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组织理论 - 范文中心

技术创新组织理论

12/17

技术创新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是研究自组织现象、规律的学说,它改变了传统科学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由线性想非线性转换,它不仅强调系统外部环境的重要性,而且特别突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从系统的自身去研究系统,是系统科学的动态模式。目前,它还没形成统一的理论,而是一组理论群。 历史地来看,自组织问题的讨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40年代,为了描述脑神经网络的功能,科学界提出自组织概念;60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和德国物理学家哈肯通过对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研究,从而打开了研究自组织理论的大门。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以来,是自组织理论和方法论发展时期,哈肯等人创立的协同学理论,托姆创立的突变理论,艾根等创立的超循环理论,曼德布罗特创立的分形学和以洛伦兹为代表的科学家在研究自组织理论和方法论问题方面出现了殊途同归和科学汇流的现象。

(1)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普利高津教授创立的。一个开放系统(不论是力学、物理学、生物学还是社会经济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并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普利高津称之为“耗散结构”。这种系统能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通过内部相互作用,自行产生组织性和相干性,称作“自组织现象”,因此,这一理论也被称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

(2)协同学。联邦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0年提出了协同学问题,并在1975年建立起协同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逐步发展为自组织理论的另一个颇具特色的学派,即哈肯学派。协同学是关于多组分系统如何通过子系统的协同行动而导致结构有序演化的自组织理论,是一门以定量化方法研究系统结构或行为演化的线代科学,借助于包含系统状态变量、时间参量和随机涨落力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来研究系统的演化行为。

(3)突变论。法国数学家托姆于1972年在《结构稳定性与形态形成学》中系统的阐述了“突变论”,而齐曼对理论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突变论主要是研究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质变问题,即自组织在演化中,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跃变,通过质变,新信息被创造出来,自组织向较高层次或者较高有F L Y创立的混沌理论等,随着不同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并且分别从不同视角和层次,

序状态进化。

(4)超循环理论。超循环理论是由德国生物物理化学家艾根,1971年,艾根发表了《物质的自组织和生物高分子进化》一文,对生物机体内快速反应的研究方法由“强调定量描述”向“着眼于自发自组织描述”,超循环是一种较高级的循环,由循环组成的循环,说明进化演变到每一个层次,不仅表示演化着的个体发生了变化,也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

(5)分形学理论。分形学即分数维几何,创始人是当代法国数学家曼德布罗特。1973年,曼德布罗特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描述和计算并研究那些不规则的、零乱分散的、凸凹不平的支离破碎的图形的分布。曼德布罗特对分形的研究,是理解复杂性所进行的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揭示了世上万事万物的“无规则性”以出人意料的“自相似性”规则嵌套而成,自相似性揭示了混沌之中也有秩序,从而为发现复杂系统规律性开辟了道路。

(6)混沌学理论。混沌理论中混沌不是意味着混乱、无秩序。最早创立混沌理论的美国麻省理工著名的气象学家洛伦兹认为:“混沌这一术语泛指这样的过程——它看起来是随机发生的而实际上其行为却是由精确的法则而决定”。 1963年,洛伦兹第一个提出了关于流体运动中湍流出现的简化描述,导致了混沌学的飞速发展。然而科学家关心的不是混沌本身,而是通向混沌的道路。混沌同范围内的有序完全协调的。

基于混沌理论的两个重要的观点是:(1)混沌是貌似的随机性的非周期行为,它可以由确定性产生;(2)非线性问题将被视为非线性问题,而不是作为简单线性问题加以处理。

F 学揭示出一个形态和结构的崭新世界,表明在某一个范围内的无序是与另一个不L Y

自组织理论的演化

(1)20世纪80年代,随着自组织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出现了应用自组织理

论研究创新经济学问题的进化论学派(或者成为演化经济学)。

1982年,美国学者纳尔逊(Nelson)和温特(Winter)出版了《经济改革进化论》一书,奠定了创新研究的进化论学派基础。认为技术创新系统的运行过程是学习、研究和社会选择的过程,其中学习和研究严重依赖于生产者——用户的交互作用。2000年Ziman出版了《作为进化过程的技术创新》一书,进一步阐述了技术创新的进化论思想。进化论学派认为技术体系进化的过程体现为自稳定和自重组过程。从自组织的观点来看,技术创新正是创新系统形成和向有序演化的过程。因此,可以通过考察技术创新系统形成和向有序方向演化的条件,揭示技术创新演化的规律性。

