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及实践态度影响因素研究4_ - 范文中心

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及实践态度影响因素研究4_

11/22

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的频率、参与动机、能否培养道德情感,做得较为简单、粗糙,没有对社会实践状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统计,也没有对社会实践态度的影响因素做深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的较为全面的描述比较少,对其社会实践态度影响因素的探讨更少,因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并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讨论

1.4.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教育者面向新世纪,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党的教育方针,为配合高校课堂教育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运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进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获得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根据本研究的需要,笔者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定义为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参与社会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教育活动。即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立足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其目的在于完善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其评价主要采用教育标准,从社会实践的运筹计划、组织实施、协调调整以及总结评估等都取向于教育,以配合课堂教育有效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根本。故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活动。

第二,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主要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高校的组织和倡导,并把它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从内容、形式、经费、管理等各方面加以保证。同时,学校还配备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在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专业技术指导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使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效从自发转为自觉,提高其教育效果。

第三, 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是参与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触人民群众,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途径。如大学生通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在各种社会生活情景中,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并通过实践来检验所学知识,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以直观的富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深化自己的认识,端正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和理解人民群众,逐渐培养良好的群众观念。

第四,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和锻炼其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健康、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是否能够符合党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只能在实践中,在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并贡献于社会的实际活动中得到验证。同时,大学生的知识、才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也需要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得以巩固、发展,并日趋优化。因此,组织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协调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制等,都要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又红又专、德才兼备为出发点与归宿。

第五,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大学生课堂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是高校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课堂教育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奠定了基础,社会实践则为课堂教育提供了帮助,即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够促使大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技能并为社会服务。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坚持配合、协助课堂教育的原则推动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课堂教育则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以激发和促进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功效。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社会性

一是指大学生必须从校门步入社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与时俱进,直接与现实发生关联,接触社会的文化模式、伦理规范、价值准则,乃至现实中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二是指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其社会化程度的向前发展。

2)多样性

一是指认识途径的多样性。大学生已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在社会实践中,他们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头脑思考,又用来自人类的优秀科技文化进行指导,即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二是指活动内容、途径、方法的多样性;三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3)实效性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将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锻炼,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内化符合社会要求的文化规范和价值准则。

4)服务性

一是指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以他们运用科技文化知识、服务社会为前提;二是指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重在义务服务。

5)创造性

一是指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二是指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往往带来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在本研究中,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将社会实践划分为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和见习、公益劳动、社会考察、社会宣传活动、科技服务、三下乡服务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两类情况,一是学校强制的,如专业实习和见习、教学实践等;另一类是学校提倡的,如三下乡服务活动、公益劳动等。

1.4.2 社会实践态度的基本含义

社会实践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实践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它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做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地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在社会实践态度结构因素中,认知因素是核心内容,个

体的情感以及意向总是通过一定的认知而形成的,本研究侧重从社会实践认知态度来考察,因此,笔者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评价、社会实践的功利性倾向和社会实践无用主张来考察社会实践态度。其中,社会实践重要性评价是一个总体评价,而社会实践功利性倾向和社会实践无用主张则从相对具体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实践态度,并且其结果具有相互印证的性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实现对人才培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或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实践,大都出于培养和教化的目的,没有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做一个横剖面研究。由于社会实践是一个非常广泛而有深刻含义的概念,本文试图描述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影响因素做探索性研究,一方面可以检验社会心理学中态度影响因素理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影响因素上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社会实践研究,为高校社会实践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建议。

1.6 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研究是一项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个案访谈的经验研究。重点在于考察和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状况,如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频率、原因等;然后,以社会心理学态度影响因素理论和社会学社会化理论为指导,尝试探讨大学生实践态度的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问卷资料,描述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相关状况;二是考察并分析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和评价;三是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的影响因素,并尝试从社会心理学态度影响因素理论和社会学社会化理论来解析其中的原因。 态度是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根据前面的文献综述,态度的影响因素

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知识的影响等。

社会环境中包括风俗习惯、大众传媒等。大众传媒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其行为活动有暗示作用。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形成的影响常常表现为一种有选择的影响,即只让个体了解或接触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一种类,从而使个体形成一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态度。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的形成,家庭环境因素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个体幼时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例如家庭在种族、阶层、宗教等方面的社会特征,父母的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和文化教养等,都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和交往活动对儿童的行为规范、心理特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态度强化理论认为,人们习得从事某个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伴随着某种愉快的事情,人们习得避免某个行为是因为该行为伴随着某种不愉快的后果。如果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扩大了知识面、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社会实践态度会得到强化。

经过笔者的综合、归纳和思考,本研究提出如下理论假设:

1)家庭因素中父亲的职业、政治面貌和教育程度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态度与家庭背景的相关)

2)大众传媒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接触大众传媒越频繁,则社会实践态度越积极。(态度与大众传媒的相关)

3)大学生年级的差异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态度。(态度与知识的相关)

4)参与社会实践次数越多,则社会实践态度越积极。(态度与行为的相关)

1.7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华中科技大学正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抽样与资料收集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方法,采取封闭式结构问卷的调查方法。抽样的具体做法是先通过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查到华中科


相关内容

  • 大学生研究报告
    篇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重庆师范大学2010级<形势与政策> 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指导教师:邓娜 专业:特殊教育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重庆师范大学 2011年6月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调查研究报告 ...
  • 淄博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单选题20**年教师继续教育复习题
    淄博市教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单选题 1. 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单选 ) B.斯腾豪斯 2. 如果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内容这种学习称为. (单选 ) B.上 ...
  • 北京居民对20**年奥运会影响的态度和看法
    第23卷 2008年第7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北京居民对2008奥运会影响的态度和看法 周 勇,JohnAp 1 2 (1.澳门科技大学国际旅游学院,中国澳门;2.) [摘 要]通过对1165(社会心理.社 ...
  •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策略与成功保障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虽然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所构成,但归根结蒂学习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中国过去就有"师傅领进门,学不学在个人"的谚语,印欧语系中也有类似中国的"牛不喝水 ...
  • 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引言 我被分到衡阳市外国语学校初二(372)班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两个方面.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 ...
  •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薛晓宏  王蓉萍 一.研究背景意义 我国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沉闷的课堂凸显了生机与活力,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 ...
  •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摘要: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课改意识逐步增强,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促进农村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 ...
  • 浅谈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的影响
    浅谈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摘 要: 本文在同伴关系各成分的特征.功能总结基础上,分析了同伴关系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儿童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心理健康和取得学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是一个人将来顺利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积极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让 ...
  •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第八中学 翁明星 赵文金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 ...
  • 心理学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冯特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