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 - 范文中心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

07/30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地理发展概况

课程教材研究所教育史研究课题组

(一)清末与民国时期

我国中小学校开设地理课,始于清末。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蒙学堂章程》《钦定小学堂章程》和《钦定中学堂章程》。这些章程规定蒙学堂(4年)和小学堂(6年),各学年均开舆地课,中学堂(4年)开设中外“舆地”。这几个章程未及实施。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中学堂章程》。这些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均设地理,并规定了“地理要义”和各学年“程度”,“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再讲“中国地理与外国地理之大要”。中学(5年)授地理总论、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和地文学。从此,地理课正式列入中小学课程,并有了统一要求。

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规定中学分文科和实科,课程均为12门,分主科和通习两类。文科的地理为主科,一、二年级授中国地理,三、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实科的地理为通习,课时较少。一、二、三年级授本国地理,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这个方案实施时间较短。

19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小学校令》,初小未设地理课,高小设史地课。11月,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高小一、二学年授“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学年授“外国地理之要略”,并规定了“地理要旨”。9月颁布的《中学校令》,中学学制由5年改为4年,取消文、实分科。12月,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中学4年均设地理,规定了“地理要旨”。19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校课程标准》,各学年均设地理。第一、二、三学年授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第四学年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论。1916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规定的地理要旨和教学内容与1912年的基本相同。

1922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规定了新学制。新学制效仿美国,初中必修科目中,公民、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高中地理为选修科,作为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目。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小学地理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

规定了小学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这是我国第一个内容较全面的课程纲要。高中地理为选修科目,未列纲要。

1929年,国民政府大学院颁布小学和中学暂行条例,地理课设置与1923年相同。高中地理仍为选修。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暂行课程标准,将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学习一学年。同时颁布了《初级中学地理暂行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这两个标准中,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分开讲述,并分别提出了“教材大纲”,初中讲述自然、人文地理中的7个部分;高中讲述地理上的重要问题,本国和外国各16个问题。

1932年,教育部对上述课程标准作了修订,以正式课程标准公布,修订的幅度较大。初中授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本国地理从地球概述开始,主要讲述地方志,“由天然区域说到分省”,最后以人文地理概况总结;外国地理从世界概况开始,主要讲述地方志,注重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域。高中地理由一个学年开设改为三个学年开设,授本国地理(三学期)、外国地理(两学期)、自然地理(一学期)。

1936年和1940年,教育部对课程标准又作了两次修订。1948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次修正中学课程标准》,初中地理由每周12节减为10节,高中由12节减为8节,高中自然地理不再单独开设。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0年,教新中国成立以后育部颁布的《小学地理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是建国后的第一个课程标准。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订的第一套完整的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大纲草案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习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和各洲地理;初中三个年级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高中一、二年级学习外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

1957年8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中学历史、地理、物理、生物等科教科书的精简办法”。之后,小学、初中地理课各减少一年,高中地理取消。1963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小学五年级设地理,初中一年级授中国地理,高中一年级授外国地理。因“文化大革命”高中大纲未实施。

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十年制学校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地理在五、六年级开设。80年代初,中小学学制恢复到12年制,高中、小学地理课相继开设。1986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学首次提出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小学地理授认识家乡、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初中授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高中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系统地理。

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设社会课,不再开设地理。初中一、二年级设地理,讲授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同年,颁发了《九年制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并组织编写教材。1992年,颁发了试用稿。

与此同时,1990年,国家教委对1986年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作了修订,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有些内容改为选学,高中增设了选修课,这是一个过渡性的大纲。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制订了同义务教育相衔接的新的高中课程计划。计划规定高中地理分必修和选修。一年级为必修课,讲述系统地理;二、三年级为限定性选修,讲述人文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研究。同时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用)》,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主线。2000年1月,对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颁发了试用修订版。对正在试验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也进行了修订,颁发了试验修订版,于秋季推广到全国十个省、市继续试验。


相关内容

  • 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_问题与改革
    第26卷第2期 1999年4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26,No.2 April,1999 美国基础教 ...
  •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题(1)
    单选: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所强调的主要含义是(D) A.先天有差异,要因材施教B.学以致用,学习与行动相结合C.学习新的知识,巩固学过的知识D.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2.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A) A. ...
  •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 一.古代的校本课程 国外校本课程的历史渊源是很悠久, 可以说, 它与学校教育的历史几乎一样悠久的, 因为我们不难发现, 早在古代时期, 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乃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而且, 由于古代社会中社会结 ...
  • 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述评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Textile College 第22卷第1期(总第75期) 2005年1月 Vol.22,No.1(Sum75) 文章编号:1008-5580(2005)01-030-03 ...
  •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 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朱立新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信息.资本.人才 ...
  • 中学语文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2008年9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t.2008第27卷第9期 JourredofAnqinoTeachers College(SocialScienceEdition) V01.27No.9 中学语文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 ...
  •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测试
    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C )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 ...
  • 初中必读书目
    初中生新课标必读书目 1.初中生必读古诗文50篇 2.二十世纪外国散文精选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西游记 5.水浒传 6.朝花夕拾 7.骆驼祥子 8.繁星春水 9.芙蓉镇 10.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选 11.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精选 12.鲁 ...
  •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 --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7期作者:黄小莲 刘力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学术之争以 ...
  •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及<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文件精神,开展<小学生**常英语口语教学实验>,对全面推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