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 范文中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08/28

2013年9月6-7日高三历史作业

1、复习第七分册第一单元,下周一至五中午抽背。

2、完成第七分册练习册1、2、5课相关习题(允许有三大题不做)

3、复习知识点:第三分册:西学东渐,第五分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背诵第七分册第二单元概括(P27),周一默写。

以下是老师对第二单元专题的归纳整理,供各位同学参考。

高三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西学对近代中国影响:

1、 考核内容:

(1)、定义:西学东渐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西艺、西技、西史、西政)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2)、过程: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复习第三分册)

基本状况: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数学、物力、地理、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机械工程、火炮制造等自然科学和欧洲古典哲学、逻辑学等人文学术;

实例:西学东渐:中方-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与汤若望修订历法编了《崇祯历法》,写的《农政全书》包含了西方水利;西方-利玛窦在广东传教,向神宗进献圣经、神像、十字架、自鸣钟、《万国图志》等“方物”,在北京传教布道;与李之藻编译《同文算术》,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影响: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少部分有识之士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意识到对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及现状反思。然而由于清初的闭关锁国、文字狱等国策、传统的天朝大国思想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强势的传统文化的优势,使西学在中国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阶段: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背景:伴随两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来华西人的逐渐增加和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方入侵的深入,西学再度传入中国,并以办学兴教、西学书籍翻译、编辑出版报刊杂志、派留学等各种方式传播西方的新知识,对中国社会特别是通商口岸的思想、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影响的表现:

(1)、思想:

①、从妄自尊大到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提出“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关注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主张学习西方、呼吁变革、强国御辱,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声、成为思想变革的主流;

②、中体西用—背景:鸦片战争后随着来华西人的增多和中外交往的扩大,西学再度传入中国,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面对“千年变局”(指的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特别是西方强敌的进攻,无还手之力,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内容:要求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伦理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采西学,制洋器,以求自强。实践化:继承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引领下,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近代军事与民用企业,还开设洋务学堂,翻译西书,派留学。作用与评价:顺应世界及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开第一步;同时也有反侵略的一面;随着时势的推移,西学内涵的扩大,人们认识到仅仅限于器物层面的零星学习西方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因此提出质疑,特别是甲午战争失败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们 1

思想认识的深化,“中体西用”日趋沉寂。

③、进化论---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刺激下,康梁等维新派发起旨在救亡图存维新变法的指导思想,他们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为此除了从儒家经籍寻找变法依据外,还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吸取借用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内容: 1897年,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调变法以“自强保种”,否则就要“亡国灭种”,为“天演”淘汰。作用与评价:这给甲午战后面临瓜分的中国敲响警钟,在思想界震耳欲聋的作用;以进化论为依据,维新派进行广泛宣传,阐明变法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条件;也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界产生影响,有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但也体现了西方的弱肉强食的时代潮流。

④、共和民主—背景: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在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之路是行不通的,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与富强,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建立民主共和为奋斗目标,并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掀起了共和革命的大潮。过程:1894年,①、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明确将反清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起来;②、在流亡海外过程中,随着对西方考察深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民主思想;③、20世纪初,随着国内形势变化,革命派知识分子迅速崛起,通过创立革命团体、发行革命书刊、公开集会演说,猛烈批判清政府专制,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等宣传品,宣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更广泛传播;④、革命派于1905年在东京创立同盟会,确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并提升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表达了共和革命的基本理念;评价和影响:是比较完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鼓动和宣传革命,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在其引领下最终取得武昌起义的胜利,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⑤、新文化运动

1、背景:辛亥革命促成君主制度的终结中华民国的建立,使中国历史越出改朝换代的旧轨,一度给国人带来希望;民国初年复辟帝制及北洋军阀混战及专制独裁和种种社会危机,又将人们的希望击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要实现民主共和,就必须对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进行彻底批判,引进民主与科学。2、主要阵地:《新青年》(创刊号《青年杂志》)和北大;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等;4、过程:(1915

,主张破除陈腐的封建意识,1)、民主与科学——所谓民主,宣传民主思想,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所谓科学,不仅指各种的科学知识,运用科学观点,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法则来看待客观事物,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索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中西文化论战:①、实质:西洋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锋;②、时间: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划分;③、方式:通过各自《新青年》、《每周评论》对《东方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在公开场合进行舆论交锋;④、过程:A、

第一阶段:背景:在新文化运动逐步开展的过程中,面对《新青年》提出以外来之西洋之新文化,取代中国固有之旧文化,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面对如此激烈的批判态度和鲜明的文化取向,引发了激烈的论战。核心内容:中西文化差异是什么?关系如何?新派观点: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陈独秀、李大钊};旧派观点:中西文化只是性质差异,而不存在程度差异;儒家思想是非标准,不可改变,拒绝西方文化;{杜亚泉《东方杂志》}; B、第二阶段:背景:五四运动发生,西方新思想、新观念大量输入,完全排斥外来的文化已不可能;核心内容:中西文化如何结合? 2

