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范文中心

浅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05/17

  网络的发展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又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模式。本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特点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网络的触角如神话般地伸向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已形成网络社会。同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活动逐渐在网络社会得以实现。网络通过模拟将现实生活转移进入网络,虚拟的网络社会成为真实。计算机网络创建的虚拟社会,同现实社会一样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并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

  1�网络社会是由人主宰的社会。“网络社会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社�

  会模式 ”。网络社会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物质构成元素是电子元件和信息。从表面上看,网络社会中似乎没有人的存在,但是实际上,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和信息的操作都是由人来实行。正是因为人的主宰和操作,网络才获得模拟社会的能力,从而成为网络社会。因此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是不能缺少人的存在的。“网络人”不仅是网络技术的创造者和控制者,而且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他们既决定着网络技术的质量,也决定着网络信息的思想内容及性质。因而,“网络人”的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地位,提高“网络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2�网络社会具有极大的无序性。对于软件环境以及诸多网络行为而言,网络社会具有极大的无序性。网络社会中,网络人都是以个体存在,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一般都是匿名的,很多的时候缺少现实社会的法律观念和法律约束。网络开发者们构建了现代的网络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并且,由于“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即使是有法律存在也很难制约硕大无比且具隐蔽性的网络社会,因而,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要有效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在人们的内心为网络社会“立法”,这项塑造心灵的工作理所当然应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

  3�网络社会也具有理智性和阶级性。由于电脑空间完全没有物理边界,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社会是“超国家”、“超民族”的社会。然而,就社会历史发展现阶段而言,一个全球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只能是善良人们的妄想,社会历史现实不可能因高科技的发展而被超越,政治国家和各民族历史与文化价值观也不可能被超越。因而,网络社会虽然是“无疆界”的,但其与现实社会一样,仍旧存在阶级矛盾和政治斗争,只是斗争形式有了改变,从使用武力转向使用思想文化武器,从为疆土而战转变为信息而战。网络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具有许多优点,其一,信息容量大。信息资源共享;其二,信息沟通交互化、全面化;其三,信息传播速度快、超时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计算机网络具有的优点赋予了网络思想教育新的特点。网络思想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主体、客体的平等性。网络交往的匿名性消解了传统人际的“社会的藩篱”(如年龄、性别、身份等),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能够真正处于平等的地位。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不再是高高在上实行灌输的思想权威,而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他们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阶级性,而且与教育客体(可称为“受众”)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理想教育效果的魅力。�

  2�教育内容的信息化。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由于网络包含的极大信息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的种种弊端,也不可避免会有过滤不了的负面教育信息。�

  3�教育方式的个性化。由于网络本来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利益与需要(资源共享、互惠合作)自觉自愿互联而形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与传统思想教育的模式化和统一性不同,网络思想教育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兴趣,强调从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不再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对网民进行面对面的、强制性的信息灌输。 �

  4�教育手段的丰富性。网络互动的特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手段,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譬如:(1)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开设各种交互式栏目,如在线交流、BBS(电子公告牌)、留言本、社区论坛等,通过思想教育专兼职人员或有关权威人士与“学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对话、讨论,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其排忧解难。(2) 针对现实社会条件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体现时代特点的、有较强吸引力的各类思想教育软件,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3) 创办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和课余文化生活的电子刊物,形成浓郁的网上“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人们思想素养的提升。�

  

  三、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相结合,进一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需,但是在推动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中,我们还存在了不少的问题:一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够;二是经济和技术投入不够,网络不完善;三是没有完善的网络规则和法制来制约各种网络行为;四是网民道德素养不高,抵挡不良思想侵入的意识薄弱;五是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六是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尚不健全;七是网络思想教育“软件”开发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解决:�

  1�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全新的东西,并没有深入地进入人们的思想领域。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非主体化和其传播的自由性,往往使受众本身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网络行为而造成的影响。应当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使受众明白他们自身在网络上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传统教育使其认识得到深化,在进入网络媒介的时候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主客体身份,认识到他们的网络行为所造成的相互影响性。�

  2�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管理法规及制度建设。由于网络行为的匿名性和自发性,使很多网络行为缺少现实中的约束。网络社会本身是技术和信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与现实社会形成对比的虚拟社会。网络社会也不具备与现实社会一样的法制性。在网络社会形成时就有上层建筑先天缺乏的缺陷,工作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一身的新型教育模式,要求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把德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去从容平等的面对网络时代的学生,解决网络时代德育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而不能简单依靠“封、堵、杀”的传统做法。可采取本位培养的办法,安排学校的专业老师,对学校的全体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培训,每一位教师、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建立起个人主页、教师论坛,创建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的博客等平台。领导与老师都放下架子,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与学生一起畅游“网海”,为学生的“冲浪”护航。�

  据了解我院在校生中,95%的学生有QQ号,而教师中有QQ号的却寥寥无几,经常与网络“亲密接触”的教师也不足60%。可想而知,“旱鸭子”教师只能是“望海兴叹”,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在网海中沉浮。因此,作为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走上网络这个舞台,甘做学生的“千里眼”、“顺风耳”,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让他们在浩如烟海、精芜并存的信息大潮中分清良莠,去伪存真,自觉抵制庸俗、低级、劣质、反动信息的侵蚀与诱惑,构筑起思想堡垒的“防火墙”。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

  总之,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关起门来进行德育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开放的、立体的德育模式。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根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善于“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做好网络德育要打持久战的准备,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和短期行为,摒弃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意识,把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唱响网络德育主旋律,引领先进的、健康的的网络文化,构建文明的、和谐数字化校园。


相关内容

  • 试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试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定位 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基本范畴.理论体系及发展进程.而要不断深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以进行科学的学科定位 ...
  •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系 部: 专 业: 社区051班 学生姓名: 杨吉强 (27) 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 ...
  •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腐朽落后反动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不良不健康的信息借机传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 ...
  •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论文摘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影响:对策 互联网将缩短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从根本上重塑 ...
  • 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总结
    网络道德教育活动总结 --与时俱进 因势利导 努力开创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新天地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
  • 试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其改进途径
    [摘要] 我国高校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育工作,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受到了从社会环境到教育自身等因素制约.对此,要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
  •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
    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讲座 主讲人:高玉礁 一.青少年的上网现状分析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短短20年间从无到有,异常迅猛地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根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公布,到2007年6月,全国网民 ...
  •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附属中专 刘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 ...
  •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规律及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将价值累加理论引入至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研究,剖析出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形式,深入分析了在价值累加理论的六个构成因素--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和社会控制的实现的作用下,大学生网上群 ...
  •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3期 德育天地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分析 ○林琼斌 摘 要: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高校培 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存在社会公德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