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 范文中心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花纹2

01/02

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纹样

小组成员:廖以恒,方钰文,庄泽鸿,李泓彤,李俊葳

班级:高一(1)班

指导老师:陈少康

(一)问题的提出

服装图案源自于生活,而生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在这期间,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都历经了怎样的变化?

(二)研究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服饰花纹的演变过程。

(三)研究内容

中国远古时期至清代的服饰中的花纹。

(四)调查过程

小组成员以翻阅书籍、上网搜寻为主,以去往博物馆咨询专业人士、咨询本校的美术老师为辅,最终完成了我们的研究。我们去往了珠海的两大图书馆,找到了一些对我们的研究十分有用的书籍。在网上、在美术老师的帮助下,也全面而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我们在翻阅书籍中所遗漏的要点。然而,在博物馆的收获是最令我们感到惊喜的。在那儿,一位对中国古代服饰花纹颇有研究的学者向我们介绍了我国古代服饰花纹几大重要的变革,以及一些十分有趣的关于服饰花纹的小故事,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古代服饰花纹很大程度上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更令我们对于这一研究课题更加热情。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①古代较早的服装图案

人类早期树叶遮蔽身体,后来随着狩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比以前多一些的猎物,将毛皮留下用以遮蔽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爱美之心被不断挖掘,因为皮

毛和植物的色、质、纹这些美的要素在不断地激发人的爱美的品质,所以在远古时代,服装虽然是以功能为主,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的审美能力、爱美之心一直被培养着。

②商代

有着悠服饰图案据最初考察表明,有文字记载是商代。那时,奴隶主身着的是带有雷龟纹的服装。图案的装饰主要表现在服装的领口、袖口、前襟、下摆、裤角等边缘处及腰带上;表现形式主要是规则的回龟纹、菱形纹、云雷纹,而且是以二方连续构图形式来表现的。其纹样首先被用于装饰器物 ,但很快就反映在人们的服饰上。

③周代

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纺

织业也应运而生,于是出现了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

的刺绣品。人们用它制作服装,于是出现了冕服。

并将十二章花纹画或绣与冕服上。统治阶级将这些

图案视为阶级的划分,使本来是自然的美好的物象

蒙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但是,这一时期的服饰纹

样在设计上注意了艺术的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表现

来看,表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④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纹样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

纹样传统基础上演化而来,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造

型,强调夸张和变形,结构以几何框架为依据作中轴

对称,将图案严紧地适合在几何框架之内,特别夸张

动物的头、角、眼、鼻、口、爪等部位,以直线为

主,弧线为辅的轮廓线表现出一种整体划一,严峻狞

厉的美学风貌,象征着奴隶主阶级政权的威严和神

秘,这是奴隶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时代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装饰艺术风格也由传统的封闭转向开放式,造型由变形走向写实,轮廓结构由直线主调走向自由曲线主调,艺术格调由静止凝重走向活泼生动。但商周时期的矩形、三角形几何骨骼和对称手法,春秋战国时期仍继续运用,不过不受几何骨骼的拘束,往往把这些几何骨骼作为统一布局的依据,但并不作为“作用性骨

据创作意图超

处理。

⑤先秦

在整个“先

于奴隶制社

建社会。伴随

手工业得到了

的“青铜文

发展,逐渐将

服饰的图案设

进步发展着。

⑥汉代

汉代延续战国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图案的追求

上更加趋于大气、明快、简练、多变。

此时,在服饰面料图案的装饰上,一改商、周

代中心对称、反复连续图案的组织形式,而是以重

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构图出现了,并以

幻想和浪漫主义手法,不拘一格地进行变形,形成

了活泼的云纹、鸟纹和龙纹图案。在此服饰图案的

运用经历了从最原始的一种蒙昧美的追求,到图腾

的崇拜,权力、地位的象征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已

经达到了人的主观上的艺术加工、创造的境地。也

就是说,图案作为服饰装饰不单单是美的象征,而

是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它的艺术欣赏价值,尽管它蒙上了一层权力等级的色彩(即阶级的色彩)。为此我们说,服饰图案的运用到了汉代时,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 ⑦魏晋南北朝

