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导学案 走进实验室 - 范文中心

物理导学案 走进实验室

03/12

第一章 认识物理学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

一、学习目标要求 此发明了钟表。 1. 知道基础物理由力、热、声、光、电学等。 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两个层次。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2. 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 “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学习过程

(一) 通过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二)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有质子和种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第一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学习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步骤的原因。 2. 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 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及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学习过程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总结: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观擦思考、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合作与交流、评估。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知识点一:走近科学探究的基地

1、一切奇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 及其 ,

2、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你知道下面测量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吗?标上该仪器的名称及其所测量的物理量:

知识点二: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 、 、 、 知识点三: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4、买个小气球吧,动手试一试以下几个有趣的实验,和同学交流一下发生的现象,思考其产生的原因。

(1、)将气球吹涨,然后松手(2、)将气球放入玻璃杯,吹鼓气球,然后提起气球 (3、)将吹鼓的气球与头发摩擦,然后靠近碎纸片

第一章 第二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1) 一、本节课学习目标:

1、 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记身边常见的长度。

2、 熟悉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

3、 了解刻度尺上的零点、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会使用刻度尺测量一些长度。

二、重点难点: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会使用刻度尺测量一些长度 三、学习过程:

(一)长度的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 ,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千米(km)= 103

米(m) 1米(m)= 10 分米(dm) 1分米(dm)=10 厘米(cm) 1厘米(cm)= 10 毫米(mm) 1毫米(mm)= 103 微米(µm)

1微米(µm)= 103 纳米(nm)

练习:1、单位换算① 500m=_______μm ② 42cm=_______nm ③32.5cm=______m

2、感受长度大小 请你填入单位:a 、某同学身高17.0 ______ b 、教室的长度约为

8______ 、 c 、1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______

(二)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一看:刻度尺使用前观察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二放: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或某一刻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某一边线 ,尺要沿着所测长

度,不能歪斜,且贴紧被测物体。 三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歪斜。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数字和单位 知识点一:统一测量基准

1、 是实验探究的重要形式, 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2、为了各国家之间更好的进行科学、技术、贸易的交流,1888年科学家们制造了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其复制品。

3、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作为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二:物体的尺度

1、 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伸开手一拃有多长你注意过吗?你正常一步大概是多远?

2、 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高?你知道一层楼高约为几米吗?你听说过光年吗,它是谁的单位?

3、 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

4、 长度单位的换算:(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①1.6m= dm= cm km

②30dm= m= km ③4572m= km= cm ④171.2mm= dm= m ⑤340m= km= cm ⑥45cm= µm= nm 知识点三:测量物体的长度

1、 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刻度尺,对应书中的介绍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⑴ 叫刻度尺的分度值,我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⑵ 叫刻度尺的量程,我的刻度尺的量程是 。

⑶用刻度尺来测量一下我们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并记录数值。长度 ,宽度 。 ⑷如左下图所示为测量物体长度的做法,你认为方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的指出错误 。

⑸如 右下图所示,用甲、乙两个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记录结果分别为:甲长: 厘米;乙长: 厘米,你认为哪个测量结果更准确?为什么?

第一章 第二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2)

一、本节课学习目标:

1、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 通过多种方法测量长度的练习,学习如何灵活运用知识。

二、重点难点: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三、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了解误差

1、 什么是误差?为什么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误差那?

2、 误差和错误一样吗?怎么样减小实验中的误差哪?

知识点二:测量时间 1h=60min 1min=60s 活动:测心率 建立你的信息档案

,在选择器材时应该注意 。在测量心跳时参照书中我使用了 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知识点三: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1、器材:铅笔、刻度尺、细铜丝(废旧电线、电话线均可) 实验目的: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实验步骤: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器材:刻度尺、10枚相同的硬币 实验目的:测量硬币的厚度 实验步骤: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平移法:1、器材:两个三角板,刻度尺、硬币 实验目的:测量硬币的直径 实验步骤: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替代法:1、器材:刻度尺、细线、物理课本

实验目的:测量物理课本中18页右侧彩图中过山车的长度(比例尺1:1000) 实验步骤: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章 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

本节课学习目标:

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体验自主探究过程,领悟“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2、 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控制变量法:

1、通知:本节课我们将举办降落伞飞行比赛,请自制降落伞,悬挂物是50g 的钩码,伞面和伞绳总质量不超过20g ,比赛时降落伞从二楼落下,滞空时间最长者胜。 问题:在通知上为什么要规定悬挂物、降落伞的质量及下落的高度?

