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问题的探讨 - 范文中心

绿色GDP问题的探讨

10/18

天 津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绿色GDP 问题的探讨

完成期限:2015年8月24日 至 2015年10月25日

学习中心:本部教学二部

专业名称:工商企业管理

学生姓名:李鹤瀛

学生学号:[1**********]2

指导教师:石芝玲

绿色GDP 问题的探讨

一、绿色GDP 的含义、计算方法与难点

从20 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的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传统GDP 核算的不足,认为它引导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去追求产值,攀比增长速度,而不顾资源的耗减和环境的恶化,从而提出了绿色GDP 的概念。

绿色GDP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因此,当前的绿色GDP 只能按照当代的“绿色”标准做出界定。与绿色GDP 相关的定义有以下几种形式:【张海波,绿色GDP 的统计学范畴,统计与决策,2003.7】

1、 绿色GDP 的含义

(1)绿色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等资源环境的经常性费用支出后的最终成果。

(2)绿色GDP 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 总量、速度及其构成。它包含三个基本要点:(a )它反映满足可持续要求的发展,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b )它是在现有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的“绿色”,是适合当前定量计算的绿色;(c )它是在扣除了环境成本和资源成本后的“GDP ”,是对GDP 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发展,其内在要求是“在满足当代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对此定义的含义可以在多个层次上加以理解,但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改变目前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前提下,对各种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资源应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和实际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应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以保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保证环境对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思想将环境与经济发展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相互抵触的人类活动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没有环境保护,就不可能有长期持续的经济发展;而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保持高质量的环境和改善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上溶入了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前提下贯彻了发展的思想,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

(3)绿色GDP 如其说是一个指标,不如说是一个指标体系。

因为在计算绿色GDP 时,首先要计算GDP 指标及反映环境因素改变的各种指

标,就要涉及与此相关指标的定义与度量。从目前情况看,除传统的GDP 指标外,还有非市场GDP 、实力GDP 、灰色GDP 、购买力计算的GDP 和绿色GDP 等范畴。

(4)GDP 绿化GDP 在核算方面的某些不足,制订新的指标及指标体系来代替GDP 指标这一项工作。

绿色GDPGDP 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 指标作某些计算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 又称生态GDP 。GDP 绿化是计算绿色GDP 的前提,它为绿色GDP 的核算提供理论基础与总体框架。许多学者把GDP 绿化与绿色GDP 不加区分。则是指在原有是指针对

(5)农村绿色GDP 强调的是在农村区域范围内对GDP 进行环境经济核算。 除了核算的区域范围有别外,两者所继承的理论方法、基本范畴、应用和核算的基础是一致的。因此,农村绿色GDP 是指在原有农村GDP 核算的基础上考虑农村经济生产过程对非生产自然资产的经济使用,对GDP 指标作某些计算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

总之,对于绿色GDP 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绿色GDP 是基于人们对传统GDP 所固有的一些缺陷的认识而提出的。传统的GDP 只能说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总量,反映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不能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质量和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尤其是经济活动过程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也不能反映经济福利水平和国民生活质量。二是从绿色GDP 反映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这一要求出发,绿色GDP 不能包括自然资源成本,但应考虑环境成本。三是绿色GDP 不能包括不良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但必须考虑资源利用程度因素。四是绿色GDP 必须包括地下经济部分。

2、绿色GDP 的计算方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什么是“绿色GDP ”,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确定,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因此,如何计算绿色GDP 也就存在不同的意见和具体公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三种意见。

(1)第一种意见,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计算绿色GDP 只需扣除资源耗减和环境恶化。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绿色GDP=GDP-(自然资源耗减价值+环境污染所造成损失的价值)

(2)第二种意见认为,计算绿色GDP ,除了扣除耗减和恶化价值外,还要扣除防护性支出。他们将绿色GDP 的基本含义定义为“GDP 增长的正效应”。计算公式表述如下:

绿色GDP=GDP-GDP 增长的负效应(由于GDP 增长造成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经济损失+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

(3)第三种意见认为,计算绿色GDP ,除了扣除损耗、恶化和防护性支出外,还应该加上环境改善的外部性经济因素。他们以国民经济核算为起点,将经济过

程对资源环境的利用作为经济产出的投入加以核算,求得一国当期经环境因素调整之后的国内产出总量,即绿色GDP 。核算公式为

调整后的GDP=现行GDP-因加入环境资源所有者权益价格、时间调节系数、环境调节系数而减少的收益(生态价格影响)-环境资源的耗减成本-环境资源的损失成本(恶化价值)-环境资源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防护性支出)+环境资源的改善收入(外部性经济因素)【张建华,绿色GDP 与EDP 解析,《统计与决策》2002年第12期】