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明”。而随着青铜文明的其纹样运用到人们的日常计中,并不断随着社会的骼”。即图案纹样可以根越几何框架的边界,灵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

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茱

萸、小茱萸、大交龙、小交龙、蒲桃文锦、斑文锦、凤

凰锦、朱雀锦、韬文锦、核桃文锦、云昆锦、列堞锦、

杂珠锦、篆文锦、列明锦、如意虎头连壁锦、绛地交龙

锦、绀地句文锦、联珠孔雀罗等。从这些锦名可知有一

部分纹样是承袭了东汉的传统的,有一部分则是吸收了

外来文化的结果。

再根据各地出土南北朝时期的纺织品实物和敦煌莫高

窟壁画的纹样来看,大凡东汉式的传统纹样,此时画工

和工艺技巧都已不及东汉精美,意味着东汉式动物云气

纹已经衰退过时,代之而起的服饰纹样可归纳为如下各种类型:

1.传统的汉式山云动物纹

2.利用圆形、方格、菱形及对称的波状线组成几何骨骼,在几何骨骼内填充动物或花叶纹

3.圣树纹

4.天王化生纹

5.小几何纹、忍冬纹、小朵花纹

⑧隋唐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除官员按制度穿用规定花色

的官服之外,一般生活服装流行图案花式丰

富多彩。概括起来,大体有如下各大类:

1.联珠团窠纹 :纹样基本骨骼为平排连续

的圆形组成作用性骨骼,圆周饰联珠作边

饰,圆心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

射的宝相纹。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

元226年至640年)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

出口贸易适销的花样。盛行于北朝至唐代中

期。

2.宝相花纹 : 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花纹。灵感来自金属珠宝镶嵌的工艺美及多种花的自然美。

3.瑞锦纹:由雪花的自然形态加工成多面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4.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 : 取花叶的自然形做

成对称形小簇花,作散点排立。流行于盛唐。

5.穿枝花: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

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流行于

唐、宋、明、清。也称唐草纹。

6.鸟衔花草纹:多为鸾凤、孔雀、大雁、鹦鹉等

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心百结、花枝等,有

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立式。

7.狩猎纹: 作自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8.几何纹: 有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

绦、如意等形式。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

出,地部疏朗,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至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竹、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方胜、狮团、象眼、八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行,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⑨宋代

宋代的服装面料,讲究的以丝织品为主,品种有织锦、花绫、纱、罗、绢、缂丝等。宋代织锦以成都蜀锦最有名,花纹有组合型几何纹的八搭晕、六搭晕、盘毯等。几何填花的葵花、簇四金雕,大窠马打毯,雪花毯路、双窠

云雁等。器物题材的天下乐(灯笼锦,是文彦博

在成都为谄媚仁宗张贵妃而创制)。人物题材的

宜男百花等。穿枝花鸟题材的真红穿花凤、真红

大百花孔雀、青绿瑞草云鹤等。花卉题材的如意

牡丹、芙蓉、重莲、真红樱桃、真红水林檎等。

动物题材的狮子、云雁、天马、金鱼、鸂鶒、翔

鸾等。几何纹的龟纹、曲水、回纹、方胜、波

纹、柿蒂、枣花等。宋代服饰纹样受画院写生花

鸟画的影响,纹样造型趋向写实,构图严密。

另外,宋代统治者为了维持尊卑贵贱

的品级关系和长上庄严的目的,在服饰上

也有严酷的品级之分。仁宗即位后,以

“简单躬行”,并于年夜圣三年(1025)饬

令:“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地白花衣服并

蓝、黄、紫地撮晕花腔,妇女不得将白

色、褐色毛段并淡褐色匹帛制造衣服。

⑩明代

装饰纹样要求美与内容吉利的统一,是我国服饰艺术的特色。宋元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艺术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化,社会的政治伦理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宗教观念都与装饰纹样的形象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后来图案界就把它们叫作“吉祥图案”。吉祥图案利用象征、寓意、比拟、表号、谐意、文字等方法,以表达它的思想含义。

