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1) - 范文中心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1)

07/01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着重有以下两方面的想法: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我的这篇教案中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想要去学习。为此,我在教案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板书自己提问,并通过默读自己到文中找寻答案的环节。

2、阅读教学的研究性。讲读课文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该怎样进行朗读感悟,包括朗读到底有哪几种形式,分别该怎样地表现,读完并感悟之后,该如何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汇报,是按顺序汇报还是抓重点词语汇报,抓重点词语汇报又该分几步等等问题的指导,那么我想坚持着这样做下去的话,那么我们的学生是不是就会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呢?

最后,我觉得这节课学生读的不够,导致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学生之所以读的不够是因为时间不够了,教学设计的容量多了,又想让学生好好分析人物的特点,又想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贪多了所以就没嚼烂,以后可要注意了。


相关内容

  •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格式模版)
    <故乡的芦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芦丛美景和童年. 2.在朗读和品读中感受课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热爱故乡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 ...
  • 读书与写作
    读书与写作,教师专业成长的两翼 仙桃四中 杜明 一.读书,让教师专业发展振翅欲飞 人们读书大抵不过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生活,二是享受生活.为了生活,听起来有些沉重也有些庸俗,但却无可辩驳,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曾这样生活过:享受生活,听起来有些高调 ...
  • 凡卡教学设计及反思
    15.凡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2.按照凡卡写信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来了解他的内心.5.想象凡卡的悲惨遭遇,写片断:<我 ...
  • 老师二三事
    _老师二三事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一件或几件事反映一位老师的思想品质. 2.初步学会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作文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习作训练"课文,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确定要写的人 ...
  • 故乡教学反思
    <故乡>已经讲完了. 讲解这课的时候,自己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的去分析,而是运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原因是这样的,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如何教<故乡>课,读后深有感触.于是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说,课 ...
  •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 长兴县夹浦镇中学 温晖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孩子们的哪些事情,表现出他们怎样的品质. 2.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品读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无限憧憬之情. 3.联系文中开头和结 ...
  • 四平东道小学校级课题研究手册
    四平东道小学校级课题研究说明 一.研究内容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我校的教育特色,提升我校的办学品位,促进金色童年教育的全面开展,我校以<"金色童年"教育模式的行动研究>为龙头课题,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
  •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
    旺盛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益.进入初一下学期的教学后,发现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一天天的削减.从刚进入初一时的兴趣昂然到现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对教学内容索然无味,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学 ...
  • 三年级上原文第二单元课时备课
    5 灰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理解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 教学准备 灰雀图片.有关列 ...
  • 读书心得孙静之[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自觉得,此话不仅体现了教育责任与难度的重大,也体现了教育力量在人的发展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学校教育在各国广泛普及的今天,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问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