(2)理查多·龙西尼对长期性技术变迁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定义了技术系统及其有关概念,把创新的产生及其扩散纳入到技术系统演化的框架中来考察,认为技术系统是分析技术的经济行为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他认为技术系统是一种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公共和私营机构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多维网络。他通过分析单元的解释和制度的主动、被动角色的分析,认为技术系统具有开放特性和自组织特性。一个技术系统是按照一定的演变模式和选择机制向前发展的。

(3)西尔弗伯格、多西分析了经济体间以技术和行为多样化为特征的演化化模型,用来阐述企业间不同能力、期望、策略和选择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创新及其扩散系统所包含的多维结构和行为可变性,模型以行为假设和反馈结构为基础,认为在企业特征多样性和企业期望多样性的分析中,接受决策的分布将产生于最初分布和内在转移。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应用系统自组织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系统演化问题。赵玉林(1998)运用自组织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经济学理论探讨了技术创新的内在规律,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主体中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的相关作用,构成技术创新系统或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微小涨落是其内部诱因,非F 环境中,扩散过程的自组织性。他们以自组织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建立起动态演L Y

线性相互作用则是其根本机制的观点。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自组织机制,欧阳绪清(2001)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开放和非均衡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随机涨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诱因,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机制。张德贤(1997)等运用协同学理论研究了高技术产业化过程,把高技术企业的数量作为状态变量、高技术成熟度作为控制参数,论述了高技术产业化的演化过程和协同机制。

秦书生( 2004)指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涨落、不确定性等复杂性特征。自主性是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进化的内在灵魂,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进化必要的外部条件。艾仁智( 2005)尝试性地运用自组织理论,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强调系统自组织性的增强是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关键因素。毛荐其和杨海山( 2006)从进化论的视角进行探讨,认为技术创新的发生是其底层因子如知识、信息、智力相互作用以及与市场、人文、社会、制度协同进化的过程。技术创新成功的原因是其被市场所选择;技术创新失败的原因是其没有被市场所选择。罗文军和顾宝炎( 2006)试图用自组织理论来刻画知识是如何创造并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过程(即知识创新)及所需要的过程条件,期望对企业家和经理人的知识创新实践有所裨益。方琳瑜等( 2008)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成长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机制和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的网络组织理论

近年来,网络组织日益成为技术创新组织的研究热点,技术创新网络作为复杂产品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网络组织,也呈现出模块化的特征。关于网络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诸多不同的解释。

杰瑞罗 (JarilfoJoseC.,1988)将复杂的经济活动按组织形式和竞争关系加以区分,从而区分开市场组织、层级制组织、家族式组织和战略网络。戴尼斯、奥里弗和布鲁诺 (DennisMaillatetal, oliviererevoisier,Bruno Lecoy,1993)从经济、历史、认知、规范等多角度对网络组织进行了概括,认为网络组织是一种超越了F 杂系统,具有自组织性。并以自组织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L Y

传统的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达夫特(RichardLDeft)将典型组织分为人、群体部门、组织、跨组织集合或社区四个分析层次,认为由单个组织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跨组织集合是组织本身集成的最高分析层级,它以自由市场模式替代传统的纵向层级组织,隐含地给出了网络组织的定义。阿卡尔和科特勒 (Ravi5.Achrol, PhilipKotfer)将网络组织定义为:网络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联合体。阿斯蒂尼(MarshallvanAlstyne,1997)将组织的有机适应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把网络组织描述为一种动态的具有高度柔性的组织结构。

李新春(1998)认为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系,而这种联系的实质是企业之间的分工贸易,是组织行为而非个人行为。贾根良(1998)认为企业网络是经济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经济活动看作是由各种经济行为者之间长期投资形成的资本要素所组成的联系之网。孙国强(2001)认为网络组织是以独立个体或群体为节点,以彼此之间复杂多样的经济连接为线路而形成的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

