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范文中心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08/07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第八中学 翁明星 赵文金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的工作”这一陈旧观念仍影响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进行了改进,如尽量采取精讲,讲练结合,先学后教等,实质上仍是教师起着主要作用,甚至决定作用。课堂教学双边合作交流的单位比率低,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更少,即使有也是被动的多,主动的少,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宏扬人的主体性,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要的是必须进行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问题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问题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我校一贯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的自觉探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面做得还不够,在迎接新一轮课改之际,我校政治组确定以“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学校科研课题,倡导以问题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依托教科研活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和科研水平。

二、理论基础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课题改革的新理念,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能更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认知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诺的“发现学习”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产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态度和创造思维,可以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一套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观

早在二十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区别于赫尔巴特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学四个阶段观点,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的新教学四个阶段的观点,即:“确定问题情境—提出解决方案—搜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其策略主要是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即让儿童对知识的学习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这种以“问题解决”为中

心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造就了一大批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很强的人才。

4、建构主义教学观

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教师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以及学习者的反思概括是制约其效果的主要条件。研究者们已从知识获得、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侧面对其效果做了广泛研究。

三、研究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重视对学校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3.重视学校的各类教育实验。

(二)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原则

1.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掌握研究问题的足够的事实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求实态度

3.保证科研过程及成果有最大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深入实际,细致观察,掌握事实的真象

2.在了解事物的质量时,注意事物的数量

3.要正确运用统计和测量手段

(四)主体性原则

1.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体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实验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调查法

(三)实验研究法

(四)数理统计分析法

五、课题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的、能给人以启迪的问题(或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解决问题的学习。呈现给学生面前的不是一片让学生理解、记忆的教材,而是一个个需要学习、探讨、解决的问题。问题(或案例)可以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 学生提出。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的价值

2、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建模程序

3、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表述

4、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发展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

师的自身素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关系

六、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实验研究的设计与程序

1、被试

每位实验教师在自己所教班级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同时在所教班级选择一个对比班,要求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情况基本相似。

2、测试手段:

(1)阶段性政治考试试卷

(2)自制量表

《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见附表1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见附表2

3、设计方法

以阶段性考试政治成绩和调查问卷统计为基准,对经过一年实验变量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成绩测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对实验教师进行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作为基础。

一年以后,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成绩测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对实验教师进行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

(1) 分析实验班学生成绩与一年前的变化。

(2)分析实验班学生成绩与对比班学生成绩的情况。

(3)分析两次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分析两次对对比班学生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5) 分析对第二次实验班学生和对比班学生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

(6)分析两次对教师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数据。

4、实验变量的操作与控制

(1) 自变量的操作与控制

自变量(又称实验变量、实验因子或因素)。自变量是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是由实验者安排的、人为控制的,有计划有目的的使其变化的刺激因素。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指实验教师运用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操作:教师在实验班要严格按照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通过教学活动作用于教学对象,刺激教学对象做出反应。而在对比班不采用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控制:

第一:处理自变量的控制。由于实验教师本身对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和操作序列情况不一致,在实验前必须进行统一的理论学习培训,掌握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和操作序列,能够灵活运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当在实验中发现实验教师未能严格按照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通过教学作用于教学对象,刺激教学对象做出反应,要进行及时提醒与指导。

第二:测量自变量的控制。要对分阶段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统计进行分析、记录。为将来分析实验结果留下可靠数据,同时对能力水平低一些的实验教师进行及时指导。

(2)因变量的操作与控制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实验者打算观察和测量的变化因素。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本实验的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

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严格按照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使自己在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发生变化。

控制:

第一:处理因变量的控制。实验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总动员,讲明实验的目的、意义,统一认识,实验教师在实验中要进行及时观察分析,是否有学生不按照实验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并及时提醒、纠正。

第二:测量因变量的控制。要对分阶段进行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与能力调查问卷》统计进行分析、记录。为将来分析实验结果留下可靠数据,同时对不按照实验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进行及时矫正。

(3)无关变量的排除。

无关变量是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

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材、学习时间、家教等。

排除:同一实验班与对比班安排的是同一教师,保证了教师在年龄、学历、水平上相同,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学生的学习基础基本相当。用同样的教材,学习时间基本保持一致,家教情况平均起来一致,影响不大。同时加大实验的宣传,向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宣传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排除干扰。

