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范文中心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04/04

第11卷第3期

200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s

V01.11No.3Mar.2005

5年3月

文章编号:1006—5911(2005)03--0301—07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马士华,孟庆鑫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阐述了研究供应链上物流能力对提高供应链竞争力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国内外关于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定义了供应链物流能力,采用按要素性质分类的方法构建了企业物流能力要素体系,并将这一体系与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物流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提出了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供应链层面物流能力绩效评价指标、供应链物流能力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关系,以及提高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物流组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能力;要素;绩效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Reviewofsupplychainlogisticscapabilityresearches

MAS矗i一^“口,MENGQing—z扬

(Sch.ofManagement,HuazhongUniv.ofS&T,Wuhan

Abstract:Thesignificanceandcussed.And

430074。China)

importanceoflogisticscapability

tothe

competenceofwholesupplychainweredis-

andabroadwassummarized.

construc—

literaturereviewoflogisticscapabilityresearchandpracticesinChina

Thesupplychaiffslogisticscapabilitywasdefined,andenterpriselogisticstedby

capabilityelementssystemwas

meansofelementclassificationmethods.Moreover,acomparisonbetweenthissystemand

on

currentresearch

achievementswasanalyzed.Based

pointed

out

the

to

abovestudies,theissuesof

currentresearch

on

logisticscapabilitywere

andcorrespondingsolutionstheseissueswerealsoprovided.Finally,thefutureresearchtrendoflo—

gisticscapabilityundertheenvironmentofsupplychainmanagementweregiven,includinglogisticscapabilityper—formanceindexin

supplychain,therelationshipbetweenlogisticscapabilityandcompetencein

supplychain,and

thelogisticsorganizationKeywords:supply

methods

to

improvesupplychain'slogisticscapability.

chain;logisticscapabilities;element;performance

引言

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迅速

注意力转移到从未受到足够重视的物流领域,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渠道之一。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开展物流运作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的运输、仓储、订单处理和配送等物流运作都存在一定的能力约束,系统研究企业的物流能力,有助于分析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物流能力要素,通过制订和实施适当的物流发展战略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就能使企业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更具优势的运营绩效,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大型超

发展,企业面临着全球市场竞争,以及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挑战。当前,单靠在制造方面的能力竞争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难口],企业唯有具备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这一实际背景下,企业开始将

收稿日期:2004一03—15,修订日期:2004--05--08。Received15Mar.2004;accepted08May2004.

作者简介:马士华(1%6一),男,天津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生产与物流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RP

lI/ERP等研究。E—mail:shihuama@public.wh.hb.ca。

万方数据 

30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11卷

市的成功就是有效的例证。基于这一点,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企业的物流能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成果为企业发展自身的物流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相对评估‘4。。汪鸣和冯浩‘51认为,物流能力通常是指开展物流运作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实现创造

顾客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控制及

过程实施的能力。物流能力既包含了企业物流设施设备生产能力等静态能力,也包含了企业管理与经步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企业物流能力的关注和研究也就自然扩展到供应链层面。供应链中包含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2],其中,物流是供应链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也是最难实现的因素之一。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供应链不仅需要更好地运

用物流资源,协调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和市场活动,而

且必须使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3]。相对而言,国内对物流能力的研究则十分薄弱,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这反映出我国在物流理论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1关于物流能力的含义

与企业的生产系统所具有的生产能力相似,企业或供应链内的物流系统也有相应的物流能力。超出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无法按期完工出厂,同样,超出物流能力的物流和配送计划也无法按照客户的要求准时交付。因此,研究物流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人们对于生产能力已比较熟悉,但是对物流能力的概念还比较陌生。所谓物流能力(109is-

tics

capability),本文认为是指某特定的物流系统,

从接受客户需求、处理订单、分拣货物、运输到交付

给客户的全过程中,在响应速度、物流成本、订单完成准时性和订单交付可靠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也可以简单地把物流能力理解为是由物流系统的物质结构(如配送中心数量与规模、运输能力、分拣处理的设备能力等)所形成的客观能力,以及管理者对物流运作过程(109isticsprocess)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物流能力既包括能够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也包括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

Donald

J.Bowersox和DavidJ.ClossL40认为,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必须通过物流达到其业务目标,企业对物流能力寄予的期望直接取决于它们的战略定位。从战略意义上看,物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是否积极地利用这种能力去获得竞争优势。

关于物流能力的含义,DonaldJ.Bowersox和

David

J.Closs认为,物流能力是对厂商能否在尽可

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的一种

万 

方数据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企业对上述二者协调运作的综合控制能力。

目前对物流能力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通过对企业层面物流能力定义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物流能力概念主要包括:

