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的价值与村庄发展方向分析 - 范文中心

村庄的价值与村庄发展方向分析

04/21

赵竹村:村庄的价值与村庄发展方向分析

问题探讨

村庄的价值与村庄发展方向分析

赵竹村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村庄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村庄的综合价值不断显现,主要承栽着五种功能。即生活家园、农业基地、生计保障、生态调节、文化传承等。要依据村庄价值来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田园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实现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村庄价值;村庄发展;村庄田园化

村庄,指的是村民聚落和村民生产生活的一定区域。它往往包括一个或几个农村居民点及其周围一定面积的土地。村庄的产生和发展,与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的产生与发展息息相关,并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期以来,村庄与城镇并存。承载着人类生存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功能。随着城镇发展,一些城镇周边村庄实现了城镇化。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村庄来说。发展的前途不是城镇。在现代化进程中,村庄的价值是城镇难以替代的。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各地需要重视村庄的独特价值。进而把握好村庄发展方向。

村庄价值的具体分析

在人类世代实践活动中,村庄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人类以村庄为基本生产生活载体,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村庄在经济活动方面的传统价值越来越被人淡忘:同时由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局限性,以及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村庄在生活家园、农业基地、生计保障、生态调节、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综合价值越来越引起关注。当前,人们对村庄价值的认识有待于深化。以下从五个方面对村庄价值进行具体分析。

1.1村庄是城乡人们共同的生活家园

过去,村庄是农民的家园。随着城镇化发展,更多农村人口逐步由村庄流动到城镇。从表面上看,村庄作为农民生活家园的价值似乎受到挑战。然而,中国各地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口留守在村庄。特别是,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城镇化难以使所有外出务工农民“圆梦”,村庄始终是重要的人口蓄水池。因此,惟有建设好村庄,才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想望。实际上,国内外经验已经证明,村庄不等于落后。只要有足够的公共财政投入。再落后的村庄也可以建设成为人类生活的美好家园。某种程度上,村庄生活可以弥补城镇生活的不足。城镇往往人口密集度高.在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背后,隐藏着诸多生存压力与无奈。而各地的村庄,和城镇相比,一般不以人口密集著称,但因贴近自然而独具魅力。村庄既容纳一定常住人口。也承载不少流动人口,包括一些城镇居民利用节假日或周末到村庄进行休闲旅游。只要村庄道路、水电、卫生等公共条件改善了.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城镇人

万 

方数据口以观光游客的身份“回流”农村,体验质朴,接触自然,愉悦身心。那些美丽的村庄,对于城乡居民来说,无疑都是重要的生活家园。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城乡人们的生活中都少不了小桥、流水、人家。只有保护和建设好村庄。才能给人类生活保留一片美丽花园。

1.2村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长期发展中。村庄孕育了农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产业,除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外。工业与服务业大多集聚城镇并得到新的发展。农业,虽然也经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但是总体来说。从来没有离开村庄与土地。村庄与城镇相比,具有

发展农业经济的比较优势。因而,村庄价值与农业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居民食

品安全.以及生物质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时常成为热门话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村庄价值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没有村庄,就没有现代农业及生物质经济发展的根基,也就没有“菜篮子”、“米袋子”的保障。有的地方,由于村庄和集镇发展落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造成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失衡,直接导致村庄的土地撂荒、儿童留守等经济社会问题。我们要清醒看到.村庄虽不可能如城镇一般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也不应当沦为经济发展的边缘。村庄在城乡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轻重。新时期,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将生产发展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反映了村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瞄准现代农业,建立健全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经营体系.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1.3村庄是贫困人口生计保障的基础

生计是民生的基本问题。贫困人口的生计保障,向来是一个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课题。在现代化进程中,村庄经济社会既得到一定发展。又不同程度地保持了传统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特征,并没有完全融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解决贫困人口生计问题提供了基础保障。村庄经济带有半自然经济形态,人们从事耕种、养殖或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多种多样的庭院经济,往往是把自给自足放在第一位的,然后考虑进行市场买卖和营利问题。一个自然村落,往往就是沾亲带故的一个或几个大家庭.“家”与“家”之间有合作关系,人与人之问有血缘关系.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农村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农村实行土地家

一5一

问题探讨

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家家户户无论贫富都得到一定面积的耕地。只要农户家庭人口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就可以为解决温饱问题编织一张“安全网”。对于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来说.他们也能够从土地流转或家族互助中得到一定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农民即使外出务工.他们在村庄的白留地、承包地也是不变的。如果遭遇经济不景气和失业等,农民工返乡后依然可以从小块土地上得到一定生计保障。一些发达地区的村庄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扩大农民就业.并为老人孩子提供一定生活福利.提高了生计保障水平。

