之中。

孔子还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他的弟子中既有鲁国当政的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被称为“贱人”的仲弓父;既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箪食瓢饮的颜回,还有穷困到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等。但我们还不能认为他的“有教无类”就是在主张“人人平等地受教育”,更不能算是现代社会意义上的“普及教育”的思想。

孔子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技巧,也是交给我们一种热爱万事万物的心境。

二、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或“君子儒”。“君子”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即把“君子”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他明确提出作为一个“君子”,一要能“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二要有“使亲族和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

孔子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四项:历史文献,行为规范,待人忠诚与信实。即《论语•述而》中说的:“子以四、文、行、忠、信。”孔子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孔子的具体教育内容就是“六经”,即《诗》、《书》、《礼》、《乐》、

《易》、《春秋》。

但孔子的教育内容因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有严重的不足,一是忽视自然知识的传授,二是鄙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如《论语•子路》中载:“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教育不仅仅是带给我们知识,很高的薪酬,而是带给我们最最心灵深处的安宁。

三、关于教学的思想

1、立志乐道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一个人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志向呢?孔子认为应该“志于道”,应该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君子谋道不谋食”,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他极力称赞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颜回是“乐道”的表率。孔子特别强调立志乐道要有恒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能经受困难的考验,即“磨而不磷,涅而不缁”(《论语•阳货》) 。

2、自省自克

孔子认为道德教育贵在培养道德自觉,应从自我做起,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一个人能克制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言行都合于“礼”的规范,就是“仁”了,也就是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

3、身体力行

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他反对“言过其行”,认为“君子耻其言过其行”(《论语•宪问》)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

他反对言行脱节, 主张“慎言”,甚至主张“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意思是先脚踏实地去做事,做了以后再说也不迟。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

4、改过迁善

孔子把道德修养的过程,看做是改过迁善的过程。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但文过饰非,把过错掩盖起来,这是不对的,正如子夏所说的:“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 有“过”不要紧,关键要能改“过”,“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

他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四、关于教师的论述

1、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 他走到

哪里,学到哪里,而且“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

他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论语•述而》) 直到晚年,仍在勤奋学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 。真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孟子•公孙丑上》载:“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子圣矣乎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孔子自己堪称“诲人不倦”的典范。

2、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 这说明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当然,这不是说不要言教,而是指只有言教而没有身教,言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而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论语•阳货》所载:“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此是无声胜有声。

3、要相信学生会超过教师,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孔子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光辉思想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赞同。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遵守公共道德观念,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孔子开创的儒家道德精神与伦理逐渐成为引领民众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


相关内容

  • [论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论语>是中华文明的圣经,它维系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繁衍生息,历经磨难而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要学习<论语>中的君子观.立志观.教育方法论等,从而使当代思 ...
  • [论语]教育思想的启示
    摘 要:<论语>的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影响颇大,本文从"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欲罢不能"的乐业情操."不令而行"的从业言行."有教无类"的职业 ...
  • 论语读书笔记读后感
    论语读书笔记4篇 <论语·学而第一>第一章 原文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今解: 你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
  •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论语>所记载的则是孔子师生课余的对话,这些对话的现实性.针对性更明显,所以能直接反映孔子的思想和品德.在此后的学术传统中,<论 ...
  • 论语教学设计
    <七则>教学设计 表二 教学实践 <论语>七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四则,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论语>及孔子.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课文:走进文言写就 ...
  • 一句话孔子_就有道而正焉_开有为
    化象 一句话孔子---"就有道而正焉" ◎开有为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摘要题引"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
  •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深究<论语>的第一句话 2012-08-06 第09版:中外历史 作者:邵纯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3010 <论语>开篇第一句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此不可望文生义或 ...
  • 试谈[论语]中对孔子评价所映射的孔子形象
    [摘要]本文主要从评价测量的角度出发,以<论语>中孔子的自身评价.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和时人对孔子的评价为基础,对孔子的行为.性格.才干进行分析论述,从而让孔子的形象更加清晰具体. [关键词]<论语>:评价:孔子:人物形 ...
  • 文明礼仪名言录
    文明礼仪名言录(100句) 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5.无礼是无知的 ...
  • 浅谈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对教育公平的最早探索.其思想内涵之深刻,从理论到实践层面都对当今的教育有重大意义.而当代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机会.教育费用负担.教育过程.学业成就上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违背了教育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