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学科调研报告 - 范文中心

人文学院学科调研报告

12/24

文档来自网络,是本人收藏整理的,如有遗漏,差错,还请大家指正!

       人文学院学科调研报告

       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中心

突出发展涉农交叉学科,加快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

  --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付少平

一.人文学院学科发展现状

(一)学科发展概要描述

1.学科分布

学科一览表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本科专业(已招生专业)

研究生学科点

层次

设立时间

哲学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硕士

2005年

法学

法学

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硕士

本科1997年;研究生2003年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硕士

本科1998年;研究生2003年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硕士

2005年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

2005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硕士

2005年

历史学

历史学

专门史

硕士

2005年

理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硕士

1986年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博士

2003年

农林经济管理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硕士

2003年

公共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学

2002年

教育学

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硕士

2003年

文学

文学

公共课

基本点:

第一,学科杂

涉及哲学、法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7大学科门类,学科共同性少;

第二,学科新、办学时间短

本科法学、社会学办学才过10年,公共管理专业只有 年;研究生学科点除科技史是1986年建立的老学科外,其余的均为2003年与2005年建立的

2.学科平台

学科平台一览表

类型(设立机构)

名称

设立时间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基地

2007

陕西省

陕西省农村社会学研究室

1984

陕西省

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

20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研究会

20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综合实验室

20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图书资料室

2007

基本点:

第一,学科平台少,许多学科尚没有学科平台;

第二,学科平台层次低,除农业史2007年获得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外,其他学科还缺乏高层次的平台

第三,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础平台条件差,档次低

3.学科队伍:

(1)师资队伍总量

学院总人数87人

其中专任教师76人

教授12人

副教授20人

讲师40人

助教4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的16%、26%、53%和5%.

(2)各学科点导师队伍总量与职称结构一览表

学科点名称

导师数量

教授

所占比例(%)

副教授

所占比例(%)

科学技术哲学

5

3

60%

2

40%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8

4

50%

4

50%

社会学

7

3

42.9%

4

57.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

66.7%

1

33.3%

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

4

1

25%

3

75%

思想政治教育

5

3

60%

2

40%

职业技术教育学

4

3

75%

1

25%

专门史

4

3

75%

1

25%

科学技术史

4

3

75%

1

25%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4

3

75%

1

25%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博)

8

8

100%

(3)各学科点导师队伍学历结构结构一览表

学科点名称

博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本科

本科(%)

科学技术哲学

1

16.7%

3

50%

2

33.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1

12.5%

4

50%

3

37.5%

社会学

3

42.8%

2

28.6%

2

28.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

33.3%

1

33.3%

1

33.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

25%

2

50%

1

25%

思想政治教育

2

40%

2

40%

1

20%

职业技术教育学

3

75%

1

25%

专门史

3

75%

1

25%

科学技术史

3

75%

1

25%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4

100%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博)

7

87.5%

1

12.5%

(4)各学科点导师队伍年龄结构结构一览表

各学科点导师队伍年龄结构结构一览表(百分比)

学科点名称

50岁以上(含50岁)%

40-49%

30-39%

30以下(含30岁)%

科学技术哲学

17%

67%

16%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37.5%

25.5%

37.55

社会学

14%

71%

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3%

6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25%

50%

25%

思想政治教育

60%

20.5%

20.5%

职业技术教育学

50%

50%

专门史

50%

25.5%

25.5%

科学技术史

50%

25%

25%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25%

50%

25%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博)

62.5%

37.5%

基本点:

第一,导师总量不足,一些学科点导师严重短缺,如专门史、科技史、农村发展三个点,实际是4名导师在三个学科点招生,一个点平均不到2人;

第二,高学历(博士)偏少,导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45%,一些学科点本科学历导师在30%以上;

第三,各学科点以教授为主,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第四,年龄以35-55左右为主,年龄结构较年轻,比较合理

4.人才培养情况:

各学科点人才培养情况

学科点名称

已毕业学生数

在读学生数

在校生中"211"学校学生数

科学技术哲学

0

12

9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32

61

32

社会学

23

62

3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

9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

11

4

思想政治教育

0

12

5

职业技术教育学

30

50

22

专门史

0

6

2

科学技术史

130

29

18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17

12

6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博)

