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教学 - 范文中心

九年级政治教学

10/09

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

课时:第一课时 课题:发展是硬道理

执笔:秦 野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认清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我国经济建设的热情。

2.初步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的能力,关心我国经济建设,

努力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3.识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含义,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重难点提示

1.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难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预习新知:

一、情景导入:

吃的变迁

【我思考】吃的变迁,反映了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这种变迁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0年沧桑巨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

社会更是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9﹪,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增

长速度,截至2008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0.067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三位,

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奇迹般的提升。不仅如此,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

突出问题,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整体科技水

平不高等。今天,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

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我分析】为什么说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只有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才能巩固、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

安;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新知初探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说“发展是我国当前解

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加快经济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

开发展。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3.为什么说中国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2)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

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更需要

加快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更加进步。

(4)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

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师生共同探讨:

自我检测

一、我来选择

1、201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经济特区30年来的发展表明,改革开放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这说明( )

A.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B.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市场经济

C.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共同富裕 D.我们必须继续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2、(2010年〃广东湛江中考试题)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

的是( )

A.将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社会生产力

C.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 D.坚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3、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

出,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

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困难和挑

战 ( )

①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需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是我国

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③表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④说明我国人民的

生活总体上还未达到小康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越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

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

意谋发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说明 ( )

①发展是解决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要

求 ③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④我国只是

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才强调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9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9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2011年,我们伟大中国共产

党将迎来她的90岁生日。某班准备举行一场“党的赞歌”主题班会,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的献礼。请帮忙完成下列任务:

(1)成就搜索:请你举列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

本。(不少于三例)

免除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关注民生问题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可 )

(2)观点理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必须增强

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

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请你谈谈对“全党必须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解。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

的根本要求。 ②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只有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

生活;才能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持社会稳定、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完成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

有问题的关键,

(3)学以致用:目前科学发展观已深入人心,请你就我国目前如何做到科学发展提几点合理

化建议。

做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以人为本;使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等等。

四、探究提高

“你幸福吗?”越来越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全国各地“十二五”规划纷纷出炉,“幸福”

可谓其中一大热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又一次成为今年“两会”的最大亮点。让我们一道

采撷温总理经典话语中的几朵美丽的浪花,去共同体验幸福的生活!

★国家的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

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

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

妥了一系列难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在“十一五”期间所

做的主要工作之一。

(1)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能“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

(答出4点即可,4分)

(1)提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开

拓创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依法治国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全面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等。(答出符合题意的4点即可,4

)

★人民的幸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

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2)说一说: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应采取哪

些措施? (答出4点即可,4分)

提示:经济方面:①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

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

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政治方面: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④进

一步转变作风,依法治国,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⑤关心群众疾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⑥

加强法律监督,确保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文化方面:⑦发展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⑧加强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生活环境。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

4点即可,4分)

五、走进中考

1、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世界500强企业中 有480多家已在中国开展业务。这些事实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符合当今世界的主题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③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体

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

际增长11.2%,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

五”节能降耗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据初步测算,2010年与2005年相比,

全国化学需氧量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

划确定的减排任务。

取得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

①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心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正确领导 ④我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是某校初四学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举行的手抄报比赛中获奖作品的内容

摘抄。试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伟 大 历 程红 旗 飘 飘美 好 未 来

90年来,南湖红船、井冈星火、延安宝塔、柏坡松涛,处处留下不朽的足迹。

90年来,总体小康、梦圆奥运、神舟飞天、精彩世博,步步闪耀光辉的成就。中国,

飞速行驶的列车----

它的轨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它的车头,是中国共产党。

它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

它的保障,是庄严神圣的法律。

指引它前进方向的是高高飘扬的旗帜。我们的道路,必定会越来越宽广。

我们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幸福。

理想,带给我们憧憬与希望,激励我们奋斗与追求。理想,必将在我们的双手中共同绘

就。

(1)

从本栏目中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什么?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1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分)

(2)从“红旗飘飘”一栏中可以看出,中国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现阶段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从国家的角度讲,实现这一社会理想最根本要靠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

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

课时:第1、2课时 课题:时代的选择、创新是关键

执笔:秦 野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认识科技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增强热爱科学、热爱学习的观念,以实际行

动促进我国科技教育的发展。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而自觉促进教育改革,

开展素质教育,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强盛贡献力量。

2.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意义,辨证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努力

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绩,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的现实意义。了解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重难点提示:

1.重点:科教兴国是时代的选择。争做创新型人才。

2.难点:科教兴国是时代的选择。感受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预习新知:

一、情景导入:

例题:中国航天人用几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从“神一”到“神七”,

仅仅9年,便把“中国制造”的曼妙身姿留在了浩瀚的太空,骄傲地向世界宣示了中国人在

航天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取得的成果。这说明 ( )

