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说课稿 - 范文中心

高中政治说课稿

07/06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课稿

巧家一中政治教研组 说课人:时间: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高二哲学常识第三课第一节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证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从第二课“普遍联系”中引出矛盾的思想,着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个辨证法中起到一个基础作用,为后面所要学习的知识作好铺垫。

2、【教学重点及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矛盾概念是第三课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么是矛盾,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关于矛盾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点,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刚接触这一概念的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有着“奠基”、“启蒙”的重要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对矛盾的概念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能通过各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述;识记“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

2、【能力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学生能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三、 教学思想和方法: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前收集材料和信息,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

2、哲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这一点,矛盾的概念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掌握教学直观性原则,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从具体现象着手,慢慢引导学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学概念。

3、在教学手段上结合传统教学和多媒体工具,通过多媒体创设大量的材料、信息,辅助教学。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 《塞翁失马》

“塞翁因祸得福”

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对比,导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讲授新课:

先由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让学生体会一分为二的思想,并让学生按照书中所述的“有和无,长和短,前和后,义与非正义”用其他内容把这个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大量的具体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对立统一(这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例子来突破)。

在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里选择一个,比如:

“上下、东西、南北、左右、前后”

两者既不同,又紧密联系,这就是哲学中所说的矛盾,即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

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后,关键就在于具体理解和把握这一概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设疑法、漫画讨论法、古诗词比较法等,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思考,来突破一个一个的难点和重点。

(1)对立的含义

首先来理解“对立”,这一点相对比较简单,通过一组反义词来理解对立的含义,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还有一个注意点,即“斗争性”的理解:

设疑:哲学上讲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这是“共性与个性的区别”。

(2)统一的含义

其次来理解“统一”,这一点应具体分两个方面讲(通过两个情境)

A.漫画 “你敢剪吗?” (适当在漫画中添加有关信息:如颜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强漫画的形象性、直观性)

设问 多少人? 神态、动作怎样? (添加画外音)

某甲和某乙所处位置和神态说明什么?

某甲敢剪吗?为什么?说明什么?

得出结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适当地补充一些简单的例子 ,如磁铁的南北两极)

B.故事情境 “曹不兴画苍蝇”

忧(一滴墨水弄脏了画绢)→曹不兴通过思索把墨点画成活灵活现的苍蝇 →喜 (得到了孙权的夸奖和奖励)

结合教材中的“议一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这里联系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教育)

讲到这里,矛盾的含义讲得差不多了,为了加深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概念,还需指出几个注意点: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一个难点,教材只是通过举例,没具体分析,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有点困难)

(1)设问:如果没有“上”会有“下”吗?没有“胖”会有“廋”吗?没有“聪明”会有“愚蠢”吗?„..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离不开对立。

设问:“聪明”会变成“胖”或“廋”吗?“上”会成大或小吗?“东”或“西”会变成“聪明”或“愚蠢”吗?„..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离不开对立。

(2)设问:两毫不相干的事物会有对立、斗争吗?无产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会产生斗争吗?张飞会杀岳飞?„..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对立离不开统一。

——综上得出结论,对立和统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2. 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难点,教材没有没有具体分析,学生得出这一结论有点困难)

设问:《自相矛盾》故事里的“矛盾”和“辩证矛盾”是一样的吗?“没来的请举手”是什么矛盾?“自然数是正数,1是负数”存不存在矛盾?是什么矛盾?„.. ——学生讨论、发言,得出结论,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不能混为一谈。

3.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外部。(简要分析:事物内部与事物外部区分的相对性)

(三)结尾:朗诵狄更斯的文章(多媒体显示或朗诵):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到:“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再次体会矛盾的思想,进一步巩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识,同时,还可补充时政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四)板书设计

第三课 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 矛盾的含义

(1) 对立的含义(斗争性)

(2) 统一的含义(同一性)

①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②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需注意一下几点

(1)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① 统一离不开对立(“依存”离不开对立、“转化”离不开对立)

② 对立离不开统一

(2) 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3) 对立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相关内容

  •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常州市第八中学 翁明星 赵文金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急需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 ...
  • 如何正确认识政治教学中出现的社会性偏差
    引言: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着社会性偏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且会对政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必然性,认识到它对政治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 所谓"社会性偏差",是指学生认识 ...
  • 论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论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据某网报道:专家称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男 ...
  •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1. 1 掌握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 (1)预习 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做好预习需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A.列预习提要.B.做好笔记.C.发现问题.D.持之以恒. (2)专心上课,积极思考 即专心看 ...
  • 高中历史微课设计
    必修一专题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微课设计 学校:彬县中学 设计者:王娟梅 时间:2015年6月 一. 微课基本信息 1.知识点名称: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教学内容:高中历史必修1 ,高一年级 学生 3.学时:15分钟 二. ...
  • 面向21世纪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和特点
    经过自1994年上半年开始,至1995年底的一年半时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衔接的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终于形成了送审稿.等待国家教委有关领导审批后,将于1996年在全 国颁布试行.并根据此大纲,从1997 ...
  • 高中政治教材目录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单元 生产 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 ...
  • 浅议高中政治时事评论题的写作
    摘要:文章从2014年江苏政治高考以及各市模拟测试的时事评论题出发,探究时事评论题的一般写作技巧与方法,如:紧扣主题.构建框架.精选知识.理实结合.书写规范等.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政评论题:写作 201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坚持能力立意为 ...
  • 高中政治经济知识点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问题
    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留给考生朋友们的时间也是有越来越紧迫了.所以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提高分数是当务之急,下边小编为大家总结高中政治知识点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 ...
  •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好用)
    2012届高三历史第二轮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特征 一.19世纪中后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①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 经济: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洋务运动标志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