3、绿色GDP 核算的主要内容

(1)核算绿色GDP 涉及的主要指标

(a )经济资产 :是指机构单位已经确定对它们的所有权,其所有者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对它们的有效使用、持有或处置,并可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经济资产分为生产性经济资产和非生产性自然资产。生产性经济资产是指经过人类生产活动创造的经济资产,如:房屋、机器设备、工具等;非生产性自然资产是指未经过生产活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如:土地、水体、原始森林、地下矿藏等。那些不属于任何具体单位,或即使属于某个具体的机构单位但不在其有效控制下,或能在可预见的将来获得经济利益的,不经过生产过程的“纯自然资源”,如空气、公海海域资源、非培育生物中的不能为人类所控制的野生动植物,以及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地下矿藏等,都不能视为经济资产,而是属于非经济资产的自然资源。

(b )自然资源:指所有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们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并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的总称。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分为资产性自然资源和非资产性自然资源,资产性自然资源指所有权已经界定,所有者能够有效控制并能够在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产生预期经济收益的自然资源。资源资产属于经济资产范畴。非资产性自然资源不具备经济资产的性质,所有权没有界定。

(c )自然资源耗减:是指由于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使用和消费的自然资源,这是自然资源的减少也是自然资产耗减。在SNA 核算体系中,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主要是指经济资产的耗减,如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包括非经济资产的耗减,如国家为收集燃材而造成的未受控制的森林的耗减,为了获得农业用地和城市住宅用地而平整未受控制的土地,进行树木的砍伐。为了弥补SNA 体系对自然资源耗减费用核算的不完整,SEEA 核算体系补充了耗减补偿金和非经济资产耗减费用的核算。

(d )环境与环境降级:指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已经涉及影响到的并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及构成要素,包括附着在地球表面上的陆地与海洋上的大

气、水、海洋等。环境中的自然资产降级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造成环境比原有的环境质量恶劣,并达到一定极限。

由于获取资料的限制,对环境降级的核算主要核算由于环境质量恶化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污染物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生产垃圾、废料和生活垃圾、噪音等。对由于环境质量降级引起的经济损失的估算,可以用两种方法核算。一是直接计算损失,二是用恢复费用来替代经济损失的方法。直接计算损失法难度较大,因为很难确定环境降级造成的各个被损物受损的程度。恢复费用法是以使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恢复到正常状态或目标水平所需要的总价值。采用恢复费用法,从治理角度测算,对所需的治理费用进行估算,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操作。

(2)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投资

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和投资应按实际费用支出和投资的性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治理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它将形成固定资产,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它的支出具有资本性质,因此应按照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的折旧额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第二部分是当期为维护环保施、环境费用的支出和为检测管理污染治理情况和科研费用的出。这部分应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第三部分是当期治理污染时的费用支出、它是对污染物排放的直接治理费,应作为当期的经济损失。但这部分的治理费用未必是对全市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有些污染未能治理或治理了未达到合格的标准,因此,应该核算在全部污染治理的情况下,使其在恢复到合格的、正常水平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即对未达标或未治理的部分应该计算其虚拟的费用,即用实际的该项已治理达标部分的治理费用除以该项的已治理率或达标率,得出该项全部应该的恢复正常水平的费用;对已治理已达标的费用可用北京市当年的用于治理水体、空气、噪音和固体废弃物几项污染的费用支出计算,即已治理达标部分的治理费用与虚拟的治理费用两项之和为环境质量损失的总价值。

4、 绿色GDP 核算的难点

(1)资源、环境的量化估价难度大。

资源环境的核算通过两种基本手段来实现,即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价值量核算要建立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而我国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实物量的核算尚在研究之中。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附录表”中的一张“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表”目前尚未全面组织实施。GDP 通常是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产品和劳务一进入市场,其价值就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它传达出来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然而,资源、环境是无价的。能够进入市场交易的资源可用市场交易价格来估价,但不能交易的各种资源的估价就争议很大,特别是相对于自然资源,无形环境的价格就更不容易确定。环境污染既包括直接污染也包含间接污

