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 - 范文中心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

09/07

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

2、教学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

4、高等教育结构

5、教学评估

6、社会本位论

7、隐性课程

8、高等教育大众化

9、学分制

10、莫里尔法案

11、通才教育

12、教育目的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12、教育与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与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一、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2、教学过程: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3、威斯康星思想:在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打破大学的传统封闭状态,努力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积极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4、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5、教学评估: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系统检测,并评定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

6、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

7、隐性课程:也叫广义课程,指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8、高等教育大众化: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

9、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10、莫里尔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的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11、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2、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人类的繁衍靠两种途径,其一是生殖繁衍。在这种繁衍中有遗传也有变异,由此推动着人类生物学上的进化。其二是文化繁衍。文化不能遗传,只能靠一代一代地传递。在这种文化繁衍中有继承,也有创新,由此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化繁衍靠的就是教育。教育通过人的培养,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而且必须为创造人类的新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没有传递文化就不能得以传承;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的进步,甚至也没有了可传递的文化。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内容的文化功能,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是首要的最基本功能,其他的社会功能皆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答:人的全面发展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正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的状况及其成因而提出的人的理想的发展。人的片面发展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教育的普及程度等因素所决定的。当人们尚未摆脱自然力的控制及人对人的奴役的时候;当生产力水平还不足以让人们摆脱贫困而为温饱挣扎的时候;当社会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尚未完全解除对人性与个性

压制的时候;当教育尚未普及而使人们得不到均等教育机会的时候;当人们将受教育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时候;当人们还不能从固定的社会分工中解脱出来的时候,就会存在版面发展的状况。因而,人的发展总是同社会历史的进步及人的解放相互作用,同步前进的,由一个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由低水平的全面发展到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真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背景下提出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另一方面告诉人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既是不断地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地克服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 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答: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通识

教育课程包括不分专业每个大学生都

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与适应大学生个

性发展需要而开设的非专业选修课

程,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体育保健等广泛领域,此类课程是为

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健康等全面素

质服务的。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

础课与专业课,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

素质服务的。正确认识和处理通识教

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须明

确以下两点:1)两类课程皆应重视而

不应偏废。作为构成大学本科课程基

本内容的两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

专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

是在通识教育课程基础上的定向发展

与提升。两者的结合综合体现了高级

专业人才培养中全面性、专业性、创

造性的统一,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

片面的,不可取的。2)两类课程应以

专业教育课程为主。所谓为主一是在

4、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答: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几个环节组成。(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等。备课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方向。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三)毕业设计(论文) 3 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课程结构中专业教育通程应处于主体地位,二是在比例关系上,专业教育课程应占总学时总学分中的多数。之所以如此,首先决定于高等教育的特点。专业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从世界范围讲这一点至今并未改变。其次决定于中国的国情。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普通教育出现上移的趋势,因而在本科教育中普通教育的成分增加,专业教育的成分下降,并将其重心转移到研究生教育。但此种模式不能照搬到中国,一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远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本科教育仍然是中国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三是中国本科毕业生的大多数不是读研深造而是要面向就业,因此在处理两类课程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以专业教育课程为主的原则,保证专业教育的质量。

与方法 (1)选择课题,确定题目 (2)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3)全面思考,拟订提纲 (4)撰写出稿,修改定稿 (5)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5、如何理解大学的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较为公认的现代大学三项职能。观念是人们认识某一事物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行为的先导。了解大学职能观的历史演变,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大学职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应正确处理。1.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大学三项职能中,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非大学所特有,唯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职能为大学所特有,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从中世纪大学、近代大学直到现代大学,无论大学如何发展,培养人才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把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级人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且其效益具有滞后性。在现代大学的三项职能中教学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处理不好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教学则很容易受到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冲击。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学校以牺牲教学而强调科研最终将是得不偿失。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集中表现在生源上。教育部每5年对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进行一次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学生缴费上学,对教育质量也格外关注。如果学校忽视教学必然带来生源之虞。招不到合格的、足够数量的学生,学校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机。2.科学研究是现代化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现代大学是智力、信息的集散地,是收集、整理、传播、应用和生产新知识的场所。强调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并不是否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大学科研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创造新的知识;二是有利于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三是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社会服务包括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高校不仅是做好有有偿服务,更要做好无偿服务,通过广泛的服务,充分了解社会需求,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对于提高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6、试分析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答:大学教育过程有显著的三个方面特点。(1)大学教学的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它在性质上不同于普通教育,可用“高”“专”二字概括。大学教学的专业性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发现的结合,需要处理好专门化与综合化的关系。在科技发展的条件下要使大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和科学研究,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普遍出现加宽专业、加强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趋势,力图从中国国情出发使专门化与综合化结合起来。(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结合;一方面是指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的结合;研究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主要是指学生而言的。具体表现: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追求真理的精神,打破对于创造的神秘感,培养学习是为了发现的历史责任感,以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和创造的动因,这样既能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又能使学生主动地去从事创造性的活动。2)大学教学的内容要反映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研究动态,要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阔视野,使学习向纵深发展。3)实行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密切结合。我