5、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2004年9月—11月) 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学习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把握其精神实质,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有阶段性成果。

第二阶段(2004年12月——2006年3月) 在政治课课堂实验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做好调查、对比、分析,及时总结调整模式,有阶段性报告、总结。

2004年12月在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成绩测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对实验教师进行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作为基础。

2004年12月──2006年3月进行实验。

2005年12月进行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成绩测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对实验教师进行第一次《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

(1)分析实验班学生成绩与一年前的变化。

(2)分析实验班学生成绩与对比班学生成绩的情况。

(3)分析两次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分析两次对对比班学生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5)分析对第二次实验班学生和对比班学生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数据。

(6)分析两次对教师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数据。

第三阶段(2006年3月——2006年12月)结合相关理论对研究进行经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论文。

(二)成果与分析

经过两年的对“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已获得了较显著的成果。 成果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一、主题:对目前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调查

二、调研主题的提出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组织教学活动而设计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我国教学法实践中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有: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引导——发现式、情境——陶冶式、示范——模仿式等。教学模式的功能最主要的是起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作用。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能在更大范围内起着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有利于人们去把握和运用,并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模式也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在课堂上实现突破,构建出具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实现教学模式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为教学理论提供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程序,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提出假设、推理验证能力。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认识特点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结合教学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使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因此,研究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为弄清楚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情况,掌握第一手实际材料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据此,我们确定此主题。

三、酝酿和实施进程

1、2004年11月形成调研实施方案:确立了主题、建立组织机构、确定了调研班级、拟定了实施步骤。

2、2004年12月酝酿访谈具体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具体内容详见调查问卷)。

3、具体实施调研进程:

我们于2004年12月12日政治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座谈,并在高一(1)(2)(3)和高二(1)(2)(3)班进行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43份。

四、调研结论:

经过3天时间,我们在6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正在不断修正和完善,在课堂教学上也有实现突破,构建出具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教学模式仍以传递—接受式为主。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多姿多彩,既指导了教学实践,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根据243份问卷调查,我们思想政治课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在30——40分钟占61.6%。在40分钟以上占23.9%,只有1.4%在20分钟以下。学生的发言时间49.6%是10分钟左右,33.6%是在5分钟左右,14.1%的问卷是在15分钟以上。从调

查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目前教学模式仍以传递——接受式为主。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一讲到底。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教学多为知识单项传递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不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无法体现。为改变这种状况,今后的教学必须由单向知识传授变革为知识多元交流,真正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根据243份问卷调查,课前预习新课的占52.5%,不预习新课的占47.5%。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思考时间47.7%是在5分钟,38.2%是在10分钟,并且是在教师指导下。这说明仍有半数以上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学,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课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应使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多元体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规划人生。

3、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科教育专业化的产物。在教学中强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为此,教师很少关注教学大纲和教材之外的教学内容,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不会利用课外读物,知识的拓展能力,综合能力较差。据统计,在243份问卷中教师和学生所用的材料有68.4%有少量书外的。这说明教师和学生所用资料大部分是教材上的,很少涉猎课外知识。

4、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差

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由教师给出,在讲解下得出结论。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仍存在着问题。在243份问卷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上问题结论的得出,经过学生思考,由学生自主概括只有12.2%。经过学生思考,由教师总结出来占73.7%。这说明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仍有待加强。

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据调查统计,在243份问卷中有41.1%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理论,有36.5%的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有21%的学生只掌握部分理论。由此看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缺乏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从调查中得出,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占68.7%,一年一次占8.5%,一学期一次占19.7%。这说明面对学生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学校周围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址、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社区、街道、企业团体等单位,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 成果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

教学模式起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建立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架起了桥梁。构建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为创新学习理论、创造思维理论、学生主体说、尝试成功说等教学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架起桥梁。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多伊奇研究的一般模式的功能: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我们从构造价值、解释价值、启发价值、推断价值四个方面来概括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

1.构造价值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它将教学目标、操作序列、教与学的策略等组合在一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从时间和空间上阐明了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找到了中介环节。促使高中思想

政治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诸环节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和思考原有的教学理论,并能应用中发展教学理论。

