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 - 范文中心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

11/25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全国各地建造许多石窟,也培养了许多艺术家,保存至今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艺术宝库。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佛教 艺术 绘画

正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动乱,干戈四起,在现实中人们无法从中得到心灵的慰籍,便转从佛教中寻求解脱,他们清淡玄言佛理,诗乐书画往还,高雅脱俗、优游闲适而又情韵无穷,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其基本格调更切近于老庄的泯于自然和佛教的虚心静照,也更适合于偏安于山明水秀之间的心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全国各地建造许多石窟,也培养了许多艺术家,保存至今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艺术宝库。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可以这样说,这一时期的佛教译经事业如日中天,对形成中国佛教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佛教而来的信奉宗教的绘画艺术、人物肖像画出现了繁荣的新面目,雕刻艺术就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北魏开始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都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大宝库。东晋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及绘画理论都有极高的成就,现有顾恺之的摹本《女史箴》,是我国文化的珍品。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以及当时的音乐、戏剧等都有很大的成就。

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的主要特点有:

1. 中外文化交流对工艺美术的影响,尤其是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

2. 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工艺水平。

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工艺美术出展现人类世界 的清新可爱。

成就:

中国佛教艺术的飞跃发展,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来自印度的佛教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对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美术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绘画方面,顾恺之、陆探微和张僧繇等画家,画艺超群理论丰富,与秦汉时期的绘画不同,不再注意现实本身,开始探索新的领域,例如山水画即作为一种独立科目,寻求新的意境和表现方式。在绘画中还提出许多美学问题,使绘画艺术从实践到理论都得到了很大发展。魏晋时期的绘画内容,概括起来有“三多”:第一是表现生产活动的画面多,如壁画中的《屯田图》,描写人们的垦田、放牧、采桑等活动,颂其辛劳。第二是表现宴享、出行、狩猎等娱乐活动的多,从嘉峪关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聚会、狩猎等活动,以及奴仆为主人奏乐舞蹈的情景。

第三是表现少数民族的画面多,如嘉峪关新城6号墓中,有一幅《采桑图》,图中穿短衣窄抽、垂发赤足者,就是少数民族妇女。3号墓中,画有坞壁,坞外有两穹庐,一人半卧,一人在煮食,均髭首,后脑留发,从装束上看这可能是河西鲜卑人。永昌县东四沟墓中壁画,画有上穿红衣,下著红绿相间多褶长裙的妇女,也显然是少数民族的形象。酒泉下河清五坝河墓中的画砖,有两个少数民族武士在操练习武。许多资料证明无论是从习武的军事活动,还是从生产劳动来看,少数民族都和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创造共同的文化。这个时期画论开始出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画艺更加发展。保存下来的六朝画论著作,顾恺之有三种,一是以批评古画为主的《魏晋胜流画赞》;二是以临摹古画为主的《模塌要法》即《画论》;三是以山水画设计构思的札记,即《画云台山记》。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为标准对历代画家进行了品评。“六法”的内容是:(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行;(5)经营位置;(6)传拟摸写。第一条的内涵是关于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标准问题,其余五条的内涵概括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巧和基本练习的各个方面。这六条法则为历代画家、批评家所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此外,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姚最的《续画品录》,以及相传为梁元帝的《山水看格》都是六朝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汉画的技艺和风格,一方面又受到了来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绘画表现手法的影响,在绘画理论和表现手段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这一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形相,大多面目清瘦、褒衣博带,神采飘逸,这基本上是南朝士大夫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由此而形成的“秀骨清相”的风格,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南朝画风的代表.

文学创作方面则有很多,不仅从哲理上,也从声律上对中国的文学产生的重大的影响,从而形成诗理即是佛理的文坛现象。

在佛教兴盛时代,因为魏朝提倡和宣传与信仰的关系,帝王贵族豪华宫殿建筑也大量地用在佛寺建筑上,因此佛寺建筑都装饰得华丽和金碧辉煌,与帝王的宫城一样豪华和大气派。

参考文献:

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科学出版社,2000年

王青《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神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考古新视野丛书),文化出版社,2002年


相关内容

  • 魏晋南北朝美术
    1. 以实物为例,说明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的风格特点.并阐述印度造像中秣菟罗与健陀罗两种造像的主要区别. 答:1941年,于彭山汉墓种发现一件<陶塑钱树坐佛像>,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陶塑佛像,佛像为典型的秣菟罗造像风格,佛像高耸螺 ...
  • 中国美术赏析第三章(雕塑)教案
    学 校 教 案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1.复习前课所学--(展示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 2.课前思考--展示本节课所赏析的作品,让学生思考分析其显示的精神生活世界以及体现的艺术审美特质. 3.总结学生所答,概述本节课 ...
  •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史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0) 注:朝代沿革并不需要同学们准确记忆,列在此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 阶段特征 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秦汉以来大一统的局面被打 ...
  • 浅析魏晋审美特征
    综述 自然科学 2015年7期 ·297· 浅析魏晋审美特征 苏卫校 蒋会娟 1.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实业公司,河北 迁安 064404 2. 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河北 迁安 064404 摘要: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战乱 ...
  • 人教版初中历史7上4单元试卷及答案
    南京新华学校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 与秦汉相比,三国两晋南北朝呈现在政治上的显著特点是 A.政权并立,民族汇集 B.政治清明 C.政治腐败 D.阶级 ...
  • 佛教与禅宗
    信仰与常识 佛教的一些名称解释: 丛林:喻指佛教多数僧众聚居的寺院.在中国,它通常是指佛教中禅宗的寺院,故亦称禅林. 兰若:是梵文"阿兰若"的中国简称.也是丛林之意. 僧人:是比丘的俗称.僧,在梵语里有"众&q ...
  •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应该是在汉末至西晋,史书可考证的有<山海经>.<魏书>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出现了一批佛教的寺庙和礼佛之士.其中,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最著名的礼佛人士.唐代诗人杜牧的<江 ...
  • 中华文明史 习题和答案
    第一讲 古代建筑 1.先秦时期的城市建筑的代表有哪些? (1)燕下都 (2)吴都阖闾 (3)赵都邯郸 (4)鲁城 (5)齐都临淄 2.秦汉时期住宅有哪些特点? 汉代人重视社会等级.贵族的宅第,外有正门,共有左.中.右三部分组成,屋顶中央高, ...
  •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 起源 论文摘要:云纹为何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得以世代沿袭,文章从云纹的起源.演变及种类进行了分析. 传统吉祥纹样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劳作的过程 ...
  • 泰山石刻文化[1]
    泰山石刻的源流与现状 屹立于中国东方的泰山,参穹灵秀,形势巍然,在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不断渗透和渲染下,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缩影.其山体之博大,景象之雄伟,精神之崇高,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内涵之丰富,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历来是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