们应当提倡创造性的学习,也就是在坚持必要的课堂讲授方法外,更多地引导学生采用科学发现的方法进行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得更活、更扎实,而且同时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4)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领域。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不应只限于毕业论文,应当尽可能地使大学生早期进入科研领域。大学生的科研既是学习知识与培养智能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具有发现的意义。 7、如何突出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答:1.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够的主体:学习动机;认知学习策略;学习时间管理;学习自我监控;学业求助;2.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两个层次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3.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已大大减小,自我管理,自我选择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已经大为提高。 9、大学课程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要合理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

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

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

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

录等要上网,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

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

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 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

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

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

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

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

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6、

实践教学。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培养和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

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要大

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

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

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答: 1、课程建设规划。在课程建设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教学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精品课程建设。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

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

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

新要求。

8、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1.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

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3.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4.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

5.显性课程有隐性课程的关系,

6.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7.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

8.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10、简述通才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通才教育是相对传统“专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才多方面素质的培养,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要培养人的社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才教育又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和“自由教育”同义,最早是对基础教育的概括性称谓,如今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一种非专业性教育。因此,其主要内容,不仅涵盖了跨学科的多专业领域的基础性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其教育方法也必然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还包括积极的教学互动和社会实践。其培养目的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基本特征表现在注重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实际训练教学内容涵盖整个学科领域学科之间表现为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多设置通博型课程综合型讲座和各种专题研讨缺点在于过分强调学科综合讲授经典性理论知识可能与实际生活和生产相脱节

11、简述考试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答:高信度;高效度;全面性;适应性;经济性。编制课程的习题和考试题目时基本的要求是: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目标体现全面性和基础性,背景体现人文性和时代性,问题情景追求真实性和教育性,思维过程体现探究性和开放性。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师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首先要符合教材的理念和要求考试题目及习题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因此,必

须与教材同步,做到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2.必修模块在选题上要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3.密切联系实际

12、教育与经济的相关关系怎样?

答:首先,教育的发展受到经济的制约。经济的发展为发展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只有经济发展,物质条件成熟才可能全力发展教育。其次,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教育的智力支持。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劳动力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质量上的提高; ②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的增加; ③资源配置的改善; ④规模的节约; ⑤知识和它在生产上的应用。其中,知识即教育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在决定经济是否增长上起了非常强的制约作用所以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离开教育的,只有在教育发展的前提下,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的发展,如果经济脱离了教育的支持,其结果必然是经济衰退。

作者:武汉研究生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张的看法(包括成就与问题,原因分析,对策等)。

答: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理论又是实践。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步现实又是需要继续努力逐步完成的艰巨任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是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如果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始终停留在精英阶段,很难设想它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可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世界任何国家高等教育都要经历的阶段,存在着某种必然性。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前已普遍进入普及阶段。1995年世界高等教育平均入学率达到目的22。4%,入学率超过15%的国家多达70多个。如果我国不加速实现大众化,必然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大距离。经过几年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19%,已超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与其说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不如说是在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驱动下的一种刻意追求。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在普及中等教育、高教体系的开放性、结构的多样性和分层化、市场机制的深度介入的基础上完成的,较好地体现了质量与数量的统一。而我国在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精英教育、计划经济的烙印,层次结构、区域结构和科类结构的不合理,国家投入不足而民办高等教育实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弊端。同时,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确立多元教育质量观,努力提高农村青年入学比例,缩小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差距,建立完整的高等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实现办学体制和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在特定历史阶段根据我国国情、需要和可能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度”的问题,根据哪些因素确定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规模、速度。在大众化进程中,还要注意克服规模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从本质上讲这