2.解释价值

尽管一些教师也在按照类似的模式进行教学,但由于未进行理论研究和抽象概括,不便于掌握和运用。而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基于问题”一个词进行了概括,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教学模式,便于人们从总体上了解这一教学模式,便于人们理解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操作序列等,便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掌握和运用。

3.启发价值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序列、评价等要素组成,它能启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根据这些线索探索新问题,如创新学习理论、创造思维理论、学生主体说、尝试成功说等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线索;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分类;操作序列的研究、时间如何分布;如何评价教学模式等。进而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研究教学的热情和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

4.推断价值

由于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从众多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改革实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优选后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成的,能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策略,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可为教师做出指示,提供策略,使教师能够预见教学结果。

成果三: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模程序

建模的基本程序:(1)建模目的。明确建立教育模式所达到的目的。(2)典型实例。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一个较好的、较典型的案例。(3)抓住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案例,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4)确定关键词。进行语义比较,确定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5)简要表述。通过讨论,征求意见,对这一教学模式给出简要的定性表述。(6)具体实施。在教学中具体实施这一模式,要充分体现模式的特征和过程。(7)形成子模式群。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针对不同情况有所“变换”从而形成更为具体的子模式群。(8)建模评价。将设计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以便改进。

根据建模的基本程序我们对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了构建探索。根据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的需要,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中介作用,推动教学实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进一步发展(建模目的)。我对自己多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和同事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研究,挖掘教学中典型案例,特别是在时事热点课上的实践。并从理论上分析,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并对一些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典型实例、抓住特征)。经过语义比较、分析、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定性表述,即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序列、策略(确定关键词、简要表述)。教学模式确立后在教学中按照操作序列进行了具体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实施)。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种探索,形成了有特色的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如在时事热点课、研究性学习、复习课、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事例整合(形成子模式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需要进一步完善了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强调教学的交往、互动、合作,教学相长(建模评价)。

成果四: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表述

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1.由来

在教学中教师能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概念、原理方面的知识,并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因此,掌握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学应把传授知识的过程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

究问题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学习具有探索发现的性质,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2.理论基础(略)

3.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能从解决问题本身体会到学习与创造的乐趣,促使外部动机向内部转化(“要我学”到“我要学”),内部动机成为进一步探索发现问题与知识的动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发现,就能把学习归纳为一种问题探究发现的方式,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

(2)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以过程为定向,充分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思维的过程甚于思维的结果,调节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4.操作序列

(1)提出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如果有也只是一些模仿性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

⑤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人们

对创造力的研究业已证明,能否提出问题是创造力高低的表现。提出有意义的、比较深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作为教师提供资料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创造认识的困难情境。

(2)提出假设和收集资料

教师应尽量在诱发性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推理等活动,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设进行推理。提出假设和收集资料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根据一般的探索程序,提出假设先于收集资料,因为假设决定收集资料的方向,可以有重点地为收集资料提供指南,如果所收集到的资料不支持假设,那么就必须形成新的假设。

(3)验证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做的假设并不都是合理的、科学的。通过比较、分析,从资料中发现的本质与必然联系只是一种假设,它并未经过验证。验证可以排除一些不被资料认可的假设,而重点考虑得到资料认可的假设。

(4)总结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新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称之为创造性解决问题,反之则为常规性解决问题。经过验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创造性解决问题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它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没有一个确定了的结论,可以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内,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的发挥。

5.教与学的策略

(1)教学策略

①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②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线索

③指导学生探索发现的类型

(2)学习策略

①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②具备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

③超前学习

6.教学实例: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时事热点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曾在高三利用“伊拉克战争”这一时政热点进行了探索,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