新派观点: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是历史必然{胡适、瞿秋白《新青年》《每周评论》};旧派观点:章士钊“新旧调和”论(保旧迎新);梁启超中西文化“化合”说(一战后西方文明已经破产,因发扬本国文化,担当重建世界文明的重任);梁漱溟明确主张儒家文化(西方文化走到尽头,中国文化复兴成为世界文化的时代);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但忽视甚至否定了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3)、文学革命:内容: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史实: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改良中国文学;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掀起文学革命;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小说把封建专

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充分体现4)、马克思主义—背景:20世纪初,伴随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学说零星传入;十月革命胜利,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广泛传播;代表人物及文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等;影响: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团体及刊物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从革命理论变为巨大的政治力量;5、整体影响:是一场思想解放,是中国知识分子伴随西学东渐浪潮,对西方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次次中国改革革命运动失败下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其引领下,中国人最终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今后发展的道路,马克思理论及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也无疑留给后人更多反思,更理性封建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我们保存民族优秀文化,获取真正进步。

(2)、科技:

李善兰与近代数理化知识的传入:与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几何原本》后9卷,翻译《重学》将牛顿力学三大定律介绍到中国。

(3)、文化教育:

基本状况:西书的翻译和出版---上海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报刊业的繁荣----创办于1872年的《申报》是历时最为长久、影响最大的一份中文报刊。《申报》用白话文的方式向广大普通市民传播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生活等方面信息,是历时最为长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内容丰富,较为翔实地记载了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曲折历程,堪称是中国近代史的史料宝库。有利于普及教育、传播西方新思想(文化)、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3)、社会生活:

基本状况:产品:①、交通工具:由轿子、马车、帆船转变为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汽车;交通设施:铁路(1881年,中国人自办唐胥铁路)、飞机等;②、通讯工具:电话、电报等;③、民间社团:以戊戌变法时兴起学会为发端;1895年,在康有为活动下,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开启了这一时期的立会之风;这些学会或鼓吹政治变革,或传播西学新知,或致力于风俗改良,对于营造维新舆论,开通社会风气,集聚变法力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生活习俗: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包括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等,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内容:①、象征等级特权的服饰(顶戴花翎、补服黄马褂)被洋装洋服(民国初年的西服、袍褂;20世纪20年代西服、中山装和长衫、旗袍)取代;②、“大人、老爷、小姐”的称呼被“先生、君”取代,以及“跪拜、作揖、请安、拱手”被鞠躬和脱帽礼取代;影响:破除旧男尊女卑、等级观念,使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促进平等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由、平等的现代意识的形成,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推动了社会转型。

3

整体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侵略屈辱的背后,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学东渐深入发展,对近代中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推动了整个中国传统封闭农业社会模式逐渐被近代工业文明所取代。

4


相关内容

  •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与西学东渐(论文)
    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与西学东渐 中 文 摘 要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晚清中国最大的科技书籍翻译机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在洋务运动期间翻译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书籍的情况,翻阅各种有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研究书籍,总结 ...
  • 中国近代化
    中国近代化 一.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40--1894) 二.近代化的整体发展(1895--1927) 三.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
  • 近年来"中体西用"思想综述
    近年来"中体西用"思想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概括总结近年来"中体西用"思想在学界的研究情况,阐释 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实质内涵,客观评价"中体西用"思想的历 ...
  • 中外文化交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讲述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重视历史,也就等于一个民族失去了记忆,而失去了记忆的民族,决然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对于近代百年中国所承受的民族创痛和产生的历史悲情,我们不但没有忘却,而且 ...
  •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凭借不平等条约,从沿海深入内地,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城乡,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于是清朝统治者集团中的一部分有实权的大臣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极力主张兴办洋务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
  • 高中历史 专题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情分析]中国近代历史 ...
  • "欧陆风格"建筑引发的思考
    "欧陆风格"建筑引发的思考 [提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全国盛行的"洋立面"现象,探讨"欧陆风格"的起源.具体概念及特征,指出当前中国建筑创作的一大误区-盲目"仿洋" ...
  •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D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2.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D A. 中法<黄 ...
  • 细说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洋务运动早期,天津兴办新式教育主要是创办军事技术学堂和一些专门学堂.这些学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才和军事人才,其中以北洋水师学堂最为出色,培养的人才多.水平高,成为北方海军教育基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并为我国的近代基础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