1.4村庄是实现生态调节的宝贵空间

长期以来,人类文明沿着村庄和城镇两个方向发展。形成两种既有联系,又截然不同的生活空问。其中,城镇居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然而,。中心”不是“孤岛”,城镇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村庄的生态调节功能。村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对比较和谐。基本保持了山清水秀的生态景观,能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培肥地力.这些都是城镇体系难以替代的。村庄以广袤的土地和多样性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不断转化城镇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废弃物。并供给城镇生活必需的粮食、蔬菜和肉、蛋、奶等产品。村庄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特殊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的。若没有村庄这个生态调节的宝贵空间。包括人们对农田、沟渠、林地、草场、湖泊等的合理经营与科学管理,城镇的生存与发展必将面临严峻挑战。对村庄合理规划与建设,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好地发挥生态调节的功能,将有利于维系城镇的地位与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就应合理确定城镇与村庄的空间布局,既要不断培育壮大城镇体系。也要保留必要的村庄发展空间。一些省市自治区越来越重视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加大对农村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城乡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1.5村庄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

村庄的价值。还体现在历史文化方面。全国各地有很多村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却都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名村、特色村。这些村庄,历史上曾经生活过名门望族,寄宿过文人墨客,以及诞生过仁人志士,至今仍呈现老屋、老街、老树交相辉映的独特人文历史景观,保存下珍贵的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些村庄还有详尽的《村志》,记载了本村历史变迁、家族繁衍和人物故事。人们看到,村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空间.但是人们婚丧嫁娶、男耕女织、集市买卖、勤俭持家,以及建祠堂、修族谱、设私塾、读诗书等活动,体现了当地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新时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村庄的文化及经济价值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经济发展,不少地方通过政府、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努力.加大村庄民俗旅游开发力度.将开发、建设与保护结合起来,使本地村庄的经济与文化更好地协调发展。然而。各地村庄建设特别是古村落保护开发工作很不平衡。由于重视不够及资金不足,还有一些地方富有历一6~

万 

方数据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第20卷第8期(总第227期)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反哺、对农村支持力度,也要注意统筹村庄建设与保护,兼顾村庄历史

文化价值。

2村庄发展方向的分析

当前。各地村庄发展尚未完全纳入科学规划的轨道,在村庄发展问题上还存在认识误区。其中,关于村庄的发展方向问题,有的简单照抄照搬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偏离了农村实际和村庄自身功能。问题关键是,还没有认清村庄在城乡发展中功能定位,亟待围绕村庄自身价值,把握好村庄发展方向。村庄价值是在村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谋划新农村建设。要以村庄价值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尽量合理确定村庄的发展方向。只有推动村庄沿着合理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村庄的应有价值。

2.1

村庄价值与村庄发展的方向

村庄在生活家园、农业基地、生计保障、生态调节、文化传承

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为研究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村庄发展方向.具体反映在村庄建设规划、产业规划、社区规划、生态规划、文化规划等方面。其中:研究制定村庄建设规划,要以美化、宜居为原则。体现村庄特色,对有的村庄还要兼顾农家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村庄产业规划,要以统筹协调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为原则.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发展适宜的非农产业,完善村庄产业体系;村庄社区规划,要以合作、和谐为原则.尤其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村规民约和文明户建设。使集体和农户都有所作为,增强对村民中老弱病残的保障能力;村庄生态规划,要以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为原则.增加科技含量,强化生态贡献,在城乡体系建设中发挥村庄的不可替代作用;村庄文化规划,要以统筹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经营开发为原则,重点加强古村落保护,将村庄建设成为历史文化展示和传承的窗口及平台。总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村庄发展的合理方向,尽量避免不切村庄实际的盲目建设。以及有悖于村庄价值的破坏性开发,使村庄的建设与发展更加符合城乡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要求。

2.2村庄田园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从村庄发展的大方向来说,既要克服片面城镇化的倾向,又要注意吸取城镇化的有益经验。对于一部分村庄来说,在发展进程中逐步融人城镇化.其性质和面貌都发生根本变化。这些“村庄”不再是村庄了.已经成为城镇的一部分,体现城镇的功能和特点。也就不再具有村庄的价值。然而,一部分村庄实现城镇化的前景.并不代表村庄发展的普遍规律与方向。绝大多数村庄依然沿着村庄自身的发展逻辑,朝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向加快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经验反映,村庄田园化,即具有

