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看农村老太太是如何评价宋美龄的 - 范文中心

文革期间,看农村老太太是如何评价宋美龄的

02/22

-

作者:一地秋白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和城市一样。北京揪出一个刘少奇,大队也跟着揪出一个小刘少奇;北京批林批孔,大队也要批林批孔;北京一打三反,大队也一打三反;北京评水浒,大队也评水浒;北京反击右倾翻案风,大队也反击右倾翻案风;北京说黑猫白猫,大队也说黑猫白猫。难怪一个生产队长说:全国八亿人,都是顺沟驰,毛主席叫咋驰,就咋驰,没有一个犟驴。

但是大队无论如何跟着北京走,人们还是赶不上北京的步伐。那些不识字的老太太,呼口号也只是张着嘴,喊的什么她们自己也不知道。有一个高中学生问她奶奶喊了一上午口号,喊的什么?老太太回答:我活70多岁了,知道喊什么。先喊万岁,再喊打倒,一点也差不了。

我母亲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但是到现在还认识毛主席万岁五个字。我问他为什么,她说:看得多了。学校的墙上,大队的墙上,生产队的墙上,自己的墙上都是这个字,再笨的人也认得这五个字。

除此之外,农村不识字的老太太,对于外部世界还是根本不了解。除了上公社所在地开斗争大会之外,她们不去公社,更不说县里了。她们不知道江青是谁,陈伯达是谁,康生是谁。特别是那些小脚老太太,不能下地干活,历史知识除了知道宋美龄是蒋介石的老婆之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那些老太太知道,世界的幸福生活都让宋美龄过了,世界的福气都让宋美龄占了,世界上的福都让宋美龄享了。然而宋美龄享的福是什么,她们的猜测和臆想和宋美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

第一个老太太说:当个宋美龄真好。大热天,把纺花车搬到树阴凉里纺花,日头再热,晒不到人家宋美龄。

第二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坐在树阴凉里纺花,跟前还放一把芭蕉扇,不想纺花了,就摇起芭蕉扇。

第三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跟前还摆一个大茶缸,红糖茶不热不凉,想喝了就喝一口,嗓子里边都是甜的。

第四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跟前放的不是红糖茶,而是一缸红糖,想吃了就抓一把填进嘴里。你说人家宋美龄多享福。

第一个老太太说:听说人家宋美龄跟前不光放一缸红糖,还有一缸白糖。吃红糖嫌酸的时候,就再抓一把白糖换换口味。

第二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纺花的时候,跟前还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一个盘子,盘子里装三个卤猪蹄,很远都能闻见酱油和八角花椒的味道。吃了白糖,再啃一个猪蹄。就是旧社会的保长,也没有人家宋美龄享福。

第四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纺花纺累了,就出去歇歇。人家宋美龄不走路,坐的是兜子。桦林木的兜子竿一软一软,舒服极了。

第一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还有一把洋布伞,印着大红花。坐在兜子上,打着花雨伞。过去于区长的老婆,才有一把这样的雨伞,下雨打一下,天晴了晒干,放在箱子里。

第二个老太太说:宋美龄的男人是蒋介石,能管住四个区长。于区长算个球,就能管住一个副区长。

第三个老太太说:听说人家宋美龄屋里缎子被子都有四五床,想盖红的就盖红的,想盖绿的就盖绿的。天一冷,再搭上一床大红的。

第四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家里,冬天的炭火一天到晚不灭。想喝黄酒了热一壶,想吃馍干了烤一块,福算是叫人家宋美龄享完了。

第一个老太太说:听说人家宋美龄家里过年的腊肉挂满了屋檐,烤馍干还要夹一块烤腊肉。

第二个老太太说:妈那个逼,咱过年才吃一顿肉,宋美龄恁些腊肉,吃得多了,不拉肚子?

第三个老太太说:人家宋美龄的屋里,挂了几串毛拉子【一种植物的细穗,能治拉肚子】,拉肚子熬敖喝下去就不拉肚子了。

第四个老太太说:熬毛拉子,也是丫鬟熬的,人家宋美龄自己从来不自己熬。

几个老太太的话,让队长听见了。队长说:你们几个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们那个妖精样子,还想过宋美龄的生活。宋美龄都被毛主席赶到台湾去了,她现在不知道一年能不能分到150斤小麦。咱们生产队一年分155斤,全公社都眼气咱们分得多。你们知道鸡巴毛,宋美龄现在也和美国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别看它是蒋介石的第三个小老婆,也没有你们过的美过的好。

四个老太太很惊奇的问:我们真比宋美龄过得好?

队长说:真的。

几个老太太从此就再不那说宋美龄了,原来自己比宋美龄还宋美龄,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


相关内容

  • 1968年知青
    1968年 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 ...
  • 党员个人讲政治有信念发言材料 篇一
    党员个人讲政治有信念发言材料 篇一 各位党员: 非常荣幸受局党委.局机关支部邀请,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以上党课的形式,围绕学习"讲政治,有信念"这一主题与大家作交流.首先声明三点:(1).本人与大家一样,在学习刚刚起步 ...
  • 陈忠实传(三)
    十 此生绝不能在女人问题上跌倒 1964年,陈忠实22岁.这一年,是他当民请教师的第三年,他已经调到新成立的公社农业中学当教师,但学生借用东李六年制高级小学的一个教室上课,他们就暂归该校代管. 有一天教师们按往常的时间,聚在一起准备开会.开 ...
  • 宋庆龄为何拒绝与孙中山合葬?
    嫁给孙中山,不是为了爱情 宋庆龄从美国毕业后,于1913年8月29日抵达横滨,第二天就由父亲和姐姐陪着去拜访孙中山,这是宋庆龄长大成人后首次会晤她所仰幕的革命家.19年前,宋庆龄还在襁褓中时 "见过"孙中山,她当然完全记 ...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
  •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弘扬国学的当代意义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9-02-2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 ...
  • 最牢固的感情 大都势均力敌
    天涯上曾经有个高楼,说的是民国时期的原配和小三,看那些早已逝去的旧人的故事,倒是颇有几分唏嘘. 很多人在回帖里痛斥那些抛弃结发妻子的男人渣男,声嘶力竭,又想起被无数姑娘转发的那句话有朝一日剑在手,斩尽天下负心狗.不由得哑然. 我倒是觉得,感 ...
  • 中国现代史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得到传播,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这引起资产阶级改良者的反对.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他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 ...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后感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读后感 建091刘洋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让我更多地了解了有关于农村现状,有关于文革时期的发生的事情,在这之前好像文革时期的事情除了听父母的讲述外,几乎没有从任何课本上看到过,不知道为什么课本上没 ...
  • 人物形象分析
    ●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 1, 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 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