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0099[微生物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 范文中心

1340099[微生物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12/13

GDOU-B-11-213

课程简介: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多用来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推动工农业的生产发展、保护人类生存和环境等方面。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等自身特点,给研究微生物生态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直到6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5个方面:(1)正常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分布规律、微生物的代谢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因素对这些代谢的影响,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生命机理和这些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微生物在净化污染环境和污染物的处理中的作用。(4)微生物生态模型。(5)微生物生态学的数据处理。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微生物生态学》是面向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介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行为、数量变化及其作用,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工艺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微生物生态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研究的近期进展、如何为人类生活、生产、经济建设服务等。了解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活和活动的规律、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及环境修复中的机制。学习微生物生态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使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使学生树立起为保障人类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

三、面向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

四、先修课程:

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建立在普通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的基础上延伸的一门课程,修完本课程为其他课程如生物技术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2学时)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内容、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国民经济的关系。(B )

思考题:什么是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关系、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三要素是什么?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第一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4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学时)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生态作用(A)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

(B)

课 程 简 介

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一些特征(1学时)

生境的概念(A)、营养物的供应和微生物的培养(B)

第三节 微生物基因组与环境的密切关系(2学时)

进化性适应 (A)、表型适应(A) 、基因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C )、微生物的竞争与快速繁殖

(C)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微生物 (6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态圈内的分布 (2学时)

生境和栖息于其中的微生物(B )、 岩石生态圈的微生物(B )、水生态圈微生物(B )、大气生态圈微生物 (B )

第二节 生态圈内微生物细胞的行为(2学时)

主动运动的主要类型(A )、细胞行为(A )

第三节 微生物在生态圈中的作用(2学时)

微生物是食物链中的初级生产者(C )、微生物是有机物质的主要分解者(C )、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C )、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贮存的保存者(C )

思考题:为何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型? 它们在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上有何差异? 各有何作用? 水体分为哪几种类型, 其中的微生物在数量与种类上有何差异? 空气中为什么会有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数量与种类上有何特点? 食品上为何有大量微生物? 不同食品上的微生物有何差异? 谈谈微生物在生态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 环境中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3学时)

第一节 环境中碳素的微生物转化 (1学时)

碳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A )、土壤中碳素循环(B )、水域中的碳素循环(C )、碳素循环的平衡(A )、 特殊类型碳素化合物的分解(C )、生物杀伤剂和碳素循环(C )、人类对碳素循环的影响

(C )

第二节 环境中氮素的微生物转化(1学时)

生物圈内氮素的分布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 )、氮素循环的微生物学(A )、环境和农业活动对氮素循环的影响(B )

第三节 环境中其它元素的微生物转化(1学时)

硫的转化 (B)、磷素循环(B)、铁、锰和其他金属元素的转化(C)、硅的循环(C )

思考题:微生物在自然界碳素循环中的作用是什么? 简述微生物分解含碳有机物的主要途径和参与的微生物类群?什么是氨化作用? 参与氨化作用的微生物有哪些? 简述氨化作用的条件和意义。什么是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有哪些类型? 什么是自生固氮? 什么是共生固氮? 影响结瘤固氮的生态条件有哪几个方面? 简述微生物与磷素转化的关系。什么是硫化作用? 硫细菌包括哪些种类?

第四章 微生物种群、群落 (5学时)

第一节 种群、群落的基本概念 (3学时)

种群、群落、种群密度的定义(A )、种群、群落的基本特征(A )、群落的组成(B )、群落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C )

第二节 种群的增长 (1学时)

微生物在封闭环境、开放环境内的增长(C )

第三节 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1学时)

微生物种群的适应作用和自然选择(C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C )、微生物群落的演替(C )

第五章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 (2学时)

第一节 Liebig和Shelford 定律

1. Liebig和Shelford 定律的内容、应用和适用条件、

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子

温度、辐射、大气压和水压、水和水活度、pH 、氧化还原电位(Eh)、磁性、其他环境因子

第三节 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

嗜热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碱微生物、嗜盐微生物

思考题:简述Liebig 和Shelford 定律的内容、应用和适用条件。何谓极端环境? 极端环境包括哪些类型? 简述微生物的耐热及耐盐机理。

第六章 生物群体间的相互作用 (4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群体的相互关系 (2学时)