9

58

32

合计

241人

322人

177人

毕业生就业去向

学科点名称

已毕业学生数

升学

高校

政府机关

公务员

其他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32

5

16

1

3

7

社会学

23

4

6

2

2

9

职业技术教育学

30

9

12

3

1

5

科学技术史

130

30

40

30

30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

17

4

5

4

2

2

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博)

9

5

3

1

合计

241人

52

84

43

9

53

基本点:

第一,生源质量较好,在校生中,超过54%的学生为211大学毕业生

第二,培养规模适中,就业良好

除5个新学科没有毕业生外,

其它学科点培养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高校、政府机关、公司等单位

(二)学科发展取得的成绩

  回顾人文学院发展的历程,我们从1953年一个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单位,经过与古农学研究室的合并、经过2007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与西北林学院社科系的整合、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三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学科点和一个自主设置二级博士学科点,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这种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得益于学校整体的跨越式发展的大环境,另一方面也是几十名教职工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

只看到我们和其它学院与兄弟院校的差距,看不到我们是在一个很低的起跑线上开始发展,看不到我们取得这些成绩的艰苦性是不对的

从历史发展考察,应当肯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学科水平稳步提高

具体表现在:

1.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学科建设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200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组建以来,学科建设实现了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现拥有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自主设置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科学技术史、社会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哲学、专门史、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等人文素质教育部门,涉及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历史学、管理学、文学7大学科门,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发展的学科体系

2.对外学术影响逐步提升

  除老学科已经建立的较高的历史地位以外,新学科也开始逐步在省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导师的学术兼职增加:

各学科点教师学术兼职情况

学科点名称

教师

学术兼职

农村社会发展

张波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科学技术史

樊志民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副会长

卜风贤

中国科技史学会灾害史分会常务理事

郭风平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中国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社会学

邹德秀

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

付少平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

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

张红

陕西省社会学会理事

法学

田义文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

张忠潮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职业技术教育

王革

高校董事会研究会理事长

高教期刊研究理事长

陕西高校教

学会副会长

陈遇春

农业部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农民职业教育联合体特聘教授

陕西省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理事

全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会理事

科技哲学

张磊

陕西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专门史

朱宏斌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陕西省科技史学会理事

3.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伴随着学科的发展,学院主持的科研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逐年增加

2002年、2006年分别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2-2008年学院教师共计申请课题88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

省部课题26项

总计获批经费223.15万元,2004-2008年四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共计352篇

出版著作和教材共计15部

(三)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横向对比考察,必须承认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与国内同类高等农业院校还很大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

1.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短缺突出

  (1)从总量看,我校人文学科师资队伍总量依然短缺,比国内同类大学偏少

突出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缺乏,部分学科导师队伍紧缺,导致教学工作量过大

由于教学工作量大,师资不充分,部分教师主要还是以教学为主,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每年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多,高质量成果很少,这样一种状况大大限制了学院层次的提升,限制了学院对外争取各类课题经费等学术资源,限制了学院的发展

  (2)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

如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际缺编在20人以上,教师教学工作量过大;法学需要教师15名左右,但是实际在编超过20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需要教师10名以上,但是目前只有4名专业教师

一些学科点导师严重短缺,如专门史、科技史、农村发展三个点,实际是4名导师在三个学科点招生,一个点平均不到2人;高学历(博士)偏少,导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之有45%,一些学科点本科学历导师在30%以上

同类院校人文学院师资状况

教工总数

教授数

副教授数

教师学历构成

博士生

导师数

硕士生

导师数

博士

硕士

中国农业大学

123

22

33

22

25

14

49

南京农业大学

101

12

29

20

43

9

3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7

12

20

9

29

3

21

2.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人文学院大部分学科点都是新建学科,原有学术人才缺乏,而许多学科在其他院校也是最近一些年才恢复新建,因此人才在国内普遍缺乏的状况持续了许多年