染,如何对由环境污染造成损失进行合理估价非常困难。而且许多生产活动造成对环境污染并不是企业的内部行为,而是企业的外部行为,难以明确估价的主体。

(2)绿色GDP 核算缺乏微观核算基础。

GDP核算是建立在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基础之上的宏观核算。而统计、会计、业务核算的基础是微观企业核算。绿色会计核算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微观基础。有专家提出建立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象,从而使自然资本和社会效益通过会计工作清楚明了地反映出来,以便于评估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代价,从而有效引导企业走环保之路。但从我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看,科学合理、系统完整并符合国情的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有待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准则短期内还没有建立。

(3)环境度量与经济统计在方法上的不兼容性。

经济统计对经济活动的描述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为这些活动具有共同的性质:有人的劳动参与其中,基本上是在市场上发生,即使不在市场上发生也可以找到与市场的联系。但环境则基本上存在于市场之外,人类关注环境并非仅仅出于此种原因,而是可以扩展到舒适、审美、生存等各方面。对环境予以统计常常着眼于外在形状及其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特性,却难以用货币去度量。

(4)资源环境的损耗与经济发展存在时间差,准确测度非常困难。

工业污染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健康损失是污染发生之后逐渐显现的,有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被发现,其成本核算期难以确定。而且,在描述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这种动态关系时,既存在实物数据搜集的困难,又存在实物数据估价方法上的困难。

二、绿色GDP 核算的基本思路

从理论上说,“绿色GDP ”就是在现行GDP 的基础上,扣除GDP 增长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等外部不经济因素,加上地下经济活动、自给性服务及闲暇活动等外部经济因素之后的国民福利值。由于外部经济因素与外部不经济因素相当复杂,进行“绿色GDP ”的核算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1、 思路之一:设立反映绿色GDP 的指标和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计量入手,量化描述可持续发展状况“绿色GDP ”与复杂的可持续性理论相关,进行“绿色GDP ”的核算实质上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对“绿色GDP ”的研究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计量入手,量化描述可持续发展状况。量化的描述大体可归纳为三大类型。即用价值总量(如世界银行的持续经济福利指标)、实物量(如物质流分析)与统计指数(如欧洲环境压力指数)三大类型指标描述可持续发展状况。

(1)世界银行的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s-—ISEW )(1990)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真实进步指标(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GPI )(1995)。

1990年世界银行资深经济学家戴利(Herman Daly )和科布( John B.Cobb )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ISEW 与GPI 以人本位,计算的切入角度较独特,考虑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更加明晰地区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如医疗支出等社会成本不能算作对经济的贡献,但该体系存在系统性误差,信度及效度受质疑,且项目涵盖各国不同,因此难以进行国际比较。

(2)世界银行的国民财富(National Wealth—NW )(1994)和真实储蓄率指标(Genuie Saving —GS )(1995—1997);NW 包括人造资本、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GS 则为国内总储蓄扣除人造资本、自然资源和环境损耗。

GS为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与发展水平动态变化提供了更有力的判据,便于预算改善环境所需经费,但以国际价格与标准折现率估算国民财富,无法正确反映各国环境品质情况,在编算范围上未考虑金融性资产及所得分配问题。

(3)欧洲环境压力指数项目(1996)。在欧洲,欧盟委员会开发了“欧洲环境压力指数”和“欧洲综合经济与环境指数体系”(1996), OECD国家环境组织选择了与国民经济账户紧密相联的卫星账户方法,在卫星账户中,一些项目用实物单位,一些用货币单位,并计算人类与经济活动对环境压力相关的实物指标与指数。 该项目将60个环境压力指标综合成10个指数,每项政策一个指数。由于数据收集困难,该指数未能在OECD 国家推广使用。

2、思路之二: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为“绿色GDP ”测算提供理论基础与总体框架。

如何构建以“绿色GDP ”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世界各国政府、著名国际研究机构和著名科学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在进行着艰辛的理论探索。主要理论是修正了(SNA ) 的缺陷。其中一种观点认为(SNA ) 的缺陷要修正,必须对GDP 作一系列调整,即在GDP 的基础上加上遗漏项,扣除不该有的项,以构建“绿色GDP ”作为可持续发展或国民财富的测算指标(如SEEA 体系下的“绿色GDP ”)。在该观点支持下的绿色国民核算方法以“货币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调整总量指标的构建上。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SNA 的缺陷不仅存在环境意识的缺乏,且账户结构中没有表明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认为对总量指标的关注阻碍人们详细观测生态系统与经济功能之间的关系,单一指标难以涵盖动态的、内涵复杂、外延

