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对温病学的影响 - 范文中心

试论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对温病学的影响

07/02

作者单位:浠水县卫生局(湖北,438200)

【摘要】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是一部较早研究《伤寒论》而有一定影响的医学著作,该书在理、法、方、药方面对《伤寒论》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并有相当的补充和发辉。庞氏毕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阐《伤寒论》理论之未发,补《伤寒论》证治之不足。所著《伤寒总病论》设专篇研究温病,别温病于伤寒,独树一帜,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他大胆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以“羽翼伤寒”,为促进温病治疗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庞安时是创立温病学说的杰出代表,其医学思想与学术成就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庞安时 《伤寒总病论》 温病学

庞安时,字安常,北宋·庆历~元符(1042~1099年)湖北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幼时随父习医,长而博读《灵枢》、《太素》、《甲乙经》,著有《伤寒总病论》,现存于世。另著有《难经解义》、《本草补遗》、《验方集》等,皆佚失[1]。

现行《伤寒总病论》是根据清·黄邳烈《士礼居从书》复宋刊本印行[2]。因金、元、明都没有留下传本,故现行本较为正确地反映了庞安时的主要学术思想。全书共分六卷,书中论述伤寒六经分证,以及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证,诸如暑病、寒疫、温病等证,并且着重介绍了汗、吐、下、温、灸等特效治法。庞氏对伤寒的研究深得要领,独具创建,被公认为我国伤寒学派之大家,是温病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位居鄂东地区“四大名医”之首,与当地蕲春李时珍、罗田万全、武穴杨济泰等著名医药学家齐名。

明辨伤寒与温病,独树一帜

温病学说渊源于《内经》,孕育于《伤寒论》,而宋金时代成为了温病学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3],在这一时期,诸家治伤寒之学成风,他们不仅自学和研讨伤寒,而且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与提高,推陈出新,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为温病学说自成体系初步奠定了基础。庞安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大胆地突破了“温病不越伤寒”的传统观念,在《伤寒总病论》后三卷中,着重阐述了温病的诊治与预防,分别设立《暑病论》、《时疫伤寒论》、《天行温病论》等专章,确立了一套新的临床治疗法则,明辨伤寒与温病的关系,使温病脱离了伤寒的范畴。庞氏在精研《伤寒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指出伤寒与温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疾病,一为寒证,一为热(温)证,并在《伤寒总病论》卷五中专章论述“天行温病”的因、证、脉、治,对急性热病的辨证论治提出了一整套切合临床实际的有效方药,确立四时五种温病的临床治疗法则,创立了五证七方理、法、方、药体系,以及使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辛散透发之品治疗温毒五大证[4],提出了对温热病应治以寒凉,重用石膏的治疗法则。

具体治法有以下代表方剂:感受热邪者,以清热解毒法,用大青叶解毒汤;时病初起者,以解肌透邪法,用葛根解肌汤;热邪在腠理者,以表里双解法,用犀角升麻汤;热邪伏于肌表经络,中之脏腑阴阳者,治以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法,用柴胡地黄汤;热邪炽盛者,治以泻火解毒法,用玄参寒水石汤、石膏竹叶汤;邪在肺脏者,治以宣肺平喘法,用石膏杏仁汤;热郁肺胃者,用枇杷叶茅根汤;胆腑蕴黄者,治宜利胆退黄法,用硝石矾石散等等。其他方面,如用大青叶、芒硝、玄参等清热解毒、泻下养阴,比重较大,颇具特色。此外,尚有外治法、针灸法,不胜枚举。这些代表方剂可谓开启了治疗温病之先河,至今仍具有很高的临床实际价值,为后世诊治“外感热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实践经验。

阐发仲景未尽意,详述暑病

伤寒与温病,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皆无定见。而临床治病,则“法不离《伤寒》,方不外辛温”,庞氏在治疗急性热病的过程中认识到,只用伤寒之方去通治温病是很难取效的,他颇有见识地创立了伤寒与温病“虽死生不同,形状各异,治别有法”的治疗理念,遵古不泥古,特设专篇研讨温病的发病机制、病程转变,以及治疗原则。他在《伤寒总病论》卷四“暑病论”条中,首先指出“冬伤于寒,夏至后至三伏中,变为暑病,其热重于温也,有如伤寒而三阳三阴传者,有不依次递传”。本条提纲挚领,统论暑病,反映了庞氏对暑病的病机概念传变、治则等深厚的理论认识功底。文中明确指出自“夏至”至“三伏”这段时间内发病者,皆统称为“暑病”,这是对《素问》“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5]的进一步发挥。很显然,这里所指的暑病,就是后来历代医家所探讨的“伏气温病”之一。庞氏跳出陈规圈套,另创温病新篇,在阐述前人经验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借以纠正时弊,他说:“四种温病败坏之候,自王叔和后,鲜有炯然详辨者,故医家一律作伤寒行汗下……,温病误作伤寒行汗下必死,伤寒汗下尚或错谬,又况昧于温病乎!天下枉死者过半,信不虚矣。”认为世间医者不辨温病伤寒,概以古法施治,致使枉死者过半。同时,告诫医者治病,不宜墨守陈规,要明辨伤寒温病治法各异,若一概使用辛温发散之品,则易犯“虚虚实实”之误。


相关内容

  • [中国医学史]试题
    <中国医学史>试题 学号: 姓名: 座号: 系别: 年级: 专业: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一.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 (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在"答题卡" ...
  • 伤寒论--伤寒例
    伤寒例[原文]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立春正月节斗指艮雨水正月中指寅惊蛰二月节指甲春分二月中指卯清明三月节指乙谷雨三月中指辰立夏四月节指巽小满四月中指巳芒种五月节指丙夏至五月中指午小暑六月节指丁大暑六月中指未立秋七月节指坤处暑七月中指 ...
  • 传染病学重点总结
    一.总论 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③显性感染(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小部分,但麻疹和水痘大多数表现为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可排出病原体),⑤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体) 菌和霍乱弧菌.内毒素→伤寒杆菌.菌痢 ...
  • 福建省20**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和感染菌群分析
    ·调查研究· 福建省2012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和感染菌群分析 徐国英,林代华,潘敏楠,李述杨,王加熊,周淑姮,何似,刘菁,韩腾伟,陈阳,邓艳琴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治科,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 掌握福建省钩端螺旋体 ...
  • 传染病常考题目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 [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 ...
  • 勤求古训_观舌善诊_姜树民教授脾胃病舌诊经验_韩雪_姜树民
    20134012·2435· 勤求古训,观舌善诊 ---姜树民脾胃病舌诊经验 韩雪,指导:姜树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 要:舌诊作为中医重要的诊疗手段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姜树民教授熟读经典,勤求古训,结合长期临床经 ...
  • 论辨证施治实质(节选自胡希恕先生"辨证施治概论"一文)
    刘观涛按: 学堂本期特别刊载我国现当代著名经方家胡希恕先生的专篇论述"辨证施治概论(节选)",在这一部分,胡老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与方法体系,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治什么样的病这两个根本问题! 学堂希望对经方感兴 ...
  • 20XX年吉林通化市事业单位招考笔试试题
    2014年吉林通化市事业单位招聘298人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 1.下列哪项是我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的科技成就( ). A. 我国首辆高速磁浮国产化样车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磁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 ...
  •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汇编
    医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 ...
  • 传染病各项管理制度
    传染病各项管理制度(22条)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