村庄特色和村庄价值的现代化,将是大多数村庄发展的归宿。当

前,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村庄价值,在发展

史文化价值的村庄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

任秀杰,等: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区融人研究

问题探讨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社区融入研究

任秀杰.李晓静。薄其林.吕思颖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5)

【摘要】以江苏省四个发达地区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为例。调查其进城动机、居住状况、消费支出、交往人群、政治参与等。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积极改变自己来融入城市社区,如学说普通话、注重自身衣着打扮、关注城市政策变动等.但城市社区仍在经济、社会关系和制度方面排除她们,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仍处在一个与其父辈相似的尴尬状态。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应从政府、企业、市民和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努力来推动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融入

城市社区。

【关键字】新生代;农民工;社区融入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高达1.4亿。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0%,约占农村劳动力的30%。其中约三分之一为女性,而且流动人口中女性劳动力人数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男性。由于社会、家庭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在作出流动决策时,面临着比农村男性更大的挑战。同时女性农民工在城市承受着来自性别和阶层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女性农民工的研

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者称他们为第二代农民工,也为新生代农民工。

女性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支重要的人力资源.但对她们的研究却很少。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对第二代女性农民工的城市社区融入的现状进行研究。真实的展示已进城农民工的城市生存状况.为青年女性农民工在城市理性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文中所引用的数据来自江苏省创新课题“女性流动人口研究”。

第一代农民工多是怀着“城市有更好的收入”的期盼进城务工的,追求高于农村的收入、补贴家庭开支是他们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随着时问的推移,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很大一部分也进城务工,相对于父辈来说,他们学历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有较远的人生职业规划和较强的维权意识。对应于他们父辈笔

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务工、户籍仍在农村的社会群体.其“身份”在现行的户籍制度下仍被认定为农民,但

研究方法

中坚持村庄特色与定位;一方面要从城镇化中汲取经验。在发展中着力加快村庄公共设施建设。也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这道鸿沟,使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更多地延伸到村庄。通过建设与发展,村庄在公共设施条件方面缩小与城镇的差距,逐步改变“穷”的面貌。在这样的村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种田园化的景观和城镇化的生活。村庄依然是村庄.但不再是传统落后的旧村庄。因此,要处理好村庄发展中田园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使村庄发展既能得益于城镇文明成果。又能提升村庄自身的特色与价值。

2.3村庄综合价值与多样化发展

各地村庄情况千差万别,村庄价值日益综合化,这就决定了村庄的具体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对于村庄如何建设与发展.人们可以把握大的方向,遵循一定原则.以及坚持基本标准.但是不可能给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具体模式。有的地方在村庄规划中讲求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村庄面貌一致,结构趋同,功能单一,难以体现村庄的综合价值。那么.坚持村庄发展方向的多样化,是否意味着放弃规划,就没有了规律性呢?其实不然,多样性也是一种规律性。也离不开规划管理与指导。要看到,村庄建设与发展,无论走向城镇化,还是坚持田园化;无论建成农副业村,还是建成旅游村。都是由村庄价值和具体条件决

定的。因此,在村庄规划工作中,只有具体分析一个村庄所承载的价值与功能。所拥有的资源与条件,才能比较合理地确定村庄发展方向。要把一个村庄放到本地的整个城乡经济社会体系中,认清村庄的主要价值所在,以及村庄价值的主要方面,从而判断村庄的功能定位。此外,在县(市)或乡镇范围内,村庄发展多样性本身也是宝贵的经济社会资源。村庄发展方向越是多样化,就意味着发展的路子越宽,发展的空间越大。村庄与村庄之间,要力争实现互补,有条件的做到“一村一品”,形成各具特色的村庄发展布局。

参考文献:

…韩荣锦,孙国才.新农村建设中的田园化理念及其生态经济意义.生态经济.2007(11):42・46

(2】BemdSeege璐(本・西格斯).德固村庄经济发展和村落保护.今日国土.