宽泛的可持续性概念,可持续性的描述必须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内容。在这种观点支持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主要任务是在独立的“卫星账户”体系中反映环境状况的变化(“卫星账户”实际上就类似于前一种思路的实物量指标描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并将“卫星账户”与SNA 相联系(如SEEA 体系),以反映经济活动与生态功能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但在实践中,由于货币单位表现的调整总量易于政策制定者理解,以实物单位表现的卫星账户虽然与(SNA ) 连接,但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显得十分复杂和不可比。实际上卫星账户与总量指标在应用上可以互补,因此,各国普遍采用在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测算“绿色GDP ”。由于建立绿色国民核算体系涉及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目前一些问题悬而未决,因此,国际上所采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只一种。总括地看主要有:

(1)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 )(1993年),以及以联合国的(SEEA ) 为指南,被许多国家修改后而产生的适合本国国情的(SEEA )。

SEEA 为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其统计具一致性,且其卫星账户与总量指标相协调,既具综合性又不乏具体鲜明性,该体系也是惟一获得国际权威性机构认可的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编制方法已为20多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其统计易于国际间比较,但是,SEEA 未能完全符合学理上的周延性,在编算范围上,没有考虑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成本损失,对于环境所提供的服务只计算具有市场价值的部份,也没有考虑自给性服务等,且一些计量方法在理论上遭质疑,由于各国的国情及统计能力的制约,各国并非全部依照SEEA 架构编制完整的账表进行“绿色GDP ”测算,而是选择对其经济较有影响力的资源、环境主题进行试编,依各国国情及资料情况加以调整。

(2)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核算矩阵(NAMEA : National Accounting Matrix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s )和包括环境账户的社会核算矩阵(SAMEA :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s)。

NAMEA发展为SAMEA 有助于国家环境计划,便于政策制定者评估可持续状况是否改善,但与环境有关部分仅计算实物账,无货币化结果,因此也不能提供综合信息。

(3)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 :European System for the Collection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on the Environment)。

SERIEE的核心重点在于收集产业、住户和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实际支出,其环保支出账户较横膈膜详细许多,但仅计算环保支出,不计算各种污染损害,欧洲环境压力指数项目更好地从整体上阐述可持续性,有助于环境政策的制定,也便于预算改善环境所需的经费,但无助于总量指标计算,因此不能提供综合信息。

(4)环境和自然资源账户计划(ENRAP :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Accounting Project)(1998)。

ENRAP较具经济理论基础,编算范围完整,已涵盖SEEA ;其他各种测算模式的编制架构,较具前景及发展性,但由于该体系涵盖面宽,涉及内容复杂,存在较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有待深入研究。

从各国对“绿色GDP ” 测算模式的试编情况看,SEEA 被采用的国家最多,达20多个国家;虽然ENRAP 体系较完美,由于其核算难度高,目前试算的国家最少,仅美国、菲律宾、尼泊尔等地试编。由于对“绿色GDP ”测算的重要与困难,往往一国采用多种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试编,谨慎地探索“绿色GDP ”的测算。较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荷兰、中国台湾,都先后采用不同“绿色GDP ”测算模式进行试编。

三、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 )述评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所设计的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SEEA ),一方面没有打乱GDP 原有的核算模式和框架,另一方面又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进来形成一个新的核算模式和框架,新的框架中包含了原有的框架,因此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在新的框架中绿色GDP 成了核心指标,绿色GDP 并不扣除GDP 中的不良物品和服务,只扣除资源的耗减和环境的降级所造成的损失。

1、核算目标与核算方法

(1)核算目标

SEEA 强调了扩展国民核算的分析能力,但同时又不影响原有SNA “核心”体系的主题目标。就目前情况来看,SEEA 的核算目标主要着重以下问题的研究:

(a )分离并详细阐述传统(SNA )账户中所有和环境有关的流量和存量资产。狭义上,附属环境(卫星)账户是对社会关注的主要环境领域进行详细的核算,这方面工作首先是由法国等国在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而现在,人们对分离国民账户中各种流量和存量资产越来越感兴趣,并重视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总支出进行估计。

(b )实物形式核算与货币形式核算的连接:实物核算的目标是涵盖所有自然资源与环境存量及其变化情况的,而SEEA 则提供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实物

