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必修4 ) - 范文中心

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必修4 )

12/16

必修4

Ⅰ. 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窦娥冤》

1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5.《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6.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7.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贴旦(、搽旦(人) 。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外末() 等。冲末(角) 。

(3)(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 ,如李逵、张飞。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

(5)杂,杂角。如:孛老(老头儿) 、卜儿(老妇人) 、孤(官员) 、洁(和尚) 、驾(皇帝) 、邦老(强盗) 、徕儿(小厮、小男孩) 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2)指第一;首位。《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3)指体面。《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 :向人敬酒或献礼。

7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

5.六艺:说法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 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Ⅱ. 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实词 (一) 通假字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B .空自苦亡人之地

C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 .因泣下霑衿

解析 B 项,“亡”同“无”。C 项,“畔”同“叛”。D 项,“霑”同“沾”,“衿”同“襟”。

答案 A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④辞决而行 ⑤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⑥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⑧合盖

隆起,形似酒尊 ⑨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⑩自分已死久矣

A .①③④⑤⑦ C .①②⑤⑦⑧

B .②④⑧⑨⑩ D .④⑤⑦⑧⑨

解析 ①“厌”通“餍”;②“蚤”通“早”;③“见”通“现”;④“决”通“诀”;⑤“亡”通“无”;⑥无通假字;⑦“禽”通“擒”;⑧“尊”通“樽”;⑨“乡”通“向”;⑩无通假字。

答案 B (二) 古今异义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请指示王 ..古义:给„„看

今义:①上对下指导、命令;②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3.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到处说

今义: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5.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 今义:因为这个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指人的年岁 今义: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逐渐 今义:稍微 9.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10.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1.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中的一面 12.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三) 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1.负

①秦贪,负其强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肉袒负荆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决负约不偿城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引

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虞常果引张胜 《苏武传》 .⑤引佩刀自刺 《苏武传》 .3.使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 .②单于使使晓武 《苏武传》 ..

前一个“使”动词,派;后一个“使”名词,使者。

4.坐

①副有罪,当相坐 《苏武传》 .②因击沛公于坐 《鸿门宴》 .③停车坐爱枫林晚 .5.会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苏武传》 .

副词,适逢。

连坐。 座位。 因为。 出使。

拉。 延请。 掉转。 招供。 拔。 倚仗,凭借。 使„„承担。 背着。 辜负。 背弃。

②单于召会.武官属 《苏武传》 ③会.论虞常 《苏武传》

6.当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 《苏武传》 ②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

死 《苏武传》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④安步当.车

7.发

①方欲发.使送武等 《苏武传》 ②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苏武传》 ③恐前语发. 《苏武传》

8.观

①观.太学 《张衡传》 ②大王见臣列观.

《廉颇蔺相如列传》 9.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②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

10.精

①以精.铜铸成 《张衡传》 ②精.思傅会 《张衡传》

(四) 词类活用

1.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①而相如廷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③奉璧西入秦

④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⑤得夜见汉使 ⑥时天下承平日久

2.指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①蔺相如前曰 ②臣乃敢上璧 ③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动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召集。

副词,会同,一起。

dàng ,抵押。 dāng,判处。 dāng,占着,把着。 dàng ,当作。

打发。 动手。 暴露,泄露。

观摩学习。 殿堂。

征召。 应验。

经过提纯或挑选的。 专心。

廷:在朝廷上 间:从小路 西:向西 上:向上 夜:在夜间 时:当时

前:走上前 上:献上

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诈:欺骗的手段

4.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名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③妙尽璇玑之正

曲:理亏之责 亲近:亲近之臣 正:道理

5.指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作动词的词语并作解释。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6.指出下列句子中使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⑤欲因此时降武 ⑥空以身膏草野 ⑦反欲斗两主 ⑧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⑨屈节辱命

完:使„„完整 破:使„„破碎 负:使„„承担

毕:使„„完成;归:使„„回去

降:使„„投降 膏:使„„肥沃 斗:使„„争斗 归:使„„回去

屈:使„„受屈;辱:使„„受辱

7.指出下列句子中意动用法的词语并作解释。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单于壮其节 ④诚甘乐之 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二、虚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它,它们。句中指“齐”。

②均之二策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表近指的指示代词,这,这些。

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其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廉颇蔺相 如列传》 .

人称代词,他的。

羞:以„„为羞耻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壮:以„„为壮 乐:以„„为乐 奇:认为„„与众不同

②置煴火,覆武其上 《苏武传》 .

指示代词,句中指代“煴火”。

③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其冬,丁令盗武牛羊 《苏武传》 .3.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以精铜铸成 《张衡传》 .4.因

①因入京师 《张衡传》 .②因以讽谏 《张衡传》 .5.而

①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但”。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

④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三、句式与翻译

注意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征,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而。 就。 通过、经由。

④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苏武传》 .

⑥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张衡传》 .

介词,凭借。 介词,拿,用。 介词,依据,凭。 介词,因,因为。 介词,用。 介词,用。

指示代词,那,那个。 指示代词,那,那年。

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 .

答案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的急难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3.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

4.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

四、选出下列各小题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1.A.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 .“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 D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

解析 “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 答案 C

2.A. 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B .“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 .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作品。

解析 “亲戚”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此处指的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内外亲属,而不是“外亲”。

答案 C

3.A. “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 .“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 .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 .“伯乐”,相传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解析 “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答案 C

4.A. “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不同说法。 B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C .“刎颈之交”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终成刎颈之交。

D .“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解析 “指国家的最高学府”说法不严密,“国子监”指的是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答案 D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_语文_课标解读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5课标解读 一.构成 语文必修5由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四个单元构成. 二.要求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提出了以下八个方面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 ...
  • 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一课时) 教案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 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过程与方法 3.略读课 ...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
  • [氨]教学设计
    氨 (人教版化学必修1 )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马云云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对于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不同的非金属化合物在性质上的各自的特性.相似性,认识 ...
  • 安徽省20**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
  • 20**年-20**年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离骚]教案(七)
    <离骚>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屈原其人和"楚辞"这种诗歌样式.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也是"楚 ...
  •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及误区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及误区分析 关键词:生态系统:营养级:同化量:能量传递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89-02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
  • 全国文综卷第41题对策答题技巧
    历史新课标卷第41题(开放性试题) 解题技巧 专项训练 • 一.近几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1.从2009年至2012年题目的特点:没 有限定范围,从正反方面回答皆可, 主要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 • 2.2013年发生变化,题目特点: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