另外,随之发展的,如桂花和万年青,意为富贵万年青;太阳和凤凰,意为丹凤朝阳;莲花和鲤鱼,意为连年有余;金鱼和海棠,意为金玉满堂;蝙蝠和云,意为福从天降。这种寓意图案还有不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不论是团龙、坐龙,还是行龙,都呈现出程式化造型,云纹、植物纹、鸟纹、鱼纹也都趋向写实,表现出程式化造型特点。

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限制服饰的颜色,籍此确立品级。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红色。官员服色以红色为尊。那时还划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仕宦军平易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令。

⑪清代

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图案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果说历代服饰图案都有一定的发展,都有尚可创造的余地,那么,到了清代,服饰的装饰纹样就是繁杂堆砌。如果说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也有不同的话,那么,在这里所要说的,就是各种服饰配件的完善、图案的繁琐,以及等级观念在图案上的反映更加森严明确了。

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并将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十二章纹在衣服上的分布位置是:左肩为日,右肩为月,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纷的程度。

※博物馆中的趣味三问三答

问:我们都知道,龙袍在所有中国古代服饰中,其纹案是最为讲究的,您能跟我们说说有关于龙袍纹案的小知识吗?

答:当然可以。这个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呢,其实历代都是有变化的 。不过龙数一般为9条 ,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而襟里,又藏1条,这样一来,正背就各显5条,也就和那所谓的帝位“九五之尊”相吻合了。清代龙袍上面还绣有“水脚”,什么叫“水脚”呢?就是在龙袍的下摆等部位,给它绣上水浪山石图案。你们都知道,清代的君王,都十分渴望专制,这所谓的“山脚”,也隐喻着山河统一。

问:古人在春夏秋冬中所穿的衣服上面的纹案有什么不同吗?

答:这个可就有趣了,我这么和你们说吧,在清代以前,人们所穿的衣服也是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的。譬如在冬季里,衣服上应当绣黄色的腊梅花;在春季里,绣的是牡丹花;在夏季里,绣的是荷花;在秋季里,绣的是菊花。要是哪个人敢不按照规定来,是肯定要被定罪的。

问: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古装剧中的女人都有各式各样精美绝伦的肚兜,那么这些肚兜上的纹案有什么寓意吗?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内容,基本上呢,其政治意义大于审美意义,但有一种服饰纹样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就是所谓的肚兜。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图腾纹饰于题材非常丰富多彩,就那么一小块儿布,就可以把山水、花鸟、云气、吉祥物、神仙、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生活人物等各类素材与元素展示出来。而且他们又强调物象寓意寄托及蕴意表述,我打个比方说,“喜上眉梢”以喜鹊和梅花的图案来通谐;动植物图案的组合,比如“连年有余”,其实就是“莲年有鱼”,“三多之相”,就是多子,多寿,多福。等等等等。非常有创意,也非常浪漫,不是吗? 分析

中国素以“衣冠之国”位居,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服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内涵。在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下,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在服饰上有极其显著的反映。它与礼制相结合,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不同阶层的穿衣戴帽,从服装的质料、服色、图案纹样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充分表现人们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中国服饰制度具有鲜明、独特的礼制文化特色。

一、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礼制而发展 中国古代礼制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有成文的“五礼”,最早的有关服饰纹样在礼制中反映的记载是在《虞书·益稷》篇中:“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意思是说仲雍在举行祭祀礼仪时穿着图腾衣,各部联盟首领在祭祀礼仪活动中以五彩之色施与衣物上,即将十二章花纹用画与绣的方法施于冕服上。“天子衮服十二章”的起源便是由此而来。十二章花纹纹饰的次序为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这说明当时的服饰图案已经很有特点了。殷商时代社会已出现了等级,但服饰形制还没形成。到了周朝时期,已逐步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随着各种礼仪制度的确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论贵贱尊