(1)物流能力的界定范围。物流能力是针对企业开展所有与物流相关的运作过程而言的。从企业物流运作的全过程来看,企业的物流能力不仅仅包括产品的配送能力,还包括企业对外部原材料、零部件的获取能力,以及对企业内部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储存、管理和内部配送能力。

(2)物流能力的内涵。物流能力是企业在实现创造顾客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运用物流设施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及过程实施的能力。

(3)物流能力的具体构成要素。包括有形要素、无形要素和综合要素。其中,有形要素是指物流设备的处理能力、仓储能力;无形要素是指执行物流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要素是通过无形要素和有形要素的结合而实现的能力,如企业的订单处理能力等,目前所遇到的大部分物流能力要素都是综合要素。

(4)在企业物流能力的含义中,要求物流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有效率和有效的,并需要持续地发展以防止竞争者模仿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物流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才具有研究和实践的价值。以沃尔玛和K—mart为例,沃尔玛通过信息技术(如POS机和库存控制系统),即物流能力的运用,能够维持竞争优势;K—mart尽管试图复制沃尔玛的库存控制系统,但最终仍然无法拥有与沃尔玛同样的物流能力[1]。

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权威的关于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相关定义。研究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特点、找到提高整个供应链物流能力的途径、进而提高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整体绩效,是今后的重要发展趋势。供应链物流能力的要素同样包括有形要素、无形要素和综合要素,但由于供应链物流能力既与成员企业的物流能力密切相关,又不是各企业物流能力的简单叠加,因此它的内涵更加复杂。供应链

第3期马士华等: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03

的物流能力同样是某供应链所特有的,也是其他竞争者难以模仿的。

2关于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掌握物流能力的内涵,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其构成要素。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此方面。到目前为止,关于物流能力规模最大的研究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球物流研究团队(以下简称MSUGL—RT)于1995年所做的研究。他们研究的目的是试图发现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是如何实现和保持他们的物流绩效的。该项研究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从全球视角,重点研究了物流能力所具有的一般性、普遍性、动态性和关联性4个目标,通过对北美、欧洲和太平洋盆地17个不同国家的111个企业的采访[6],从32种可能形成物流能力的要素中确定了17种通用的物流能力,并且将其分成4组:配置能力、一体化能力、敏捷能力和衡量能力。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MSUGLRT得出结论:尽管每个企业根据他们的经济和竞争形势在发展特定物流能力上给予不同的重要性[7],但这17种能力要素对物流能力

表1

MSUGLRT所做的物流能力与竞争力研究成果

能力范畴

能力类别具体内容

战略财务、渠道和客户目标的建立与实现方法供应链

物流资源通过联合渠道的合作配置能力

网络物质资源的结构与运用组织人力资源的结构与运用供应链一致性

通过配送路线的相对密度

为方便信息处理和交流所采用的硬件、

信息技术

软件和网络投资与设计

愿意交流关键技术,财务、运作和战略

信息共享

数据

~体化能力

在及时的、响应的和可用的格式下交换

连通性

数据的能力

建立便物谎匿作更加使利的共同策略

标准化

和程序

简单化设计路线和工作以提高效率和效力纪律坚持共同的运作策略和程序关联性

保持关注变化的客户需求的能力敏捷能力

适应性对单一客户需求响应的能力柔性对意外环境的适应能力

功能评估

可理解的功能绩效衡量能力的开发绩效衡量系统通过内部和外部物流处衡量能力

过程评估

理的扩展

标杆

标准和流程与最好的实践绩效的比较

万 

方数据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该项研究为今后物流能力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面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参照这一研究成果,针对具体的行业背景和外部环境(如全球竞争和电子商务等)进行分析。当然,在后续研究中,也不乏对MSUGLRT的17种物流能力的进一步提炼和总结,这一划分也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它没有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要求供应链必须具备的特殊物流能力,绝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单个企业而不是整个供应链展开的;其次,对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划分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某些划分,如衡量能力,可以包罗万象,且又没有具体的可操作内容。因此,MSUGLRT对物流能力的分析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物流能力的起点,但需要进一步完善。

