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范文中心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05/10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练习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和《有趣的发现)。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懂得道理。《送给盲婆婆的蛔蛔)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蛔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文主题鲜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近明快,富有儿童情趣。《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散文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辛勤工作、爱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意象优美,是反复吟诵的好教材。《有趣的发现》是讲了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

这三课都配有与课文相适应的插图,对理解课文有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对文中的妙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训练学生的语感。

练习三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口语交际和说说写写。学用字词句巩固部首查字法。写好铅笔字出现写法指导。读读背背是四字词语,口语交际强调的是讲问路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读书积累习惯、自主识字的习惯。

3.诗歌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5.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感悟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以生存的道理,体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读书积累习惯、自主识字的习惯。

难点:

1.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教育学生要尊师爱师,培养学生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 3.教育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法、学法: 教法:

1.朗读体验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3.抓课文留白想象法

4.情境创设 5.引导感悟 学法:

1. 自主识字,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2.课文默读法 3.提前预习法 4.小组互助法 5.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2课时 《一株紫丁香》-----------------2课时 《有趣的发现》---------------- 2课时 练习三 ----------------------3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盲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 三、教法、学法

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模拟情景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会,人们都非常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难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板课题,解题。 1.学生认“盲”,字,练习书空。 2.齐读课题

3.解释“盲婆婆”,“蝈蝈”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读生字词。 (指明读、齐读、开火车读) 3.自读课文,分小节。 4.指名读、分组比赛读、齐读。

看下面四小节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5.指名到黑板上填写。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婆 绿 邻 居 替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替”上下结构。教师范写。 2.同样方法学习其它的字。

3.生描红、练写,师巡视及时指导。描红做到:笔笔到位。练写做到:第一遍正确;第二遍正确、美观。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指导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哪些人?

(2)系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样?他拿什么?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板书:送蝈蝈)

(2)这一节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 (1)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学生答)

(3)第二句说了什么?对盲婆婆称“您”而不是“你”表达了什么意思?“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 (4)小结。 (5)齐读第二小节。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想起、欢乐)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什么?“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为什么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说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样开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结。

(6)齐读第三小节。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这小节。

(3)学生自学。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说这节写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节。 (6)小结。 2.指导朗读。

三、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您 领 难 童 1.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你( ) 邻( ) 您( ) 郊( ) 2.扩词。

野——()()()() 喜——()()()() 童——()()()() 居——()()()() 忘——()()()()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想起 欢乐 乐呵呵 喜滋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

这课,我从“盲”字开始导入,讲解了“盲”的概念和小学生送盲婆婆蝈蝈的意义。因为是第一课时,主要是生字的讲解。这节课的生字非常难懂。其中“邻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但是,由于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刚由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

6.一株紫丁香

一、教学目的:

1.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三、教学、教法

讲故事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小组探究学习、师生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 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再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浓绿 小院 老师 枝叶 伸进 做伴 消除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老”:读边音,不读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 (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

(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 -“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生描红、练写,师巡视及时指导。描红做到:笔笔到位。练写做到:第一遍正确;第二遍正确、美观。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4)“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的?“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你们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小院葱绿的美好景象和小朋友悄悄地向老师表达着自己的心意吗?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1)自己轻声朗读第2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

(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2)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想像“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是怎样的动听,假如那是小朋友的歌会唱些什么?

想像“满树盛开的小花”是怎样的美丽?假如那是小朋友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5)那么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老师工作的辛劳?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和崇敬? 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了,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读。

(2)指名读,配乐读。 (3)全班齐读。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四、小结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一株紫丁香”为题呢?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板书设计:

6. 一株紫丁香

枝叶 伸进 夜夜 作伴 栽 绿叶 唱歌 消除 疲劳 紫丁香 小花 笑脸 感谢 牵挂

花香 飘进 梦里 香甜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和学生一起写课题,接着默写、复习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将五个词语拼成一株紫丁香,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再次走入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 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交流赞美老师诗句,最后以指导书写“牵、困”两个生字结束教学。

7.有趣的发现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三、教学、教法

借助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得以生存,体会文中谴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词语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解题.

(1)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熟读生字词,借助句子理解词义。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想象它的意思。

三、 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课件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指名读、指明说说读懂得词义。

(二)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 达尔文 反复 比较 生存 容易 研究

1.自已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6.齐读课文,解决问题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

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鸟---岛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相机识字:趣 著 考 察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

较: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继续学习课文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三、指导朗读

1.指导复述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四、巩固练习

1.比一比。

究 ( ) 观 ( ) 校 ( )

穷 ( ) 现 ( ) 较 ( ) 百 ( )白 ( )

2.一字开花。

反 ( ) ( ) ( )

容 ( ) ( ) ( )

存 ( ) ( ) ( )

研 ( ) ( ) ( )

3.生字回家。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没有的 不会飞 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 特别大的 能顶住 能生存下来

小的 顶不住 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学反思:

这一课中,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如下课文各小节的大意:

1、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

2、达尔文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3、达尔文通过研究发现了规律。

4、达尔文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第二,复述课文。复述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回顾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一些重点词语,做上标记,教师板书。为学生背诵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文《有趣的发现》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学生非常投入。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自然而活泼。

练 习 三

一、教学目的: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背《汉语拼音字母表》。并会查字典。

3.学会问路

4.写好铅笔字,熟记4 条成语。

5.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难点:

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三、教法、学法

创设 情境 引导学生感悟 在小组互助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四、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黑板 描红格纸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 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学习查字典

3. 练习。

(1) 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 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 默写大写字母。

4. 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 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 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 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 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 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c. 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3. 练习朗读。

4. 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 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学生自由读。

(4) 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 集体齐背。

(2) 指名背。

二、练习:

1.审题。

2.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 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 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 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 练习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指名读。

(3) 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 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三、说说写写:

1.审题。

2.指导看图。

(1) 让学生看图,自由练说图上小朋友在干什么?