核算与经济(货币形式)核算联系的桥梁。

(c )环境成本和收益的估算:同过去狭义上的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账户相比,现在的SEEA 则增加了对“外部”环境成本和收益的核算。它在以下两方面扩展并完善了SNA 体系:一是产品生产和最终需求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二是由于污染等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d )有形财富的核算:目前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中,强调了对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都应加以利用的观点。为此,SEEA 扩展了资本的概念,即不仅包括人工资本,也包括自然资本。相应地,SEEA 中也包括了由于自然资源减少和恶化所产生的有关成本。

(e )经环境调整的收入及相关指标度量: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减少和环境的改变,SEEA 总量核算中引入了经环境调整的净国内生产总值,即EDP (Eco. Domestic Product)。

绿色GDP (即EDP )=GDP-固定资产消耗-环境资产消耗

=NDP-环境耗减成本-环境恶化成本

(2)核算方法

就资源环境核算方法而言,归为: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货币量附属核算,即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相联系以货币为单位进行核算;福利核算,着重考虑造成环境影响的生产者以外的个人和生产者所承受的环境影响。

(a )实物量形式自然资源核算

自然资源核算注重材料、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实物资产平衡,即期初期末存量和中间的变化。在一些情况下,它还包括用环境(质量)指数表示的自然资产的环境质量变化。现在已有一些由个别国家开发或由国际组织主持的核算实例,例如,联合国开发的多用途的“环境统计数据研究框架”。

(b )货币量形式核算

狭义的货币量环境核算仅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分别列出了用于环境保护的实际支出。广义的研究则包含了一些注重资源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项目中所发展起来的环境调整。尽管这些研究均建立在详细的实物分析基础之上,区分了各类树木、鱼,并依据地理位置和农业用途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但其最终的焦点都还是集中在国内生产总值的调整上—依据所选择的环境费用(这些费用包括石油耗减、森林砍伐、鱼类资源耗减和水土流失等的费用)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全面调整。

(c )福利核算及其它类似的方法

福利方法一般不去处理由生产活动所引起的费用及这些费用给生产资本带来的影响,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费用的环境影响上,从广义上讲就是集中在福利上。这种方法考虑了自然界向生产者和消费者免费提供的环境服务,以及随

后自然界遭受的损害,将这些服务和损害分别视为由自然界提供的转移和返回自然界的转移,它们会增大或减少环境调整的国民净收入。另一种类似的方法则依据的是环境可持续标准这一概念和为满足这些标准所需要的防止和恢复费用。这种方法不处理当前核算期内生产对环境的即时影响,而是处理未特别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影响。这种方法提出:防止和恢复费用应加在那些产品价格可以吸收该费用的产业上,尽管它们不一定是最先引起降级的产业。

2、基本框架与特点

(1)基本框架

SEEA的分析方法和核算特征与SNA 基本一致,而其中用于环境分析的信息则是单独提出的。传统(未经调整)的SNA 数据可以利用SEEA 这一连接桥梁和经过环境调整的指标进行直接比较。

SEEA 总体结构包括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是有关货物、服务的提供和使用的,第三部分是有关期初、期末资产账户及其连接项目的,其中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资本积累账户加以连接。

(2)基本特点

(a )SEEA 对环境核算最重要的修正是扩大了资产核算范围。但没有区分属于经济资产的和不属于经济资产的自然资产,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影响上,同时不考虑所有权和控制等制度性问题。

(b )SEEA 区分了两种类型的费用,即降级和耗减的虚拟费用与以环境保护支出形式承担的实际费用。

(c )在货币量核算中,SEEA 引进了一个资本积累概念以代替SNA 中的资本形成。从概念上讲,SEEA 中的资本积累同SNA 中的资本形成类似,包括由经济决策引起的资本存量变化,但SEEA 中的这种变化不仅包括传统生产资本的变化,而且还包括由耗减引起存量的减少,自然资产作为经济资产被合并以及由与生产活动相联系的经济决策引起的自然资产在经济使用中的转移。

(d )对环境费用和环境成本的估价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所以SEEA 仅提出系列估价的基础上,推荐了一些方法,主要有市场估价法、维持费估价法和意愿调查和或有估价法等。但在整个SEEA 估价处理中,始终隐含两个重要假设:其一是购买者所负担的价格中明确地考虑了虚拟的附加费用,且附加环境费用将不影响有关产品产出的价格;其二,实际进行了恢复活动,所需要的资源会有足够的供给,且不会与供生产其它货物和服务的资源发生冲突。依据这些假设,SEEA 用来说明耗减和降级费用的虚拟附加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增加值及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考虑由于产出和中间投入的价格变化引起的影响。