①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②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新知初探

1.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

要的因素。

(2)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教育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

族的兴衰成败。

(3)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谁就能在竞争

中赢得主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4)目前,我国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

(5)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这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2.我国为什么要注重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

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

(2)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提高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

家,关键在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

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3.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大胆想象、学会求异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思

维能力。

(2)创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

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学习。

(3)勇于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的新发现、新观点、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三、师生共同探讨:

自我检测

1、从引进核心设备到掌握发动机关键技术;从模仿到自主设计,历经数代航空人的努力,

我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型号的飞机出口国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这充分证明(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③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

成果④ 我国已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1年4月20日,以“科技、创新、未来”为主题的济宁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在济宁

学院附属小学拉开序幕。青少年参加此项活动有利于 ( )

①激发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②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 ③从根

本上改变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 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嫦娥二号”奔月、“蛟龙”潜入深海、“天河一号”引领世界计算速度。我国取得这些成

就的直接因素有( )

①坚持了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②实施了人才强国战略③坚持了“三步走”战略 ④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材料一:2010年7月13—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本世纪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

议,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纲要》的序言中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

材料二:2011年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亿万网民就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平等的交流。在回答网友有关“中国崛起”的问题时,温总理说:“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请你谈谈对“强国必先强教”的理解。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教育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先决条件,将是人们在知识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为了“中国崛起”你应该怎么做?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拼搏。等等。

四、探究提高

材料一:上天和入海,是自古以来就埋藏在人们心间的探索自然的两大夙愿。上天——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国已是世界上第3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入海 -----2010年8月26日,我国首个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突破3000米下潜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5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获悉这一消息后,难抑兴奋:“过去我们都坐着美国人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下深海做科研,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坐上‘中国制造’了!” 材料二:近年来,尽管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有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动"阶段.当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1)“上天"“人海"的实现有什么意义?(3分)

有利于促进科技事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等。

(2)“上天"“人海"的实现得益于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5分)

①科教兴国战略。②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③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为了从“要素驱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实现“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坐上‘中国制造’’’这一目标,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做?(5分)

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勤动手、勤动脑;敢于质疑,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等等。

五、走进中考

1、(2011株洲)2010年11月17日,“天河一号”计算机在天津正式投入运行。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这一事实表明(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标志 ③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 ④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01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帅昌绪、王振义颁发奖励证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 )

①坚持把发展科技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②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③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2011山东滨州)2010年12月22日,英国生物学权威刊物《生物学快报》发表了德文郡一所小学几个8到10岁的小学生关于蜜蜂采食行为的调研报告,这是小学生论文首次登上英权威科研刊物。它启示我们( )

①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②创新是成年人的事,与青少年无关 ③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 ④科教兴国,学子任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材料一:2009年10月29日,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长沙亮相。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材料二:2009年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科技馆新馆,同首都各界群众和青少年一起参加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习近平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材料三: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科学巨星殒落,全球同悲。在生命旅程的最后几年,钱学森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榻上度过,但他时刻不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钱老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我思:

1、 钱老晚年最大的忧虑是什么?钱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忧虑?

(1)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2)①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只有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②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③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存在问题。

我悟:

2、 “天河一号”的成功问世表明了什么?我国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

表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很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我行:

3、请你就“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建议。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第八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时:第1、2课时 课题: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行动

执笔:秦 野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知道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

3.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重难点提示

1.重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2.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预习新知:

一、情景导入:

例题:阅读漫画《地球的退烧良药》,它告诉我们( )

①地球“发高烧”的病因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②“退烧良药”应该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

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坚决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积极参加保护资源环境的公益活动;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二、新知初探

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1)我国人口形势严峻。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我国资源形势严峻。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2)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③建立健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和保护力度。④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意识。

(2)青少年:①努力学习有关知识和法规,增强环保和资源意识;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③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等等。

三、师生共同探讨:

自我检测

1、2010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元年”国家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目的是(C)

①节约资源和改善环境 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加快资源的回收利用 ④积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奥运会场馆周围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供电,世博会将原江南制造厂旧址改造为中国船舶馆,世园会把废弃的高压铁塔改造成魔石乐园。这些做法体现了(C)

①在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②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③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没有差距④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据第六次个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

(C)

①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②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 ③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④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材料一: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以下简称《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材料二: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隆重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

材料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

1、世界各国为什么积极关注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的平衡,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做?

1.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加强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那一个国家能在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面前独善其身,也没有那一个国家能单独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因此,我国只有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3.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世界各国只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有效解决气候变化。4.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切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变化的能力。

5.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要逐步完善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性措施;坚决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使污染减排和保护环境走上法制化轨道。

3、青少年应怎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怎样的贡献?