2、控制变量法: 3、 影响降落伞滞空时间的因素有很多,你猜想可能有哪些因素那?

知识点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降落伞比赛活动主要进行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如下测量仪器,(秒表、手表、刻度尺、米尺、皮卷尺)选择哪些比较合适?

知识点三: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

1、不规则面积的测量要用到

样做的好处是

2、我校物理活动小组组织了降落伞比赛,在比赛中降落伞在空中正常滞留时间最长者胜,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那些因素有关呢?”同学们通过生活经验和仔细的思考,认为降落伞在空中的滞留时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降落伞的伞绳长;(2)降落伞的形状;(3)降落伞的面积;(4)降落伞的总质量;(5)降落伞的释放高度;(6)空气的阻力.

一组同学利用钩码、圆形布、方形布、绳、秒表、刻度尺进行了实验,测量并记录数据如下:

(1)对比分析1和2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能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通过分析3和4两次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能够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在测量降落伞的面积时,甲、乙两位同学所选的方格纸分别是1 mm2, 和1 cm2, 将对实验结果造成怎样的影响?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1 认识运动、2 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重点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学习过程

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参照物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改变,叫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作标准的物体,这个物体叫做

_________。

3.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这个物体 ;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位置变化,则这个物体 ; 4.物体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称为 ,经过路线是曲线的运动称为 ,游乐场的过山车做的是 运动。 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

练习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相同的快慢前进收割麦子,则收割机相对于

__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2.在站台上并列的两列火车上,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东运动,乙车的乘

客看到窗外的树木也向东运动,如果以站台为参照物,则(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快 C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D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但甲车比乙车运动慢

3.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则以________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 4.“我坐在奔驰的汽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

树木急速向后退去„„”文中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静靠”______,“奔驰”________,“后退”_________。

5.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说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_____为参照物; 云彩遮住太阳是以______为参照

物。 7.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升空的过程中,地面上的人看到他快速向高空

飞去,而他在舱内却感觉不到自己运动,则地面上的人和杨利伟分别以______和______为参照物。

8.下列两个物体可以认为保持相对静止的是( )

A .地球和太阳 B .月球和地球

C .地球和它的同步卫星 D.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9.平直的路上,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顺风行驶,但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

风,丙感觉无风,由此判断三人骑车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

10.据报道,某地的一幢高楼正在施工,天气突变,一片乌云飞快的飘过

高楼上空。突然有人惊叫“楼要倒了! ”结果引起邻近大批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判断失误是由于这些人选用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 B.乌云 C.自己 D.高楼

11.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

匀速上升,甲看见丙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 .甲上升 B.乙下降,但比甲快 C.乙下降,但比甲慢 D.丙下降,但比甲快

12.一小说中写到:“昨晚一阵大风,将院内的一口井吹到了篱笆之外”。

这句话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井 B.地面 C.院子 D.篱笆

3 运动的速度(一)

一、学习目标

1.能识别常用比较快慢方法,知道速度的定义,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2.记住速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运算,会进行单位换算; 3.能判断物体是否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重点难点; 知道速度的定义,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 用公式进行相关运

算,会进行单位换算;

三、学习过程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样的运

动称为 。

2.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____________叫做速度。在物理上速度用来表

示 。

3.我们用符号__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__表示速

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另外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做速度的单位。 练习

1.一物体的速度为30m/s,它表示的意义是 。 2.1m/s= km/h 20m/s= km/h 108km/h= m/s 3.甲的速度是5m/s,乙的速度是20m/s更快,

你判断的依据是 。 4.一辆行驶速度为75km/h的汽车,与一列行驶速度为28m/s的火车,谁更

快些?

5.敏捷的雨燕每秒能飞48m ,凶猛的鹰在捕捉猎物时,每分钟飞行距离可

以达到2700m ,比一比,他俩谁是冠军?

6.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 跨栏金牌,成绩

为12.91s 。则他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6km/h,则哪个速度比较快?