目前一般性教学师资基本解决了,各个学科现在普遍缺乏的不是一般的带课教师,而是缺少国际、国

内知名的学术大师和顶尖的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这种状况成为制约学科向高水平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3.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主要表现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少,2008年在研的国家与省部项目只有9项,科研经费40万元

没有发表过SSCI论文,CSSCI论文只有6篇

与中国农业大学比较,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承担项目近190个

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省部级项目75个,国内国际合作横向课题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700万元

已在SSCI发表论文3篇

4.缺乏有凝聚力的学术团队与学科平台

  学院学科分散,学术力量分散,凝聚力不强,团队意识薄弱,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学术团队

与国内同类学校比较,学术团队与学科平台均发展落后

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学科整合形成了10个学术团队与学科平台,南京农业大学经过学科整合形成了9个学术团队与学科平台,我们目前许多学科没有平台,学科之间也缺乏整合,没有形成合力

  

同类院校人文学院系部设置与研究中心构成

机构

学校

系部

研究中心(所)

中国农业大学

发展管理系

国际农村发展中心

国际教育系

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

社会学系

农民问题研究中心

法律系

推广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科技管理系

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

媒体传播系

农业遗产与农业文明研究中心

外语系

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科学部

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

现代农业教育技术中心

中国当代政治思想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

科学技术史与科技管理学系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所

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法律系

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

社会学系

旅游管理系

中国农业考古研究中心

文学艺术系

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

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研发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系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

法学系

陕西省农业法环境法研究中心

社会学系

公共事业管理系

陕西省农村社会学研究室

文学艺术系

5.缺乏有特色方向的战略定位

  与其它985和211农业大学比较,我们的学科发展缺乏特色方向

在发展的特色定位方面,中国农业大学的特色方向定位早、准,也最有成效,他们很早开始开展参与式扶贫研究与行动,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福特基金会、欧盟、亚洲开发银行、德国EED、加拿大国家发展研究中心等许多国外课题,每年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外基金,去年我们去调研,他们研究经费一年已达1000余万,并在农村扶贫

、农村发展、社会性别、参与式方法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我们学院的现实状况是每个人都在打游击战,以自我为中心,以能发表论文评个职称为最高准则,没有团队意识,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明确稳定的特色方向

二.学科发展的制约因素

1.对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的考评体系不利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人文学院是一个不同于自然科学学科的学院,其发展有自己特有的规律性,现在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管理自然科学学院的模式管理人文学院

由于外在评价机制的压力,我们没有勇气、没有资源做尝试性的努力

我们现在的状况表现为一种颠倒的管理方式,往往是要求学生和教师适应管理的需要,教学和科研适应管理的需要,社会和市场适应学校管理,而不是管理如何适应学生教师的发展需要,不是让我们的教学科研如何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因此缺乏发展的活力

  第一,现有科研评价体系基本是自然科学性的,如对重要学术刊物的确定没有考虑学科差异,在论文与著作的评价方面,重论文不重著作不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特点等等;

  第二,考评的年限过短,教师过于追求短期效益,没有鼓励打牢基础潜心开展重大研究,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第三,现有津贴分配制度偏重经济效益,无法支持小学科的发展,如人文学院专门史等学科,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只有2-3名,但是按照学校研究生津贴分配办法,实际连课时费都无法保证;人文学院学科杂,小学科多,这种考评方法只能使学院和导师急功近利,只想多招研究生补足津贴,不注重质量与学科发展;

  第四,职称评审对教师的考评,无法体现基础课教师的问题等等

  这些评价方法不利于引导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进行改革,目前的状况依然很难改变

2.对学生的考评体系不利于人文素质通识类学科的发展

  人文素质选修课程的广泛开设,相关学科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考评体系进行改革,现有的学生考评依然是按照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而非通才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管理的,由于没有实行实质性的学分制,学生按照就业需要、按照自身特点选择课程基本没有可能性,要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课程也没有制度保障,教师很难有开设选修课程的积极性