分别按照问题——假设——验证——总结提高程序加以研究。

第一、提出问题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提出的问题必须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研究问题的良好情境。随着美英向海湾布兵数量的增加,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这一事态全世界关注,广大学生也是倍加关注,学生对战争有极大的探究欲望,我认为这是充分利用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检验和锻炼。这场战争能否发生,爆发了又会怎么样,思索的余地很大,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本身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危机在加深,事态在发展。很多假设将会随着事态的发展得到验证,是否合理、科学。这就会弥补了文科的假设不便实验的局限。因此,我及时明确提出这一开放式的课题,引导学生准备和组织与伊拉克危机相关的背景材料,学生读报纸、看杂志、查阅其他文字资料、看电视台的专题报道,上网查寻。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提出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战争爆发前学生主要从战争能否爆发、和平的力量与战争的力量对比、中国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态度立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等几个问题加以研究。战争中学生主要从战争的性质、爆发原因、发展进程、战争结果等几个问题进行研究。随着战争的结束学生主要从国际影响、战后国际形势、伊拉克如何重建等方面分别进行研究,学生的研究方向逐渐清晰。 第二、产生假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假设,这是建立在学生搜集大量资料基础上,对诱发性问题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演绎、归纳推理,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实验结果进行预见或提出新理论。我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思考,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所搜集的信息材料及头脑中已有的储存信息进行加工、排列、提取、整理、重组,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带着时事背景材料联系原理,带着原理分析背景材料,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地理、历史、甚至是其他所有学过学科多角度分析。产生假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过程,因此,我利用课堂使学生能够暴露出思维轨迹,在战前的3月18日、战中的4月1日、战后的5月6日,利用三节课时间使学生走上讲台提出自己的假设。在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很多学生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资料,从两伊战争到海湾战争;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从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到美国的全球战略;从国际形势到我国的外交政策。而且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也出现了一些对立的假设,争论非常激烈。比如在战前有的同学从两极格局被打破,呈现出“一超多极”的局面,美国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是既定目标,并以美国把伊拉克视为第一“邪恶轴心”又曾空袭南联盟、出兵阿富汗为佐证;另一些同学则从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制约战争的力量在增长,特别是俄、法、德、中等国反对战争,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战争可以避免。还有的同学认为即使美国发动战争也不会轻易发动地面进攻,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教训。在战中有的学生认为由于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战争的结果不会有悬念,美英联军长驱直入已证明了,将实现速决战;也有的同学认为由于这场战争与上次海湾战争性质不同,伊拉克人民会顽强抵抗,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这场战争会拖下去。又如随着战争的结束有的同学认为伊拉克战争将改变国际形势的总趋势,联合国将丧失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另一些同学认为不会因为一场战争国际形势发生改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缓和、稳定仍是总趋势。而我主要从论据、论证过程进行点评,不评判假设是否合理、科学。使学生自主地运用各种知识拓宽深化地去联系去研究,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寻求变异的能力,使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进行验证

在发现过程中,学生做了种种假设,然而这些假设并不都是合理、科学的。因此必须经过验证。在以上提到的三节课中学生提出的假设时,论据、论证、甚至是论点得到同学们的支持还是反对,得到补充说明还是遭到据理驳斥,假设就在被验证,教师的点评本身也是一次验证,验证假设是否符合逻辑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科学道理。有些就在讨论与争论中发现论据不准确,逻辑思维的偏差。比如有的同学用“和平与发展是主题”,“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来论证战争可以避免,有的同学就明确指出“和平是主题,缓和是趋势。但我们说的是世界和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而危害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二战以来局部冲突、战争频繁发生。”再如有的同学用国际社会支持伊拉克来证明伊拉克能够坚持下去,有的就明确指出:国际社会支持的不是伊拉克政府而是人民,得到的支持仅仅是精神上的道义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军事上的。由于事态在发展,一些假设也被事实所验证。战争还是爆发了,速决战实现了,伊拉克要重建了。但国际形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第四、总结提高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假设终究会有合理与不合理、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重要的在于能够总结分析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合理的、科学的坚持完善;不合理、不科学的分析原因,是材料不真实、理论论据理解的不准确还是推理过程有错误。逐渐培养和形成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是引导探索发现式教学模式的最重要目标。学生对推理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如“不能死记硬背对所学的理论,要把握其精神实质,”“不能只看到一个或很少的材料就下结论,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不能看战报上、新闻发布上说了什么,就信什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简单套用理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学生们的认识也提高了如:“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要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要维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灾难,我们要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最后,我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特别是肯定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敢于剖析自己的思维过程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知识、能力、觉悟提高。