卑,都应穿着相应的服饰,皆以“礼”的精神规范自己的生活。“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朝设礼官掌管天下礼仪,并把这项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传统地位确立之前,就被“礼”所约束。随后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汉代把《仪礼》列入五经。“仪礼”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活动,项目繁缛,对于服饰有全面严格的规定,是典型的儒家所倡导的礼制在服饰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了几千年来国人的服饰观念和风格。例如,西汉建立以后,新的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服饰礼制方面规定得十分用心,不仅对百官服饰的样式和色彩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甚至对民间服饰也做出了限定。在当时,百姓只能穿着本色的麻布衣,而不得使用其他色彩的服饰。除此,还对生活用品进行详细完备的规定,诸如相关的生活基本需求,如衣帽鞋袜、车马乘骑、日用杂品等。在汉朝,不论花色、品种、质料,还是色彩,都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历代更是在朝廷中设立相关的机构对礼制进行管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历代统治者都把此作为行为准则,用法制、礼教、哲理等各种手段统治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循礼蹈规,安分守己,使之成为相应的风气。在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服饰纹饰以一种“标识”的特有形式显示着封建礼制的等级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有一段关于中国官服补子起源的记载:“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八字铭……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由此可见,武则天以绣袍赐予百官,是以鸟兽纹样为主,而且装饰部位在前襟后背。这一做法带有一定的标志性,它直接以一个有形的文化符号显示在服装上,使其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礼制文化特点。到了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以取纯朴淡雅之美,对妇女的装束也有了详细严格的规定,服饰制度与宋代程朱理学观点有着异常密切的联系。而清代的服饰是我国服饰发展的顶峰,服饰纹样在这时的装饰作用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清代在图案的设计上承袭十二章的纹样,在明代的八吉祥纹样的基础上,集图案的装饰作用之能事,使之达到了繁复的程度。这一时期,服装出现了一种叫“补子”的装饰,以“补子”的纹样代表官职的贵贱,“补子”纹样的差别反映了清代等级的森严。并且清代的帽子一改历代的式样装束,注重帽子上顶戴花翎的装饰,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职。因此,如果分析清代服饰的发展与历代服饰之间的差异,那么,主要表现的就是各种服饰装饰纹样的繁杂堆砌,以及在图案上等级观念的反映。可以说“礼”在中国古代,是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服饰在这一过程中,则体现了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中国的服饰制度始终与中国礼制思想紧密相连,使中国古代服饰纹样始终依从着礼制而发展。

二、礼制促进中国古代服饰纹样的特色发展

1.从纹样题材内容上表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服饰图纹的普遍性可以被统治阶级利用,以图纹去强硬地推行一种统治制度,这在纹样题材内容上显示得较充分,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上古时期衣裳就有“十二章”之制,十二种纹样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即雉)、宗彝、藻(水草)、火、粉米、黼(斧形)、黻(亚形)。十二种纹样各有特定的象征

意义,如日、月、星,取其照临光明,如三光之耀之意;龙是神明的象征,同时又不可捉摸,取意应变;山,象征王者的崇高;华虫(雉),取其有文彩,表示王者有文章之德;宗彝,表示有深浅之知、威猛之德;藻,象征冰清玉洁;火,取其向上;粉米,代表食禄丰厚;黼为斧形,象征决断;黻作两已相背,象征善恶分明等。纹样不同,所属官阶不一样。天子之服,十二章全用,诸侯只能用龙以下八种,卿用藻以下六种,大夫用藻、米、粉米四种图案,士用藻火两种图案,界限分明,不可僭越。而明、清两个朝代用于官服上标明品级的补子纹饰,更是在礼制精神下的产物,是封建帝制的标志之一。