3.经费短缺,学科发展基础条件差

  学院资金筹措能力较弱,大部分办学经费由学校投入

由于经费不足,学院教学科研基本条件落后于世界知名大学甚至国内兄弟院校,如学校现在还没有SSCI检索系统,学院没有支持学科发展的特色资料系统;学院的发展需要

大量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学术资源等等,我们现在要发展,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学院运行经费不足,学院的对外交流很少,对外开拓能力很低,学院导师对外的学术影响与项目的资源获取能力不足,这实际上成为学院发展的一个恶性循环圈,因为资源不足,我们就封闭起来,越是封闭,我们争取资源的能力越差,我们的发展就越是没有资源,没有资源,我们又更加封闭,导致学科发展的恶性循环

4.学生就业需要与学科特色发展的矛盾

  2009年《社会蓝皮书:2009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研究发现:我国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 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前10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

9%)、中医学(77%)、美术学(79

5%)、音乐学(83

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

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

就业最低的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

这种就业形势反映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工科类人才需要的上升,对农科类人才需要的下降趋势,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因此世界传统农业大学都走过了一条从纯农学科向综合学科发展的道路,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学科发展也越来越综合化,对农科人才的培养不宜多,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少而精

学科建设应当处理好注意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学生就业需要与特色发展的关系

我校许多专业都面临学生就业与特色发展的矛盾,我们发展涉农特色学科,从培养精英型人才的角度看具有优势,但是从培养大众型人才的角度看具有劣势

当代大学教育已经从大众型转向了精英型,因此学科发展必须处理好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关系,本科阶段由于培养的是大众型应用型人才,在农科方面招生应当少而不是多,更主要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非农人才

而在研究生阶段,侧重培养精英型研究型人才,应当侧重农业科学与涉农特色学科的发展

5.重点支持学科与通识教育类学科发展的矛盾

  由于人文学院学科多而杂,受资源条件的制约,重点扶持每一个学科同步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有重点的支持一些学科优先发展,资源必须向一些学科倾斜,这样必然会

使学科基础比较薄弱的同识教育类学科发展更困难

学院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追求高效率,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集中资源推动高效发展,但是追求效率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资源向少数人集中的情况,这种局面会影响大多数人的工作积极性,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影响学院的和谐,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要保护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是我们这两年必须尽快探索解决的问题

在学院对优先发展学科的认识必然会有很大争议,要达成共识,优先发展一些学科也需要在理念上转变认识,在管理机制上进行有效调节

6.学科平台不足

  中国农大拥有"国际农村发展中心"、" 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 农民问题研究中心"等学科发展平台,承办有《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农大承办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农史》等学术刊物

这些学科平台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学校比较,我校本科专业发展不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有7个本科专业,华中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有5个本科专业,我校人文学院只有3个本科专业

本科学科平台不足也是制约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瓶颈

三.学科发展的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律,以产学研紧密结合、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中心,以建设符合农科人才培养需要的、突出发展涉农交叉特色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

1.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都有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技术研究与推广离不开人,离不开文化与社会,又与历史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研究与推广既是自然科学的任务,更是社会学的任务

21世纪需要的是有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都比较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师资培训等方面保证人文学科的发展需要,为大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是一所世界一流的以农业为特色的著名大学,但是它的人文社会科学也非常发达

瓦赫宁根大学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及课程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科技学、环境发展等

而且分工细化

以社会学为例:瓦赫宁根大学长期致力于农村社会政策和农村发展研究

农村社会学研究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传统优势,设有三个农村社会研究机构:农村社会学研究组、农村发展社会学组、消费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研究组

农村社会学研究组,成立于1946年

现有组长两名,秘书一名,研究人员10名

,博士研究生13名,终身研究员4名,助理研究员3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重点先后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农民的自主权问题、妇女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环境问题

农村发展社会学组是该校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个研究组,研究人员7人

农村发展社会学紧密结合荷兰的社会和文化实际,研究农业生态知识与社会变迁、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使用和管理、价值争论与政治、参与技术、规划发展干预等

消费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研究也是该校研究强项,有42个研究人员,主题包括家庭动态、 社会资本、性别角色 、移民 、家庭护理 、食品创新、生计安全和消除贫困 、贫穷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 、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老龄化、照顾老人等