Morash,Dr69e和Vickery根据需求/顾客导向价值规律和供应/运作导向价值规律,参考MSUG-LRT的研究成果,确定了针对企业的8个战略物流能力:售前客户服务、售后客户服务、递送速度、递送可靠性、对目标市场的响应、广泛的配送覆盖范围(可得性)、可选择性配送区域和低的总配送成本。他们对年销售收入超过1千万美元的家具企业的CEO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了4个关键物流能力:递送速度、递送可靠性、对目标市场的响应速度和总配送成本[8]。该研究集中在家具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研究方法。由这一对物流能力要素的划分可以看出,Morash等人更强调物流服务和配送,而且划分主要集中在操作层面。

Clinton和Closs经过研究发现了5个与物流战略最相关的因素:企业联盟、信息系统、电子数据Data

Interchange,EDI)实践、库存

管理和流程再造[9]。这5个因素的划分相比而言更Ellinger等人关于供应链的研究中,对于企业交换(Electronic

加宏观,并且强调了企业之间联盟和EDI的重要

性,是站在供应链高度考虑企业问题,可以作为建立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参考内容之一。但是,这5个因素还远不能满足全面衡量供应链物流能力的需要。

如何推动营销和物流交叉功能,采用了借鉴MSUGLRT研究成果的5个物流绩效衡量手

段——客户的响应速度、客户服务水平、递送的准时

性、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延迟或者短缺的提前通知,来分析物流能力,并把这些衡量手段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口0|。这5个物流能力要素都是与配送服务相关的,并不能全面评价整个企业的物流能力。

30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第11卷

Lynch,Keller和Ozment将物流能力划分为

处理能力和价值增值能力两个部分,并研究它们在与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个商业策略组合后与物流绩效之间的关系。其中,关于物流能力的衡量要素,借鉴了MSUGLRT所开发的32种要素中的一部分,Lynch等人的划分包含了笔者划分中的不断改进、一致性和逆向物料处理这一部分内容,同时更加具体化,并将其划分为成本导向和差异化导向;同时,他们还强调了与增值服务能力相关的运作和主动、开创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物流能力和商业战略存在显著联系,而商务战略与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企业要实现出色的企业绩效必须做到能力和战略的正确匹配。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最好通过物流增值服务的杠杆作用与竞争者竞争;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必须运用简单、一致、有效率的物流能力并控制整个运作过程[11。。Lynch总结了前人关于特色能力与物流绩效、企业战略与物流绩效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关于特色能力、企业战略和物流绩效的概念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物流能力和物流战略之间存在联系,两者的匹配最终与企业绩效相关联[1引。这些研究更加具有目的性,通过把物流能力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物流能力的研究。但是因为这些研究是针对具体情况的,所以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Joong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能力、物流外包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三者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计算机和电子零售行业的调研与数据分析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Joong在研究物流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时运用了11个物流能力要素,其中8个要素改编自Morash等人的研究成果,另外3个要素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所强调的物流能力要素,即递送信息的交流、全球配送和基于Web的订单处理[7]。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传统环境还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良好的绩效都需要具有很强的物流能力。在所有与企业绩效衡量相关联的变量中,物流能力是与其关联性最强的一个。物流能力是在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下竞争的企业应具有的关键能力。该研究确定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能力在企业中的战略地位,有助于企业加强对关键物流能力的开发,3个新的物流能力衡量手段的开发有助于衡量电子商务环境所带来的物流挑战。由于文中对物流能力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关键物流回路

万 

方数据中所需要的行为,这样虽然突出了重点,但是不够全面、系统u

3|。

Daugherty和Pittman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是今天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单靠在制造方面的优势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难了。他们强调采用贯穿整个供应链,尤其是产品配送过程的速度和基于时间的战略,强调信息交流及柔性,以提高企业对客户关于重要物流能力需求的响应口]。这些论述对于物流能力要素中与时间相关评价指标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笔者非常赞同他们的观点。笔者已将其中信息的交流和柔性归纳到所建立的要素框架中,也将基于时间的战略反映到每个相关要素中。笔者认为,每个基于时间的物流能力要素都应该把时间作为评价该方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Eckert和Fawcett也研究了企业取得物流优势所需的关键能力,并将其定义为人员、质量和时间口]。该研究的创新是突出了物流能力中人员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Fawcett和Clinton发现,德国、日本和美国制造企业的物流绩效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而言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143;发现库存管理(库存水平、选址、存货周转率)、对客户服务的柔性和物流战略是企业的关键物流能力,并用这几个能力来衡量德国、日本和美国的物流绩效。虽然他们所选用的绩效评价指标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历史数据验证,而且研究仅限于制造企业,但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思想在表2中也得到了体现。