2.从纹样色彩上表现 中国传统服色尊卑有别,等级森严,其色彩运用具有鲜明的特定性,成为统治阶级权力与等级差别的标志与象征。从西周开始直到明清,历代制定的舆服制度,从统治者到诸臣百官的服饰纹样色彩各有等差。例如《周礼》中规定:“黄帝冕服,玄(黑)衣、赤(红)裳,用十二章,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尚书大全》中记载十二章纹的色彩是:“山龙纯青,华虫纯黄作会,宗彝纯黑,藻纯白,火纯赤。”另外,统治者祭天时服色要用青,祭祖时服色要用玄,祭桑时服色要用绿色。“秦汉以来服色转变,令唯朝廷五服用彩”,厉禁庶人衣彩,平民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而被称为“白丁”“黔首”。封建社会中期以后,规定愈加明确详细,如唐代始以袍服颜色区分官员等级,除皇帝可以穿黄色衣服外,“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贞观四年规定二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宋·舆服志》关于文武官员服饰颜色的规定是:“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绯,五品浅绯。”而黄色自隋朝开始则逐渐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和王权的象征。据《清史稿》记载:“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这说明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

3.从装饰形式上表现

中国传统服饰纹样装饰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到服制化、程式化制约,装饰的位置要按古代服制要求或造型构图的需要,将图案纹饰“对号入座”。如《明史·舆服志》记载:“自黄、虞以来,元农、黄裳为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其序自上而下为衣之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序自下而上为裳之六章。”永乐三年又定:“元衣八章,日、月、龙在肩,星辰、山在背,火、华虫、宗彝在袖……”一般服饰图案装饰位置多选居中式、对称式、呼应式、满地式等形式。儒家说:“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凡具有特定含义,或具有标志作用的图案多采用居中式,如明清时期的龙袍,团龙居中,为正面造型。又《旧五代史·选举志》:“务在酌中,以为定制。”故清代补服为对襟式,宁将补子一剖为二,也不能移动位置与左右,以显“中庸”“方正”的社会观念和哲学思想。凡双数、对应图案多采用对称式,如清代龙袍、蟒袍下摆装饰的“水脚”纹装饰形式,运用对称式能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稳定、端正的感觉。如果纹饰不同,但内容彼此关联的图案,大多采用呼应式。如传统服饰纹样中常见的日月对应、龙凤对应,在装饰位置上彼此关联,相互配合。此装饰形式在民间服饰应用中比较常见。满地式,在女服纹

饰中运用较多,有造型逼真的写实花卉、四通八达的几何骨架、满地排列的地子纹等,其花式丰富,排列自由。 综上所述,“礼”在中国古代,已经俨然僭越精神文明的界限,而成为法权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服饰体现着相当重要的补充作用,它带有强烈的“礼”的色彩标志。我们只有深入发掘、整理研究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体系,才能展现中国服装事业发展中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让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服装文化。

(六)讨论

我国古代服 饰纹样配色

服饰的色彩是等级的重要标志。

黄色象征着光明、希望、阳光、黄金、辉煌、富丽堂皇。明黄色向来被认为是最尊贵的颜色,为帝王服饰所专用。

太阳升起之前,天边云彩往往出现绛紫色;花朵中,紫色极少,动物中除了锦鸡、孔雀等少数禽鸟之外,紫色也不多见。故紫色往往象征着高贵、尊严、豪华。紫袍是常服中甚为珍贵的一种,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就以穿袍为高贵。

比紫色稍次的为绯红色,绯红也能令人联想到高贵。按照绯红深浅的不同,绯袍分别为

四、五品官员之服,深者高一级,不过都是高官的象征。

绿色在大自然中最多,表示舒适、和平、新鲜、青春、希望、安宁,令人联想到树木花草。但此色较为普遍,所以列不上很尊贵之色。绿袍是六品、七品官员之服,也以深浅区另等级,深绿色袍为六品官,浅绿色为七品官所服。“