美国康奈尔大学也是一所世界一流的以农业为特色的著名大学

而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政治科学、历史、等学科历来是美国高校中的佼佼者

它的人文社会科学还广泛涉足和平研究、农村问题、国际人口、非洲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学等众多领域,康奈尔大学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有:

(1)教育学系: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职能关系创造知识,理论的发展,以及有效的做法

课程涉及学习,教学,和社会政策( LTSP )

成人和推广教育( AEE )

康奈尔大学的教师教育

农业教育

未成年人教育等

(2)历史系:课程内容涉及跨时间跨地区跨学科的历史遗留问题、历史发现、并提供了严格的培训,研究和分析人的过去

(3)经济系:主要课程包括微,宏观和计量经济学 ;分析方法,如博弈论 ;所有标准领域的应用经济学,如公共财政和工业组织 ;特别专题,如经济的现代化和经济问题中的拉丁美洲等

(4)语言学系: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关于语言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像初学者介绍一些能引起对语言产生兴趣的课程

(5)哲学系:在哲学系课程,研讨会,讲习班,阅读群体,和非正式共同室是这里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课程主要涉及哲学史、逻辑学、道德学、社会和政治哲学、形而上学、理论知识、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等

(6)心理学系:课程主要涉及社会与人格心理学、感知,认知与发展、行为与进化神经

(7)社会学系: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在基础社会学理论、社会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社会、性别学、政治社会学、健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进行研究

康奈尔大学的社会学在全美排名第十四

其中经济社会学排名第四,社会心理学排第九,社会分层排第十一,社会学学术实力雄厚

拥有五个研究中心:经

济与社会研究中心 、不平等研究中心、埃诺迪国际研究中心 、布朗芬布伦纳生命历程中心 、康奈尔人口计划

师资方面,目前拥有约30名教职人员,其中教授(Professor)10人,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5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3人

每年大约有40名研究生在该校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

(8)康奈尔大学法学院(Cornell Law School)是康奈尔大学的一所研究生学院,美国五所常春藤联盟(Ivy League)法学院之一

学院提供三种类型的法学学位(JD、LLM、JSD),并设有一系列研究项目与机构,向学生开设120门课程

康奈尔法学院是全美顶尖的法学院之一,拥有一流的师资与教学条件

在2008年全美100所法学院排名(Law School 100)中列第7位,在2008年U.S.News中列第12位

其中,法学院的法学硕士(LLM)教育,在2008年AUAP排名中居全美第1位

依据2005年Nation Law Journal的报道,康奈尔法学院的毕业生在全美前五十名的律所(Top50 law firm)中的排名是第6位

  从以上两所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都有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这是他们培养高素质农业科学人才的重要科学文化环境

2.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毕业生都有很好的人文素养

  学生素质是衡量一所大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大量的事实表明,高水平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在科学领域,而且在人文素养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准,这为他们走上社会从事职业工作打下了基础

  另外一些研究也表明,人文知识的储备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也可以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产生大师的基础

  因此要培养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学人才,必须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平台,加大人文社会科学通识课与选修课的开设力度

3.为什么要突出发展涉农交叉特色学科

第一.符合学校战略定位

  我校的发展是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目标的一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定位应该与学校总体战略定位保持一致,为学校战略发展服务,不应该关在自己狭小的学科空间,脱离学校的战略发展,就不会有各个学科的发展,必须形成这种共识,才能脱离发展的误区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只有与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相结合才能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在我们这样一所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农业技术研究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服务是高等院校办学的重要目标,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农业历史、农业文化、农

业法、农村社会、农业技术哲学等涉农学科、与农交叉的学科的发展

  涉农交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我校的其它学科可以形成互补的格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农业大学的功能,对于我们建设一流的农业大学不可缺少

  从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为什么农业技术推广必须与农村社会研究相结合

美国各州先后建立了农业试验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州的农学院

在农业技术手段提高从而获得一定的增产效果之后,人们发现,增产后农民的收入却并未有较多的增加,生活也没有显著改善

人们又开始考虑农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于是进一步采取农业经济手段加以改善

但是农民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改观依然有限

至此美国的有关管理部门和研究者开始看到农村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农业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生产与经济问题,而是需要研究整个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关系,这就要求对农村社会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村发展问题,由此开展了广泛的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并最终形成了农村社会学

