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教学应保持"议论"气质 - 范文中心

议论文教学应保持"议论"气质

11/0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注重“三个把握”,把握文本个性、把握学生学情、把握教学互动对话的方式,让学生获得语言运用的规律。

  一、把握体裁特征和文本个性

  本课是议论文,议论文的教学目标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落脚在论点和论据的把握上。弄清什么是论点论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课文体会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论据为什么有说服力。在学生逐步了解议论文特点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议论文和议论文行文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享受思辨的乐趣,进而培养其阅读、欣赏议论文字的兴趣和习惯。

  二、把握学生学情

  对于学生早已经知道的东西,老师喋喋不休,而学生最需要老师指导的内容,老师视而不见,这是学生在语文课上最大的痛苦。本课文字浅显,四年级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读懂词句的能力,再花大量的时间去疏通课文,是浪费,也是低效。

  学生学习议论文最大的困难其实是阅读方法的困惑,是学法的迷惘。找到作者提出的观点或主张是什么(论点),这个观点或主张提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论据)都不难,难的是论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是怎样的(论证);论证的语言是怎么组织的;富有怎样的独特性,缜密性。

  三、把握教与学的对话气质

  语文是一门活的语用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好的对话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现场感,在自然、得体的语言运用中,感染学生,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美妙!议论文的学习中,教师格外需要给学生阅读、思考、品味、交流等多种对话互动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文体的独特,完成对议论文的阅读、审美。

  【后课例】

  一、对话导入,互动入境

  《说勤奋》,这篇课文中“说”字可以换成什么字?(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体——议论文。议论文有什么特别呢?回忆文中三句论点。为什么要重复三次呢?(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论点,是议论文的点睛妙笔!)回忆论据“司马光”和“童第周”一生勤奋的事例。

  二、营造整体问题情境,确定对话和互动方向

  古往今来,勤奋学习的名人很多,为什么本课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物的事例呢?(用整体话题语境,将学生直接带入议论的思辨之中,为学习指明方向。)

  三、领悟表达,深入对话互动

  论据一:司马光一生勤奋。学生读文第2-3自然段,划出句子。

  话题1:“哥哥、弟弟都……司马光却躲起来。”

  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中,体会他的勤读善思。

  话题2:“警枕”

  看警枕图片,想象头枕警枕的感觉。学生与自我对话:我们的枕头绵软,是为了“睡”,而司马光是为了“醒”。那这样的对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话题3:“他用了19年,终于……”

  补充《资治通鉴》资料,学生与辅助文本对话、互动:从《通鉴》的字数、价值、地位谈司马光用一生勤奋换来了丰硕的果实。

  话题4:课文从司马光的哪几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只有一生勤奋……”

  生生对话互动:从他小时候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从他长大后生活的一个细节,从最后的成就都看出,司马光的一生都在勤奋中度过。

  话题5:虽然介绍了司马光的一生,但只用了寥寥130个字,是否不够具体明白?

  师生互动:议论文中的写事是为说理服务的,贵在简要概括。

  论据二:童第周

  学生自由读,小组对话互动交流: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话题1:“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

  补充资料《少年童第周,倒数第一和顺数第一》

  学生与辅助文本对话,感受童第周与司马光的经历不同,体会:他有“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的勇气、行动和成果。这验证了华罗庚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话题2:“后来他远渡重洋……很大的影响。”

  学生拿出读过的资料《精彩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对话互动:当时中国技术落后,童第周怎么能完成外国教授和同学都没有完成的工作?

  话题3:书中的文字和你们所读的两段资料相比,你觉得哪个详细?哪种写法更适合议论文呢?(重申议论文贵在简要概括的特点)

  四、重回问题,生成总结

  古往今来,勤奋的名人很多,为什么本课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物的事例呢?生生、师生互动:体会论据的典型性。

  五、抒发感受,自我对话

  与童第周、司马光、自己对话,并写下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淀,将之丰富、条理化)


相关内容

  • 我的语文教育观
    我的好课观 上世纪80年代,我的好课观,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一.书声琅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熟读精思" ...
  • 河南省招教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六套
    河南省招教考试历年真题卷 六套 河南省招教考试真题卷一 一单选 1.1806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学D新教育大纲 2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中 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 ...
  • 如何与同学交往
    1.同龄朋友的影响 学前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依赖父母,遇到高兴的事,总会最先告诉爸爸妈妈,挨了批评,受了委屈,也会求助于父母.小学生和同伴的关系主要是一起游戏.这个时期形影不离的朋友,分开后关系很快就会淡漠下来.一朝再见可能会觉得已无话可说. ...
  • 咏物抒怀类散文
    咏物抒怀类散文写作指导 最近,布置一篇习作:以"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孩子 ...
  •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 ...
  • 专访范冰冰: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如回家带孩子
    [导读]范冰冰以"仙鹤装"亮相戛纳开幕式成热门话题,近日她接受腾讯娱乐专访,面对外界的关注与议论坦言表示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范冰冰 接受腾讯独家专访 <登陆之日>主演范冰冰专访 腾讯娱乐戛纳讯(文/吴珂 图/ ...
  •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湘潭市三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备课人 罗灿 科 课 目 题 语文 年级 初一 班级 333 时间 2013 年 第 11 课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搜 ...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
  • 如何写散文
    如何写散文 所谓散文,从广义说,是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体:从狭义说,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文体. 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称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 ...
  •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
    高中语文教材简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 一 ) 指导思想 1. 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 , 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 , 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 ...