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密切关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资源浪费的恶劣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四、探究提高

(福建泉州市·2011)2011年3月26日晚,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全球

环保活动拉开帷幕,中国和其他13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个地标性建筑、近10亿人展开熄灯接力。北京时间20时30分,随着八达岭长城、东方明珠等诸多城市标志性建筑熄灭灯光,我国86个城市的众多社区、企业、学校熄灯一小时。

——摘自2010-2011学年度《时事》(初中版)第6期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6分)

答案:(1)“地球1小时”全球环保活动的目的在于唤起人们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2)我们要不断提高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要养成节能环保习惯,从小事做起,比如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电器;不用电器时,立即拔掉插头;等等。(6分)

五、走进中考

1、(2011·潍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与2000年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1.07%下降了0.5个百分点。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C )

A.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B.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C.我国人口数量已经实现负增长 D.我国计划生育取得显著成效

2、(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真题)打开电视机却不看,无意间,你已造成了电力浪费;去市场购物,明知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仍然习惯性接受;明知纸张应该双面使用,但还是习惯性地丢弃没有用完的作业本„„这表明( B )

A.环保节能工作都是生活细节小事 B.环保节能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C.摒弃不良习惯,必须依靠法制建设 D.环保观念必须长期倡导,使之深入人心

3、(2011·浙江湖州)13.奥运会场馆周围90%的路灯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供电,世博会将原江南制造厂旧址改造为中国船舶馆,世园会把废弃的高压铁塔改造成魔石乐园。这些做法体现了(C)

①在我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正在从观念走向实践②我国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性的改变③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没有差距④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材料一: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启动。

根据这个规划要求,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海洋生态

建设,强化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提升海洋教育发展水平,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要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队伍,构筑海洋高端人才高地。

材料二:烟台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骨干城市,面临着发展的重大机遇。据有关统计,烟台市的海岸线占山东省总长的近三分之一,对应的海域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2006年海洋经济实现的增加值仅仅是陆域的1/6;近年来烟台海洋经济虽然得到长足发展,但海洋经济仍以海洋水产与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比重较低、规模较小。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们国家的有关发展战略的?

(2)上述材料反映什么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请你以“烟台市发展蓝色海洋经济”为主题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要求:按逻辑层次写出主要观点即可)

答案: (1)①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提升海洋教育发展水平,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③培育高技能实用人才,构筑海洋高端人才高地体现了人才强国战略。

(2)①烟台市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②烟台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③烟台海洋经济发展结构不甚合理,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3)小论文主要观点提示:第一,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把发展海洋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来抓;第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以对外开放、科技进步、人才培养为动力,深度推进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第四,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

第九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课时:第1、2课时 课题:民族精神耀中华、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执笔:秦 野

课前导学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理解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意义,提高对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重难点提示

1.重点: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在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难点:在实际行动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预习新知:

一、情景导入:

学习中国历史,我们会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张骞出使西域,“持汉节不失”,最终使汉朝同西域36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丝绸之路”;林则徐“虎门销烟”,助长了中华民族不甘受辱的民族正气,开启了近代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惊天地、泣鬼神,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自强不息的伟大气概„„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公平正义的守护神----宋鱼水;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飞翔在世界田径巅峰的运动员----刘翔;人民的好干部----牛玉儒;“雪域神医” ---李素芝;爱心铺就助学路的离休干部----江诗信等等。

【2010年四川资阳市中考真题】继汶川大地震以来,在短短的两年中,我们又经历了西南地区大旱、王家岭矿难、青海玉树地震的打击。面对灾难,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抗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面对灾难,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内在精神?

二、新知初探

1.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2)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新时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保持团结一致、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请你举出体现民族精神的几个事例。

①长征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 雷锋精神 ④大庆精神 ⑤ 抗洪精神 ⑥ “两弹一星”精神

4. 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 (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4)有利于弘扬中 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5.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感动中国?(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1)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他们的 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3)他们具有坚强的意 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4)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 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5)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 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6.青少年如何化感动为行动?

答: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里,勤俭节约, 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遵纪守法,诚信待人,服务社会,积极 履行公民义务,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树立崇高理想,把个人理想 融入共同理想之中,艰苦奋斗,不断创新。发扬奉献精神,树立责任意识,自觉承担责任。 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热爱祖国,关心集 体,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始终以道德楷模为榜样,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从自身做

起,遵纪守法,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7.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国家:

(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3)必须充分汲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各国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我们要大胆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4)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

青少年学生:

(1)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学好各门功课,感悟民族精神。

(2)在学校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

三、师生共同探讨:

自我检测

1、“玉树不倒,青海常青”,这是青海玉树地震后抗震救灾中全国人民发自内心的一句响亮口号,这句口号向世人展示 ( )