Fawcett,Stanley和Smith研究了在全球运作情况下物流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并建立了概念模型。他们以成本、质量、递送、柔性和创新等5个指标建立了物流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建立物流能力、企业规模、企业绩效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物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关键物流能力依靠各种资源,因此要求最高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支持物流能力开发的重要性,并为这些物流能力的开发提供必要的资源[1引。这一研究成果通过把环境影响、物流能力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使物流能力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物流评价

体系中的成本、质量、柔性和创新等4个指标对后续

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其研究主要是针对物流能力在跨国运作中的重要性,调查对象是在墨西哥建有分厂的美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评价体系的5个指标是针对这一具体情况而言的,

第3期马士华等: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05

对于其他环境而言缺乏一般性。

1998年,经美国“Quest

for

Quality”调查,运输

和物流专家公认,物流质量中最关键的5个绩效领域按照重要性排列分别是准时行为、服务价值、客户服务、设备与运作和信息技术[16’。这5个要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Daugherty,Stank和Ellinger研究了在消费品

行业配送服务和市场份额的关系。其中物流和配送

服务能力是在他们研究采访中,按照被采访者最经常引用的11个要素来衡量的。这11个要素是满载率、订单履行率、周转时间一致性、周转时间长短、递送准时性、递送频率、交流问题和变更、货物准确性、先进运输通知的运用、所用的承运人以及定制化服务[171。这些能力本身更侧重于操作层面,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归纳和总结,与建立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体系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关于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研究的整体认识

通过上文对物流能力组成部分的分析,并结合

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物流要素的性质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物流能力构成要素体系,提出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构成从要素性质而言,包含有形要素、无形要素和综合要素3个类别。另外,还可以根据各种要素所具有的层次特征将其划分为战略层物流能力要素、战术层物流能力要素和作业层物流能力要素。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企业层面物流能力构成要素体系

性质

能力要素名称

能力要素定义

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库、成品库、配送中

仓储

心、中转站等仓储设施储存物料的能力

企业的运输工具在单位时间所能够运输

运输

物料的最大能力

原材料仓库、半成品库、成品库、配送中

搬运

心、中转站等搬运作业场所单位时间搬运物料的能力

有配送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按照订单进行产形分拣

成品分拣处理的能力

要包装

对物料进行包装的能力

流通加工

对物料进行流通加工的能力

通过GPS/GIS等系统和相应的软硬件进

物料跟踪

行物料跟踪的能力

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备性、与物流设施的适

信息化

应性、可操作性、自动化程度、系统操作人员的水平等

万 

方数据续表2

性质能力要素名称能力要素定义

企业内部与物流信息和物料处理有关的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基于时间和成本约束的协

协调

调能力

客户服务水平、物流运作标准、递送的准

无时性始终保持一致或者更高水平的能力,

形一致性

最低成本水平、最短时间消耗的保持能力要等

企业组织不断改进物流的管理组织流程、

不断改进

优化物流作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速度的能力

企业对库存、运输、订单等信息的采集、管信息管理

理能力

制造企业从供应商获得原材料、半成品的

外部物料获取

能力和物流服务企业从客户企业获取物料的能力

物流系统响应企业的目标市场需求的能

对目标市场的

力,包括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时间、服响应

务水平等,包含处理小的、频繁的订单的能力

物流系统的设施、车辆、信息系统对逆向逆向物料

物流的处理量、处理速度、信息反馈等方

处理

面的综合能力

指按照客户订单的要求将产品配送给客

户的能力,包含准时性、质量(递送准确

配送

率、破损率等)、配送范围、配送频率的要

综求

A日柔性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要订单处理

对订单进行分解、合并、分拣、运输、跟踪素

等处理能力的综合反映

库存策略选择、库存水平、选址、库存信息库存管理

管理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反映

运输车辆管理、配载、运输路线优化、货物

运输管理

跟踪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反映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

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信息内部信息共享

共享能力;企业物流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物流信息的共享能力

与供应商、客户进行物流信息交流的能

力,包括供应商物料生产、递送信息的及

与外部的信息

时获取、交流,客户订单变更信息的及时交流

获取,与客户关于递送信息和递送变更的交流等

通过表2可以看到,物流能力的有形要素大部分集中于作业层面,但是目前很多学者也从战略角

度考虑仓储、运输问题以及与信息相关的问题;无形

要素主要指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能力,涉及战略、战

30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11卷

术和作业3个层面;而综合要素则是通过企业内部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结合,反映企业在该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样涉及战略、战术和作业这3个层面。

4物流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4.1物流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物流能力对于提高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作用,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基于企业层面的,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分析物流能力对供应链运作绩效影响的文献非常少。

(2)绝大部分研究是针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一特定类型企业的,因此大部分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提炼才具有普遍适用性。

