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规律及对策研究 - 范文中心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规律及对策研究

11/21

  摘要: 本文通过将价值累加理论引入至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研究,剖析出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形式,深入分析了在价值累加理论的六个构成因素——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和社会控制的实现的作用下,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发生产生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出技术时代新形势下网上群聚行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value accumulation theory to online clustering behavior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law 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clustering behavior, mak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online cluster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role of six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value accumulation theory: structural incentive, structural tension, the general belief, triggering factors, action mobiliz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social control,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online clustering behavio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era.   关键词: 价值累加理论;网上群聚行为;对策研究   Key words: value accumulation theory;online clustering behavior;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91-03   0 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学生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报告显示网民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1.6%,约1.16亿人。当今大学生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高校大学生通过虚拟网络相互联系、发表评论、表达诉求、寻求声援乃至发起行动。近些年来,发生在高校的网上群聚行为,都为高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因而,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特征和规律,寻求更好的引导措施,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1 价值累加理论的含义及应用价值   斯梅尔塞作为结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经济学的启发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社会学中引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价值累加观念,并认为在产生社会运动或者集体行为的时候,必要的六种要素,这六个要素是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化信念的增长和扩散、触发因素、行动动员以及最后社会控制的实现。他在自己的理论中进行了假定,需要在以上六要素在特定的情况之下,通过相互结合以及互相的作用,才有可能产生出集体行为 [2]。   六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结构性诱因,主要是指的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产生集体行为的背景因素。②结构性紧张,指的是因为社会系统的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而导致个体感知上感受充满压力。③一般性信念,指的是在结构性紧张的作用下所作出的反应,通过对面临的问题的分析,得出解决问题需要的对策。④触发因素是指集体行动的导火索,它通常是一个戏剧化事件为集体行动提供了具体刺激。⑤行动动员是通过宣传、示范、渲染、暗示等方式,强化结构性紧张和一般性信念阶段形成的认知、情绪与态度,使参与者对某事的态度转化为对某事的具体行为。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形成临时的群体性规范与规则,动员、组织、指导和规范参与者的目的和行为。⑥社会控制的实现发挥着群聚行为是否发生的决定性作用。集体行动经历前五个阶段的发展,是社会控制者总结经验教训得到启示的时候。   价值累加理论解释了一个完整的集体行动叙事。这些可作为恰当的梳理线索和整合框架,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对于集群行为与大众传播现象的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有机整合,并使之应用于互联网络这一新情境,形成网络集群行为的理论解释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刻画出网络集群行为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不同层次背景因素的作用方式,可为更深入与更具针对性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2 新形势下大学校园网上群聚的研究   2.1 网上群聚行为的内涵 网络群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目前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笔者在参考众多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认为,网上群聚行为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网络群体,通过网络平台讨论就共同关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利用网络来发布、传播信息,制造网络舆论,并力图使社会事件的发展符合自身愿望的集体行为[3]。   2.2 新形势下大学校园网上群聚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参与者是在校大学生网民,他们是网络使用率最高,在线时间最长和网络行为最活跃的网民群体。因此,他们所具有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都会通过网络行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一,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突发性强。大学生网民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充裕,而且在上网时间和网络利用率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网民群体,因此他们会最快接收到网络信息,促成网络群聚行为的形成。   第二,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联动性强。大学生网民的社会阅历较少、容易冲动、容易受人误导、看问题表面化,因而大学生网民是容易被煽动的集体,加之在高校为集体的环境性,促使传播速度快,一呼百应。   第三、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不可预见性强。由于大学生网民缺乏思考,他们会在难以分清是非曲直的情况下变得迷惘、不知所措进而随波逐流,在行为表现上存在不稳定性,使得网络群聚行为难以预测[4]。   3 基于价值累加理论的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规律分析及对策研究   3.1 价值累加理论下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规律分析 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基于价值累加理论中的最主要的六个因素:结构性诱因、结构性紧张、一般性信念、触发因素、行动动员以及社会控制的实现。网上群聚行为本质上是传统群聚行为在互联网上的复制、延伸和创新。   结构性诱因是指有利于产生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周围环境。当今社会,互联网使得足不出也可尽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互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利于构建现场参与,同时促进认知趋同,并成为一种共同的闲暇消费。这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有利的群聚行为发生的结构空间,使得群聚行为有发生的现实可能性。   结构性紧张是指大学生生群体通过互联网积极争取话语权以及进行利益诉求与表达。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与成长压力都使得他们内心脆弱,也为群聚行为埋下隐患,让他们觉得有必要通过某种方式或行动来予以解决或促进解决。   一般性信念是指大学生对他们感到的各方面压力产生了相似的认识和看法,认为当下形势有助于群聚行为并对个人充满意义。大学生社交圈比较单一,通过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与同为大学生的其他人交流,了解到大学生群体对于各个方面压力有相似的看法与感受,因而,进一步认为网络群聚行为是有意义的。   触发因素就是指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直接导火索。通常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就大学生所关注问题的重大事件,并在网络上飞速传播。这些事件通常是矛盾的典型、冲突的集中、并具有戏剧化效果,这样最易促发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发生。   行动动员标志着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开始。网络为参与的大学生提供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的即时互动和随意互动。随着群聚规模逐渐增大,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启发,导致整个大学生群体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渐趋一致。因而在互动过程中,参与群聚行为的集体会逐渐形成临时的群体性规范与规则,动员、组织、指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目的和行为。   社会控制的实现在传统意义上是指政府、媒体等社会机构或组织通过各种干预和预防措施来对集群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施加影响。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群聚行为由于更易受到舆论和传播的影响,也就更加突出媒体的控制作用,媒体的控制就要取决于高校相关部门及学生工作干部采取的及时措施。当控制能力减弱或失效时,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将得以发生[5]。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因素是决定性的。   3.2 新形势下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的对策研究 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大的影响,为大学生提供了知识交流的平台,拓宽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认知和培养。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化加之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容易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基于此,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有效的措施。   3.2.1 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互相交流的空间,是平等互动的,要想获得广大网民的认可,就必须要保证网民们能够在这个空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这一点更加重要:要明确疏导舆论的原则,并对舆论导向进行正面的引导,对于社会热点和矛盾方面的舆论,不必逃避和掩饰,要敢于触及,并在引导中,争取占领舆论阵地,让正面的宣传主导舆论[6]。   3.2.2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应采取多种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在网络热点或危机出现时,及时、准确地发布事实真相和通报情况,用正面的消息迅速占领舆论渠道,引导和控制舆论导向,稳定校园秩序。   3.2.3 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教育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2.4 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只有通过规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并帮助大学生将这种规范意识上升为理性的道德自觉性,才能实现网络群聚行为的健康发展,避免网络群聚出现去个性化的现象。因而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规范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   3.2.5 健全高校网络监管机制 大部分高校对网络及基于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缺乏有效监管,一直存在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放任,缺乏完备的法律、道德和管理机制。因此,加强健全高校网络监管机制迫在眉睫。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和完善专门的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校园网,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4 研究的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最活跃的群体,其网络群聚行为构成了大学生重要的群体方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现状、特征和诱因等各方面的分析,认识和把握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进一步探究出更好的引导对策途径。此外,近年来的网络群聚事件在数量上、规模上等都表现出了新的形式,所以密切关注网络群聚事件的变化对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的影响,已经成为下一步亟待研究的方向。尽快将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规律研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大学生网上群聚行为,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邓为民.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台州学院学报,2007,(7):31-32.   [2]焦璐.价值累加理论——集体行动的一种叙事框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23-26.   [3]姜健,张宏.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与原因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研究,2010,(6):91-93.   [4]裘伟廷,林亚斐.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考[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8.   [5]邓希泉.网络集群行为主要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1):103-106.   [6]王扩建.网络群体性事件特性、成因及对策[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5):54-58.