在这之后,成立了美国农村社会学会,出版《农村社会学》杂志,农村社会学研究不断发展

二战后,农村社会学逐渐从美国扩展到欧洲经济发达国家

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又成立了"欧洲农村社会学会"

  所以,在农业大学发展涉农交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是及其必要的,而且与农学类各学科是互补、相互促进发展的

第三,只有走特色发展道路,才有出路,才能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人文学院

  孙校长在很多场合提到学校发展时强调"特色就是生产力,特色就是水平",这个思想也正是我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道路

以社会学为例:中国河海大学也是一个以水利为特色的大学,它的社会学专业, 2004年才办本科专业,比我们晚了7年,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点2000年才办,也才比我们早了4年,但是他们2007年就把社会学博士点拿回来了,为什么?他们在社会学基础理论方面,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等等都没有什么有名的学者,但是他们搞了一个特色领域,就是移民研究,农村移民、水库移民等等,是其他学校都不搞的,他们形成了一个团队,在全国独树一帜,在国际社会也很有影响,所以博士点很快拿到了

我们要发展,如果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基础领域方面,我们肯定不是综合性大学的对手,我们再过多少年也没有办法和他们竞争

人文学院要发展,必须创新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必须结合学校产学研究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结合建设世界

一流农业大学的总目标找准自己的方向,围绕涉农学科如西部农村发展与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社会问题、农村贫困问题、农村环境问题等等,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必须以团队的形式发展壮大自己,要引导我们的教师结束那种散兵游勇的发展方式,只看到个人的那点小利益,都想自己立个山头,那我们就永远发展不了

4.为什么要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

  从人文学院学科发展的最初动力和原因来看,学科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因为通识教育需要而建立的学科

  人文学院承担着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人文素质与社会科学通识类教育课程的教学功能,需要一批文史哲学科的教师,学院近年也先后引进了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的博士,但是仅仅只有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这部分教师的工作不够饱满,特别是面临津贴、职称评审等个人利益与发展的事情时,如果没有学科基地、没有更多的研究生工作量、没有学科发展推动的科学研究,没有可能做研究生导师等等,这部分教师的个人利益与发展前途无法保障,他们也无法安心开展人文素质基础教学工作,现有人才出现重新流动或者荒废的情况就很难避免,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因为国家政策需要而建立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学科,从广义上讲也是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识教育不可缺少的,但是这些学科又有很强的政策要求,具有特殊性

虽然教学工作繁重,但是从国家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考虑看,国家鼓励建设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校发展必须考虑国家政策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进行建设

第三,因为涉农特色学科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学科

  人文学院传统优势学科农业历史与文化,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法学、社会学、科技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均是围绕农业与农村研究建立的

这些学科从农业发展的历史、农业文化、农业法与环境法、农村社会、农村科技发展的哲学理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等不同的视角探讨农业与农村社会问题,均以涉农、为农服务为特色,可以与学校其它学科形成互补格局,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农科人才,必须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通识类教育,与此相适应,必须建设文史哲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群,推动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结合,才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稳定高质量的人文社会学科平台,单一学科的发

展是无法实现这个功能的,仅仅发展涉农学科也是无法实现这个功能的,因此我们学科发展的目标必须是以涉农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

四.学科建设的内容与措施

1.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学术带头人

  目前困扰学院发展的最大障碍依然是人才短缺,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必须紧密围绕人才建设谋发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各个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这是学院学科建设的根本,不能动摇

2.推动学科走涉农交叉的特色发展道路

  加强农业历史、农村法律、农村社会、农村文化、农民教育与农学各院之间的协作,积极探索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合作机制,推进交叉学科的融合和新兴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学科走与农交叉的特色发展道路

3.以学校推广基地建设为依托,推进学科建设与为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相结合

  围绕学校产学研结合进行建设,以学校技术推广基地为依托,选择部分基地作为固定社会调查观测点,建设农村社会综合观测实习站,将学生实习、科学研究的各类社会调查与基地结合起来,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社会问题