青色向来被认为是比较素朴之色。青袍为八至九品官所用,是官服中最低卑的一种,所以白居易《琵琶行》诗中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黑(或称皂色)色在劳动中比较受得了肮脏。故普通百姓或僧人道士的服装一般用此色。秦朝时百姓均以黑头巾裹头,故称为黔首。南朝时创立刘宋王朝的刘裕,其夫人为了在朝廷中提倡俭朴风气,也率先垂范,穿上了黑衣服。明代差役一般穿黑色窄袖短皂衣。而白色代表素洁与虚无,历代对没有取得功名的读书人往往称为白衣秀士,明代儒士服装流行一种白布连衣长裙。 唐代官员常服的服色基本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五代、宋等朝广泛借鉴、吸收。宋初规定三品以上公服用紫色,五品以上朱色,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宋神宗时,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 我国各大节日服饰纹样 服饰中的图案也是等级的重要标志。历代服饰图案的设计,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万物形态的审美爱好。

黄帝轩辕氏以龙为图腾,传说他穿的是衮衣龙袍,还说他乘龙升天。历代帝王的朝服上以龙作为图案的主体,往往配合云纹,体现《周易》中“云从龙”的寓意,其实龙的形状是人们综合数种动物形态而遐想出来的。上古时的王朝,把祭天地看作是头等大事,作为章服上的标志形象———图案,便是效法大自然中天文山川动植物而设计。在《尚书・稷篇》中记载了十二章服之图,天子冕服上章纹的分布,是在最外面的元衣上,绣有日、

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黄裳上绣水藻、宗彝(宗庙里用于祭祀的盛酒器皿)、火、粉米、黼、黻六章。并“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这种六对六的颁布,象征天地乾坤的至高无上,无所不在,尊贵无比。唯其如此,才能体现皇帝在人间的至高无上,同时又体现对上天的尊崇,对大自然的敬畏。在周朝,开始明确规定这十二种图案用于章服,以后历代皇帝举行祭祀大典时,都会身着体现这种设计思想的章服,只是在图案的排列上作些调整而已。

唐代的官服即袍服,纹样以暗花为多。武则天时代颁赐了一种新的绣袍,根据不同官位的性质,在袍上绣了不同的纹样,文官乡禽,武官绣兽,根据禽兽的珍贵程度,分别官位的高低,这种做法,为以后的朝代所继承。 明清时官员在公事时所穿朝服上的图案,是官员级别与职务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胸前和背后各绣一块方形的图案,名叫“补子”,由用金线和彩线绣于布上的各种图案做成。文官、武将各级官员所用“补子”的绣纹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乱用。明代规定了从一品官至七品官衣袍上的花有大小不同,八品官以下则无纹饰。补子上,文官以秀丽的飞禽为标志,武官以威武的猛兽为标志。文官一品官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品为鹭鸶,七品为癏癐鸟,八品为黄鹂,九品为练鹊;武官一二品为狮,三四品为虎豹,五品为熊罴,六七品为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 清代的补服也叫补褂,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用的场所和时间很多。承明制,文官的补子绣禽鸟,武官的补子绣走兽。所绣禽兽略有调整,据《大清会典图》所载,文官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大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鹚鹕(按:类似鸳鸯的水鸟),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武将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我们可以在图中看到,在一品文官的补子上,一只仙鹤站在水中一小石上张翅欲飞,下面是浪花,空中有云纹,四边饰以饕餮纹,显示它将腾空而有大作为。而在六品武官补子上,中心部位一只昂首而望的彪,踏着一片草地,其余部分以花、叶为饰。四边绣以云纹饰。显示它将守候着这一片土地。