(3)基于供应链层面的物流能力研究都集中在对供应链分销过程物流能力的研究上,没有对供应链的上游,即供应物流和制造过程物流能力进行研究。

(4)绝大部分是对实际调研数据的分析总结,对物流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提高物流能力的方法等的理论研究还很欠缺。

(5)绝大部分学者研究的是物流能力各要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很少涉及到与企业绩效不直接关联的物流运作过程及其相关物流能力要素。4.2今后的发展趋势

对于上述物流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才能使其得到解决。以下问题正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影响着物流能力的发展趋势:

(1)借鉴企业层面关于物流能力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供应链的物流能力问题,进一步推动企业层面的研究,并不断加以深化。

(2)总结各个行业的研究成果,归纳出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能力要素,进行重点分析。

(3)可以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物流能力的不同要求,将供应链的物流活动划分为供应物流、制造物流、分销物流和回收物流等4种物流活动分别进行研究,然后总结出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

(4)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举、过程研究和结果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而不是只进行实证研究,只研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不深入研究整个物流过程。

万 

方数据(5)对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向企业提供一种规划物流能力的方法和控制物流能力的工具,使企业在进行物流能力投资等决策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结束语

虽然已经有一些文献对物流能力进行了研究,

但是对下面这些问题的思考对物流能力的研究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下去:

(1)供应链物流能力定义的界定

本文对供应

链物流能力的含义提出了看法,但这显然是不成熟的。对企业物流能力和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科学界定仍然需要在众多研究者的参与和深入研究基础上,

通过探讨形成共识,并以此作为今后与物流能力相

关研究的共同起点。

(2)企业层面、供应链层面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只有建立了科学的企业物流能力和供应

链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和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才具有客观的依据,才能对企业和供应链物流能力进行科学、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从而有利于企业和供应链分析自身物流能力的差距与不足,制订正确的物流发展战略,以较低投入迅速提高自身绩效。

(3)供应链物流能力与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关系模型的建立

建立关系模型是分析如何提高物流能

力、提高哪些物流能力,进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基础。

(4)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提高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物流组织方法、物流过程控制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这是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DAUGHERY

J,PITTMAN

PH.Utilizationoftime—

based

strategies:creating

distribution

flexibility/responsive—

ne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ProductionManagement,1995,15(2):54—60.

[2]

MAShihua,LINYong,CHENZhixiang.Supplychainman—agement[M].Beijing:ChinaMachinePress,2000.40—354

(inChinese).[马士华,林

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0—354.]

1-3]FAWCETTS,STANLEYL,SMITHS.Developing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theperformanceofinternational

opera—

tions[J'].Journalof

Business

Logistics,1997,18(2):101—

127.

第3期马士华等: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07

[43

BOWERSOXDJ,CLOSS

J,LINGuolong,eta1.Logistics

capabilitiesand

Business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of

management:theintegratedsupplychainjing:China

process[M].Bei—Logistics,2000,21(2):47—67.

integration

MachinePress,1998.1—30(inChinese).[BOW一[12]LYNCHD.The

offirmresources:theroleof

ca—

ERSOXD,CLOSS

D,林国龙,等.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pabilities

logisticsindustryde一

instrategyandfirm

performance[D].Foyetteville,

的一体化[MI.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30.]

[5]WANGMing,FENGHao.Research

velopmentof4—6(in

on

AR,USA:UniversityofArkansas,1998.20—50.

[13]BALLOUR,WANGXiaodong,HURuijuan,eta1.Business

china[M].Beijing:ChinaPlanningPress,2002.109isticsmanagement--planning,organizing,andcontrolling

鸣,冯浩.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thesupplychain[M].Beijing:ChinaMachine

Press,2002.2

Chinese).[汪

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4--6.]

[6]Anonymous.world—classlogistics:managing

continuous

--8(inChinese).[BALLOUR,王晓东,胡瑞娟,等.企业物流

cha一

管理一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8.]

[14]FAWCETTS,CLINTONS.Enhancinglogistics

to

nge[J].IndustrialEngineer,1995,27(12):9.

[73

CHOJ.Firmperformancerole

of

in

theE—commancemarket:theandlogistics

improve

triad

logisticscapabilities

outsouring[D].thecompetitivenessof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a

Foyetteville,AR,USA:Universityof

40.