为我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农村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4.通过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整合人才队伍,培养学科团队

  以涉农为重点,整合人才资源,精心打造学科团队,侧重培养5个学科团队

包括:农业历史学科团队、农村法律与乡村治理团队、农村社会与农民教育学科团队、农业科技哲学与农村文化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

5.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项目外出进行学术交流,设立学院对外学术交流专项资金,加强导师与国内外学术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学院的学术影响,争取更多的外来资源,为学院学术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6.加大对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

  在教学研究奖励方面,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奖励有限,学院历年也从自主创收入中对教学科研进行奖励,但是由于创收少,奖励力度小,对教师的激励力度不明显,与中国农业大学比较:中国农业大学CSSCI奖励1000元,我们奖励500元;中国农业大学核心期刊奖励500元 ,我们奖励100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每年用于奖励的资金约10万元,我们大约只有1万多元

南京农业大学实行的是"科研后补助制度"学校报销本科生发表论文版面费,学院报销研究生发表论文版面费,而我们学院根本承担不了研究生发表论文费用

为推动学院发展,我们只能量力而行,加大对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推动学科向高层次发展

7.进一步拓建学科领域与学科平台

  与国内外一流农业大学比较,我们本科专业偏少,部分学科由于缺少学科平台,教师只是承担一些公共选修课,对教师的教学研究发展不利,对人文素质与通识类学科发展不利,应当逐步将学院本科专业发展到5-7个,为人文学科的繁荣发展提供基础平台

  研究生学科发展核心是需要通过构建学科平台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发展重点与特色领域

今后要努力建设好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争取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建设一批校级院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平台

8.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人文学院的功能定位即面向全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全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这三大功能中有两部分都是面向全校学生的

我们作为一个985、211院校,全校各个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风貌的培育和我们学院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看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学的专业知识相同,学生却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不同学校有自己不同的校园文化环境,有自己不同的人文环境的熏陶

我们学校远离大城市,又不是一个综合性院校,学生最缺乏的不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而是第二课堂的素养,一些象我们这样的理工科学校都开设了大量的人文学科选修课程,我们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除了我们不断引进人才来承担这些任务以外,我们还要鼓励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这项事业

  

??

??

??

??

1


相关内容

  • 山东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年)
    山东农业大学 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016年4月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目 录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 ......................................................... ...
  • 福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二年一二年十十月 2011 目录 ---------------------3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二.师资与 ...
  • 省创新项目结题
    项目编号 __07423___ 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项目结题表 项 目 名 称: 项 目 负 责 人: 所在学院.年级: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指 导 教 师: 项 目 起 止 时 间: 填 表 日 期: 基于 MCU ...
  • 挑战杯科技竞赛作品申报事宜及时间安排
    河南科技大学 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事宜及时间安排 一.作品立项申报 (一)立项申报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挑战杯作品立项的申请原则是:自由申请.专家评审.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 2.申 ...
  • 经典阅读的意义
    经典阅读的意义 摘要:经典阅读乃支撑人文学科存在的基础.但人文经典阅读却普遍遭遇冷落,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亦莫能外.由于本科生经典阅读改善尚有诸多限制,人文学科研究生学习,几乎成为现有状况中实现经典研读目标的最佳也是最后机会.由于学生阅读经典存 ...
  • 毕业设计目录
    目 录 1 毕业设计(论文)简介------------------------------------------------------1 2 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要求 --------------------------------- ...
  • 成都中医药大学章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章程 序 言 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 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原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原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 ...
  • 第33卷 第12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ol
    第33卷 第12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V ol.33 No.12 2010年12月Journa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Dec·2010 我国体育学领域学者影响力研究---基于四大数据库统计分析 刘文娟,杨红英 ...
  •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2005-09-0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指以通过国家规定的专 ...
  • 环艺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
    实验室工作总结报告 实验室名称: 环艺实践技能工作室 所在学校:浙江xx大学 实验室主任姓名:xxx 通讯地址:浙江xx大学艺术学院xxx 电话: xxxxxx E-Mail:xxxxxx 报告编制日期:2013年12月28日 一.实验室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