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的实质是民生财政 - 范文中心

公共财政的实质是民生财政

09/22

黄洪雷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当前及未来发展中的民生问题而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民生问题既是个人及家庭的生计问题,又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国家的发展进步。随着人们对民生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与传统社会忽视个人幸福和福利不同,现代社会成员的个人幸福(或者说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个人幸福)已成为社会制度体系的最高目标,有关民生的制度安排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民生问题只有在现代社会体系中才有根本解决的可能。

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并非简单地认为某些民生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稳定才去加以解决,而是强调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脚点,把民生问题当作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指向,并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把民生问题的解决当作建设现代社会的根本要求。如果仅从暂时的维持稳定的需要出发,民生问题的改善能够很快获得成效,但无法获得根本的解决。我们必须将有关民生的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制度体系的结构之中,如此,民生问题才能获得根本、可持续地解决。

将有关民生的制度安排纳入社会制度体系的结构之中,其中一项带有基础性的就是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来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一种活动。公共财政的实质是民生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活动或分配关系,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政府收支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财政体制和财政制度。

虽然我国一直对财政收支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但长期以来的财政观念基本上是“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财政支出给经济建设的份额越大越好”。事实上,公共财政的基本特性是公共性,即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职能范围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的,凡不属于或不能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不介入,凡属于或可纳入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项,财政就必须涉足。公共财政是非盈利性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其行动的动机不是、也不能是取得盈利,只能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己任。其职责只能是通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为市场有序运转提供必要的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表现在财政收支上,财政收入的取得要建立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财政支出的安排要始终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宗旨,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出发点。

公共财政是法制化财政,即收支行为规范化。公共财政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与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不仅财政收入要来自于社会成员的缴纳,财政支出要用于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事项,而且财政收支出现差额带来的成本和效益,最终仍要落到社会成员的身上。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设公共财政,充分体现公共财政的民生性,这是由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决定的。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现在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民生问题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民生问题是没有完全解决温饱基础上的民生问题,是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条件下的民生问题。现在,短缺主要发生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这个变化内在地要求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建设公共财政。二是收入分配格局的深刻变化。过去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问题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改革的取向是打破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现在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问题已转变为收入差距过大,这引发人们对效率和公平关系的重新思考。建设公共财政,政府才能从再分配领域着手,更加注重公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收入差距过大,原因固然复杂,但改革不到位、市场体制不完善是根本原因。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来看,公共财政是与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体制类型,与原来的财政制度相比,其核心是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更注重分配过程中的公共性、市场性和法制化,体现了财政的目的开始向公共性转移,体现了面向平民纳税人的一种民主化财政。只有不断完善和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强调公共财政实质是民生财政,并不是把民生公共财政变成“吃饭财政”和“福利财政”。当前,带动经济增长的增长点开始发生变化。在世界范围内,利润最丰厚的产业已从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医药、医疗设备、环保、文化等产业,恰好是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文化需求相适应的产业。在我国,东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朝阳产业也在发生变化,旅游业、文化产业、妇幼保健业、老年服务业等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投资于社会建设,恰恰是产业升级的要求、消费结构变化的要求,恰恰能够防止财政变成“吃饭财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必须让大多数人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获益者,都能够从发展中获得好处。今后,我国比较迫切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的生活品质,使大多数人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样,可以不断增加人们的社会认同感,调动人们的发展积极性,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内容

  •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与财政政策转型
    总229期 第1期贵州社会科学 2009年1月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l. 229,No. 1 J anuary 12009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与财政政策转型 李 颖1 梁 军2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 ...
  •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信息摘要(12月19日,第91期) 今日信息评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的经济政策基调定为"稳中求迚",収改委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的八项工作仸务,其中消费领域.国家重点保障的重点续建项目将成为明年银行信贷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
  • 在权责清单下政府职权的三维配置优化
    [摘要]"十二五"时期浙江省率先在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成为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突破口,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政府自身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在职权配置的领域上,更 ...
  • 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 红网 10年10月26日 作者:王征国 [ 大 中 小 ] 10月15日至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
  • 20**年公考社会热点汇总
    网络知情权: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就要进行一场观念上的变革.在传统社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众作为被管制的对象,自然缺乏去了解政府信息的权利意识,长期的权力傲慢也使得官员缺乏义务意识.随着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 ...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谈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北京奥运的成功举行,进一步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但与我国礼仪之邦和大国地位不相称的是,一些国人文明素质亟待提高,少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几乎使&qu ...
  • 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分离
    论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分离 作者:李娟 谭民俊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1期 摘 要:原有分税制改革受各种因素制约,制度框架继承了各级政府间原有的支出事项,与事权的关联考虑不多,缺乏明晰的事权和支 ...
  • 青岛市20**年政府工作报告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3月25日张新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十四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8年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组成以来,在中共青岛市委的坚强领 ...
  • 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名称:公共经济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 2016-5-10 至 2016-6-8 23:59:00 标准题总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 ...
  •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首次将"民生"写入党代会的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00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上,民生部分独立成章,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