利用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研究伊拉克战争这一时政热点的探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思维潜能,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享受到学习和研究的乐趣,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锻炼了他们的勇气,可以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对枯燥的政治课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认识,真正感受到政治课的学习用途很多,受益很多。研究过程中学生成为主人,需要自己找合作伙伴共同搜集资料形成假设,与同学们交流观点甚至要想方设法说服对方,这也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受益很多,实现了教学相长。

7.评价

(1)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有较大提高

(3)教师的教学观念在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有了明显的转变。

成果五: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发展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关系

1.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发展,从对实验教师进行的《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看教师对教学模式理论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与开发意识进一步增强。

2.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发展,实验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注重教”转向“注重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学生积极

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能够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发展,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比较明显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并进行了一些尝试。

(三)、讨论

(一)结论:

1.实验结果证明“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验选题是正确的,符合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

2.理论假设是科学的,实现了预期目的:在创新学习理论、创造思维理论、学生主体说、尝试成功说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构建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适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应用、研究、发展这一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了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自身素质;促进了我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3.成果内容:

(1)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价值 (2)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模程序 (3)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表述

(4)高中思想政治课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发展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关系 (二)结果的意义

1.通过实验研究,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课程改革”意识明显提高。7名教师得到了培养锻炼,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与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整体带动学校教学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为一大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果具有了学习与推广意义,将为我校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成果的取得是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市区教研室的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实验班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在其他教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历经二年实验取得的。 2.研究的局限

由于实验的是一个学科,学生思维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系统工程,因此,要想完成学习方式转变还是漫长的过程。同时,由于,实验周期较短,对教学模式的调整以及子模式群的建立尚未最终完成。

附录1

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调查问卷

附录2

附录3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调查问卷

1.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自己讲的时间大约是 A.40分钟以上 B.30——40分钟 C.20——30分钟数 D.20分钟以下

2.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一节课中全班同学发言时间总计约为 A.0分钟 B.5分钟左右 C.10分钟左右 D.15分钟以上 3.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发言是

A.极少数成绩特别好的几个 B.成绩好的同学 C.面向全体同学 D.不提问成绩差的学生 4.思想政治课上课前学生是否预习新课 A.是 B.否

5.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思考时间约为 A.0分钟 B.5分钟 C.10分钟 D.15分钟

6.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析问题所用材料 A.全部是书中的 B.有少量书外的 C.有大量书个的 D.全部是书外的

7.思想政治课堂上问题的结论

A.经过学生思考,由学生自主概括出来 B.经过学生思考,由教师总结出来 C.教师直接给出,然后自己论证 D.教师直接给出,不进行逻辑论证 8.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注意听讲程度

A.全部注意听讲 B.大多数注意听讲 C.少数注意听讲 D.课堂秩序严重混乱 9.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法效果状况

A.学生基本掌握所学理论 B.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C.学生只是部分掌握知识 D.学生没能掌握知识 10.思想政治课课外社会实践状况 A.无 B.一年一次 C.一学期一次 D.一月一次

具体成果见下表:


相关内容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 ...
  • 基于"C#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式学习
    [摘要]文章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具体应用.主要针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平台两方面的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单元中实施"主导-主体"的教育思想,采用"预习" ...
  • 校本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校本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和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精神,以新教体明电[2014]139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办‚均衡普惠.优质特色.人民满意‛的学校和道德课堂构建为目标,以‚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实践 ...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摘 要:通过对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阐述,针对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英语便条写作为例,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这一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能 ...
  • 认知学徒制:一种基于情境的有效学习模式 - Billy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知学徒制:一种基于情境的有效学习模式文献资料   2007-07-29 17:27   阅读36   评论0 字号: 大  中 小小 高文 对传统学校教学的反思使我们发现,知识的学习与运用之间,即通常所说的"知什么"(& ...
  • 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探讨
    科技论坛 ·53· 移动应用开发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探讨 张荣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陕西西安710121) 摘要:针对高等院校在近年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剖析了实验室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对移动应 ...
  •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一直以来作为中学信息技术 教育的宗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意义上的言传身 教的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时代潮流,现代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结合 学生时期的身心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 ...
  •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创课教学研究_姜娜
    大众文艺·文化教育· 三.创课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科之间.知识之间的整合.在创课 的自然的学科融合,而并非刻意为之. 2.通过"体验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体验教学当中,学生是中心,教师起到辅导者的作用.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