微生物群体内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互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猎食关系、拮抗作用)(A )

第二节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学时)

植物表面附生微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植物的寄生微生物(C )

第三节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学时)

肠道内的微生物、微生物和人体的关系、捕食线虫(C )

思考题: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哪几种关系? 各举一例说明。什么叫拮抗作用? 特异性与非特异拮抗有何异同? 植物根系对根圈微生物有何作用? 根圈微生物对植物有何影响? 内生、外生及内外生菌根有何异同? 植物茎叶和果实上为什么有大量微生物? 微生物为什么会引起植物病害? 微生物与人及其它动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 各举一例说明。

第七章 微生物与化学污染物之间的关系 (3学时)

第一节 自然界中化学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危害 (1学时)

自然界中化学性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B )、几种重要污染物的危害(C )、微生物形成的污染物(微生物产生的毒性物质、水体的富营养化、重金属的甲基化、 酸性矿水的形成)(C )

第二节 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1学时)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C )

第三节微生物的污水处理 (1学时)

污水生物处理的的类型、作用机理(A )、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B )、选育高效菌株来处理特定废水(C )

思考题: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简述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主要有哪些? 微生物降解有毒元素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简述重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的毒性机理。简述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及常用方法。废水处理可分为哪三个步骤?分别处理哪些物质?废水处理的目的有哪些?试比较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法两种废水处理工艺。

第八章 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中的应用 (4学时)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在工业中的应用 (1学时)

在酿酒业中的应用、沼气发酵、有机酸发酵、生物能源(乙醇、甲烷、氢)(B )

第二节 微生物冶金 (1学时)

铜和铀的提取、影响生物浸出的因素(B )

第三节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1学时)

在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植物土传病原菌的生态防治、在土壤肥料方面的应用、在畜牧业和饲养业上的应用(B )

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学在环保中的应用 (1学时)

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学、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B )

第九章 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学时)

第一节 取样方法与策略、测定方法

大气取样、水域取样、土壤和岩石取样(B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微生物代谢活性的测定(B )

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技术

埋片技术、毛细管技术、荧光显微镜检查法、 表荧光显微镜检查法、荧光抗体技术、 放射自显影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细胞化学技术、PCR 技术(B )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池振明等, 微生物生态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夏淑芬等,微生物生态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许光辉等,微生物生态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翁酥颖等,环境微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王家玲等,环境微生物学,北京:高教出版社,1987.

N. 沃尔克著(英) ,土壌微生物学,中科院南京土壌研究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孙儒冰等,普通生态学,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组成由闭卷、考查、出勤相结合,给出较全面的考试成绩。反咉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状况。

执笔:易润华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11-9


相关内容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赵占良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验已经三年.三年来,实验区不断扩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也遇到不少问题 ...
  • 高二生物必修三.教学计划及进度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武爱玲 本学期,文理分课,理科学生不仅要完成必修3的学习,还要进行选修1的学习.所以任务很重. 一.模块特点 <稳态与环境>是高中生物课程必修的第三个模块,以生物个体.种群 ...
  • _群落的演替_一节的教学设计
    34生物学通报2011年第46卷第2期 "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设计 张万明 摘要 (天津市实验中学 天津 300074)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群落的演替"一节为例,分别从感性与理性融合.科学 ...
  • 福建省水土保持教育行动
    福建省水土保持教育行动 基点中小学行动指南 (试行)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如何普及水土保持常识,树立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形成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观念,是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探索和拓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新途径,我省从 ...
  • 信息传递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五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学设计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高一生物 刘红娟 一.课标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节内容的描述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 ...
  • 高中生物论文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中学生正处在"思想的塑形期",世界观还不成熟,爱国主义思想还未完全形成,而我国的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了对知识的教育,而在 ...
  • 福建师范大学AB类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AB类学术期刊一.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 (一)A类(45种)学科名称 期 刊 名 称 期刊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委员会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 五年级科学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XX 小学教师XXX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 ...
  • 试论初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
    作者:黄南平 宜春师专学报 1996年04期 [摘要]经与原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比较,从直观性.实验性.实用性.条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几方面分析了初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对师专生物学课程如何适应中学生物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原 ...
  •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说课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 董长永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 董长永 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