7.火车提速后,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104km/h,两地之间的

铁路线长为1463km ,则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8.汽车的速度计上有“km/h”字样,当速度计指针指在“90”处,该汽车

此时的速度为 km/h= m/s。 9.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最接近于( )

TAXI 车费发票A .5km/h B .1 km/min

车号E U-8888C .5m/s

D .0.1m/s

日期02-05-28上车

10:006.若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右表为

下车10:05他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1)出租车行驶的时单价2.00元间是 ;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里程6.0 km是 。

金额

16.00元

7.一列长200m 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长2.8km 的大桥,共用了1min40s ,则

列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8.如右图是一个骑车人和跑步人运动的“路程-时间”关系图,从图中看

骑车人的速度是 m/s,跑步者的速度是 m/s,按此速度,骑车人20min 可以骑 m 。

3 运动的速度(二)

一、学习目标

1.能区别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会用图象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二、重点难点:会用图象法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三、学习过程

1.在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 。把速

度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 。

2.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100km ,它做的是匀速直

线运动吗?为什么? 练习:

1.有几位同学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公式v

s t

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正

确的是( )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与时间和路程无关 D.路程与时间成反比

2.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 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

s /ms /ms /ms /m

A B C D 3.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之比为5:4,它们在相等时间内,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____。

4.一座大桥长1.6km ,一列长200m 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通过此桥,所需

要的时间为( ) A .120s B.140s C.160s D.180s

5.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 ,接着

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 ,则该汽车在这400m 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6.“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进,

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全程龟和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前半程龟的平均速度更快 C .后半程兔子平均速度更快 D.无论如何兔子都比龟快 7.小明家距学校1.5Km ,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

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胎被扎坏,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 ,接着

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4.8m/s B.5m/s C.2.45m/s D.4.8km/h 8.请根据图中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意,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

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多少小时?

9.一列火车长300m ,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1.2km 的大桥,则共需要

的时间为多少?

5.原来人们常用炸药开山筑路,一次利用炸药爆破时,使用了导火索引爆

的方式进行,导火索长120cm ,点燃后燃烧的速度为1cm/s,点火后点火人以6m/s向远处跑,他要跑到500m 外才安全,那么他能跑到安全区吗?


相关内容

  •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例1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案例 泰兴市大生初级中学 蒋勇 [设计思路] 分子仅凭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到陌生和抽象.物质的微观性质可以通过宏观现象反映出来.本节课按照科学家研究物质的过程与方法来展开教学内容,即:根据观察到 ...
  • 让兴趣点燃物理学习的智慧之花
    让兴趣点燃物理学习的智慧之花 [摘 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了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关 ...
  • 我的培训心得
    我的培训心得 长沙市宁乡县初中物理一班黄曦(s01080044) 被校长所逼,参加了物理远程培训,感慨很深. 还记得参加开学典礼时,由于心里不大乐意,还迟到了20分钟,由于自己的电脑水平很差,几乎什么都不会,还找 到孙防老师想退学呐. 回想 ...
  • 物理老师告诉你,为什么做家务的孩子成绩好!
    作者感言:本人是一名奋战在教学一线多年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我逐渐体会到,越是在家爱做家务活的学生,接受知识越快,理解能力越强,学习成绩越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本文经过自己认真的分析,希望对家长有所启发.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被宠成了&qu ...
  • [氨]教学设计
    氨 (人教版化学必修1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马云云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对于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化合物在性质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认识 ...
  • 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填空(经典版)
    2013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绪言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科学.以 为基础. 2.我国劳动人民 会制造 , 时会 . . 3.化学的作用: (1) :(2) :(3) : (4 ...
  • 学校各功能馆室解说词
    功能室解说词(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http://rzmeilzcxx.zje.net.cn/E_ReadNews.asp?NewsId=1421) 图书馆解说词 (束娟) 各位领导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我校图书馆. 我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7 ...
  • 培养学生兴趣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与学的关系作过精辟的论述:"先生的的责任不在教,不在学,而在教学生学 ...
  • 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濮阳县户部寨镇一中 李建立 通过对2011年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习不再是只针对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人将来能不能适应社会,主要是看他的能力,所 ...
  • 哈尔滨20**年中考考试说明各科调整汇总
    哈尔滨2017中考考试说明各科调整汇总 数学 2017年哈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较,在命题原则.考试范围.考试内容等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保持了一贯性,但在试卷结构和样题部分有两处变化. 一是在试卷结构中,与2016年的考试说明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