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1] - 范文中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1]

05/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 (一)心理指导:

本病为慢性过程,症状时轻时重,患者随病情变化而出现不同的情绪波动,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医护人员应安慰患者,告知该病的病因、预防、治疗及护理方法,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二)饮食指导:

可多进食富含钙、磷及氨基酸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急性期卧床期间应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忌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畅通。

(三)作息指导:

急性期以卧硬板床为主,以减少脊柱腰段的被动运动,以利于纤维环的修复,防止患者坐位休息及站行、弯腰等。翻身时保持脊柱成一直线,不可扭转。可轮换平卧或左右侧卧位。卧硬板床时间为2—4周。卧床期间可进行四肢肌肉舒缩及关节功能锻炼。

(四)康复护理:

护理工作宜从两个方面有所区别:急性期的目标为减缓疼痛,减轻痛苦;缓解期应加强锻炼,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减少复发为目标。

1、急性期的护理:急性期的病人因疼痛较剧烈,常需住院治疗。

①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减轻腰椎负担,避免久坐。

②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受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防止受凉可给予腰部热敷和频谱仪照射。

③做好心理护理,介绍相关知识,讲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 ④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宜多食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⑤掌握正确的下床方法:病人宜先滚向床的一侧,抬高床头,将腿放于床的一侧,用胳膊支撑自己起来,在站起前坐在床的一侧,把脚放在地上,按相反的顺序回到床上。

2、缓解期指导及护理:

①病人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背肌保护功能。功能锻炼包括五点式和三点式。五点式的方法是:把头部、双肘及双足跟作为支撑点,使劲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强后可改用头部及足跟三点作为支撑的三点式锻炼方法。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避免疲劳。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每次活动时,腰部—定要使用腰部保护用具,如佩带护腰,并注意避免腰部突然受力。

②减轻腰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双腿下蹲腰部挺直,动作要缓。

③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不要操之过急。

④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生活要有规律,多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⑤禁烟酒,忌食肥甘厚味,苦寒生冷食品。

⑥病人应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长,恢复慢,病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

腰椎病的基本症状

导致腰痛或腰腿痛,最多的原因是腰椎病。腰椎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腰痛或腰腿痛,但也不单单仅有腰椎病会引起这些症状,其他疾病也会引起类似症状。

1

腰椎病还有其它症状,如:腰推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症、急性腰扭伤、腰椎滑脱、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等。腰痛的病人究竟是属于哪一类疾病,该选择那样的医疗?这就要明确腰椎病类型了,要明确诊断,鉴别清楚,应该到医院做全面检查,经医生甄别确定后,再作全面症疗。

腰椎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腰椎盘突出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这个年龄段患者占80%,并且男性明显多于女性。95%腰椎盘突出发生在第4—5腰椎和第5—第1骶椎之间隙,其临床表现为:

一、腰腿痛

多数患者都有外伤、着凉或过度劳累史。病发时常先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轻者仅为钝痛和酸痛,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如是腰痛,经卧床休息后能逐渐减轻或消退。数日后,会渐感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喷嚏和用力大小便时,腰痛会加剧。

腰椎盘突出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可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以后腰部再次扭伤、着凉或劳累,症状会再度复发。如此反复,症状亦会呈进行性加重,发作期也会逐渐延长,发作间隔逐渐缩短,甚至会无明显缓解期。

二、腰椎姿式异常

腰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可命名腰椎生理前凸变小,完全消失,甚至变为后凸。此后患者为了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90%以上可出现不同程度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

三、腰椎活动受限

因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所致。轻者表现为采取部活动发板,脊柱后伸和向患侧弯时,活动受限更为明显;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甚至昼夜跪伏在床上。

四、压痛及放射痛

80%以上本病患者,在发生纤维环破裂的椎间隙的椎旁有明显压痛点,而且疼痛会向患侧下肢放射,甚至可放射到足跟和足趾。临床90%以上患者压痛点位于采取椎4-5间隙和采取5-骶1间隙椎旁,是临床判定受累椎间隙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直腿抬高试验和强强试验阳性

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前者的检查方法是将膝关节伸直,并在此伸进位将被检查的下肢抬高,职尚未抬到90°即出现该侧坐骨神经牵拉痛时,即可认为阳性。后者的检查方法是在患肢直腿抬高到将痛未痛时,将足被动背伸,如出现坐骨神经痛即为阳性。

六、下肢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改变

突出物压迫腰神经根,可造成受累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不同则压迫不同的腰神经根,因此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出不尽相同。

由于临床所见的腰椎盘突出90%以上发生在4—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和1骶椎间隙,所以,临床常见小腿外侧、足外侧及拇趾皮肤感觉麻木、拇趾背伸肌力减弱,并有70-80%患者膝腱反射或跟腱反射出现异常。