(2)同位练说

(3)指名说。

( 4 )生任选一幅图集体交流

( 5 )出示12个词,任选3个词,练习说话(会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学生练写,师巡视

4.反馈。

表扬说话完整、写字姿势、写得好的学生。

第三课时

一、揭题

1.师叙说故事开头,你说:“小兰想要找到冬冬家,该怎么办?”

2.告诉学生在需要问路时要敢于大胆开口问。

二、学习第2自然段,学会问路。

1.请事先准备好的男女生各一人扮演警察叔叔和小兰,进行问路对话。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得出:

(1)问路的对象要有针对性,最好问大人,或民警或常在附近生活、工作的人。(板书:问大人)

(2)问路时应把地名记清楚,把那个地方的特征问明白,范围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具体。(板书:问清楚)

(3)问路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板书:有礼貌)

3.同桌再模拟小兰和民警,问一问。再次熟记问路应怎么问。

三、你以前问过路吗?找一个小伙伴,互相配合模拟问路情境。

1.自由准备。(师有意识地巡视)

2.选一对问对和两对问错的表演。学生评说,在此过程中再一次巩固问路的要诀。

四、设定情景,模拟问路。

小洁家在建设东路,星期五放学前小菊和她约好:星期天早上八点,去鲁南书城看书,小洁不认识路,只知道鲁南书城在八大对过,妈妈想锻炼锻炼小洁,让她自己去问路。走到文化西路和解放南路的交叉口,小洁该向谁问路?怎么问路呢?

1.出示路线示意图。

2.同桌准备。

3.交流、评说。

4.师小结。

五、课外试着自己去问问路,将过程和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问大人

问路 问清楚

有礼貌

教学反思:

共有四个环节分别是: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读读背背和说说写写。学用四字成语的同时,练习关于时间的词语,要知道懂得珍惜时间。最后一题并且要求孩子们根据这些图画内容,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对于文字孩子们可以很好地掌握,对于编故事也不是什么难事,其实只需要语句通顺连贯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而写好铅笔字则是要求孩子写好撇多的字,并且注意写好主撇。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请学生自己总结该如何将字写得规范得体,孩子们的意见加上教师的总结,使他们更加熟悉这些字将如何书写才能美观漂亮。接着完成描红效果更好。

单 元 小 结

单元由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组成。其中《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株紫丁香》是散文诗,而《有趣的发现》是关于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

在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并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但是,由于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对于刚由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还需要老师引导着,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走入课文,逐步完成与文本的对话。而我未作引导就把整首诗“扔”给学生,学生未深入感悟课文,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当然是成堆的。虽说这一偏高的要求(“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渗透也未尝不可,但既是培养质疑问难意识,就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作指导,然后师生共同对问题作归并梳理,确定本堂课着重解决的目标,再围绕目标在教师引导下深入学习。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理解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实”例如: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第二、三、四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一名学生手捧鲜花、绿色的树枝、站在窗口表达情意,其余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段时,我放录音风吹树叶的声音,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清境感情非常深厚。

《有趣的发现》讲述了生物学者达尔文对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的昆虫的观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的教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在读了课文达尔文的发现之后,我让学生演一演达尔文,把那种“奇怪“的感觉说出来。学生非常投入。从语气到表情,学生可以说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础上,老师悄悄过渡:“是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寻找答案。在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教学自然而活泼。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父母的爱
    有人说,父母的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伟大.而我却说,父母的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当我生病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当我学习有困难的时候,父母会细心地给我讲解:当我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耐心地给我讲道理.而这几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 ...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安红强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 ...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3第一课时说课稿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第一课时说课稿 磁县实验学校 李燕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的第一课时,包括Let's learn和Group work两个部分. 一.说教材 ...
  • 20**年-20**年上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2015-2016上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教情.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共有四单元二十二课的内容,第一单元重点讲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重点讲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三单元重点讲统一国家的建立,第四单元重点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 ...
  • 思想品德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浙教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黄静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 ...
  •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月球之旅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月球之旅 篇一: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500字:月球之旅 2096年,我在哈佛大学发明了一艘巨型的宇宙战斗飞船"普罗米修斯"号.我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在这个月将"普罗米修斯&qu ...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读读写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读读写写 第一单元: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静谧.追随. 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 ...
  • 浅谈生物中考阅卷心得及复习策略
    浅谈株洲中考阅卷及生物复习策略 株洲世纪星实验学校 陈玲娥 第一篇 2014年株洲中考阅卷心得 去年6月份,我受教育局委派参加了株洲市的中考阅卷工作.现结合本次阅卷情况,将自己的一点体会整理如下,以期对今后的生物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阅卷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