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悟 亲 情-[散步]教学案例 - 范文中心

感 悟 亲 情-[散步]教学案例

10/26

感 悟 亲 情—《散步》教学案例

背景及说明:

《新课标》的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规定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

第7条“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这篇文章,正是情感体验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认识到一篇文章的好与上好一堂课的距离,我又有一点紧张,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必须面对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散步虽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但是,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和叙述的,展现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孙之情,平时,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情景虽时而所见,却不一定具备情感上的深处体验。当然,简单的做法是,教师通过宣讲明白无误地告诉他们,或者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去“感悟”。但又使我体会到,能感动教师的,不一定能感动学生。如果找不到共鸣的地方,你在台上激动不已,学生则可能无动于衷,出现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是既尴尬又失败的课堂。那么,怎样上好这堂课呢?作为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又该做点什么呢? 建议思考的问题:

1、 课堂上如何实施课前的教学设计?

2、 课堂上的亲情感和责任感的目标如何实现?

案例描述:

在教学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时,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学习目标:感悟散文中的亲情。于是在学生朗读全文以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学生经过思考后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简单,文字优美。但静观课堂气氛,感觉比较平淡,学生似乎在配合老师完成彼此所认同的课堂教与学的任务,缺乏体验到该文章的语言之美,亲情之美,而且参与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较听话,认为回答问题是天经地义的同学。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我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但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所改变,应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换了另一种方式提问,“你和家人散步吗?”“有”。几乎是全班同学满脸灿烂的回答。那么,给你留下感受又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激起了层层波澜,一瞬间,课堂上呈现出与前一课堂截然不同的热烈气氛,下面是关于场景的部分实录。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妈妈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妈妈手牵着手,不知道天气太冷,还是妈妈的慈爱,让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妈妈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趣事,我们很高兴,至今,我的手上还感到还有妈妈的余温。

师:你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我简直就是一只小懒虫。每天,奶奶背着我上幼儿园。那时,我觉得奶奶的背很宽、很广,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觉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驼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时候背着我而驼的。 师: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见过别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个小男孩,他们的父母也许都是哑巴,只见小男孩走在他们的中间,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动,也许是打哑语,他们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么欢乐。

师:你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幸福的画面啊!想不到,我们的同学对散步感受如此真实、细腻。现在,我们可以驱谴我们的慧眼和灵感到文章里去散步,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谈一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

学生1:孝心

学生2:亲情

学生3:温暖

学生4:敬老爱幼

的确,这样的散文内涵,由于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铺垫,又有问题的激发,学生不再是应付老师,而是神情活跃,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进入解决课文,研讨问题的情境之中。我又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说明喜欢的理由,”学生们颇有兴趣的寻找,再纷纷而毅然的举起手。

生1:我喜欢第四自然段。因为这段是一处优美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对生命的向往。(接着,该生便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

生2:我要补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这也说明母亲在风烛残年之时,家庭的温馨使她的生命获得了新的生机。

生3:我要选第七自然段,因为这段母亲眼中看见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树,鱼塘,表明了母亲对生命的向往。(朗读略)

生4;还有一个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欢。“摸”,表现了老人疼爱孙子的感情,这个孙子可真幸福。(一阵笑声)、

生5:我喜欢第六自然段,因为,分歧的产生是全文的关键。“我”的选择举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爱幼之心。特别是最后决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顺。

师:同学们能够对“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声),同时,也可以看出我的责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师,我能否喜欢一个字?(得到我的赞赏后)熬,因为“熬”字能够使一个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顾,又过了一年。

师:讲得真好,能结合这篇文章来理解文中的词,达到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课后可以进一步地探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应当如何进行?我觉得课堂设计非常重要。同样的目的,不同的课前设计,结果回怎样呢?也许我的前一堂课也会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正确理解亲情感和责任感是难以企及的。我认为,课前教学设计应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机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青春活力。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堂课能够真正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堂课,我真正明白了课前教学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条永远流动的河。课堂应该是有生命的,我愿永远把握这生命的脉搏。


相关内容

  • [散步]公开课教案
    <散步>教案 罗岭乡中 陈青青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 ...
  • [散步]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散步>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一. 内容概述 <散步>一文取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2013秋季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作者莫怀戚.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
  • 打造生本高效语文课堂
    打造生本高效语文课堂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 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 ...
  • "爱"的真谛
    "爱"的真谛 作者:王荣华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9期 摘 要:<散步>这篇课文,给读者以精神的启迪,感染,感召,唤醒,从而达到滋养读者的精神世界,培养读者完善人格的目的.课文的内 ...
  • 七年级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目标 阅读: 1.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气准确.复习汉语拼音,重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感知内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作品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19雾在哪里教案反思作业题及答案
    19 雾在哪里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淘.雾"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海岸"等词语:正确书写"不论.散步.消失"等词语. ...
  •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 课堂是一个舞台, 在这之上表演的有老师,也有学生.古往今来,在这里有多少文人雅士实现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这一方净土之上,而今天更是有更多的教育者前赴后继的在这三尺讲台之上不停的劳作着.教育再不停的向前 ...
  • [我是什么]教学实录之一
    一.魔术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瞧!好玩吗?想学吗?谁是今天最出色的孩子,下课了老师一定教给他. 2.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一位小魔术师,它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师指课题问:瞧!我是什么呢? ...
  • 小班幼儿一日常规细则
    幼儿一日常规细则(小班) 一.晨间 1.情绪愉快,积极地来园参加活动,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2.乐意接受晨间检查,在教师提醒下把晨检牌插到自己的晨检袋 里. 3.入园时高兴地向老师.阿姨和同伴问好,愉快地与家人道:"再见" ...
  • [广玉兰]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情感目标: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