2006(Z4):45—48

pl国风.著.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赵竹村(1972一)。男,山东沾化人,现工作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村发展与管理。

一7一

万方数据 

村庄的价值与村庄发展方向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赵竹村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农村经济与科技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2009,20(8)0次

参考文献(3条)

1. 韩荣锦. 孙国才 新农村建设中的田园化理念及其生态经济意义[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7(11)2. 本·西格斯 德固村庄经济发展和村落保护 2006(Z4)3. 国风 中国农村的历史变迁 2006

相似文献(1条)

1.学位论文 王辽卫 村干部行为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研究 2008

世纪之初,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干部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先锋。无论是农村基层民主改革,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村干部都已经成为无可替代的主角。村干部作为乡村社区的精英是农村发展的主导、社区建设的主力,深入分析村干部行为对农村社区的影响,这对更好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村庄环境差异下的村干部行为分析,研究其对农村社区的影响,以改变农村社区的环境条件来规范村干部行为,达到社区发展的目的。根据村庄价值生产能力强弱将乡村划分两类:自主生产价值能力强的村庄和自主生产价值能力弱的村庄。前者可依据价值产生的作用因素又分为外生型和内生型两种。后者则因村干部能否获得足额正当收入可分为多种类型。另外,根据文化对村庄的影响因素将村庄分为传统文化保持较为完整的村庄和传统文化完整性保持较差的村庄。在不同类型村庄中的村干部行为方式不同,其动机影响因素不同,管理规范村干部行为的政策制度也当有所差别,村干部行为对乡村社区的影响也不同。

乡村自治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历史进程,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水平,提升村民政治参与的自主性,提高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的主要途径。村干部为获得较高的村治权威,实现自身利益,在乡村自治中积极发挥作用,而没有动机刺激的村干部则消极怠工、碌碌无为。乡村自治中村干部需要同村民、乡镇政府、民间组织等社团或个人之间进行博弈,选择有利的行为方式,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村干部行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凭借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本,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利用自身生产经营的优势,指导村民发展副业,整合村庄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引导村民进入自己熟悉的行业发展经济;利用自身权威,培养村庄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挥村职权能,改善村庄发展的经济环境;促进转移劳动力,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村干部对待类型各异的农村文化会做出不同的行为。论文将农村文化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传统性公共文化活动、传统性个人文化活动、现代性公共文化活动和现代性个人文化活动。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村干部积极推动传统性公共文化活动,甚至出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由于现代性公共文化活动大多靠政府大规模资助来建设,因此村干部为了自身利益可以积极行动,也可置之不理;而对于传统性个人文化活动和现代性个人文化活动,则因无利可图则顺其自然发展;现代性个人文化活动由于熟人间的相互面子竞争而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传统性个人文化活动则由于无人问津而逐渐走向式微。村干部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就是在保证村干部利益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激励制约方式规范村干部行为,调动其积极性,发挥村干部在乡村建设中的影响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通过以上论述,论文提出规范化村干部行为的基本思路:首先,从村干部自身建设入手,拓宽干部选拔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优化干部结构,转变村干部角色职能,培养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完善村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规范考核管理办法,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维护村干部权威,给与政治出路等方式激励村干部行为。最后,通过发展民间组织,监督、制约村干部行为,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cjjykj200908002.aspx

授权使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gnnzsfxy),授权号:c0aa58a8-88fb-4912-b6b9-9e9f00d89355

下载时间:2011年3月7日


相关内容

  •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浙江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VILLAGE PLANNING OF ZHEJIANG PROVINCE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05 目次 1 总则..................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 2007-5-8 12:48:00 | By: 青请 ]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 ...
  • 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研究报告文本
    农村宅基地节地政策 研究报告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二○一○年二月 目 录 一.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及其完善的必要性 ................. 2 二. 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 ........................... ...
  • 20**年国考申论热点:乡贤文化
    为方便广大考生备考选调生申论考试, 申论部分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己,也是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现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为大家收集了最新最热的申论热点预测,供广大考生学习参考. [背景链接] 当前,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36号 日期:2006-04-2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小城镇健 ...
  •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8. 始终眷恋着祖国 学习目标 1.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材精当 ...
  • 陈锡文:把握农村经济结构.农业经营形式和农村社会形态变迁的脉搏
    人文与社会 提交 2012/04/16 阅读: 106 摘要:陈锡文先生为黄宗智教授组织的专题讨论<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进行的点评. 关键词: 陈锡文 黄宗智 小农经济 读了黄宗智先生所组织的这一组文章以及他为这些文章所写的导 ...
  • 规划编制导则及成果验收标准
    附件1 昆明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 规划编制导则及成果验收标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镇(乡)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规范规划编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昆明 ...
  • 中山市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
    中山市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村庄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第三章 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 第一节 村庄建设规划内容 第二节 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点 第四章 成果要求 第一节 村庄总体规划编制成果要求 第二节 村庄建设规 ...
  •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研究初探 摘要:随着国家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在整治村庄背景下,本文中笔者以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整治规划内容要点,文中笔者结合实际详细阐述美丽乡村视角下的村庄政治规划,有效促进农村发展,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