3、SEEA 存在的缺陷

(1)SEEA 对虚拟环境费用的处理采用了自然折旧的原则,仅对国内生产净值指

标进行了环境因素的调整,而常用来衡量一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GDP )却保持不变。

(2)虽然SEEA 中建议对各部门用于环境保护的实际支出予以外部化,以反映其防治污染的实际投入情况,但在对价值总量指标进行调整时对这一费用的双重影响强调不够。

(3)SEEA 中,将自然资产的耗减和降级作为资产折旧来处理,即将经济部门对自然资产的使用与对固定资产同等看待。虽然自然资产和固定资产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仍然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往往归具体部门拥有,而自然资产一般归社会公有。

4、开展绿色GDP 核算的设想

(1)加快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研究与试点。

资源环境的基本核算包括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价值量核算要建立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实物量核算研究。要加快这一研究步伐,并应当在研究基础上,制定资源环境统计制度方法,组织少量县(市)开展资源环境统计与核算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基础上逐步推广。因为一个国家毕竟地域辽阔,而各地实际情况又不一样,组织全国试算难度会更大。

(2)探索微观企业的资源环境成本估算方法,并在不打破现行会计体系前提下,虚拟纳入企业会计核算。

一方面是国家有关部门如林业、海洋、矿产、土地、环保等部门研究制定资源估价标准和环境污染的估价标准。如开发矿山资源会改变甚至破坏该矿山区域的生态系统,则应对恢复该地生态系统制订估价标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会污染和破坏环境,也必需制定恢复环境代价的估价标准。二是将资源环境成本虚拟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估价标准,计算资源消费成本与环境成本,在估价中,能够市场交易的资源用市场交易价格估价,不能交易的按净现值方法,通过未来收益来估价,污染按虚拟治污成本来估价。三是加强对企业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监测。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须加强监测检查。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都属于微观企业生产发展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企业会尽量逃避责任,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测检查。

(3)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资源共享。

开展绿色GDP 核算,除了微观企业虚拟资源环境成本核算外,还应建立健全政府相关部门的统计制度,如农林、水利、矿产、土地、环保等部门都应从本部门职责出发,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方法。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则要完善专业统计制度,将相关的资源环境统计内容纳入专业统计制度,建立资源环境实物量核算基础,并完善GDP 核算方法。加强各部门相互间的配合与合作,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综合环境和经济核算体系,开展绿色GDP 核算。


相关内容

  • 生态经济全2
    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到损害,甚至生命维 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质财富 ...
  • 我国经济的总体形势是好的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收获的十月,首都北京喜气洋洋,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如期开幕.10月18日,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的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上,记者就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者:改革开放以 ...
  • 天津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探讨
    2009年第11期第29卷(总第238期) 现代财经 MODERN FIN ANCE &ECONOM ICS No. 11, 2009 Vo 11. 29 General N o. 238 天津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探讨 房 林, ...
  • 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设置
    /∥ 7 一.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的缺陷 及原因 p占培 5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居民的实际福利状况.有些国家人均GNP水平很低,但能满足该国大多数居民的基本需求:而另一些国家要保持同一基本需求,则需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和人均GNP的水平.因为 ...
  • GDP与中国经济变化的关系
    12队 GDP与中国经济变化的关系 摘 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GDP与中国经济变化关系的问题. 针对问题一,选取居民消费水平作为主要指标来探讨中国GDP与经济变化的关系,利用搜集到的统计数据,使用MATLAB软件中统计回归工具建立一元线性 ...
  • 央行孙国峰详解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
    导 读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金融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在市场出清领域中的作用,更合理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让金融助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成 ...
  •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占GDP比重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国强罗楚亮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5)05-0116-11 doi:10.16299/j.1009-6116.2015.05.0 ...
  • 蓝色经济的定义和内涵_何广顺
    第3卷第4期2013年8月 海洋经济 MARINEECONOMY Vol.3No.4Aug.2013 蓝色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何广顺1,周秋麟2 (1.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 300171: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5) ...
  • 现在GDP平均一块钱投资只能转化为2毛多收入
    "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4年1月11日 ...
  •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_意义及其路径_宋言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 双月刊2008年7月出版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宋言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100732)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