自组织创新网络的一般演化模型认为,技术创新网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每个战略联盟内部可以定义为一个网络,每个战略联盟本身即构成一个网络;(2)网络是指一系列的联盟,联盟与联盟之间形成更大的网络。

借助一个网络力量已经不能满足复杂技术创新的需要,从而促使两个创新联盟形成更大的联盟,原创新网络则演化为一个更大的网络。这些过程都不需要在外部指令下进行,而是各个成员战略上的自发需要,因此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

Knut等归纳了社会科学、政治科学、创新与知识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对网络结构演化的研究,将创新理解为组织学习过程,创新网络则是跨组织学习的合作关系,强调了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重要性。

姜彦福等以抽象的网络结构代表经济社会的知识扩散结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扩散研究,并考虑其在时间维度下技术创新网络动态变化的情况。

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一般模型

哈坎森和斯耐赫塔(Hakansson,Snehota,1995)认为企业间的关系是多层次F 根据Verspagen的研究,当一个网络内部成员的能力发挥到一定的程度时,L Y

的,它们把活动联接起来并与行为者相结合形成了资源纽带,因而活动、行为者与资源构成了网络组织的三大基本变量倒。罗仲伟(2000)认为网络组织由结构、过程和目的三大要素所构成。严建援(2000)认为结点与结点间的联系构成网络组织的硬件,运作机制、网络组织整体的管理与创新机制等构成网络组织的软件。傅宗琛(2006)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认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包括了组织目标、运行平台、组织结点、联网模式和运行机制五个要素。

(1) 组织目标

共同的组织目标是任何组织也是技术创新网络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开展活动的动力。

(2) 运行平台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运行的平台,也成运行环境。林润辉(2000)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认为网络组织是建立在新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平台之上的。而此后学者对网络组织的研究也基本基于这个分析基础之上。

(3) 组织结点

结点是构成网络组织的基本要件,一般认为它是独立的企业或社会服务组织。其组织结点主要有:①科学网络,主要由大学、政府实验室等组成;②政治网络,主要是政府等行政机构;③专业网络,主要指的是各种专业协会

(4) 联网结构

网络组织并不是不同结点的简单叠加,只有通过一定的信息沟通方式和相互作用将结点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有机联系的网络构架。

(5)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技术创新网络的调节器,只有机制到位了,才能对网络成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协调、约束和激励,才能使整个网络组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一般模型: F 和中介组织;④金融网络;⑤企业间网络。 L Y

L Y 企业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 F


相关内容

  •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 过程. 2.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A.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 ...
  • 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
    浅谈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以恒联公司营销活动中的项目管理为例 一.相关理论概述 1.现代管理论和技术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之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 第三阶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 ...
  •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 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最后,每个组织多具 ...
  • 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Weber'S bureaucracy theory)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在马克斯·韦伯看来,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 ...
  • 重庆管理基础知识(教材)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紫彦 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具有六点基本 ...
  • 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_陈佳贵
    2013年第3期(总第507期)May.,2013Vol.35 No.03 管理学动态 管理学百年与中国管理学创新发展 陈佳贵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732:2.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北京100836) "以物为本&q ...
  • 管理学第三版复习整理
    ⏹ ⏹ ⏹ ⏹ ⏹ 管理学(第三版) 杨文士 焦叔斌 张雁 李晓光 编著 考试题型 一大类 ◆ 解释 ◆ 简答 二大类 ◆ 论述题 ◆ 综合题 ⏹ ⏹ ⏹ ⏹ ◆ 7.5 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第8章 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 8.1 权力. ...
  • 行政管理发展趋势
    1.社会管理规律学科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 ...
  •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 相关资源的过程. 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人际角色 信息角色 决策角色 监督者 代表人 企业家 谈判者 领导者 传播者 干 ...
  • 物流管理概论
    物流管理概论 单选题 1.根据强化理论,老师对上课迟到的学生进行的批评属于哪种改造策略: A 不强化 B 正强化 C 负强化 D 惩罚 正确答案:C 2.下列方法不属于现代计划制定方法的是: A 经验平衡法 B 滚动计划法 C 网络计划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