Arkansas,2001.20一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Journal(Fall),1997,37(1):

18—28.

ca一

[8]MORASHE,DROGEC,VICKERYS.Strategiclogistics

pabilitiesforcompetitiveadvantageandfirmnalofBusiness

[15]FAWCETTS,STANLEYL,SMITHS.Developinglogistics

capability

to

success[J].Jour—improvetheperformanceofinternational

opera—

Logistics,1996,17(1):1—22.tions[J1.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1997,18(2):16—23.

it

[91CLINTONS,CLOSSD.Logisticsstrategy:doesJournalof

Business

exist?[J1.[16]THOMASJ.The

quest

continues[J].LogisticsManagement

Logistics,1997,18(1):19—44.

&DistributionReport,1998,37(8):39—41.

[101ELINGERA.Improvingmarketing/logisticscross--function一alcollaboration

in

[173DAUGHERTYP,STANKT,ELLINGERA.Leveraginglogistics/distributioncapabilities:theeffectoflogistics

ice

on

serv—

thesupplychain[J1.Industrial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1):1—12.

[113

LYNCHD,KELLER

marketshare[J].Journalof

Business

Logistics,1998,

S,OZMENTJ.Theeffectsoflogistics

19(z):35—51.

・SE・ShSE・S“S蔓・SE・S£・S当.毫E・毫E・毫芒・S芒・是磊d点心上・虹■勒■趣h是曼.s量—哩・驰■朝■跚■翅钿是E.昱矗・铂撤曼d量d撼硝卫—量—尘・轧■赶曼d量d点心旦—曙●驰■轧■盅曼d曼神卫・驰■驰■轧埘

第10卷(2004年)第7期入选Ei论文及作者名单

2004年第7期

再制造/制造系统集成物流网络及信息网络研究敏捷制造模式下制造单元重构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系统多源异构知识集成业务过程管理框架与关键技术研究代数式公式类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敏捷制造环境下多维工作流管理方法研究产品开发过程的图示评审技术建模方法面向产品的制造质量控制模型研究支持并行设计的维修性模型及其实现

一种基于时间Petri网的航空项目数据管理模型分形网络协同制造中进度监控的方法及实现基于资源整合的车间模型框架研究

分销环境下代销库存资源实时控制问题的建模

顾巧论,陈秋双

王志亮,张友良,汪惠芬徐琪,RobinQiu谭伟,范玉顺蒋祖华,严隽琪,蔡洪要义勇,赵丽萍郭建飞,乔立红刘明周,任兰

刘安清,郝建平,于永利,王松山孙建玲,韩毅,李原

董红召,刘冬旭,赵燕伟,陈鹰尚文利,王成恩,张士杰王逢春,鄢萍,刘

飞,贺跷辉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伙伴企业选择方法的研究张辉,张浩,徐征,陆剑峰

陈庄,刘永梅,崔贯勋,何昭全一种面向卷烟生产线的优化调度策略

基于遗传算法和模型仿真的调度规则决策方法模具虚拟企业项目调度遗传算法研究用双向收敛蚁群算法解作业车间调度问题有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的近似算法研究基于约束解除的装配序列并行化优化对拆卸与或图连通性判定算法的改进和研究

辅助型工艺知识库组成及知识获取方法PCB设计/制造数据交换技术及标准化生产系统设备预防性维修控制策略的仿真优化修正时序法在石化装置数据校正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因特网的桥式起重机快速报价系统

郑锋,孙树栋,吴秀丽廖仁,陈庆新,毛宁王常青,操云甫,戴国忠刘小兰,郝志峰,汪国强,符国强杨波,黄克正,王慧,陈洪武陈海峰,高建刚,陆润民高伟,殷国富,成尔京

李玉山,杨刚,曾祥永,蔡固顺,郭宁,樊勇,李婷,刘丽,王崇光韩帮军,范秀敏,马登哲黄春鹏,夏茂森

应保胜,易建钢,张华

万方数据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马士华, 孟庆鑫, MA Shi-hua, MENG Qing-xin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5,11(3)77次

参考文献(17条)

1. DAUGHERY P J;PITTMAN P H Utilization of timebased strategies: creating distributionflexibility/responsiveness 1995(02)2.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 2000

3. FAWCETT S;STANLEY L;SMITH S Developing a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1997

4. Bowersox D;CLOSS D;林国龙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 19985. 汪鸣;冯浩 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 2002

6. Anonymous World-class logistics:managing continuous change 1995(12)

7. Cho J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E-commance market: the role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logisticsoutsouring 2001

8. MORASH E;DROGE C;VICKERY S Strategic logist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rmsuccess 1996(01)

9. Clinton S;CLOSS D Logistics strategy:does it exist? 1997(01)

10. ELINGER A Improving marketing/logistics cross-function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2000(01)

11. Lynch D;KELLER S;OZMENT J The effects of logistics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y on firm performance2000(02)