是与质量数量并重、多样化与个性化、提供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背道而驰的。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之人口基数大,国力薄弱,所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目前的初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也有一个漫长过程。在此期间,精英教育同时存在,并且也有一个提高质量的要求,但更为迫切的是提高大众化教育的质量。虽说这两种教育有各自的质量标准,但“适应社会和人的需求”这一原则是共同的。而且不能否定,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数量扩展速度很快,其他方面的支撑跟不上,特别是经费和师资条件不足,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2、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 答:教学模式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特定的教学结构。我国以单向灌输为主要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同片面强调知识传承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根本改变现行大学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明显滞后,对传统得大学教学模式尚未取得根本性得突破。当今大学改革的方向,应向内部的、深层的、整体的改革推进,以实现大学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从整体上实现大学的现代化。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六个关系,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学习主要的认识任务是学习,但这个过程并不只是包含学习的因素,还包含着发现的因素。所谓学习和发现的结合,从实质上讲就是在学习为主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由学习向发现的转化。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最根本的教育条件,只要指导思想得以确立,是完全可以逐步实现的。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创新人才的成长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础,而全面发展应以创造性的发展为最高目标,两者是紧密相联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我国在教育目标问题上的重大突破,应根据这一精神对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实施的教育目标作出调整并使之具体化。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在大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目前引起关注的主要是内容的更新及进入科学前沿的问题。在大学教学内容中,如果我们只讲科学的确定性,就会使知识成为一种封闭的体系,而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观点出发,我们便会看到科学的知识体系绝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因此,只有将大学的教学内容由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既介绍确定性的方面也介绍不确定的方面,由确定性出发,指向不确定性,才能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科学观念,全面理解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激发科学探究的精神,在知识准备和思想观念上为创造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真正地而不是形式地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是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科学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大学生中开展科研活动应力求做到培养自学能力与培养科研能力相结合,

做到平时小型分散遥学术活动、研究活动同集中的毕业论文相结合,做到学生的科研选题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科研训练的质量,提高科研的能力和水平。5)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对教育质量与教学过程作出某些统一规定是必要的,但为求得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必须由刚性管理转变为弹性管理。

在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策略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1.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为了实现教学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的结合,首先要有整体设计,提出教学整体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在设计教学模式的变革时,并不是要以某种新的单一模式来取代原有的单一模式,而应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其次,以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为依据,分项目、分阶段地予以推进。2.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教学必须改革,而改革必须经过实验,这是建国以来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基本的经验教训,是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最基本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先必须从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则与设想,确定改革的目标与措施,然后创设必要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方法步骤来实施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修正和完善实验方案,最后依据实验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结论形成正确的决策,将改革由点到面推广开去。

3、结合你的教学特点,谈谈对某一教学原则的理解,在实践中如何贯彻这条原则?

答:我国学校的教学原则主要是以下七个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贯彻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各种矛盾的转化创设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时间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际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形成专门人才必备的技能和技巧,增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是书本知识。这些知识,无疑对他们成为专门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这些知识不和学生自己的直接知识结合起来,则很可能是片面的知识。因此,有必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时间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直接知识,运用和检验书本知识。要充分认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仅使学生成为专门人才应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准备,而且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要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中,在讲清基本理论的同时,也要注意讲清它的实践基础以及它们在实际中有何作用以及如何运用。2.要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不要搞成“两股道上跑得车”,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结合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分析我国目前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思路和对策。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的局面,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我国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就总体而言,目前现实中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认识,加以改革和完善: 1、宏观上,教师部门所有的局面还没有打破,成为高校人才合理流动的障碍,影响了教师聘任制的实施效果,所以在如何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是亟待加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其次,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这是建立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社会宏观背景条件。除此之外,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实质内容是,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聘任教师。2、微观上,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岗位设置上,因人设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不是从学校的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需要角度予以充分的研究和论证,不利于学校学科的发展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职称和职务的关系上,目前我国大多高校视职称等同于职务,工资与职称挂钩,由此带来许多负面的效果。在任职资格评定中,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制度也不够健全,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平等、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由于职称等同于职务,而职称的终身制势必连带产生出职务的终身制的问题,高校竞争上岗的局面还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普遍;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待深入,对于教师流动中“该流动的流动不出去”的现象,如果不能从人事制度改革的角度加以解决,势必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实施的障碍。

5、结合实际谈谈你如何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答:⑴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只是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⑵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只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做到两方面相互促进,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借鉴:①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的状态,教学内容可带点探索性,要留下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带有设计性的实验,有条件的高校,允许学生进行“自选实验”。②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穿插讲解一些科学方法论的知识,如可经常把本学科曾碰到的难题以及科学家如何为之努力,最后巧妙的加以解决的有关知识向学生作恰当的介绍。③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具有不同风格的参考书,指导他们谈出自己的见解,写读书笔记,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地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工作能力。④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只注意死记硬背知识的考试往往会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必须改革。在实际教学考试中,考试要注意考出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自觉、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最后,由于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