相关内容

  • 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ValueEngineering·7· 基于万有引力视角的产业集群效应研究 IndustrialClusterEfficiencyontheBasisofGravitation 周琴ZhouQin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福州350002) ) ...
  • 数学建模优秀获奖论文
    答卷编号(参赛学校填写): 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 论文题目: (同时标明A.B.C之一) 组 别:本 科 生 参赛队员信息(必填): 参赛学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答卷编号(参赛学校填写): 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 评阅情况( ...
  • 如何避免交通工程投标中的重大偏差
    ValueEngineer'ingNo.6,2008价值工程2008年第6期 如何避免交通工程投标中的重大偏差 HowtoAvoidintheTrafficEngineeringBidtheSignificantDeviation 王文清W ...
  • 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薛铭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受社会多元化价值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价值观倾斜的现象.文章对影响高职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要结合高职学生发展规律,优化育人 ...
  • 网络环境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与市场营销对策
    网络环境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与市场营销对策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旅游消费者的心里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营销策略已无法应对现代旅游业趋势:因此,了解把握网络环境下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并在营销策略上采取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网 ...
  • 论网络传播学_匡文波
    D OI :10. 13495/j . cn ki . cjjc . 2001. 02. 012 网络时代 [文章编号] 1002-5685(2001) 02-0046-06 国际新闻界 2001. 2 论网络传播学 ◆匡文波 (中国人民大 ...
  • 休闲旅游-基于"休闲"理念的旅游发展模式
    休闲旅游--基于"休闲"理念的旅游发展模式 大连艺术学院 刘洪剑 摘要:休闲时代的日益来临,使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旅行方式,同时也必将成为学术界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围绕 ...
  • 会计专业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表
    1. 基于公允价值会计的企业价值报告研究 2. 公允价值会计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 3. 企业财务报告相关问题及其改进(改进相关性.及时性等问题)研究 4. 企业财富变动及其信息披露研究 5. 企业价值报告框架研究 6. 企业价值信息披露体系( ...
  • 社会心理学题目1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 A.哲学世界观 B.专门方法论 C.具体技术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