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表现 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骨刺)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

腰椎骨质增生以腰三、腰四最为常见,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 2

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体下肢放射等)。

骨质增生在腰椎的不同地方而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因为腰椎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可见的并发症有:

1、腰椎间盘突出症(含脱出、突出和膨出)、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

2、腰椎骨质增生骨质增生;

3、腰椎间盘突出等。

老年人得这样的病,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体的退行性改变造成的,也就是机体老化,筋骨失养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 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髓核一般以向椎管方向(即向后方)脱出较多,而向椎体方向(即向上或向下)脱出较为少见。脱出的髓核止于后纵韧带前方称为“突出”,而穿过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内的,称为“脱出”。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

1、单侧型,一般仅产生一侧下肢症状;2、双侧型,则产生双侧下肢症状;3、中央型,双侧下肢交替症状及可压迫马迫尾神经,表现为会阴麻痹及大小便障碍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因: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导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慢性积累性劳损。常见于30岁以上,退变的腰椎间盘纤维变性,弹性减低、变薄、变脆、髓核脱水、张力降低,在此基础上,遇有一定的外力或椎间盘压力突然增高,即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2、外伤。

约有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常见的外伤形式有弯腰搬重物时腰部的超荷负重,在腰肌尚未充分舒张情况下的搬动或举动重物,各种形式的腰扭伤,长时间弯腰后突然直腰,臀部着地的摔倒等,这些外伤均可使椎间盘在瞬间髓核受压张力超过了纤维环的应力,造成纤维破裂,髓核从破裂部突出。

3、腰椎间盘内压力突然升高。

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史,只是在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秘结、用力屏气时引起的。还有的患者是由于受寒冷或潮湿引起,因为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腰肌反射性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而致纤维环破裂。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95%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第4-5腰椎和第5腰~第1骶椎间隙,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1、腰腿痛。多数患者有外伤、着凉或过度劳累史。

起病时,常先表现不同程度腰部疼痛,轻者仅为 钝痛和酸痛,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腰痛经卧床休息后逐渐减轻或消退。数日或数周后,渐感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咳嗽、打喷嚏及用力大小便时,腰痛加剧。经保守治疗,症状可缓解甚至完全消失。以后腰部再次扭伤、着凉或劳累时,症状仍可再度复发。如此屡次复发,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发作期逐渐延长,发作间隔逐渐缩短,甚至可无明显缓解期。

3

2、腰椎姿式异常。腰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可导致腰椎生理前凸变小、完全消失,甚至变为后凸。

患者为了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90%以上可出现不同程度脊柱侧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

3、腰椎活动受限。因疼痛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所致。

一般情况下,轻者表现为脊柱后伸和向患侧弯时,活动受限,重者卧床不起,翻身困难,甚至昼夜跪伏在床上。

4、压痛及放射痛。

80%以上患者,在发生纤维环破裂的椎间隙的椎旁有明显压痛点,而且疼痛会向患侧下肢放射,甚至可放射到足跟和足趾。临床90%以上患者压痛点位于腰椎4-5间隙和腰椎5-骶椎1间隙椎旁,是临床判定受累椎间隙的重要手段之一。

5、直腿抬高试验和强强试验阳性,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是将膝关节伸直,将被检查的下肢抬高,尚未抬到90°即出现该侧坐骨神经牵拉痛时,即可认为阳性。 检查方法是在患肢直腿抬高到将痛未痛时,将足被动背伸,如出现坐骨神经痛即为阳性。

6、下肢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改变。突出物压迫腰神经根,可造成受累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不同则压迫不同的腰神经根,因此造成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也不尽相同。由于临床所见的腰椎间盘突出90%以上发生在4-5腰椎间隙和第5腰椎一第1 骶椎间隙,故临床常见小腿外侧、足外侧及拇趾皮肤感觉麻木,拇趾背伸肌力减弱,并有70-80%患者膝腱反射或跟腱反射出现异常,如:亢进、减弱或消失。

专家答疑——什么是椎间盘

椎间盘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多糖和水分,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部分组成。

成人脊柱全长约70厘米,随身材而有增减。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组成。椎体间呈圆盘状的结构,称为椎间盘。椎间盘连接椎体,缓冲重力和外力。

脊柱的长度,椎体占3/4,椎间盘占1/4。

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1、我们应注意平时的站姿、坐姿、劳动姿势,以及睡眠姿势等的合理性。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因为适当的锻炼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肌肉的反映性和强度,纠正脊柱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从而起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3、避免受凉,注意保暖。由于腰部肌肉损伤,血液循环较差,腰部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凉。受凉可致腰肌纤维炎、痉挛,导致腰椎关节僵硬、椎间盘突出复发和神经根水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进行诊断。本病临床上多发于20~40岁之间的人,多数为体力劳动者,半数以上无明显外伤史,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