图案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文武官员智谋与英武两大类特点。同时也说明,既然是官服,是出类拔萃者,通常人们喜爱用的十二生肖的动物属相不能进入设计者们的视野。只有平民百姓服饰才以鸡或生肖为图案。 从唐至清的历代官服与舞台所着戏装上的图案分析看来,一是运用矩形与圆形图案,这是从大自然中抽象出来的图形,二是采用花木禽兽为图形,有的用花朵再组成有序的花纹;三是采用云彩或水纹为图形,多用于衣之边缘部位。三者都与自然分不开。武将的服饰,往往运用矩形与圆形相间的图案,有的用小圆点象征钉的圆钉眼,成斜条形整齐排列。休现的是整齐有序,威武庄严;而在身体的中心部位多用圆形,或者寓意的是灵活机智而又有原则。有的是在中心部位绣有猛兽等图案,强调的是勇敢与恫吓对方,使之畏怕。而文官服饰往往在衣装的边缘以水波浪纹或云层纹作装饰。主体部分以禽鸟为主,以鹤为贵,以雀为卑。仕女的服饰以花鸟为主,根据身份不同,高贵者用牡丹,次而下之的有山茶花、梅花、菊花等,鸟用凤凰、仙鹤或用莺燕作图案,前二者为高贵。也有的用方格或图格与云纹为图案。一般来说,衣领或袖边或大襟处或腰部与下摆部分的缘饰图案以及衣带图案更为密集而繁复,色彩也要更深一些,有的甚至干脆用黑色。

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大国,更是蕴含了如咖啡般浓郁醇香的艺术宝藏。其中,最具有研究价值之一的中国古代服饰花纹更是宝藏中的宝藏,值得我们共同一品其芬芳。小组成员们在这次的研究中深有感触,中国古代的服饰纹样确实让人大开眼界,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是要将这种伟大而又有着厚重的历史感的艺术发扬光大。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北京:2001】

【叶立诚.服饰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2001】

【袁杰英.中国历代服饰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4】

【周国屏.服饰图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


相关内容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 "我爱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奖征文 学生所在系(院) 造型与设计艺术系 专 业(方向) 景观设计专业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高 阳 学 号 [1******** ...
  • 外国传统工艺美术2
    第七讲 外国传统工艺美术 1.工艺美术民俗概述 2.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3.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口 典型案例 口 本章小结 口 关键概念 口 复习思考题 口 实训题 口 自测题 教学目的 认识工艺美术民俗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发 ...
  • 德昂族服饰
    开放分类: 中华民族物质文化 少数民族 德昂族 文化 服饰 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 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不同支 ...
  • 熟知礼仪塑造精彩人生--浅谈中学生礼仪规范(1)
    ჇࣅᅃዐၯԨঞ֌ຄኪ૝ᅏ໒ሰ৛֒ටิ Ԩ֩ዷՊā้ၭનāࢦ૵ሆ ࢋԛට௷؜Ӳม 序 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阐明历史课程改革 的基本理念在于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形 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 ...
  • 凉山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摘 要: 头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宝贵的实物佐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在美学.宗教.政治.哲学与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折射出了彝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表达其民族的思想意识及文化内涵,是尚黑.崇武.自然崇拜等信念的物 ...
  •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 起源 论文摘要:云纹为何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得以世代沿袭,文章从云纹的起源.演变及种类进行了分析. 传统吉祥纹样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先人们在劳作的过程 ...
  • 关于博物馆的作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左侧,高大雄伟. 现在的国家博物馆集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于一身,里面非常庞大.我们主要参观<古代中国>展馆,这个展馆主要收藏了从石器时代到清朝的所有一个珍贵文物,文物按照时代顺序排列. ...
  • 古罗马服饰
    古罗马 编辑:晴朗 自然 地理位置: 古罗马发祥于狭长的三面环海的一个靴形半岛--意大利半岛,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东部多山,适于畜牧,西部有肥沃的平原,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但未形成完全阻挡的形势.但意大利半岛较少良港,因此其航海事业远不 ...
  • 苗族服饰的特征
    苗族服饰的特征 2008-10-30 15:20:17|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苗族服饰的特点体现在他们支系的称谓上,如白苗的"白",花苗的"花".关于苗族支系的服饰特点,有这样一个 ...
  • 谈建筑的柱子的装饰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实践报告(论文) 题目:论民用建筑梁与柱在装饰设计 中的处理 院 (系) :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 筑工程管理 学生姓名: 邵春丽 学号:[**************]5 指导教师: 马麟 起迄年月: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