12. Lynch D The integration of firm resources:the role of capabilities in strategy and firmperformance 1998

13. BALLOU R;王晓东;胡瑞娟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 2002

14. FAWCETT S;CLINTON S Enhancing logistic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s: a triad perspective 1997(01)

15. FAWCETT S;STANLEY L;SMITH S Developing logistics capabilit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1997

16. Thomas J The quest continues 1998(08)

17. DAUGHERTY P;STANK T;ELLINGER A Leveraging logistics/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the effect oflogistics service on marketshare 1998(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条)

1. 霍佳震. 隋明刚. 刘仲英 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4)

引证文献(77条)

1. 谢天保. 巨莹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供应链物流成本优化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11(6)2. 张晓时 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提升物流管理效率[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1(2)3. 汪义军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6)4. 王岳峰. 刘伟 信息混沌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盲数测评模型[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10(3)5. 谢天保. 巨莹 供应链物流协同模型[期刊论文]-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9)

6. 李明. 张超. 梅瑞 食物链算法在分销网络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09(13)

7. 黎建强. 曾立彪. 周艳辉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物流能力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9(1)8. 梅晚霞. 马士华 供应链中转节点物流能力计划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8(2)9. 马士华. 赵婷婷 基于供应链节点和线路的物流能力核算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7(2)10. 郭祥栋. 李弘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7)11. 夏文汇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物流外包战略决策[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12. 聂彤彤 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能力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11(9)13. 杨浩军 供应链物流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11(24)

14. 周荛阳 基于物流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10(6)

15. 赵启兰. 丁慧平. 王芮 大规模定制物流服务能力的构成分析[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6. 徐文彦 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10)

17. 刘俊华. 李弘. 周黎. 长青 基于客户服务、成本与利润的企业物流服务有效性管理[期刊论文]-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2)

18. 刘伟华. 季建华. 包兴. 顾巧论 物流服务供应链两级能力合作的协调研究[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8(2)19. 马士华. 陈铁巍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4)20. 马丽娟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能力构成要素分析及评价[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11(12)21. 陈超 物流能力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11(10)22. 李陶然 提升中小企业物流协同运作能力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0(22)23. 周俊杰 卷烟配送中心物流要素能力评价研究[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10(1)

24. 李隽波. 沈菲菲 电子商务物流快速反应的实现途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3)25. 高志军. 刘伟. 王岳峰 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9(23)26. 陈莹. 张席洲 服务供应链对旅游服务的启示[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9(8)

27. 李伊松. 姜文生 基于敏捷供应链的物流系统及其重构方法模型[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8(1)28. 朱丹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能力构成探讨[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7(4)

29. 王岳峰. 刘伟 对区域物流能力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6(11)30. 姚娟. 杨琴 灵捷时代企业物流能力分析[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6(10)

31. 桂华明. 马士华 基于收货时间约束的节点物流能力与服务水平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6(12)32. 周泰. 王亚玲 提高我国区域物流能力的策略研究[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12(3)33. 聂彤彤 物流网络环境下应急物流中心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期刊论文]-山东经济 2011(3)34. 马士华. 张晓龙 基于物流能力约束的整车物流计划[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6(6)35. 聂彤彤. 徐燕 非常规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网络研究[期刊论文]-现代管理科学 2011(3)

36. 聂彤彤 网络环境下应急物流中心能力评价指标选取研究[期刊论文]-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1(3)37. 刘篪 浅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策略[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1(24)

38. 周敏 基于外包风险分析的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期刊论文]-上海管理科学 2011(5)39. 翁心刚. 索晓旭 快递企业物流能力提升途径研究[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11(12)

40. 马士华. 应丹丰. 关旭 影响供应链竞争力的物流能力要素分析[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1(6)41. 夏文汇 基于价格、权力和社会学信任控制的物流外包战略[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09(3)42. 夏文汇. 文洁 基于价格等多因素控制机制的物流外包服务[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 2009(5)

43. 王恩创. 任玉珑. 刘贞 农工贸一体化企业的供应物流分级库存管理模式研究[期刊论文]-经济经纬 2008(4)44. 刘小群. 游新兆. 孙建中. 孙其政 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期刊论文]-灾害学 2007(2)45. 梁雅丽. 吴清烈 基于能力的供应链物流优化途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46. 张诚 基于模糊物元的中部六省物流能力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11(4)47. 许良. 王善坤 连锁物流能力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11(12)