主要症状为下腰痛,并沿着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痛,当行走、站立、咳嗽或负重、劳累时症状加重,多数患者经卧床休息后症状缓解。

4

腰椎间盘如向椎管内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部分性双下肢瘫痪、会阴部麻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病程长者常觉小腿、足背外侧、足跟和足底外侧麻木。

腰部脊柱旁肌紧张或痉挛,多有脊柱侧弯,脊柱多前屈运动受限,椎旁压痛,重压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查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多呈阳性,多有患侧腱反射减弱和患侧相应区域肌力减弱、皮肤感觉减弱。

X线平片可有脊柱侧弯或腰曲变直或反张,椎间隙左右不等宽,严重或晚期可有椎体轻度前后错位,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等改变,CT检查可明确髓核突出的位置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人群

1、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其中约有80%发生在20~40岁之间,也可发生在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者。

2、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但女性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特别是怀孕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长大,造成孕妇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而增加了腰部的负担,导致发病率增高。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尚未恢复,骨关节及韧带都较松弛,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更年期妇女,因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韧带退化等因素,也易导致该病发生。

3、从职业上来看,体力劳动者发病居多,经常从事弯腰劳动,驾驶员的腰部颠簸和右侧手足劳累重,均易导致腰椎间盘受损。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与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和活动量相对少密切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分型 1、根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可分为三型:

(1)后突型,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此型,包括外侧突、中央突、旁中央突;

(2)前突型少见;

(3)椎体内突型。

2、依据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分型:

(1)膨隆型:病理改变为纤维环深层破裂,高内压使纤维环膨出,形成壁结节。或随盘变扁,纤维环向周围膨出;

(2)突出型:纤维环中深层破裂,髓核的一部分移向裂隙,顶起浅层纤维环,形成较薄壁结节;

(3)脱出型:纤维环全层破裂,髓核经破裂处脱出顶起后纵韧带形成薄壁结节,或穿破后纵韧带脱出硬膜外,呈菜花状;脱出部分可与髓核本体分离,向上或向下移位,或在椎管内形成游离碎块,亦可有纤维环或软骨板碎片脱出,移位、产生粘连,纤维化,嵌顿、钙化、骨化。

哪种腰椎间盘突出症适于保守治疗

据有关资料显示:椎间盘突出类型和临床症状轻重并不完全相关。4O岁以上有腰痛者,37%的CT扫描、1/3的MRI能显示椎间盘异常。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可先行保守治疗。经临床观察,80%一90%的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使症状缓解或治愈。保守疗法具有花费少,痛苦小、安全可靠的特点。病人有神经根性疼痛症状,影像学检查椎间盘突出明显且与神经根接触密切,保守治疗效果的病例考虑手术治疗。

5


相关内容

  • 腰椎骨折护理查房
    查房时间 参加人员 补课人员 2013-01-28 全体护士 主持人及职称 记录人 田美华 顾:腰椎间盘突出是我们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者神经根所引起的综合症 ...
  • 康复护理学各章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康复:综合.协调 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三)言语残疾标准: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者),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庭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庭护理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固然以卧床休息为主.正确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加速康复.延缓病程,还有利于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1.仰卧抬起骨盆 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 ...
  •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解析行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治疗50例颈椎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训练. ...
  • 一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的整体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例腰椎滑脱症病人的整体护理 作者:张洁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02期 [摘要]目的:讨论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PIO 整体护理.结论:腰 ...
  • 神经内科实习周记
    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脑出血,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脑炎等.饮食护理方面,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饮食一般为低盐低脂饮食.皮肤护理方面,神经内科疾病伴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很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应协助患者按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预防 ...
  • 中医外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中医外科毕业论文选题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 ...
  • 肌肉起止点疗法
    肌肉起止点疗法-反阿是穴 张文兵 霍则军 人民卫生出版社 阿是穴:"阿"字拒>颜师古注, 是"痛"的意思, 因按压痛处时, 病人常会"阿"的一声,以之呼痛,故名"阿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锻炼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后,因某种原因致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急性期患者须绝对卧床(硬板 ...
  • 神经内科护理三基习题篇(有答案版)
    神经内科 (一) 单项选择题 1.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除外: ( C ) A.高血压 B.心脏病 C.适量运动 D.糖尿病 2. 下列有关脑梗死的概念,叙述不正确的是: ( B ) A.由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 B.广泛性脑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