A.中国人民的强大无敌和称雄世界的决心 B.青海玉树优美的环境

C.全国各族人民心连心 D.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2010年伊始,面对雪灾、旱灾、地震、水灾等一系列灾难,武警官兵、各地人们抗击灾难,保家卫国的精神、气势、壮举令世人提气、感慨,这精、气、神是贯穿祖国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我们民族的无价之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人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索取是导致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

B.抗击灾难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

C.人与自然很难相处,在灾难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D.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创造了大量灿烂的中华文明

3、七年来,中央电视台精品栏目《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七十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心灵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评选活动有利于( )

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0年•山东莱芜中考试题)

【我思我悟】

2009年9月10日,由中宣部等11部门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李大钊、孔繁森、张海迪等当选为“双百人物”。开展“双百人物”评选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上,李长春指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用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名垂青史、彪炳千秋的壮丽篇章。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人民共和国将永远铭记,历

史将永远铭记。

(1)“双百人物”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崇高精神是一致的。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怎样的一种精神?

(2)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让上述精神在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解析:此题的鲜明特点是以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着重考查教材重点知识,同时渗透情感教育,考查指向明确。

第(1)问回答民族精神的内涵,注意表达要准确。第(2)问主要回答青少年应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从态度、在学校生活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三个角度回答。

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探究提高

2009年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的日子。蓦然回首,我们骄傲地发现,中华民族书写了“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发生疫情、没有引发社会动荡”的人类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在又一次灾难面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教室里的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下任务。

【畅谈感想】从创造人类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到“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大爱无疆】面对失去校园、家园,遭受人身重大挫折的同龄人,心灵的慰藉是最重要的,请你写一封短信,鼓励他们早日走出地震的阴影?

灾区的朋友们: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地震灾害;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顽强的活下去,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告慰亲人;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敢于直面挫折,从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在灾害面前,我们共同坚守、共同奋斗,万众一心,重建家园,我们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

五、走进中考

1、(2011·浙江丽水)“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列不开万众一心。”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写下这一对联缩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是(C)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C.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洋洋锐气 D.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2、(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真题)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辐射,就在福岛核电站反应堆频传险情的关头,一群视死如归的“壮士”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战斗在核电站内,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保护电站的最后一道屏障,大灾大难中为人们坚守着“最后希望”。在他们身上体现了( A )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B.只有弘扬和培育日本民族精神,日本的核辐射就一定能解除

C.民族精神就是敢于牺牲的精神 D.我国的民族精神远不如日本强大

3、(2011年南充市中考真题)10.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下列各句能体现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有(D)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④志存高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1山东烟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艰辛历程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抗战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C)

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②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 ④需要青少年继承和发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5、材料一: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材料二:2011年1月12日至14日,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抓住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大契机,扎实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不移跟党走。

为深入学习时事政治,加强党情国情教育,光明中学团委会准备举行以“永远跟党走,争当好少年”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知识链接】(1)党和国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党史回眸】(2)中国共产党在走过的90年历程中,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至少写出三例,3分)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每例1分,共3分)

【观点论证】(3)请你谈谈对“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这一论断的理解。(4分)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④党的领导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4分)


相关内容

  • 九年级政治期末复习计划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期末复习计划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培养综合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的实现本学科的教学及复习目标,特定期末复习计划如下: 一. 学期复习目标: 复习范围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1.18周-1 ...
  •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1]
    九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明光市旧县中学 郑建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引,积极推行学校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课后反思"的集体备课制 ...
  • 七年级第10课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一 [文件]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doc [标题] 第10课 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教案/初一 [内容]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高级教师 ...
  •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说课稿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展示 王 芝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 二 单元第六课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 ...
  • 20**年-20**年学年度学校工作总结
    红城镇野泉学校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 红城镇野泉学校在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本年度以来,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及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 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三个代表"和"十八" ...
  • 竞聘中学高级教师述职演讲稿
    罗凤娇竞聘高级教师的述职报告 本人是这次竞聘高级教师中年龄最大的老师,值 此机会,向全校教师问一声新年好. 我叫罗凤娇,1964年9月生,1985年7月参加工 作,专业英语.屈指数来已经三十年了.我也从一个 青春少女变成了年过半百的妈妈了. ...
  • 时事政策教育
    总编临时有事不能来,这里我代表他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杂志社的情况. 一. 时事报告杂志社是中宣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形势政策宣传工作的职能部门, 有21年的办刊历史.权威可靠,值得信赖. 二. 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例如现在的大学生 ...
  • 对高校_形势与政策教育_的理性思考
    理论课教学 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性思考 □鲁 摘 焱 要: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发挥为高校德育的优化拓展了新的空间.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方向,更要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模式,同时,在提高 ...
  •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
    初中政治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时 中学序曲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在升入初中后面临的变化.知道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中学时代提供给自己的机会,初步规划自己在中学时代的读书目标和想要完成的事. 2.能力目标: ...
  •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