要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积极开展教学实验,逐步的探索适合本学科、本专业特点的经验。

6、运用高等教育学原理,结合你的专业,试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导性的关系。

答:大学教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师与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发挥大学教学的功能,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取决于很多前提条件,首要前提是大学生的发展是否需要引导和促进,其次是教师是否能够担当引导者、促进者。有许多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仍不完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规划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他们仍需要教育引导。教师是否能够担当引导者、促进者,这是关于教师资格、能力和素质的问题。常常有教师注重“传道、授业、解惑”,对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不够重视。一些学科的教师认为大学教学是一种专业分工非常细致的工作,教学各有分工,自己主要是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大学教师除了承担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责任,还必须担当学生人生发展与道德价值取向的引导者。教师应该认识到“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责的基本内容,教师具有引导、促进学生发展的义务。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调节者。大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要素。一般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者,发挥主导作用。从教学过程的性质来看,教学的主导作用,是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领导、组织和控制这一角度出发的。作为组织者、调节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顺利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要有权威作为基础和保证。教师教学实践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要逐步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在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已经达到较高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为了完成由教到学的转化,真正建构学生主体,关键是要抓住教与学之间的“中项”,即学生活动共同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他的自我作用。大学教学有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教师在这些活动中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负责活动的具体过程,而是创造活动条件、设计目标任务、决定组织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活动给予指导协调等。教师要切实担当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保证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能动的主体性、活动条件、对象以及目标在活动中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这样,教师通过“学生活动共同体”这个中介,就能实现由教到学的主体转换,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条件。3)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能力,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是否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还需要他们付出艰辛的努力。作为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问题它需要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活动来予以证明,任何主体都是活动中的主体。4)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教师这个职业是应用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变化的个体,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展开。5)学生是教学过程

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是积极的参与者,然后才能成为积极的推动者,积极参与是前提,积极推动是角色定位的更高要求。6)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必须提高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才能适应就业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是大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中同样需要与科研相结合,以掌握已有知识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一定的科研活动,大胆探索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塑造与控制的对象,而是具有独立性、主体性和探究性的学习者,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我建构。当前,大学教师的学生观存在一些偏差,特别是对学生的自控能力、创新精神认识不够。不能局限于所在学校的文化氛围、办学层次以及学生素质,要具备必要的超越性和宽广的视野。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教育都是适用的,但在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动性,除了以积极、能动地学习这一形式得到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是需要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要做到这一要求,以便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地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尤其要充分注意在授课这一形式以外的其他方面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3.要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相关内容

  • 06-08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题
    06年湖北省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2.某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结为自己的努力,根据 ...
  • 高校英语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 要]中国加入WTO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化贸易大幅增加,对外经贸人商务应用型人才需求也逐年增加.国内各大中专院校开始设立商务英语专业以应对市场需求.国务院提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后,作为京津冀主要人才输出省 ...
  •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 Tourism Management 人才培养方案(格式)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专业负责人: Specialty Director 系主任: Dean of the department 教务处长: ...
  •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随着各国教育竞争的加剧,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教育大国教育博弈的关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变得极为重要.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育生态等方面还不完善.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近 ...
  •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专业评估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工程系 自评报告 二O 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目 录 一.金融工程系现状概述---------------------------------------------------------- ...
  • 南京师范大学(省属211)心理学考研相关信息
    教科院硕士生导师简介(040201基础心理学) 发布时间:2011-03-02 11:31:47 文章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 01 蔡厚德,男,汉族,1957年12月生,江苏海安人,理学学士,教授. 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 ...
  •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_陈志刚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16-0097-04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 陈志刚,刘莉平 (中南大学 软件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要:高校教师队伍是履行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
  • 就业知识培训讲稿
    <就业相关知识>培训讲稿 管理系 2012年1月12日 一.就业政策及常识 1.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制: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 2.我们学院的就业工作机制:"院 ...
  • 总裁办公室20**年度工作总结
    总裁办公室2012年度工作总结 2012年,总裁办牢牢把握董事长的经营发展思路,在公司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及其他职能部门及直属院校的大力配合下,紧紧围绕综合协调和办理.改善办公环境.提高服务.加大宣传等工作重点,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克服 ...
  • 课堂教学技能]考试大纲
    关于2010年春季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测试工作的补充通知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0年春季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闽教办人[2010]24号)精神,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除对参加测试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