48. 彭禄斌. 吴冰. 刘仲英. 苏涛永 基于声誉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任评价模型[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4)49. 桂华明. 马士华 供应链物流能力及提升途径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管理 2007(4)

50. 程世平 中小企业物流能力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51. 李少蓉. 赵启兰 基于熵权-双基点的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期刊论文]-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52. 刘新平. 王秀华 医用高值耗材价格虚高的分析与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医疗设备 2009(6)53. 余吉安. 李学伟. 申向阳 企业物流能力与物流资源集成[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9(6)

54. 尚玲. 孙利辉. 李美燕. 李霞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9)55. 黄毅 企业物流能力的构建与提升[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

56. 张阐军. 杨明忠. 郭顺生. 刘雪红 基于虚拟库存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8(2)

57. 甘信华. 顾晓军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中心选址模型与算法[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6(3)58. 甘信华. 顾晓军 基于物流能力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包装工程 2006(4)59. 王笃鹏. 王虹. 周晶 基于实物期权的物流企业能力外购策略[期刊论文]-运筹与管理 2010(5)60. 桂华明. 马士华 企业提高物流能力的路径及外包战略[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5(11)61. 周荛阳 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质量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9(12)

62. 刘莉. 罗定提 制造企业物流能力构成因素及差异性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8(12)63. 方威. 李夏苗 企业物流战略问题之初探[期刊论文]-中国市场 2007(45)

64. 王岳峰. 刘伟 区域物流能力柔性规划的内涵、特点与概念模型[期刊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9(1)

65. 马士华. 申文 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计划模型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7(4)66. 陈建国. 魏修建. 朱丹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物流能力构成研究[期刊论文]-新疆财经 2008(6)67. 李果. 马士华 分布式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能力柔性价值研究[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09(2)

68. 赵选民 家电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9. 马士华. 谭勇. 龚凤美 工业企业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7(4)

70. 谭勇. 马士华. 龚凤美 物流运作能力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71. 程世平. 彭其渊 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业供应链物流能力研究[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7(6)

72. 吴保峰 物流服务能力的系统化认知与战略性获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6

73. 罗海平 电子商务下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74. 任丽霞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信息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75. 宁方华 面向现代制造的协同物流多要素模型与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76. 吴保峰 物流服务能力的系统化认知与战略性获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6

77. 吴保峰 物流服务能力的系统化认知与战略性获取[学位论文]博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sjjczzxt200503001.aspx


相关内容

  • 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咨询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谈谈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谈谈我国仓储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仓储管理在物流业和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仓储管理,主要是为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实现平衡.它是降低仓储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高效率的仓储活动,可使商品仓储在最 ...
  • 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观念以及发展趋势
    Logistics 物流商论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观念以及发展趋势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刘咏梅 物流活动古已有之,应该说自人类出现有组织的大规模生产活动后,初期的物 ...
  •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蒙旭东
    产业经济 CONTEMPORARYECONOMICS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蒙旭东 (柳州肉联厂 广西 柳州 545006) 随着连锁经销体系.连锁业务的兴起,[摘要]近年来, 我国食品的流通形式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 ...
  • 中国物流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中国物流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一.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中国自1949年建立至1978年的近30年间,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管理体制.与此陷湓应,企业生产按计划组织,物资供应按计划调拨,产品 销售按计划分配,交通运输按计划执行 ...
  • 中小物流企业营销现状及策略研究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中小物流企业营销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苏州汾湖流企业为例 系 部 商学院 年 级 2014级 专 业 物流管理 学生姓名 汪沁洋 学 号 1404083135 指导老师 孔原 职称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 ...
  •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 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报告网 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大纲 第一章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综述 1.1 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概述 1.1.1 冷链的定义及其特点 1.1.2 ...
  • 武汉物流发展的现状及经济学分析
    第6卷第4期2004年12月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fWuhanUni.ofSci.&Tech.(SocialScienceEdition) V01.6,No.4 Dec.2004 武汉物流发展的现状及经济学分析 邹 ...
  • 上海海事大学讲座笔记15篇
    班级: 姓名: 学号: 讲座笔记 第01篇:人生要做的三件事 时间:2008年10月24日 地点:3D107 讲座题目:人生要做的三件事 主讲人:魏忠 主要内容: 一. 复旦大学MBA 面试: 盖一座房,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业) 自己, ...
  • 20**年-20XX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预测与发展研究报告
    - 1 - 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需求预测与发展研究报告 [企业网址] http://www.cninfo360.com/yjbg/wlhy/qt/20131118/303561.html (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